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皇-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人能打扰自己,他无需可以压抑自己的感情和**。

    “蕤儿,辛苦你了。”江烽没有什么过火的动作,只是把周蕤搂在怀中,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温情。

    “不,奴家还要感谢郡王给奴家带来了这个孩子,奴家这一生再无他求,有这个孩子就够了。”周蕤目光迷离,蜷缩在江烽的怀抱中,喃喃自语道。

    “这就足够了?”江烽嘴角浮起一抹微笑,“也许蕤儿还能替孤再生一个女儿呢?像蕤儿一样聪明伶俐,招人喜欢,孤是最喜欢女儿的。”

    “啊?”周蕤又羞又喜,忍不住扭动了一下身体,“郡王身边那么多想替郡王生孩子的女人,随便哪一个……”

    “呵呵,可那不是蕤儿替孤生的啊。”江烽的手已经从罗衫中钻了进去,握住了那对饱满腻人的双丸,轻轻揉捏起来。

    忍不住喘息起来,周蕤发现自己似乎早就期盼着这一刻,欲迎还拒的迎合着男人的抚弄亲昵。

    很快衣衫落地,粗重的喘息声、呻吟声,混合着偶尔的呢喃燕语,交织成一曲夏日绽放。

    云收雨住,周蕤**的身体靠在江烽的怀中,“郡王,孩子都四个月了,该起个名字了。”

    “唔,我想过了,我和蕤儿相识于庐州,孩子就叫江庐,小名就叫庐郎吧。”江烽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庐郎是我江烽的长子,须得要好好培养,但现在还小,只能辛苦把他好好带他了。”

    听得江烽说庐郎是他的长子,周蕤身体微微一颤,心中惊喜莫名,仰起头,颤声道:“郡王,奴家的身份怕是有些妨碍,……”

    “呵呵,江某岂是在意这些的人?”江烽毫不在意的道:“昔日中宗纳武后,武后还是太宗宫中才人呢,江某还没有到那一步吧?些许小事,蕤儿就不必多虑了,某自会考虑。”

    有了江烽的这番保证,周蕤内心的所有担心都放了下来,免不了又是一番曲意逢迎。

    天雷勾地火,梅开二度。

    ***********

    看见女人眉目间流淌的春情和淡红的脸颊,许宁虽然是未经人事的女子,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现在内心却丝毫不嫉妒,周蕤不是她的对手,住在驿馆中的刘、尉迟燕姗和白木兰才是。

    尤其是那个尉迟燕姗,以许宁的目光,一看就知道尉迟燕姗眉目含春,已非完璧,而且破瓜未久,可想而知发生了什么,这也让许宁有些不屑。

    说起来还是朝廷九公卿家族的嫡女呢,竟然比自己还不如,夺自己闺蜜的男人不说,居然还敢先行一步。

    想到这里许宁也有些微微的懊恼,当初自己不也就是担心若是被人诟病,日后在正妻面前落了下风,所以才坚持要婚娶之后才圆房么?

    没想到这尉迟燕姗人前看似端庄大气,却能做出这等有损于名门闺秀的举动来。

    对于尉迟燕姗,许宁是早就有心理准备,但是没想到又冒出来一个刘。

    百变灵狐的大名她是有所耳闻的,虽然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许多人都未见其真容,但这一次居然落落大方的出现在人前,其实不言而喻,刘家那边肯定也和江烽有了计议了。

    这种事情的到来,对许宁来说也没有太多的意外,随着江烽地位不断攀升,徐州大总管府实力的急剧膨胀,谁都看得出来,日后江烽晋位亲王,甚至问鼎天下的气势已经表露出来,谁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押注在他身上?

    在这个时候,婚姻是最牢固的,而女色也是最廉价而有效的方式,只要押准,一旦生下一男半女,便是另一番天地,周蕤就是一个明证。

第二百七十一节 妙用

    “小宁,这一年多辛苦你了。”江烽对于许宁还是很欣赏而尊重的,也许这个女人不是最令人心仪的,但是她却应该是自己后宫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一年多来的表现已经足以证明,她的冷静理性,总能帮助她在许多时候协助自己处理好在淮南这边的许多事请,尤其是她坐镇寿州,极大的稳定了寿州的局面。

    寿州并不清净。

    伴随着寿州商业的迅速繁荣,光浍二州的制茶业,浍寿二州的粮食,寿州的瓷器,徐州的铁料,以及来自苏杭二州那边的丝织品,甚至还有来自武州妫州吐谷浑人的马匹都开始向这里汇聚,使得寿州成为了淮南道中西部诸州乃至河南道南部当之无愧的物资集散地。

    商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寿州的各行各业的繁盛,水道陆路,码头街市,形形色色的行会和隐藏在黑暗中的势力都开始萌芽、出现甚至膨胀,单靠官府已经有些压不住这些行会、组织背后都有些有力人物支持的势力了。

    这个时候许宁的身份就凸显出来了,这是彭城郡王截至目前为止唯一承认的一个妻室身份的角色,而且光州许家也是郡王起家之前的“恩主”,她的堂兄许子清还是淮右镇都督。

    正是靠着这种种光环,使得许宁在光浍寿这一线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威慑力,甚至隐隐有超越官府的架势,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却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能够帮助江烽稳固淮右地界的最好方式。

    北方战事的紧张使得江烽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过问淮右的事务,很多时候都是把淮右当做一个能够给北方源源不断提供粮食和钱银的后勤基地在使用。

    尤其是在庐、濠、和、滁这四州也加进来之后,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

    这四州江烽的吞并显得有些仓促,但那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虽然有些忙乱,但是还是强行拿了下来,前期还有杨勋这个地头蛇帮衬,但是随着杨勋到徐州去主持地方大局,这边事务又显得有些繁杂躁动起来。

    还是许宁挺身而出,经常穿梭于浍州寿州庐州这一线,接见,面谈,安抚,敲打,种种本不该她这个女人出面的场合,许宁都义无反顾的出席了,而效果也是相当的明显。

    “郡王知道妾身的不容易,妾身就满足了。”许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份淡然自信的笑容。

    虽然这一年多时间里她奔波于诸州之间,格外辛苦,但是内心却是充实而满足的,她喜欢这种居于人上,主导一切的感觉,也喜欢运筹帷幄排解处置各种事务之后那份收获感。

    江烽也能感觉得到许宁内心的某些想法,从那个世界而来的他对女性参与这些事务并不排斥,女人能当半边天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说已经成现实,但是起码能占到相当分量却是事实,而许宁的能力和野望也当得起。

    当然当得起并不是说就适合了,毕竟这还是一个男权很强势的社会,哪怕许宁借了江烽的势,有些分寸尺度也一样需要考虑,否则极易引发江烽麾下诸多势力的反弹,而许宁恰巧在这一点上处理得恰到好处,到位不越位,嗯,就是这么点儿意思,既代表了江烽的态度,同时也把余地留下,有当事人自行去考虑和处理,一句话,拿捏得相当到位。

    当江烽听到来自夜鹰的报告时,也都愣怔了许久,感觉许宁很有一方长史的水准。

    嗯,现在他发现自己身畔的尉迟燕姗也有朝这方面进化的趋势,相比之下,像鞠蕖、许静、周蕤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和潜质。

    “呵呵,能者多劳,也许日后孤还有很多需要借重小宁的时候呢。”江烽意味深长的微笑着道。

    “那妾身该怎么说?敢不从命?”许宁也笑了起来,似乎也还有些期待,很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江烽也笑了起来,说实话,他更喜欢这个时候的许宁,娇俏活泼,也不乏恬静淡然,少了一些世故,最好。

    “小宁,我想说,我希望你能一直保持今日与我谈话这种状态,好么?”江烽注视着许宁,认真的道。

    许宁在江烽目光下一时间显得有些慌乱,但很快就镇静下来,她觉察到江烽并非是在说笑,而是很郑重其事的和自己在讨论这件事情。

    “郡王既然如此说,妾身敢不从命。”许宁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江烽终于大笑了起来,他喜欢这种氛围状态,整日里被武将臣僚们包围着,习惯了被仰视,他希望回到家中,能有一种更轻松宽舒的环境氛围来放松自己,而许宁很聪慧,一下子就悟到了自己的意思,所以才会又来了一句“敢不从命”。

    “嗯,小宁,既然你入我江氏门,可能有很多时候就要承担起许多责任,你也知道了,李瑾下半年就要过门,届时你也要正式加入江家,有些事情需要李瑾出面,但还有很多事务就需要你来承担,尤其是在这淮南道上,情况必要比她们熟悉的多,而小静和鞠蕖在这方面不太合适,嗯,周蕤也不行,也许日后会相当繁忙。”

    江烽的话语中没有太多的倾向性,而是像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许宁也能听得出其中的含义,李瑾有她的职责,而自己也有自己的责任,这是在为她们划分事务范围。

    甚至许宁还敏锐的觉察到了江烽所提及的那一句话,在淮南道上,你要比她们熟悉的多,更合适,“她们”是指谁?

    毫无悬念,恐怕就是指的尉迟燕姗和刘,还有白木兰了。

    淮南道这边当然是自己更熟悉,许宁有这个自信。

    目前淮右淮左控制在江烽手中的州郡已经多达十个,光、浍、寿、舒、庐、濠、和、滁、楚、扬,整个淮南道十五州,除了申、安、沔、蕲、黄五州,尽皆归于江氏。

    光州虽然现在还在南阳手中,但是马上就要交给徐州,而按照许宁的判断,如果沙陀人和南阳展开大战,那么申安二州刘氏还能不能保有,就真的很难说了,这大概也是刘赖在江烽身边不愿意离开的主因了。

    但仅仅是光、浍、寿、舒、庐、濠、和、滁、楚、扬十州之地也已经相当可观了,许宁以前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可以帮助江烽来处理过问这些事务,这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插手的,但是现在看起来江烽似乎对此并不介意,这不能不让她感到意外的惊喜。

    当然,许宁也知道江烽这不是说要这十州政务交给她,而是要她代替他,以他的身份去表明一些态度,这样一来在有些难以处理的事情上可以留有一些余地,但即便是这样,许宁也很满足了。

    想到连楚扬二州这样的通都大邑也都能够留下自己的影子印记,许宁真的很期盼。

    “郡王,光州那边是否已经谈妥?”既然江烽都开了这个口,许宁自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机会。

    “嗯,基本说好了,南阳会尽快交还光州,这也是我们的祖地,拿回来是理所当然的。”江烽点点头,“另外,楚扬二州纳入徐州,我在考虑设置淮左镇,这一次我会去楚扬二州走一圈,楚州要好一些,扬州那边与江南关系密切,李还在江南心有不甘,不过他没有多少机会了,我只是希望扬州能迅速纳入徐州大总管府这个体系中来,尽快发挥作用,日后你可能也要多帮我操一些心。”

    许宁压抑住内心的喜悦,略略有些矜持的道:“就怕误了郡王的大事。”

    “呵呵,误不了,小宁的本事我还是知晓的,不过严序过去了,日后你要和严序相互策应,尽快把扬州那帮士绅商贾给收服,北地战事即将展开,消耗很大,就需要这帮人出钱出粮支应。”在许宁面前江烽自然没有什么隐晦,“严序要唱红脸,你可以在暗处唱白脸,怎么做,我相信你能拿捏好。”

    许宁点头应允,“淮左和淮右怎么分?”

    “吾考虑把和滁二州划归淮左,庐濠二州依然归淮右。”

    江烽也在考虑日后若是真的拿下了安申二州,这划分就还真的有点儿问题,不过这应该是日后的事情了。

    对于徐州来说,现在还没有那么多心思考虑到淮南道西面这几个州郡来。

    刘玄控制的申安二州,鄂黄杜家控制的蕲黄沔三州,虽然在名义上属于淮南道,但是距离淮南这边的核心区域寿州庐州扬州这边实在太远了一些,现在的徐州还鞭长莫及。

    除非二刘在对沙陀人的战事中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能退守伏牛山和方城山以南进而进入僵持阶段,甚至出现崩溃,那么徐州才会考虑抢占申安二州,避免淮南中部诸州遭受沙陀人威胁。

    想到这里,江烽似乎感觉到了一点儿什么,但转瞬即逝,没能抓到,皱起眉头想了好一阵仍然没有能找回那转瞬即逝的灵感,只能作罢。

第二百七十二节 恶客临

    抵达寿州,刘和尉迟燕姗以及白木兰都要好好观察一下这个在这几年间一下子崛起的商埠城市。

    论名声,之前寿州是不及庐州的,更不用说扬州了,论口岸位置,它也不及地处泗水和淮水交汇的楚州以及运河和淮水交汇的泗州,但是它却能在这么短时间里迅速崛起,其中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江烽控制了寿州,并将这里作为了他的根据地。

    当然寿州能发展起来,也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比如寿州有芍陂,历来就是淮南粮仓,而江烽控制了寿州之后又成功的复活了寿州窑,使得寿州黄瓷驰名中外,远销中原和西域,再加上光浍二州南部的制茶业也在江烽的竭力鼓励下发展起来,光浍寿这一片以寿州作为商埠的产销体系便得到了完善,并迅速繁荣起来。

    三女首先就参观了寿春城外的河港码头,这里是肥水和淮水交汇处,随着发展,已经日益形成了几片专营的码头区。

    比如紧邻淮水港阔水深的码头就是寿州最重要集散物资粮食的专用码头,这一片陆陆续续就有十余艘船正在装货,看得出来都还是往年的陈粮。

    码头上有专门的驰道供马车、牛车来往,而滑轮吊装正在灵活的将数十袋粮食一次性的从码头上放到船上,而船上的力夫只需要调整好方位将一袋袋粮食堆砌好就行了,再无复有往日那种背负或者扛着一袋袋粮食沿着船板上船的情形。

    当然这种装卸只适用于大姓粮船,中小型粮船仍然要用传统人力方式来装卸。

    很多来自芍陂四周的粮食产区的小船便沿着肥水将零散的粮食运到寿春在进行重新装船,通过大型粮船沿着淮水运河输往北方,这已经成为目前寿春最重要的一个吞吐功能。

    同样的情形还有一个小一些的瓷器装卸码头,这里要比粮食码头小得多,但是仍然保持着很稳定的一船接一船的装卸进度,但是这里的装卸就要缓慢且精细得多,轻拿轻放小心易碎在这里就成了规矩。

    即便是这样三女都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寿州窑的产能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地步,否则根本支应不起这样一船接一船的瓷器外运,这还没有算通过陆路运走的。

    另外就是一处铁料码头,来自徐州的铁料在这里大量下货,这里的繁忙程度不亚于那边的粮食码头,力夫们嘿着嘿着的把一车车熟铁、精钢以及各色锻冶打造出来的铧犁、镰刀、铁锅、菜刀、柴刀、马蹄铁、马镫以及武器从船上卸下,按照登记分别运走。

    一个上午,给三女带来的印象极其深刻,尤其是刘和白木兰冲击更大。

    白木兰一直在计算着像寿州这样一座城市每天吞吐的货物量,她觉得也许寿州一天进出的货物就足以满足族人一个月甚至三个月的需求,尤其是看到那源源不断的粮食和瓷器输出,更是让她羡慕得碧眸差点儿就变红眼了,这些瓷器卖到吐谷浑那边会是一个什么价格,她很清楚。

    刘却是关注的整个寿春城的运转体系。

    毫无疑问,在寿春已经有了一个相当规范却运行良好的商业体系。

    造船业主造出了船,卖给运输商人,运输商人承接来自粮食贸易商或者铁料贸易商疑惑盐商的货物,从徐州,扬州,或者芍陂、肥水沿岸将货物运来或者运出,同样码头上的力夫行会组织起力夫们承接装卸,而税吏们则早早在码头上按照税率计算税金,收入库中。

    在看不到的地方,士绅地主们或者自耕农们种出的粮食被粮商收购,获得的银钱这通过穿行于城乡间的小贩获得他们需要的日常用品,间或也会到集镇甚至县城里去买一些难得的在他们心目中属于高消费品的东西,改善一下生活。

    商业体系把整个寿州城内城外的所有人连接了起来,让一切井然有序,当然这背后肯定还会有看不见的黑暗,那会用其他一些规则来调整。

    问题在于这种蓬勃的发展似乎还没有看到尽头,仍然处于方兴未艾的势头上。

    光浍寿的粮食、茶叶产量还在不断增长,殷城、盛唐、霍山等县丘陵区中的茶山被不断的开垦出来,甚至吸引了许多北地流民前往山中去烧荒垦殖,同样寿州窑也还在扩建,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工人,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窑炉来烧制更多的瓷器。

    这一切都是因为寿州现在基本上处于整个徐州大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