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好几次,张定边都想先停下来,拔掉铠甲上的箭矢,整理一下战靴,然后再继续冲杀。每个营的执旗者不止一人,多他一个少他一个,其实区别并不太大。然而,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却始终在他耳畔盘旋,“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张营长,别走神。。。。。。!”

    营长,麾下只管三个百人队,职位介于原天完红巾的副千户和正百户之间,前面还加着见习两个字。对于曾经做过万夫长的张定边来说,可不是一般的屈才。然而他既不是徐州左军的老资格,也没有什么过硬的靠山和人脉,作为一名丢光了手下才迫不得己投靠淮安军的外来户,这个待遇已经不能算低。

    况且按照眼下淮安军的规矩,凡连长以上将佐,都要经历过的讲武堂的培训。他没通过这一道淬炼就外出带兵,已经属于破格提拔。若是再不知道好歹的话,恐怕就只能被赶去枢密院新训大营,负责专门指点辅兵了。

    所以张定边被塞到三零二四团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满。平素跟上级和同僚们之间,相处得也还算融洽。只是对于淮安军近于死板的作战方式,他一时半会儿还难以适应。但这一点也没有难住刚刚从讲武堂短训归来的副营长兼常务教习刘十三,后者只用了一句话就替他解决掉了这个最大的难题,“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就看你周围那些红盔缨。”

    头盔上有红缨者,乃为资深老兵。淮安军中,对此还有一个非常蹩脚的名词,叫做士官。也分为若干品级,拿着远高出普通战兵不同倍数的军饷。但没有与军官相等的指挥权,只是在后者阵亡之时,才可以暂时代掌。

    除此之外,做士官还有许多其他好处。如优先提拔,不经团级以上军法官审判不得随意处置等。因伤退役之后,则会被优先安排到各级城管衙门担任要职。按照最新规定,每个士官名下还将分给与品级相对应的勋田,以赏其功。

    如此多的特殊待遇,当然令人眼红。但想当一名红盔缨也不太容易。此职只会授予那些战绩卓越,忠诚可靠,却没学会读书识字,或者暂时还不具备能力做军官的老兵。他们在军中混的时间最长,作战经验最为丰富,也最熟悉淮安军的各种战术和号令。一个连里边只要有三到五名这种士官在,就会让整个连队都显得卓然不群。一个营里边,若是能拥有十到十五名高级士官,则整个营都会被上边高看一眼。战时必当作先锋,平素粮秣、军械以及兵源的补给,也会享受各种优待。

    张定边所在的三零二四团二营里,就有十七名各级士官。包括他刚刚战死的副手刘十三,也曾经做过很长一段特级士官。与其他几个特级士官不同的是,刘十三上进心更强,做事情更为努力。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半的功夫学会了读书识字,并且通过了旅里边的考核及讲武堂的短训,所以才得到了优先提拔,由特级士官升职成为副营,兼常务教习。

    在很多人眼里,后一个官衔,比前一个还为闪耀夺目。因为常务教习之上,就是团级掌功参军。而掌功参军再朝往高升,就是旅级明律长史,军级政务督导和军团级政务监军。担任最后一职者平时可绕过兵局和枢密院,直接向大总管上奏。甚至能干预或者决定将领的任免,弹劾与自己平级的将官。战时,才退避帐后,将所有权柄彻底交还给军团都指挥使。

    所以大多数低级将佐,都跟自己的常务教习,或者掌功参军之间,相处得比较疏远。唯恐自己有什么过失被对方抓在手里,通过监军的渠道一层层报上去,影响到自己的前程。而掌功参军和常务教习们,往往也会刻意跟平级的将佐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双方交往过深,影响自己在必要时行使职责。

    然而二营的常务教习刘十三却属于例外。他从军前还做过一段时间船帮弟子,受这段经历影响,性情中带着很浓郁的江湖气。发现张定边身手不凡之后,就刻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恰好张定边本人,也不是个心机深沉之辈。所以正副营长俩个平素你来我往,很快就相处得情同手足。

    “张营长,别走神,跟上队伍!”刘十三的声音,又在心中响起,带着几分焦急和期盼。

    “别走神,跟上队伍!”张定边扯开嗓子,高声重复,同时根据左右两侧的红盔缨们的动作,调整自己的脚步。

    他的左侧隔着两名弟兄,是副团长张五,盔缨呈猩红色,手里同样擎着一杆旗枪。每当前面挡路的敌军被击溃,此人就会将旗杆举起来,左右奋力挥动,以便后面的弟兄能认清最新攻击方向。

    他的右侧隔着另外三名弟兄,则是本营一名姓郑的特级士官,不识字,一提看书都头疼,但人却机灵得很。只凭眼角的余光,就能跟副团长保持步调一致。同时还能腾出足够的精力,去对付从两翼包抄过来拼命的山民。只见此人猛地将旗面一抖,就晃歪了拦路山民的身体。随即又是一拨一带,便将对手送到了自家队伍侧面,恰恰是一名刀盾手最佳出刀位置。

    “啊——”那名山民嘴里发出一声极短的尖叫,被刀盾手劈翻在地。另外几名冒死冲过来的山民,则被张定边右侧的其他弟兄,用刺刀送上了西天。

    飞溅而起的热血,淋湿了张定边的头盔。让他感觉自己的盔缨也开始发红,用力咬了咬牙,将半截旗杆举得更高。

    这个动作,鼓舞了自家军心,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敌军的注意力。很快,就有数十支羽箭迎面飞了过来,试图将张定边和他手中的营旗一并放翻。但是,仓促射出的羽箭,大部分都被旗面扫飞,然后不知去向。只有一支狡猾的漏网之鱼,命中了张定边的头盔。“叮”地溅起了几点火星,软软落地。

    他身边的一名弟兄,则没有如此幸运。被一支流矢射中了眼睛,惨叫着栽倒。位于第二排的某个士兵,则毫不犹豫从伤者的头顶上跳了出去,补全刚刚露出来的缺口。手中的三棱刺刀笔直向前,被绿矾油处理过的刀尖,倒映着幽蓝色的星光。

    “自由射击!行进间自由射击!”副团长张五被突如其来的箭雨激怒,挥舞着战旗,吼出一道军令。

    “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凌乱的火枪声响起,白烟滚滚,遮断了张定边的视线。不用看,闭着眼睛,他也知道此轮射击的效果不会太好。遂发枪的射速比火绳枪大为提高,但准头一样乏善可陈。除非是列队齐射,否则对目标的作用通常只限于惊吓。

    果然,没等眼前的白烟散去,就又有羽箭破空而至。大部分一如既往地被头盔、铠甲挡住,未能给淮安军弟兄造成太大伤害。但依旧有两三支得偿所愿,将张定边身旁的弟兄射倒在血泊当中。

    后排的弟兄默默地跨过伤者,填补空缺。团部指挥旗和右侧的营级认旗,继续随风飘舞。被夹在两杆战旗之间,张定边不敢表现得过于孬种。继续咬紧牙关,高举旗杆,迈动脚步向前推进。既不敢太快,也不敢太慢。

    身后依旧有其他弟兄用火枪向敌军还击,但白烟已经无法再影响到张定边的视线。他看见一大波敌军,估计有五百到七百名,从山丘的侧面绕了过来,努力封堵自己的前进方向。敌军的队伍中,至少有两到三百名弓箭手。此外,还有数百名手持各色奇门兵刃的山民,每个人眼睛里都写满了恐惧和仇恨。

    “应该停下来,用刀盾兵护住全军,然后让掷弹兵将他们轰散!”凭着直觉,张定边脑子里就涌起了一个最佳应对策略。

    但是,传到他耳朵里的,却是另外一个毫无智慧可言的命令,“全体都有,跟我上,白刃冲锋!”

    “白刃冲锋!”

    “白刃冲锋!”

    两侧和身后,无数人疯狂地响应。团级指挥旗和营级认旗迅速向前压去,两个红盔缨带头迈步狂奔。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就看你周围那些红盔缨!”张定边心里,迅速响起刘十三的话。猛地一低头,他用钢盔迎向羽箭,守中营旗同时向前戟指,“二营跟我来,白刃冲锋!”

    “白刃冲锋!”

    “白刃冲锋!”

    。。。。。。

    无数袍泽大吼着响应,整个队伍陡然加速,迈过地上的尸体,顶着迎面而来的箭雨,风一般卷过山岗。

    羽箭落下,十几名士卒中箭倒地。其他人对伤者视而不见,按照平时训练中养成的习惯,追随着队伍最前方那几杆战旗,脚步不断加速,加速。

    刀山火海,亦不旋踵。

第七十二章 执旗者 (下)

    第七十二章执旗者(下)

    对面的敌军明显有些震惊,不安地舞动兵器,嘴里发出凄厉的狼嚎,“嗷啊——!啊啊——!嗷嗷——!”

    他们用这种方式给自己壮胆,然而却无济于事。顶着箭雨冲过来的淮安军,就像一支铁凿,直捣每一个山民的眉心。让他们只要睁着眼睛,就能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压力。无法忽略,亦无从逃避。

    “嗷啊——!”有人受不了重压,朝着越冲越近的淮安军前锋丢出了兵器。沉重的铁蒺藜骨朵、粗大的铁锏和拴着链子的铜锤凌空而起,却只飞了十几步远就纷纷掉落于地,徒劳地砸出一团团红烟。

    “嗷啊——!”有人撅起屁股,双脚悄悄用力,试图将身体藏进同伙背后。却被其他山民们推搡着,咒骂着,像粪便一样挤了出来,在自家队伍前踉踉跄跄。还有人调转身形,试图逃向自家军阵两翼,队伍中的麻线们立刻发现了他们,手起刀落,将其拦腰砍成了两段。

    “他们应该用长兵器顶住正面,然后派出人手从两翼包抄。弓箭手要果断后退,拉开距离,控制节奏,射得越仓促,准头越差!还有那个百夫长,光杀人有个屁用。这时候就应该带队顺着山坡往下逆冲。。。。。。”张定边将对手的表现看在眼里,心中立刻涌出了无数条建议。

    自家副团长张五的指挥固然鲁莽粗疏,但对面的敌将,表现却比张五更拙劣了十倍。而这当口上,主将哪怕做出错误决定,也好过迟迟做不出任何决定。否则,等同于将自家袍泽送到了对手的屠刀下,任其宰割!

    正乱七八糟地想着,迎面又扔过来一面巨大的盾牌。张定边只是奋力抖一下手中旗杆,就将此物挑了出去。随即,他看到了一双黄褐色的眼睛,带着几分紧张,但更多的还是绝望。

    “嗷啊——!”这双眼睛的主人,嚎叫着伸出双手,试图扯住半空中舞动的旗面。张定边又奋力抖了一下旗杆,将此人的身体带歪,随即又将战旗猛地向上一挑。旗杆顶端的利刃就从对手的小腹处戳了进去,直没至旗轴。

    “他的铠甲太薄!身手太差,也没经过任何训练,简直完全凭着本能在战斗!”下一个瞬间,无数乱七八糟的结论一并涌入张定边的脑海。右手腕子下压,左胳膊一提,一推。他干净利落地将对手的尸体甩了出去,然后用旗杆顶端的利刃刺向下一名敌人,“杀!”

    “杀!”“杀!”“杀!”短促的怒喝声,在他身侧交替响起。同一排的袍泽们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手,将各自对面的山民捅翻在地。数股猩红色的血柱喷出,溅了大伙满头满脸。但是他们却谁也顾不上擦,脚步也丝毫不做停留。以最快速度重新端平三棱刺刀,刺向下一名近在咫尺的敌人。

    下一名距离张定边最近的敌人,是一个苗军麻线。身上穿了一件不知道从哪里抢来的扎甲,腰间系着根淡绿色的丝绦。丝绦的尽头,则是几片已经变成了黑色的头盖骨,彼此不停地相撞,发出渗人的摩擦声。

    张定边的目光,瞬间就被头盖骨吸引了过去。那极有可能就是天完将士的头盖骨。当初在武昌城外战败,所有被俘弟兄,无一生还!

    “我要你的命!”愤怒地咆哮声,从他的嘴里喷出来。双手的动作陡然加快,拨、带、缠、刺,锐利的旗枪贴着苗军麻线的胳膊肘儿掠过,“噗!”地一声,刺入了此人的小腹。

    “啊——!”苗军麻线嘴里发出厉声长嚎,丢下兵器,双手抓住旗面用力撕扯。滚烫的血浆泉水般从伤口冒出,将几片儿头盖骨瞬间染成赤红。

    张定边的眼睛,也变成了赤红色。抬起一脚,狠狠将受伤的麻线踹翻在地。然后左脚迅速踩上去,踩住对方胸骨,双臂用力回抽,下刺,回抽,下刺,回抽,下刺,直到将这名麻线的胸口戳成筛子,才终于恢复了几分冷静,双手用力夺回旗杆,高高地举过头顶,“啊————!”

    “张营长,跟上队伍!”有人在不远处喊了一声,像极了已经阵亡的六十三。

    “张营长,跟上队伍!”“张营长,跟上队伍!”“张营长,跟上队伍!”更多的提醒,在他耳畔反复回荡。

    张定边的眼神迅速恢复清明,高举着淮安军战旗,快速追向队伍的正前方。旗面儿被鲜血润透之后,重量足足增加的五倍。他却丝毫感觉不到沉,只管迈动双腿不断加速,加速,加速。。。。

    周围的袍泽也在加速跑动,明晃晃的三棱刺刀平端在胸前,如同猛兽亮出的尖牙。无数躲避不及的苗军士卒,被尖牙刺中,惨叫着倒了下去,双手捂住伤口在地上绝望地翻滚。

    张定边接连迈过两具敌军的尸体,终于重新追到了自家队伍最前方。这一回,他没有再走神,也没有再本能地去给自家副团长张五挑刺。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旗枪上,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旗枪,与身边袍泽的刺刀保持齐平。

    又一伙敌军,主动把身体送到了刺刀前。张定边双手紧握旗杆,将旗枪的枪锋对准距离自己最近那名敌军的胸口。此人身手看上去颇为灵活,居然非常敏捷地用弯刀拨开了枪锋。然后又果断斜向跨步,试图从侧面给张定边致命一击。

    跑在张定边侧面的弟兄,毫不客气地将刺刀捅入了此人的肋下。然后迅速拔出,带起一抹红烟。伤者的浑身力气,也随着刺刀的拔出而被迅速抽走。只见他丢下弯刀,身体踉踉跄跄,踉踉跄跄,醉鬼般前后晃动。后面跟过来的另一杆刺刀在他腹部又补了一记,然后一抽一拨,将他放倒于血泊当中。

    下一个送到张定边旗枪上的,是一名阿哥。他的兵器已经不知去向,空着双手,侧转身体,做逃命状。张定边在放过此人,还是保持自家阵形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手中旗杆一送一带,将此人的脖颈捅了个对穿。

    他的眼前瞬间一空,周围的敌军纷纷逃散,露出呆呆发愣的弓箭手们。那些已经将羽箭搭在了弓臂上的家伙表现更是不堪,嘴里发出一声绝望的惊呼,丢下角弓,撒腿就逃。

    张定边追上了其中两个,从背后将其一一捅死。随即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脱离的本队,主动放缓脚步,扭头四下张望。

    两杆同样被敌军之血润透的战旗,从他侧后方快速追了上来。是副团长张五和郑姓特级士官,二人惊诧地看了一眼张定边,然而同时向山坡后扭头,“继续,攻击前进!”

    “攻击前进——!”张定边大喊一声,加入自己的队伍。与张五、郑姓士官以及第一排另外七八名弟兄一道,并肩而行。

    没有任何对手能够阻挡他们的脚步。在十余把整齐的刺刀和三支旗枪面前,任何个人勇武都找不到发挥的余地。无论敌人如何腾挪躲闪,总会有一把刺刀或者一根旗枪在等着他。而张定边和他周围的袍泽们,只要反复将手中兵器向前突刺,就能轻松地刺死任何一名对手。

    这种毫无花巧的杀人方式,残酷而又高效。甚至还带着几分惊心动魄的壮丽。张定边与两侧的袍泽们不停地突刺,不停地突刺,速度快得宛若挥镰割稻。

    一排又一排敌军,无论是故意冲上来拦路的,还是不小心挡在了他们身前的,都被迅速放翻,尸体挨着尸体,就像夏天田野里的稻捆。

    张定边很快就没有功夫再胡思乱想了,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双臂和双腿上。双臂与两侧袍泽们的双臂同时向前劈刺,双脚与周围袍泽们的双脚,努力保持着同样的步幅,同样的节拍。这种战斗方式,丝毫显示不出他的身手,也远不及单人独骑,立马横刀来得酣畅。但这种作战方式,却别有一番魅力。让他不知不觉间沉醉于其中,与周围的袍泽们一道,变成一条巨龙的牙齿和四爪,每一次挥动,都令对手尸横遍地。

    一队敌军被杀散,然后又是一队。一伙敌军死于非命,然后又是一伙。张定边不停地突刺,突刺,突刺,不知道自己究竟捅死了多少敌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冲到哪里才算结束。手中的旗枪越来越轻,枪杆上的旗面儿稀里糊涂就变成了烂布条儿,他却依旧没将脚步停下来,依旧在寻找新的敌人,然后跟周围袍泽们一道冲过去,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