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榜眼学富五车,所以当他想从古圣先贤之言推导出任何结论,都可以轻松从往日的知识积累中找到支撑点。老榜眼同时又深通权力斗争和学术斗争之妙,所以当他想达到某钟目的时,谋划起来肯定是准确且步骤分明。

    那一晚,父子两个谈至鸡鸣,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各自睡去。父子两个都有一种预感,此事需要绝对做充足准备,自己即将明着或者暗地里做的事情,很有可能在儒林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狂风暴雨。但当风暴真的来临后,父子两个才豁然发现,他们的引发得岂止是一场风暴?分明是天崩地裂。

    蹶石之风,起于萍末。

    就在淮扬大总管府宣布在紫金山建立一座观星台后不久,在儒林内颇有影响的《春秋正义》上,忽然于最不起眼的第六版角落里,刊发了一篇名为《原礼》的短文。总计加起来只有七八百字,并且在开篇当中,还大段大段地引用了朱子的名言,“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舆之仁义礼智之性也。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之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乍看之下,这无疑又是射向朱屠户及其《平等宣言》的一支利箭,然而,在此文的后半段,却悄悄地拐了个小弯儿,从《大学章句序》绕向了《中庸章句》。同样,又大段地引用了朱子的原话,“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彼我之间各得分原,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这两段看似风马牛各不相及,但接下来,文章就开始质疑:朱子后半段话,为什么看起来彼此矛盾?前面说的分明是人和人之间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后面的话,为何又要上下四方均齐方正?

    莫非朱子早就认为,人和人之间除了秩序之外,还存在着平等么?那秩序和平等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如果二者彼此水火不能同炉的话,为何圣人也曾经亲口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亚圣也掷地有声地言明,“人皆可以为舜尧?”

    文章的末尾,执笔者则试探着提出疑问,夫礼者,术也。仁者,道也。夫礼之所施,乃令大道能行。若大道不行,则弃礼而求道,可乎?!

第十七章 科技

    第十七章科技(上)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角度还是行文角度,都略显生涩。如果由周霆震、郑玉等儒林名宿们来品评的话,恐怕连县学考试都不会让其通过。然而,文章末尾那句疑问,却立刻在扬州城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一批看到文章的儒生,习惯性地就去问罪于刊载文章的那家报纸《春秋正义》。但发现其是举国上下为数不多还能替儒林发声的通道之一后,就迅速将问罪目标转向了文章的执笔人。

    怎奈令他们非常郁闷的是,执笔人只按照惯例在文章末尾留了个假号,青丘子。具体是谁,却根本无从查起。想方设法找到报纸的掌柜和当天负责审阅报纸的几个读书人,后者则非常尴尬地承认,最初做审阅时只是草草看了前半段,所以稀里糊涂地就下令付梓了。万万没想到,那个青丘子狡诈到了如此地步,居然让文章的后半段的立意走向了与前半段截然相反的方向!

    找不到罪魁祸首怎么办?当然是立刻发文去将这篇《原礼》驳得体无完肤!好在眼下扬州城内大家云集,倒不缺乏运笔如山的儒林名宿。于是乎,就在《原礼》刊发后的第五天,本该每旬一期的《春秋正义》就又临时增发了一期。八个版面上,刊登满了由周霆震、郑玉、王翰等名宿写的文章,引经据典,将《原礼》中的内容逐条批驳。

    结果不这么干还好,新增发的《春秋正义》一出,整个儒林轰动。两千多份报纸当天就被抢购一空,书铺老板赶紧又临时加印了三千多份,依旧供不应求。许多买不到报纸的人,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从县学中雇佣学子誊抄,也要留一份做永久珍藏。

    毕竟执笔的都是当世名流,全天下任何一家书铺,想同时让如此多的才子为其写文章,基本没有可能。而《春秋正义》偏偏做到了,并且题目立意都一模一样。即便不支持其中观点,拿回家去,也可以给孩子当作范文参考,如此一举两得,那期《春秋正义》如何能不卖得扬州纸贵?

    这世界上,对金钱最为敏感的就是商人。当发现以往鲜有人问津的《春秋正义》忽然变成了抢手货之后,淮扬地区的其他几家私办报纸,如《扬子江轶闻》、《两淮杂事》等,立刻投入了战场。于是乎,一家家报纸各自组织人手,东西效颦,关于礼与仁之间的话题,层出不穷。

    只可惜,由于平素过于专注于街头巷尾的缘故,大多数报纸都因为品位太低,很难入大儒们的法眼。所以根本请不到什么名家,勉强拼凑出来的东西,看起来也驴唇不对马嘴。刊发之后,销量不增反降,真是闹了个贻笑大方。

    赔钱的买卖,商贩们当然不愿意做。正当大伙后悔的几乎跳脚之际,几家报纸却同时收到了青丘子的第二篇文章,“说仁”。

    比起上一篇《原礼》来,这篇文章的文笔就提高得太多了。并且不再像先前一样遮遮掩掩,并且开篇就向如今盘踞在扬州城内的名流宿儒们发出了问诘。

    文章依旧引经据典,文四骈六,想完全读懂并不容易。但刨除那些复杂的旁征博引后,大体的意思却简单而清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所以青丘子身为晚辈,就有足够的理由,跟前辈名宿们一较短长。

    这不是不尊师重道,也不是自不量力,而是要捍卫圣人之本意。

    而《春秋正义》刊发了青丘子的《原礼》之后,却将《说仁》拒之门外,明显是背叛了圣人之言,也辜负了其报刊之名。那些在《春秋正义》上撰文批驳青丘子,却不肯让青丘子发出声音的名宿们,则要么是胆怯理亏,要么是蓄意曲解圣人的经典,试图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

    骂完了名流了宿老。青丘子笔锋一转,直奔主题。理直气壮地自问自答。何为仁?圣人在《论语》里头其实说得非常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这方面,圣人将他的本意表达得极为清楚,人和人之间完全是平等的。按照圣人的观点,人人各尽其知能,才力,各得分愿,则大道将兴。虽为父者,不得以非礼束缚其子,而论其他乎?

    而接下来,青丘子又借题发挥。由圣人之仁,引申到扬州乃至全天下义军都在做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人天生喜欢被当四等贱民对待,更没有人天生喜欢受奴役。所以,红巾军起义,就是顺应的圣人之仁,具有无法反驳的正义性。

    而淮扬当前所信奉的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仁的具体体现。“盖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可为圣贤,则则不能去退却心。进而欲求大道而无望。”

    众人皆可为圣贤,乃亚圣孟子所云,非青丘子首创。

    亚圣孟子以为,“人皆能为尧舜”。尧舜于尧舜不分高下,则人与人之初生而平等。

    圣人曰,“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则是平等的条件下,后天努力不同,而给予那些肯努力向上者,出仕,去更好地推行“仁”之道。圣人最初,就不认为有人天生便可以高高在上。让大伙出仕,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践踏同族。

    圣人希望门下弟子,相处以友。取长补短,平等互助。即便圣人曾推崇以礼治世,退一步讲,圣人的门下弟子之间,儒生与儒生之间,在圣人眼里绝对平等。

    若是圣人门下子弟继承圣人绝学,认同彼此之间的平等,那“推己及人”,儒林子弟与非儒林子弟,也没有互相奴役的道理。圣人讲究“有教无类”,若是全天下百姓都了读圣贤书,皆为圣人门下的子弟呢?则平等之道必然大行,天下必然大治。

    。。。。。。

    “这,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两淮杂事》的掌柜周珏的哪管文章的观点对不对,没等将一篇《说仁》文章读完,就意识到了,自己获得一个翻本机会。随即也不管什么上旬还是下旬了,迅速组织人手,将此文在报纸下一期的头版付印。同时,在报纸上最上方专门用最大字号写了一个标题,青丘子舌战群儒!

    聪明人可不止他一个,第二天,与最新新版的《两淮杂事》同时,另外就有四家报纸,都将《说仁》放在了头版。而看热闹的从不嫌事儿大,发现有几家报纸同时对《春秋正义》展开群殴之后,许多原本对此话题不感兴趣的市井百姓也纷纷掏出余钱,去买份报纸去查探究竟。

    大伙都看得懵懵懂懂,分辨不出对错。但不可否认的是,青丘子的《原礼》和《说仁》与名宿们反驳他的文章,同时传遍了整个淮扬。并且还随着商贩和报纸的脚步,迅速向全天下快速传播。

    而《论语》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等名言,以及《孟子》中,“人皆可以为舜尧”“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警句,也迅速以另外一种解释被广为人知。

    “曲解圣人之意,其罪当诛,当诛!”扬州城最大的一家客栈的上房里,师山先生郑玉揉着一份《两淮杂事》,恨不得将青丘子的肉身从报纸中揉出来,然后依“夫子诛少正卯”之旧例,当场砍死。

    “当诛,当诛!”

    “必须把他找出来,验明正身,然后绑到夫子庙前处以极刑!”

    “还有这几家报纸的掌柜和东家,也必须追究到底!”

    。。。。。

    伯颜子忠、曹彦可、韩因等次一级名儒纷纷擦拳磨掌,怒不可遏。如果此事发生于淮扬之外,大伙绝对可以将报馆掌柜、东家扭送官府,然后逼着他们找出到底谁是青丘子,处以私刑。过后官府非但不会追究,反而会认为他们捍卫了儒林正道,加以大肆褒奖。

    而在淮扬,众人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了。首先,他们各自身后的人脉,都对此地鞭长莫及。其次,街头巷尾不停走来走去的那些黑衣人,也绝不会容忍任何私刑,在他们眼皮底下发生。、“最可恶的是那《春秋正义》!”忽然间,有人调转剑锋,直奔大伙身后。“要不是它先刊发了青丘子小儿的文章,我等岂会如此进退维谷?”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伙瞬间就感觉受到了出卖,几乎个个怒发冲冠。如果《春秋正义》不疏忽,大伙就不会撰文反驳青丘子。而青丘子的谬论,就不会像现在一样传播的人尽皆知。《两淮杂事》、《扬子江轶闻》这些不入流的小报,就不可能找到机会浑水摸鱼。

    “那,那《春秋正义》哪里是疏忽,分明是为了钱财而公然愚弄我等!”有人在猛醒之后,循着同样的思路,迅速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事到如今,除了青丘子这个罪魁祸首之外,收益最大的,无疑是《春秋正义》的背后东家。没多花一文润笔,就请了如此多名宿为他撰稿。让《春秋正义》从原本苟延残喘的状态,转眼间跃居淮扬三大报纸之一。而最可恶的是,那报纸掌柜居然忘恩负义,公然声称,接下来几期,他们要同时将儒林名宿们的文章,和青丘子及其支持者的文章,并列刊刻发行。绝不再轻易授人以柄,毁了报纸和诸位才子的名声!

    “要不是我等,它怎么可能起死回生?!”

    “说是不授人以柄,分明是巴不得我等跟青丘子永远争执下去,他好坐收渔利!”

    “该死,其心当诛!”

    “当诛,当诛!”

    。。。。。

    刹那间,大伙就发现了第二个该满门抄斩的对象,恨不得立刻拔出刀来,将其乱刃分尸。

    “其罪固然当诛,但吾辈如今身在匪窝,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妙!免得又像上次一样,中了那朱屠户的圈套!”儒林名宿周霆震年龄稍长,出身也相对寒微,所以想得更多一些。冲着怒不可遏的众人拱了拱手,小声提醒。

    “呃!”众人闻听,先是冲着他怒目而视。随即,就想起来老儒王逢被气吐血的场景。那一刻,朱屠户也是什么都没干,由着他们折腾。而最后,他们却落了个自取屈辱!

    莫非,这又是朱屠户的诡计?刹那间,众人背后就冒出一股森然凉意。

    肯定是,那朱屠户老谋深算,估计此刻就等着大伙忍受不住,主动去触犯淮扬那多如牛毛的苛法。然后他好将大伙捉拿治罪,名正言顺。

    呸!什么不因言罪人,狗屁。找如此多报纸来围攻大伙,撩拨大伙抢先动手,与因言罪人还有什么差别?!

    “的确,我等切不可轻举妄动!”

    “然,那朱屠户最喜欢自我标榜公平公道,只要我等不上当,他多少还要顾忌着一些脸面!”

    “如今之际,最好的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静待时机!”

    。。。。。

    在场当中不少人,如老儒王翰,才子伯颜守中等,都曾经在官场中打过滚儿,熟知官府惯用的害人手段。沉吟片刻,相继补充。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怕什么,死则死尔!”

    也有不少性格刚烈者,挥舞着胳膊反驳。既不能当面骂贼,又无法让当地百姓明白什么是大义,还每天看着自己荷包里的钱流水般向外花,他们的耐心已经被消耗到了极限。所以宁愿拼掉最后所有,好歹博取青史留名。

    “不需要太久了,下个月,观星台就会落成。届时,朱屠户肯定会去江南!”师山先生郑玉想了想,咬着牙说道。“集庆乃新下之地,百姓受朱屠户的愚弄未深。而临近集庆,便是吴越。天下才俊半数居于此。老夫就不信,听闻朱屠户歪解圣人之言,他们却个个都无动于衷。”

    “师山先生是说。。。。。?”众才子名流们微微一愣,迟疑着问。

    “我等可一面于那青丘子论战,一面四下奔走,联络同道。一起前往集庆,以逸待劳。若是那朱屠户不来则已,若来,便让他当场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待!”师山先生郑玉继续冷笑,两眼中缓缓涌现出几道寒光。

    “不妥,人心难测。一旦把朱屠户逼入绝境,恐怕会流血漂杵!”老儒周霆震被吓了一跳,连忙低声提醒。

    “就是要流血,那朱屠户富甲天下,又颇董收买人心。若不流血,绝无让天下人认清其真实面目的可能!”师山先生郑玉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几分舍生取义的决然。“诸君尽管放心,届时某绝不藏于人后。不流血则已,若流血,则以郑某始!”

    注1:关于儒学和平等,就不都写了。国学名宿熊十力有《原儒》一卷可供参考。若儒学能够浴火重生,功归他,过亦归他。

第十八章 科技 (中)

    第十八章科技(中)

    能留到现在还没有离开扬州的,都是些心志相对坚定之辈,听郑玉说得慷慨激昂,纷纷大声附和道:“师山先生所言甚是,若流血,请从吾等始!”

    “舍生取义,乃我辈之幸!”

    “昔子路以死殉道,我辈幸随其后,必将名垂千古!”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一句,却实在有失妥当。话音刚落,周围的气氛顿时变得极为尴尬。大宋最后一位丞相文天祥乃血战不敌,才落入元军之手。曾经多次拒绝忽必烈的拉拢,宁死不屈。而他们这些人,现在却是为了大元朝的恩义,在处心积虑找朱重九的麻烦,跟文丞相当年所为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然而老儒郑玉毕竟为一代宗师,反应甚为机敏。发现众人的士气迅速下降,立刻清了清嗓子,高声补充道:“鲁斋先生有云,夷狄入华夏则华夏。我大元立国七十载,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汉法,收民心,优渥养士。而那朱屠户虽托光复之名,却行颠覆之实。重小民而慢士大夫,好刑罚而轻仁德。其言其行,与禽兽何异?依郑某所看,他才是真正的化外蛮夷!”

    “然,那朱屠户军中,就多有罗刹、色目之兵,也赤发碧眼,形如鬼魅!”伯颜手中、王翰等曾经在官场刚打过滚的人,立刻高声补充。

    “其所行之事,从不见华夏史册。”

    “故我等今日,非为朝廷,,乃求华夏万世之正统。千秋之大道。纵死,必流芳百世!”

    “师山先生说得对!”

    “身死而骨香,死得其所!”

    “我儒者,知有君父。纵死,亦不与逆贼同车!”

    “我心如铁,必报大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