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爹还有点担忧揽不到活,可村民们一时间都却非常的高兴。张超的黄馍馍、张家班,以及张家修新窖,让村里几乎家家都有三人有了事做。一人一天二升糜子,那三人一天就是能赚六升了,还能节省下三人的口粮。

    另外用家里的灶给张家蒸馍,每月还有租钱,用的柴火都能折钱。有骡子的人家,甚至骡驴都能赚个人工。

    “三郎好样的。”

    “娃真好,要不娶我家女子做媳妇吧!”

    张超一下子在村民心中伟岸起来,不少有适婚女儿的甚至都开始要把女儿许给张超了。

第二十四章 张总管

    张家沟的村民都是朴实的,他们对于张超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非常满意。现在,张超在张家沟的地位直线上升,已经可以与德高望重的村正柯老爹,以及村里第一个官员张老爹同排并列了。

    张老爹和柯老爹也都对张超刮目相看,也许普通村民们还觉不出什么。可他们两个却都是很见过世面的,一个是军官,一个则一直是村里的一把手,协助里正征收赋税,安排村民服劳役等,那是对组织很有些了解的。

    他们很清楚,今天张超办成的几件事情有多么的了不得。一般的人,根本组织不了这样的事情来,更别说安排的天衣无缝,公平公正了。

    张超的每一个安排,看似随意,但又都很有深意,经的起推敲。

    因为张超给出的糜子、小麦、红豆红枣这几样的收购价高于市价,而且约定月底立即结账,引得村民都很高兴的回家挑粮来卖。许多村民甚至为了感谢张超雇佣他们,只给家里留下了口粮和种子,然后其它的粮食都挑了过来。

    老爹这个收粮组长,也立即带着自己的收粮组手下,老王叔老赵叔还有里正以及另外一位村里年纪大的老爹,五人组成收粮组,在村里的大晒场上,摆出了好几个斗。

    这也是为公平公正,几家的斗拿来一起,相互量过,最后选取了中间的那个斗来收粮。每次量糜子,都是装满之后,然后拿一片木板在斗上刮过,把他刮平,绝不堆尖冒头。这样的一斗,就是真正公正的一斗。

    每量完一家,立即登记在册,然后老爹按手印以及粮主按手印,最后还要给一份收粮单给粮主,约好月底来结粮钱。

    糜子市价一斗三百钱,而张超做主,每斗多给十文。十文看似不多,但一石就是一百文,如果卖十石可就一千文。况且都是乡里乡亲的,老爹他们量时用的斗也公平,量时也公正,大家还不用那么麻烦送到城里去卖,也不用担心粮款收不到。

    乡亲们挑着糜子小麦红豆排着队等收粮,而这边粮一收进来,立即就送来库中。这个库是借用村里的一个公库,充做张家的临时粮库。

    粮食进帐入库之后,张超便开始安排人从里面登记领粮出库,开始加工。

    七娘成了妇人组的管事,由她来管理几个组的妇人们,并充当品检员。每一道工序之间,张超都要求他们办好交接。

    比如粮食入库和出库都有登记核查。

    碾米组领粮出库,开始在碾房碾米,第一批米碾好后,立即重新称量登记,然后交接给下一工序磨面。

    张超就充当着总管,各个工序查看检查。

    “面筛好后,再加一道工序,把这面粉用铁锅小火炒一下。”

    糜子面炒一下,能炒出香味来,让黄馍馍的味道更好。现在馍馍口碑好,可张超却更加要求品质。精益求精,保持好品牌,才能让黄馍馍一直良好做下去,才能让黄馍馍成为真正的第一桶金。

    两只小奶猫蹲在门口柴堆上晒着太阳,三只小黑狗崽子则一直跟着张超的脚步,张超走到哪,它们就跟到哪里,不时的撕咬一下张超的裤腿。

    时不时的又在地上打个滚儿,相互追咬着。

    全村的百姓都忙了起来,销售组和配送组暂时还没活,可他们也不肯闲着。他们朴实的认为,既然端了张超的碗,那就得帮张超做事,不能闲着吃干饭。帮忙入库,帮忙搬粮,甚至帮忙劈材烧饭。

    忙了小半天,整个黄馍馍流水线终于成功的流起来。

    张超松了口气,这种方式的流水线合作还不错,原以为会很乱,却没想到大家都很认真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柯七娘不愧是开面馆的,让她管理起妇人们倒也井井有条。

    柯山和柯五两人是张家班工程队的,他们看着村民们忙着做馍馍,有些闲着无聊。便主动的帮忙把村正送来的羊给拉到一边宰了,小十三和小八则在一边帮忙杀鸡杀鹅。

    这也是张超的交待,今天算是铁枪牌黄馍馍正式开工,因此中午得吃顿开业饭庆祝一下。同时,也算是为张家班工程队正式成立庆祝。

    张五是个经验很丰富的猎人,因此杀起羊来也是熟练无比。

    张超站在一边看着他们杀羊,张五剖开羊肚,先把羊内脏取了出来。顺出肠子,他叫来小八,“快把这肠子拿去顺干净洗好了拿来,快,等着做血肠呢。”

    血肠也是羌人们的一道传统食物,取刚宰杀的羊肠洗净好,然后把积在羊腹腔里的新鲜羊血,和着面粉以及刚剁好的新鲜羊肉馅灌进去,用线扎成多断,再放进沸腾的锅里开水中煮炖,用不了多久,便成了一道美味的血肠。

    柯山提着两把大菜刀,把刚从羊身上取下来的两块肥羊肉放在案板上快速剁砍,柯山的母亲则拿来面粉把刚剁好的肉馅和起来。

    “三郎,刚才好些村里人都说要请我们帮他们盘炕改灶呢,你看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盘炕改灶并不是什么大工程,一个十人的小组,一天就能盘好一个炕改好一个灶。村里有差不多五十户人家,如果五个工程组同时开工,一天就能建好五家,十天就能改造好全村的灶炕。

    “等下我跟大家谈一下,做个安排,谈好了,明天就可以开始了。”张超道。

    “那咱们盘个炕改个灶收多少钱?”

    收多少钱?这倒也是个问题。收多了,村民们不一定承受的起,或者说是愿意承受。收少了,可能不够张超支付工程队的人工钱。

    一个工程组,得有一个匠头。就算其它的九个都是普通小工算,一天二升糜子加三餐得要的。如果三餐折钱,起码得一升糜子。那就是一人一天三升糜子。匠头起码得是普通小工的三倍,那就是九升。

    总计一个工程组十人的工钱餐钱就是三斗六升,一升糜子三十文,合钱一天一千零八十文。

    张超自己总得赚点啊。

    想了想,张超道,“你看我们盘炕加改灶包括修大烟囱一起,咱们合收五斗糜子怎么样。不需要主角提供饭食,但盘炕垒灶建烟囱的所有材料得他们自己出。”

    五斗糜子,差不多能相当于半亩地的产出了。但一般家庭还是能够承受的起的,尤其是现在村民都还找到了一个给张家干活挣钱的活。一户有三口给张家干活,一天就能赚起码六升糜子,还省了三人的口粮。一家人给张超家干一月,起码能进帐一石斗糜子。

    盘炕改灶花五斗糜子,一家人在张家干十天又赚回来了。

    而张超收五斗,等于一个工程队他一天能赚到一斗四升,五个工程队就是七斗,折钱也有两千一百文了。这玩意不要什么本钱啊,只需要提供点技术指导就行了,甚至他还可以把这活交给柯山柯五两弟子,让他们做技术监督,自己甚至都不需要参与,每天有活就能净挣两千,这利润真不小。

    想想,确实利润还有点高啊,接受四近的利润了。

    为了能够接下更多的生意,把所有有意向的客户都转为真正的客户。张超交待柯山和柯五两个。只要请张家班盘炕改灶的,那么张家班都接受用各种粮食抵账,现金付款也行。而且还可以月底结。

    张超甚至告诉他们可以按揭付款。

    “按揭付款?怎么按揭?”

    “按揭呢,就是分期付款。比如一年期,或者两年期三年期。一年期按揭,就是可以一年后付款,但要加收些利息。二年期三年期,则利息要高一些。”

    柯山和柯五两大汉目瞪口呆,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

    乡下百姓有时也确实会拉饥荒欠账,可乡里乡亲的还要收利息,而且时间越久利息越高,这不太好吧。

    “熟归熟,生意归生意,一码是一码啊。其实就是去借钱,不也是有利息的。咱们的按揭也等于是借钱了。我们可以把利息定的稍低一些就是,比如说一年期年利百分之五,两年年利百分之八,三年年利百分之十二?你们看如何?”

    年利百分之五,盘炕改灶一千零八十文,年利百分之五,利息也才五十四文钱。两年年利百分之八,总共才一百七十二文。三年的话,月利能达到一分,年利百分之十二,三年的话就是三百八十九文,平均一年得将近一百三十文。

    但细算下来,这根本不算高里贷,也不是什么复式利滚利。与这时代跟那些放贷商人的利钱相比,就太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现在这年头,连大唐朝廷都是直接放贷收息来做为各地官府的常用办公费用的。这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公廨钱。

    从北朝起,公廨钱就一直沿袭至今。官府把一笔常用公款做为专款,投入到市取取利。唐立国之初,武德元年就开始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的令史经管,特别设立捉钱令史,就是从市场中选那些身家比较丰厚的商人来担任这个捉钱令史。

    每人给他们五万以下的本钱让他们去放贷,而每月的利息官府要固定收取四千文,年息达到本金的近百分之百的月料钱。

    而张超的一年按揭年利息才百分之五,相差二十倍了。

第二十五章 闻腥而来

    做生意就得灵活,得充分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

    张超提出的五斗糜子的炕灶套餐,特别是允许用粮食或者布匹等抵账,以及一至三年的的按揭套餐,确实让好些想要盘炕改灶,可手里头现钱又不够宽裕的村民们一个更好的选择。

    “只想先盘个暖炕?没问题,只盘炕收一半,两斗半糜子就行了。”

    张超很为村民们考虑,垒灶加烟囱收两斗半,盘炕也收两斗半。单独建一个也行,建两个也好。

    在张超开出这么好的优惠条件下,张家沟的村民几乎人人都来打招呼登记。有三分之一的人要盘炕改灶,有半数多的人选择了只盘炕,还有部份人则选择了只改灶。总之,效果非常很好。

    “三郎,有人找你。”

    张超正整理着村民们盘炕改灶的单子,柯十三带着几个男子过来。其中一个挺着大肚子,满脸的肥肉,穿着丝绸,外面还披着一件貂皮大衣,那一双胖乎乎的手上,十个指头几乎都戴满了红绿宝石戒指。

    简直是亮瞎眼。

    这人的衣着打扮装饰,无时不在彰显着自己就是一个狗大户。

    “在下就是张超,不知这位官人有何贵干?”

    “没想到张三郎如此年轻,真是年轻有为啊。”胖子呵呵笑道。

    “这位官人说笑了,在下只是灞上乡下一小民而已。”

    “乡下小民可做不出让长安百姓交口相传赞叹不已的黄馍馍,那黄馍馍在下有幸偿到,果然独特非凡,相当了得。从没有想过,普通之极的糜子面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特别是虽是发面饼,可却居然没有了老面发酵好所必有的酸味。这个可真是让在下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能否告之一二?”

    “这可是独家秘方,不外传的。”这人一直没有自己介绍身份,但听他说这几句话,再看他的装束,张超已经有点猜出他的来意了。

    很显然,这是个商人,而且是个富商。

    他是冲着自己的面碱秘方来的。

    不得不说,这年头也还是有头脑精明,目光敏锐的人。张超的黄馍馍早上才刚面市,这下午就有商人嗅到商机过来了。

    对于精明的商人来说,黄馍馍可不仅仅是好吃这么简单。

    黄馍馍有两个特点是独家的,也是商机。这铁枪黄馍馍一不酸,二发的不可思议,松软无比。

    狗大户听了张超的那番话,不但没有不满,反而笑的非常高兴。

    张超说这是独家秘方,正好印证了他的猜测,这黄馍馍不酸不是什么偶然,而是真的有秘方。

    这秘方可了不得,除了那些死面面食,比如汤饼死面饼之类的,其它的绝大多数面食都是要发面的。而发面基本上都是用老面发酵,这种发酵虽然能让面发的不错,可却有一大缺点,就是会让面食带酸。

    这是怎么都无法去除的一大项缺陷。

    如果不酸,那发面面食可就大不一样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这样的秘方是极有价值的。

    胖子笑笑,一挥手。

    他身后的几人中,立即有一人提了一个小箱子上来。

    张超看到这一幕,微微一笑。

    这种拿钱砸的手法,简直不要太俗。也许用来对付柯山柯五这样的唐朝乡下人有用,可是对于张超这个来自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人来说,这没有半点冲击力。

    他甚至都懒得去看那个箱子打开后,里面是金还是银。

    大胖子一直盯着张超,当他发现张超面上一直带着微笑,目光却根本没有移向那个箱子时,也心里暗自惊讶。

    不过还是有人惊呼出声。

    “哇。”

    箱子打开,一片金光灿烂。

    十根小黄鱼。

    金条不大,一条也就一两。十根也只是十两,价值八万文开元通宝。

    柯山柯五还好点,毕竟也是老府兵,见过世面的。但柯小八小十三几个少年人,则是眼睛放光,忍不住惊呼出声。他们这辈子都还没有出过几次村子,长安都还没去过,平时连铜钱都没摸过几个,五两以上的银锭子都见不到一个,更别说眼前箱子里摆着的十根黄金了。

    “这真的是黄金吗?”

    胖子有些得意的道,“十足真金,黄金十两。张三郎只是点个头,这十两黄金就是你的了。”

    张超冷哼了一声。

    “无功不受禄,在下可不敢收。”

    胖子心中暗道碰上了厉害人物,没想到张超如此年轻,却能够无视十两黄金。

    “在下崔琮,福满楼大酒楼的掌柜。张三郎也是个精明人,咱们就不再拐弯抹角,就开门见山的说吧,我知道张三郎的黄馍馍有独家秘书,可以让蒸饼不酸,却反比寻常发酵的更好。我想买这个秘方,张三郎开个价吧。”

    “不卖。”

    “二十两黄金。”

    “不换。”

    胖子眉头皱了皱,“二十两黄金可不少了,值钱一百两,值铜钱十六万,足足一百六十贯呢,这个钱,在长安城里都能买一个不错的宅第了。”

    张超笑道,“我知道二十两黄金的价值,换成铜钱都有上千斤。不过我相信崔掌柜的也应当明白,我的秘方更值钱。”

    “三十两黄金。”

    张超摇头。

    “四十两。”

    “五十。”

    张超有些心动了。

    五十两黄金,那可是四百贯铜钱,足够张超在张家沟盖一套很豪华的庄园别墅了。

    要是这崔掌柜的真肯出这么高的价,张超倒是不反对把配方卖给他。

    “要是崔掌柜愿意出一百两黄金,我倒是愿意把黄馍馍的独家秘方卖给你们。”

    胖掌柜一听立即兴奋起来,一百两黄金很多,但如果能拿到配方,却也肯定能赚到更多。不过做为商人,他还是没有立即同意,而是开始跟张超讨价还价。

    最终,两人在五百贯铜钱这个价位上接近。

    五百贯,也就是六十多两黄金。

    “张三郎,既然大家都有诚意,那我们让一退好了,就按你的意思,五百贯购买你们手里的独家秘方。”

    “好,一手交钱,一手交秘方。”张超觉得一个黄馍馍的配方换五百贯钱很值。反正就算他们知道了面碱能中和酵头酸味以及让面食发的更蓬松,但面碱却只有他独家拥有制作方法。

    到头来,崔掌柜还得找张超买碱面,才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好吃发面面点。

    “这十两黄金请三郎收下,算是订金。”崔琮一脸满足的道。

    张超很淡定的一挥手,柯山立即上前接过了装着小黄鱼的箱子。柯山直接当着众人的面,从箱子里拿出一根金条,然后放到了嘴边,一口咬了下去,金条上留下了牙印。柯山还不放心,一根根的全都咬了一遍看到了上面自己的牙印后才点头。这么沉又能咬的动,应当是金子没错了。

    崔琮笑笑。

    “那在下先回长安,明天在东市福满楼等候三郎大驾。”

    “好,一言为定。”

    五百贯的买卖谈成,张超也很高兴。收下了十两黄金,张超也给崔琮写了一张定金收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