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最强猎头-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瓒道:“突围,就是放弃宁远和锦…州,率领部队能突出去多少是多少,退守山海关,只是退容易,再想进可就难了。

    死守,则是看登州什么时候可以拿下了,等吃完了粮食,先杀马,再吃女人,最后吃平民吃伤兵,在我们自己把自己吃光以前,应该能坚持一年。”

    秦浩连连摆手道:“停停停,太残酷了,我都听不下去,我做主了,三个月后突围,退防山海关。”

    秦浩心中苦笑,真要是放弃了宁远和锦…州,公孙瓒的脑袋恐怕也是一定保不住了。

    “还是乐观点儿吧,跟你说点儿正事儿,你也说了,此战关键在于多久能拿下登州,那么,如果分一支关宁铁骑帮忙攻打登州城,依你之见三个月能搞定么?

    若是分一支关宁铁骑入关,关锦还守得住么?这次来,主要也是问问你的意见,关内兵什么德行你也知道,靠他们想在三个月内攻破登州有些说不准啊,毕竟这生死存亡的一战,或许还是咱自己的兵放心些。”

    这句话,算是说道公孙瓒心坎儿里去了。

    公孙瓒其实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可是这种话,秦浩能说,崇祯能问,就他自己不能说,毕竟关宁铁骑入关,这种事儿他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不好自己提出来。

    咬牙道:“可以,我仔细计算过,三千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次皇太极只带了八旗,单从打仗上看并不难对付,少三千我还支撑得住。

    让吴襄从锦州派吧,他那边压力小些,不过还要劳烦上仙亲自去报个信儿,我这关宁城被围的水泄不通,现在根锦州城传递消息都特么靠水路了。”

    “好,本仙人亲自给公孙将军当一回信使,最后跟你说五个字:许胜不许败,明白么?”

    说着,秦浩也不等公孙瓒答话,一点火嗖的一下就飞走,歪歪扭扭的打着圈去给锦…州送信去了

    高空中,看着城楼上三三两两的将士,看着出来相送,消瘦的公孙瓒,看着城下黑压压的八旗军,秦浩暗暗握拳给自己打气,王国兴衰,在此一举。

    。。。。。

    锦州与宁远不远,这两个地方本来就是俩为了抵抗满清铁骑所建的军城,互为倚角,都是沿海筑成,为的就是在八旗军包围的时候咱可以随时从海上出入自由,任你围上个十年八载也不怕,这也是为啥登州一出事儿他们马上就急眼的原因,因为整个辽东的命脉其实都在登州城手里攥着呢。

    可是别看宁远和锦州紧挨着,但要是走水路绕的话,送个信差不多一天才能到,要是赶上逆风,贻误军情是肯定的,所以秦浩才屈尊降贵的亲自充当这么个送信员,也算是给公孙瓒帮点儿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谁让咱会飞呢。

    越过城下层层包围的八旗劲旅,落在了锦州城下。

    “什么人?”

    “陛下和公孙将军的特使,让你家总兵吴襄见我。”

    秦浩的出场方式实在太拉风,城上小兵自然而然的就知道这是谁了,心知仙人驾到不敢怠慢,连忙跑去通报。

    不大一会儿,吴襄就到了,这还是秦浩第一次跟吴襄见面,看着也就三四十岁,长得高大威猛却颇为白皙,不同与一般武将都有一下巴的络腮胡子,他嘴上却光溜溜的好似一个书生。

    “末将吴襄,见过上仙。”

    秦浩一挥手道:“军情紧急,就别整这些用不着的了,陛下圣旨和公孙瓒的命令都在这儿,听令吧。”

    “末将接旨。”

    “登州失陷,辽东局势危机,现在调三千关宁铁骑南下,助关内军攻打辽东城。”

    吴襄明显就是一愣,皇太极来势凶猛,万万想不到不但没来援军反而先调走他三千主力,这特么什么情况?

    秦浩解释道:“吴总兵,凭关内军想打下登州或许不难,但指望他们,恐怕咱辽东两城将士非得全都饿死不可,毕竟都是毛文龙的东江军,战斗力如何你心里应该有数,只有咱关宁铁骑靠得住啊。”

    “这。。。。”

    “怎么,调走三千关宁铁骑而已,锦州城守不住?”

    “不敢,皇太极的主攻毕竟还是宁远,只是锦州五千关宁铁骑是唯一能跟八旗军野战的部队,末将是怕公孙将军那边一旦支应不住,末将没有兵力支援。”

    “公孙瓒那我问过了,便是宁远变成一座孤城,他也有信心守上三个月以上,三个月,就问你有没有信心去打下登州城。”

    吴襄咬牙道:“好!既然公孙将军有信心,末将听令。

    秦浩道:“哈哈哈,那太好了,你们晚上就走吧,争取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哪知吴襄却道“仙人见谅,我锦州毕竟也被包围,万一皇太极突然主力攻锦。。。末将若是到时不在,后果恐怕不敢设想”。

    “啥?你。。。你啥意思啊,刚才不是还说可以么?”

    “仙人误会了,末将职责所在,不敢轻离,这样如何?我让犬子带领三千关宁铁骑去,犬子弓马娴熟武艺不凡,军中素有威望又胆识过人,虽然不到弱冠之年,但水平已经不在末将之下,一定能不辱使命。”

    秦浩当场就急了,看这吴襄的年纪,最多也就三十出头,他儿子能有多大?若说是其他的兵种,秦浩倒是相信,但这特么是关宁铁骑啊,这是去年祖大寿一撂挑子崇祯都干跺脚的关宁铁骑啊!

    为什么祖大寿身为袁崇焕的第一亲信,他老大都千刀万剐了,可他自己不但屁事儿没有反而恩荣翻倍?为啥原本的历史里孙承宗走后祖大寿谁的账都敢不买?不就是凭这关宁铁骑,没人统领的了吗?

    你特么现在告诉我你自己不动派你儿子领兵?你这真不是逗我么?

    吴襄一看秦浩的神态,好像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连忙道:“上仙放心,犬子十三岁就加入了关宁铁骑,至今已有三年了,在关宁铁骑中,真的很有威望,他武艺很好的,而且。。。。

    实不相瞒,末将能统领关宁铁骑,很大原因是因为祖将军是末将的姐夫,那三桂自然就是祖将军的外甥了,有这样一层关系在,没问题的。”

    秦浩撇嘴道“那特么也是黄毛小子啊,你儿。。。你说啥?你儿子叫啥?”

    “额。。。三桂啊,吴三桂,上仙莫非听说过犬子?”

第三十四章 以身作则

    秦浩撇嘴道“那特么也是黄毛小子啊,你儿。。。你说啥?你儿子叫啥?”

    “额。。。三桂啊,吴三桂,上仙莫非听说过犬子?”

    靠,搞了半天吴三桂居然是你儿子,我特么的居然一时把这茬给忘了,这特么何止是听过,简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了。

    明末最后一个猛将,一片石上一战灭两朝,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名鼎鼎的满清平西王啊。

    “行吧,既然你儿子就是吴三桂,想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按你说得办吧。”

    既然是吴三桂出战,那特么还能有什么问题,节操问题且先放一边,这货起码能力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吴三桂虎将的名号起码不是吹出来的。

    再说了,正因为最近恶补明末历史,秦浩觉得这吴三桂的节操也未必就有什么问题。

    历史上,吴三桂投降的时候崇祯都已经上吊了,要知道在这之前辽东军将领投降满清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且不说他舅舅祖大寿就是其中之一,就连一人之下出将入相的他老师洪承畴都投降了,吴三桂如果真有投降之心,何必等到那个时候。

    历史上吴三桂本想干脆投降李自成,可大顺军连一个手下都敢玩儿他的爱姬,换作是自己恐怕也是万万不敢投降的,更绝的是李自成还绑了他爹吴襄,走到卢龙,离山海关还有几十里的时候又给杀了,真不知李自成脑子里装的是不是大粪。

    皇太极就不同了,论政治智慧,他能甩李自成一百零八条街,看看人家打什么旗号入关的?给崇祯报仇!就当时的那个情况,吴三桂还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

    之所以吴三桂后世骂名那么大,甚至都盖过了洪承畴,恐怕更多是因为那首圆圆曲吧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句千古名句成全了一个叫陈圆圆的女子,却谱写了咱汉人江山的一段悲歌,一战灭两朝,也特么是千古头一回了。

    不过么,现在秦浩来了,崇祯有更多的人可用了,这首堪称文学瑰宝的圆圆曲,还是让它别出现了吧。

    当天晚上,秦浩看着这爷俩含泪惜别,吴襄的表情还挺复杂,隐隐有不舍,不安,不放心的各种情绪,吴三桂却是意气风发的很,小毛孩子也不知是艺高人胆大,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大名鼎鼎的毛文龙东江军残部,居然很难在他脸上看到兴奋以外的神色。

    “父亲放心,此去一定把孔有德三人的狗头带回来祭旗。”

    秦浩赶忙道:“三桂务必要分清楚主次啊,能全歼了敌军固然是好,但也不要任性,记住,这次出战最重要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速度。

    除了速度以外其他的全都是锦上添花,即使你一个人不死的将他们全歼,但如果过了三个月的期限,一样是有过无功,倒时候你爹,你舅舅,还有公孙瓒都得死,听明白了没有?你这肩上现在担负的可是咱整个大明江山啊!”

    “是!末将以性命担保,保证完成任务!”

    才十六岁的吴三桂,听说整个大明的重担都压在自己身上了,兴奋的找不着北,军人世家出身的他十分明白,压力,困难,风险,从来都是伴随着收益。

    虽然他也算是含着金汤勺出生,不过毕竟年龄资历摆在那里,想要独挡一面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可现在就不一样了,一旦自己在登州可以打得漂亮些,那他的未来简直就是一片光明了。

    至于输,吴三桂没考虑过,三个月打不下来,他一定也会死在冲锋的路上。

    说着漂亮话,吴三桂二话不说,转身就走,带着他的三千关宁铁骑,登上大船后扬帆出海一点一点的消失不见,秦浩看着吴襄笔直的脊背,好像稍微弯了一弯。

    秦浩用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劝慰道:“怎么了?今天白天不是还跟我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说你儿子没问题么?这才刚走就担心上了?”

    吴襄一叹,“唉,对手毕竟是大名鼎鼎的东江军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都是几十年的沙场老将,三桂经验少,末将是担心他着了他们的道儿啊。”

    秦浩哈哈大笑道:“放心吧,我对你儿子,可是比你这个当爹的有信心,儿孙自有儿孙福,我预感,你儿子一定会成为大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兵。

    哈哈,您就等着回京养老颐养天年吧,不过现在你最重要的是把锦…州守好,也别让皇太极知道你这城里少了三千关宁铁骑。”

    说着,秦浩就把他强拉着进城聊天去了,秦浩知道,这叫关心则乱,必须把他的注意力给分散,否则他今天晚上就不用想别的了,秦浩还指着他守锦州城呢。

    之后,秦浩在锦州又待了两天,两天里,皇太极的八旗兵依然只是佯攻为主,主力还是集中在宁远城下面,看来是不知道吴三桂出走的消息,这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让秦浩不由自主的歇了口气。

    “吴将军,锦…州甚至整个大明的百姓可全靠你了啊,本仙人去公孙瓒那看看。”

    “上仙放心吧,三桂虽然调走了三千,但末将还剩下两千关宁铁骑,随时可以出城支援公孙督师。”

    吴襄忍不住心里腹诽,前两天忽悠三桂的时候也说大明就放他肩膀上了,怎么今天同样一套磕,又跟老子使了一遍,估计一会儿还得扣公孙督师头上,这位上仙怎么张口就来,嘴里没点儿别的词儿是咋的。

    。。。。。。。。

    且说秦浩飞回了宁远城,见到了公孙瓒,只见公孙瓒比两天前好像还要瘦了点儿,忍不住说道:“我说你也悠着点儿啊,别皇太极没打进来,你自己先累躺下喽。”

    公孙瓒此时正在沙盘推演,头也不抬的道:“没事儿,我的身体我知道,就是饿的,事情办完了?”

    “吴襄自己没去,派他儿子吴三桂率领三千关宁铁骑走海路去的,皇太极应该不知道。”

    “哦,皇太极不知道就好,现在就看这位三桂贤侄什么时候能有好消息传来了。”

    秦浩忍不住问了一句:“话说,你们的粮草至于这么紧张么?你不是说还能支持三个月么?怎们连你都饿瘦成这样了?”

    “哦,没有,是我自己减的,这三天来将士们每人分粮一斤,我自己一半,不换寡而患不均,登州有变,将士们都理解,只要为将者以身作则,就乱不了,老实说,我还真是饿的有些头晕。”

    “你。。。你你你。。你疯了么?你自己脑袋都饿的迷糊,还怎么指挥打仗?”

    “嗨,没事儿的,我以前深入草原打鲜卑的时候,经常这么干,习惯了,要我说大明的这些文官儿压根就不会领兵,领兵哪里需要什么兵法韬略,最重要的就是这上下一心,跟你说,我这一饿,将士们可感动哩,不但没因为减粮而不满,相反的士气还提高了不少呢。”

    秦浩听得大为震撼,也不知是喝了多少的假酒,还是间歇性缺心眼犯了,居然一拍桌子喊道:“公孙将军好样的,本仙人舍命陪君子,你半斤,那我就四两(古时候一斤十六两),我也来陪你以身作则一把。”

第三十五章 这货有用

    因为秦浩实在放心不下公孙瓒的这个试用期,所以秦浩选择住在了宁远城,一待就是小半月。

    不过秦浩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可以通过后世信息爆炸的见识,轻易的就把崇祯这个当皇帝的侃晕,但面对这十七世纪的冷热兵器混合战争,他实在是不敢瞎发言扰乱公孙瓒的思路。

    公孙瓒倒也真是个人才,对于秦浩这个不懂谋略不懂韬略,更谈不上兵法的神仙,还真就给他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位置:吉祥物。

    每天,秦浩的任务就是到处溜达,每当皇太极又攻城的时候,他就站在战线的最前端,大声的鼓舞士气,反正也死不了。

    每当皇太极撤退了他就去慰问伤病,皇太极不来的时候又到处嘘寒问暖,整天就一句台词:“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我们终将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活倒是有点儿像政委,如果他肚子不造反的话。

    自从那天秦浩被公孙瓒感动,一拍桌子喊出每天只吃四两粮食之后,秦浩肠子都悔青了,他确实是不死,但不死不代表不饿啊!

    别看现代人吃得少,但那是肚子里有油,而且还有大量副食品,特么每天四两粮食(古时候一斤等于现在十六两),当早餐吃也不够塞牙缝的啊,以至于现在秦浩不管走到哪都是满脑袋金星,瞅胳膊像肘子,瞅大腿像鸡腿,今天好悬没饿急眼把火药吃了填肚。

    每天只要从演讲台上下来,秦浩都会给自己打气,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不要慌不要慌,这都是心理作用,我是饿不死的,饿不死的。。。。饿啊!!!!饿死我了啊!!!

    这一天,秦浩正饿的鬼哭狼嚎,突然间,鼻翼抽动,他竟然闻到了食物的香味,睁开眼,只见一个硕大的包子出现在他的眼前,使劲的用手揉了揉眼睛,发现确实是个包子,一把抢过就往嘴里塞。

    “呜呜呜呜,包子啊,太特么好吃了。”

    “上仙慢点儿吃,别噎着了,来,喝口水,督师也真是,一天四两粮,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啊。”

    秦浩这才注意到偷偷给他包子吃的这个人,“额。。。祖将军?”

    不错,给他包子的不是别人,正是明末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祖大寿,天下第一军关宁铁骑真正的领导。

    祖大寿笑着道:“上仙别误会,我可不敢以权谋私,这包子是我省下来的,督师有令,寻常将士一天一斤粮食,但关宁铁骑一天三斤,而且肉食不断。”

    “额。。。将士们不会有意见么?”

    “谁能有意见?谁有意见让他们出城跟八旗军野战去。”

    “唔,谢谢祖将军,你人真好,以后不想干了跟我说,我给你找地方。”

    “呵呵,上仙客气了,您休息着,末将不打扰上仙了。”

    “额。。等等,祖将军现在忙不?不忙的话可愿意跟我聊聊天?”

    要说这祖大寿,秦浩可是一肚子好奇,只因为这个人一辈子实在是太传奇了,不过秦浩却始终没有机会跟他聊天,主要是摸不准他的脉。

    这位毕竟资格太硬,硬到公孙瓒都不敢轻易使唤的地步,为人一向有些狂傲,崇祯的面子也是说不给就不给,谁知道他跟公孙瓒的关系到底咋样,毕竟空降领导一般都不好管理下属么,秦浩真怕他跟公孙瓒有什么龌龊或者默契被自己胡乱搞给戳破了。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