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让我嫁了一个盖世英雄呢!”陆双儿轻轻放下笔,转过来,将头扬起,明亮的眼睛里,写满了崇拜。“待重整汉家山河,妾身再跟夫君于黄龙府内把盏!”

    “自当如是!”朱重九心中的所有遗憾,立刻变成了豪情万丈。毫不犹豫地将嘴巴低下去,对准烈焰般的红唇。去他奶奶的,谁愿意看谁看吧,老子是朱重九,独一无二的朱重九。老子既在改变历史,也在谱写历史。老子何须惧世人熊熊目光。

    有股晨风透窗而入,玻璃罩下的灯芯猛地跳了跳,在墙壁上投下两个缠绵的身影。

第三百零一章 黄河赋 (中 )

    第三百零一章黄河赋(中)

    忙里偷出的片刻闲暇,总是过得匆匆。

    接下来一天半多时间,朱重九又忙得像长江边上的水车一般,连停下来穿口粗气都成了奢侈。

    第一军和第三军都是三万人的大军,第五军则是刚刚扩充到了两万,总计八万人的粮草辎重,想起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数字。

    此外,还有给伤兵用的烈酒,绷带,草药,以及各类坛坛罐罐,也装了满满三大船。而为了将物资及时运送到指定位置,就需要尽可能地征集船只。这又进一步引发了航道和货物发运等连锁问题,林林总总加起来,足够让整个大总管府上下忙得焦头烂额。

    这个时代既没有卫星,又没有电报电话,最便捷的运输方式,也限于帆船。所以能多做一些准备,就多一分活命机会。虽然赵君用在求救时曾经郑重许诺,一切消耗都归他来负责。但是,朱重九却没有将如此庞大的压力转嫁给友军的习惯。在他看来,帮赵君用就是帮自己,一旦赵君用被蒙元剿灭,下一个对象肯定就是淮扬。

    事实证明,老天偶尔也会照顾一下好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完全是因为个性而做出的选择,最后却令整个淮安军侥幸躲过了一个滔天大祸。

    就在作为前锋的第三军刚刚乘船离开不久,形势就开始急转直下。船帮以十余条汉子的性命为代价,送来了淮安军最迫切需要的消息。三天前,蒙元丞相脱脱亲率五万余从塞外调集来的精锐骑兵,直扑徐州。沿途所有关卡全部封锁,任何人没有府级以上达鲁花赤的手令,不得通过。而黄河上的所有渡口,也全部禁航。包括曾经与淮安军暗中眉来眼去的下邳、安东等地的官吏,也都干脆利落的翻了脸。试图往南传递警讯的眼线要么被他们当场处决,要么被捉拿下狱,几乎没有一人能够成功将消息送出。

    “通海,你现在就骑着快马去追赶徐达,传我的将令,让他加快速度,去接管睢宁防务。然后想方设法与赵总管取得联系,确定最新敌情之后,再继续赶往徐州!”打了这么多仗,朱重九对危险已经有了某种直觉,心中立刻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抽出一根令箭,迅速交到自己的亲兵俞通海之手。

    “是!”俞通海不敢怠慢,接过令箭,翻身跳上坐骑。“末将这就去,天黑之前,一定追上徐将军的船队。”

    “老黑,带着你的弟兄,立刻上船赶往淮安。然后与胡大海一起准备,随时去接应徐达。”朱重九想了想,又对抬枪营的营长连老黑吩咐。

    这个营最初配备的武器是大抬枪,为了保证准头,几乎挑选了当时枪法最好的三百多名弟兄入伍,战斗力原本就在同级单位当中就数一数二。如今又全部更换了焦玉刚刚发明没多久的线膛枪,攻击力更是强悍得惊人。同样数量的敌军,根本不可能走到他们的近前。隔着一百多步远,就会被表面涂了软铅的子弹打成筛子,即便套着双层铁甲也无法幸免。

    “遵命!”连老黑兴高采烈的答应一声,拔腿便走。朱重九却又一把拉住了他,继续低声吩咐,“挑几个枪法好,水性也好的,乘轻舟到徐州附近转转。黄河北岸那些狗官敢跟咱们翻脸,肯定是觉得脱脱此番南下,有极大把握将咱们彻底消灭。我估计,老贼除了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这两个暗子之外,还有其他阴险手段。现在藏起来不让人看,就等着关键时刻给咱们致命一击!”

    连老黑点点头,大声说道,“那我自己去,把弟兄们交给胡将军统一调遣。若论枪法和眼神儿,整个淮安军中,都未必找出比我还好的来!”

    朱重九知道这句话不是在吹牛,笑了笑,轻轻点头,“行,不过你自己也多加小心。无论什么情况,保住性命回来都最为重要!”

    连老黑感动地回答了一声“是!”,拿起令箭,转身离去。

    朱重九想了想,又命令陈基拿着自己的令箭,到船坞中,把两艘刚刚托沈万三从南方买回,火炮还没装配完毕的仿阿拉伯式三角帆船给提了出来。让水师统领抽调两百名好手上船,随着大队人马一道出发,以备不时只需。

    能让麾下的弟兄们,到黄河上一展身手,朱强当然欢天喜地。立刻亲自带人上了船,把每艘船上仅有的两门六斤炮亲手调试了一遍,然后有仔细检查了所有船帆、绳索,以及甲板两侧的女墙,箭孔,才恋恋不舍地,将战舰和队伍一并交了出去。

    然后又是一番紧张的准备,第三天傍晚时分,朱重九带领第一军、第四军,也扬帆北行。五万战兵辅兵坐在一百六十多艘临时征集起来的大船上,再加上两百余艘专门运送粮草辎重的货船,扯起来的竹子硬帆遮天蔽日。借着徐徐吹来的南风,日夜兼程赶往徐州。

    沿途不断有斥候和信使,将红巾各方所掌握的消息传来,一个比一个令人心情沉重。蒙元朝廷这次不仅仅是在北方动员了三十余万大军,在四川、湖广两个行省,也调集了十余万的兵马,由刚刚剿灭了四川红巾的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率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压向了襄樊。眼下南派红巾大将邹普胜已经战败,退守德安。而南锁红巾主将孟海马败得更干脆,竟然被直接逼进了竹山当中。

    几乎于此同时,华阴豪绅张良弼,也突然发难,杀死了自家结拜兄弟,北锁红巾副帅张椿,夺其部众,窃据渑池。北锁红巾大帅布王三闻听噩耗,仓促前去给张椿复仇,竟然被张良弼打了个大败。只好收拾了麾下的残兵败将去投奔了刘福通。张良弼则直接搭上了陕西省平章政事定住关系,被蒙元朝廷授予了河南府路达鲁花赤之职,随时准备窥探汴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没有任何现代通讯手段的前提下,蒙元朝廷居然还能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几乎在同一时间朝红巾军展开了疯狂进攻。如今,除了东面临着大海,蒙元的水师力有不逮之外,其他地区都是烽火连绵。而红巾军在仓促之下,前一段时间地盘和兵马过度扩张所带来的弊端,尽数暴露无疑。在所有战场上,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那些加入红巾的山贼水寇,要么按兵不动,要么临阵倒戈接受了蒙元那边的官爵,竟然鲜有人留下来与红巾军患难与共。

    “该死!”朱重九被陆续传来的坏消息气得脸色发黑。手按刀柄,咬牙切齿地骂道。来自内部的敌人最为可怕,对上蒙元那边的兵马,赵君用和布王三等人好歹还占据火器方面的优势。而李思齐、张良弼等人一造反,等同于把红巾军最大的杀手锏送给了敌人。今后双方交手,兵器上的代差就不复存在,无数弟兄要因此而血洒疆场。

    “来而不往非礼也,主公,既然脱脱想决胜于沙场之外,咱们不妨,也还他一招釜底抽薪?!”新上任的中兵参军章溢不甘心光挨打还不了手,走到朱重九身边,低声提议。

    “怎么可抽法?咱们可拿不出那么多好处来,收买对方的将领!”朱重九笑了笑,皱着眉头回应。

    “不是收买将领,而是在蒙元朝廷和脱脱的大军之间,狠狠放上一把火!”章溢想了想,将声音压得更低。“主公可能有所不知,蒙元贵胄不通稼穑,大都城附近的农田,在立国之初就尽数被变成了牧场。所以大都城内的粮食,向来靠江南和中书省南部的济南、益都等地供应。如今我军占据了小半条运河,江南粮食只能依仗方谷子的海运。而海运数量毕竟有限,时间也无法确定。既要养活脱脱的三十万大军,又要供应大都城内几十万蒙古老爷,蒙元朝廷那边的存粮,肯定早已经捉襟见肘。”

    “你是说,要我收买方谷子,让他减少向大都城供粮!”朱重九眼睛顿时一亮,低声追问。

    “方谷子没那个胆子,他还想做蒙元的高官呢。顶多是收了咱们的好处之后,借口风浪大,将粮船扣住十天半月。”章溢对方国珍的为人非常不耻,笑了笑,轻轻摇头。“微臣的建议是,大总管派一名胆子大的将领,带五千精锐,直接去拔了黄河对岸安东州。然后不管脱脱如何反应,放弃安东,直扑益都、济南和东平,走一路烧一路。将中书省的夏粮毁个精光!”

    “嗯?”朱重九愣了愣,扣打着船舷低声沉吟。章溢这条计策,颇似后世传说中过的蛙跳战术。然而此刻他手里的水师,能力却非常有限。可以在长江上纵横,却根本无法进行远距离海运。所以那渡过河去的五千将士,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全部战死,无一人能够生还。

    在章溢的设想中,那五千精锐,原本就是一群死士。撒出去之后,就没打算着让他们再活着回来。但是看到朱重九面色犹豫,赶紧又低声补充道,“主公如果舍不得那些弟兄,不妨再召见一次沈万三。他们沈家既然常年做海上买卖,绝对有办法派船到北边,把弟兄们从海路平安接回来!”

    “你是说,让弟兄们烧了蒙元的庄稼之后,就到文登一带集结。然后由沈家派遣海船,将他们全部运回来?”朱重九又皱了皱眉,低声反问。

    这个办法,倒是有几分可取之处。沈家的船队既然连锡兰那边都去得,走一趟后世的山东半岛,应该不成任何问题。关键是,自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让沈家肯为淮安军出一次力。要知道,这个家族的胃口可不是一般的大。弄不好,连火炮的制造工艺,他们都敢作为交换条件提出来。

    “其实也不用五千大军,只要是敢战的精锐就行。臣估计,一次拿出五十万兵马,也是蒙元朝廷的极限了。如今北方各地,根本没多少驻军。这支队伍的目的根本不是攻取城池,也是大肆破坏,让蒙元朝廷感到难堪,就会对脱脱失去耐心。”章溢想了想,又低声补充,“即便此计失败,益都、济南和东平三地的夏粮也彻底收不上来了。脱脱三十万大军,就会跟大都城里的蒙元贵胄争食。而敌我双方如果战事胶着,那些大都城内的王公贵胄们,绝对不会自己饿着肚子去支持脱脱!”

第三百零二章 黄河赋

    第三百零二章黄河赋(下一)

    “如此一来,大都城里的王公贵胄肯定不会支持脱脱,可今后中书省的百姓,肯定也视我淮安军为寇仇!”没等朱重九做出决定,第五军指挥使吴良谋走上前,气哼哼地反驳。

    他的家就在黄河以北紧邻山阳湖的位置。第五军中好多同僚,也是当年被各自家族作为“长线投资”送至朱重九帐下的乡绅子弟。如果淮安军派一伙死士去北岸大肆烧杀的话,谁也不敢保证他们的家乡就不受影响。那样一来,第五军将士还有什么心思再跟元兵打仗?不闹出哗变来,就是老天爷保佑了。

    “吴将军可派一个信得过的人一道去,随时甄别敌我!”章溢不愿自己出任参军之后第一次献计就无疾而终。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跟吴良谋商量。

    “你害怕我家的人死得不够快么?”吴良谋撇了撇嘴,大声冷笑。随着他本人在淮安军的地位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远在北岸的家人,早已成了蒙元官府的重点关注对象。只是因为吴家在当地还算有点儿势力,又早就声明与他断绝了任何关系,所以勉强还能应付得过去。

    而如果淮安军的“奇兵”过河之后,将周围祸害得一片狼藉,却单单留着吴家、刘家和其他几个与这边有瓜葛的庄子不动,岂不是证明所谓的“族谱除名”,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甭说蒙元官府会立刻翻脸,周围其余受了害的豪绅,也会一拥而上,硬生生把这几家人撕成碎片。

    “章某先前说的是从安东那边过河,绕开了你家!”章溢被笑得心里发虚,红着脸辩解。

    “你说绕开就能绕得开的?”吴良谋狠狠瞪了他一眼,继续大声反驳,“火头点起来容易,再扑灭就难了。有淮安军带头杀人放火,那些乡间的地痞恶棍,岂能不趁机浑水摸鱼?弄不好,就又是第二个扬州。亏得咱们还斩了张明鉴!”

    “你。。。。!”章溢气得两眼冒火,恨不得一巴掌将吴良谋拍下船去。两军交战,手段无不用其极。甭说是到对方的领土上杀人放火,就是更恶劣的手段,也理所当然。况且这火还是有选择的放,而不是一味地乱点。

    “怎么,说不过就想动武么?章参军,那你可真找错了对手!”吴良谋冷笑了几声,伸胳膊活动腿,将十指的关节握得咯咯作响。

    这就有些欺负人了。章溢年龄几乎为他的一倍,又是个很纯粹文官。而他却是新附军将门之后,从小就有专人盯着打熬筋骨。双方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三个章溢绑在一起,都挡不住他一只胳膊。

    “好了,都少说两句!别仗还没等打起来,自己人先窝里反!”逯鲁曾在旁边实在看不过眼,板起脸来呵斥。

    无论是吴良谋,还是章溢,都得算他的晚辈。故而这两个人立刻没了脾气,互相瞪了一眼,躬身认错,“卑职(末将)失态,请长史大人责罚!”

    “三益之策,不是针对乡间百姓。”逯鲁曾狠狠瞪了二人一眼,又看了看正在皱着眉头沉思的朱重九,大声解释,“其实咱们派出的人,只要攻下几个府城,把仓库搬空,让各地官府无粮可运就行了,根本不用到田里头去放火!而佑图的担心,也不是多余。淮安军乃仁义之师,绝不能为了一时之快,就自己坏了名头。”

    “唔。。。。。。”章溢和吴良谋二人红着脸拱手。他们两个先前想表达的,肯定不是逯鲁曾所说的意思。但是老进士先每人拍一巴掌,然后又胡乱引申一番,却令他们两个想辩解都力不从心。

    正懊恼间,却又听见逯鲁曾说道:“马上夏收在即,地方官府把麦子从百姓手里征缴上来,然后再装车发运,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依照老夫之见,这兵要么不派,要派,就派足。无论脱脱在徐州这边打成什么模样,咱们派出的这支奇兵自管从安东州一路往北打,每破一城,立刻开仓放粮,将各地官府的粮食和钱财,全都分给当地百姓。如此,百姓们定然会感谢我淮安军,而官府等我淮安军走了之后,再想征集第二波粮食,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可万一弟兄们被坚城绊住。。。。。”章溢愣了愣,本能地开口提醒。然而想到朱重九去年一天破一城的速度,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吞回了肚子里头。

    在淮安军面前,哪里还有什么坚城?连青砖敷面儿的高邮都没撑过一天,黄河北岸那些纯用黄土夯出来的城墙,能经得起火药几炸?恐怕一个时辰之内,就得尽数化作废墟吧!

    “王宣的黄军,休整了也有小半年了。该派出去历练一番了!”逯鲁曾冲他笑了笑,然后迅速将头转向朱重九,低声提议,“再不派出去,恐怕难免有人会抱怨髀肉横生了!”

    王宣和他麾下的黄军,是去年十二月扬州之战时,主动投靠到大总管府帐下的。当时双方曾经有过口头约定,一旦扬州的危机解决,大总管府就会全力支持黄军北上,在黄河对岸自己打出一片生存空间来。但王宣在看到了淮安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各家工坊惊人的生产能力之后,又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了。始终犹豫着到底像张士诚和王克柔两人那样,作为淮扬系的外围力量,出去自己闯荡,以图将来。还是干脆直接现在就把黄军改编,彻底并入淮安军中,直接成为淮扬系的一员。

    如果不是大战在即的话,朱重九倒不在乎王宣再多犹豫几天。反正黄军这半年来也没白吃军粮,除了数千精锐一直按照淮安军战兵的模式大力整训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士卒,都承担了和淮安军辅兵同样任务,修桥补路,屯田挖河,基本上已经能算是自力更生。

    但是大战马上就要打起来,将两万余黄军继续留在淮扬地区,却不是一个明智选择。所以一经逯鲁曾提醒,朱重九立刻就想到了这支兵马的用途,“善公所言极是,本总管当年许下的承诺,的确到了需要兑现的时候。来人,传我的命令给王宣,让他立刻带着所部兵马,赶来淮安汇合。”

    “是!”亲兵接过令箭,小跑着奔向船尾。跳上一艘系在后面的轻舟,三下两下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