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它时间,在家里耕地。

    “我觉得朝廷是彻底不想管我们的粮饷。”崔义撇着嘴道。

    正常边军,都是由府兵和募兵轮戍的,朝廷得提供粮饷。可现在直接让他们在这里分田设军府,如此一来,他们就得自备装备,平时训练、番上、戍卫这些都是没有钱粮可领的,除非打仗,否则他们就是吃自己的,装备还是自己置办。

    “不管怎么样,朝廷既然下了命令,那我们就执行吧。”

    把朝廷的命令通知了五千多士兵,果然引起了许大的骚动,好在张超早有准备,下令杀羊,每十人分一头羊。

    另外张超还下令,每人授田二百亩,另外多给一百亩地种树。反正这里地广人稀,这里能开垦的地足有五六十万亩,五千士兵,一人给三百亩,也不才十来万亩地而已。

    “只要把家属迁来,每个男丁给地一百亩,成年女子给地五十亩,未成年男女皆给地二十亩。所有授田,皆一半为永业田一半为口分田。”

    张超是很舍得下本钱的,反正这破地方,地多的是,朝廷也管不着。

    正常授田,一丁百亩,八十亩口分,二十亩永业。永业田可以出售、继承,口分田人死地还。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足授的,如在长安附近,一个男丁能分到二十亩地都算不错了。

    “弟兄们,不要把这里想象的太可怕。其实这里也挺好,陇上水乡啊。这里比你们在长安虽然偏僻一些,但是,田多地广啊。你们在长安,一丁授田不过二十亩,但在这里,每个府兵,我给你们三百亩。你们把家人迁来,我还给每丁百亩,成年女子一人五十亩,连中男我都给五十亩,就算是十六岁以下的男女,我都每人给二十亩。你有多少人,我就给你多少地!”

    “想想看,你一家七八口人,却能拥有五六百亩地,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你不但可以耕田种粮食,多了来的你种不完没关系,你可以养牛牧马。你们在自己的大片土地上盖一个院子,牛养满圈,鸡鸭成群,这样的日子难道不是你们曾经梦想过的吗?现在,陛下让大家美梦成真,你们还在抱怨什么呢?”

    听了张超的话,那些士兵倒有点心动了。

    尤其是那些灞上来的学徒们,想象着自己能拥有几百亩地,脸都兴奋发红了。

    在洮州落户,当一个府兵,似乎也不错啊。

    马周有点担忧的对张超道,“分这么多田,得上报朝廷允许吧?”

    张超却笑了笑,“你忘记我的官职中还有一个使持节了?”

    使持节是自西汉始,朝廷命将﹐以节为信﹐以指挥军队。持节者是钦差,权力极大。在汉朝,使持节能直接杀两千石以下官。

    加节,有监督军事的作用。

    说白了,使持节,就是特赐尚方宝剑的意思,可以先斩后奏。

    只不过到了隋唐之时,使持节三个字已经成了虚衔,凡是使持节,都例授总管、都督,持节例授刺史。

    能当上都督的,都会加使持节这个头衔,刺史一般也都会加持节这个头衔。

    不过张超并不只是一个使持节的例加虚衔,皇帝还特派人给张超送来了两样东西。

    旌节!

    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这是李渊破例赏赐给张超镇守边关重镇,可以便宜行事的权力象征,而不仅是例授的虚号。

    张超是个加使持节的都督兼刺史,还握有皇帝赏赐的旌节,给府兵们多分点荒地,完全没什么问题。

    其实张超想说,分点地算什么,只要他在这洮州一天,只要这些将士们跟随他一天,他定会给这些将士谋更多的福利。

    还欠十三章!(未完待续。)

第329章 虬髯客、红拂女(第七更!)

    王叔谋头一次见到聂庆。

    聂庆大约三十出头,很瘦,脸还黄,整个人非常的不起眼,看着就跟着普普通通为了生活奔波劳累的寻常人一般无二。

    不过聂庆却有一双很长的手,比普通人的手要长。

    这双手让他与普通的人又不同。

    王叔谋看到他有些失望。

    但他也是辗转才打听到这个人,此人虽其貌不扬,但名气很大。王叔谋为了见到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可并不容易,费尽了周折。他通过了十几个人,才找到了这里。

    每一个他找过的人,都对此人一脸的惊叹之色。

    只是他没有想到,最后找来找去,居然找到了这么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他来时背了一袋金子,足足三百两,将近二十斤。绕来绕去来到这里,肩膀都酸了。

    聂庆身穿着一件灰扑扑的袍子,还是短打。

    王叔谋看了他身后的那间小茅屋,似乎里面并没有其它人了。

    可他知道眼前这个就是聂庆。

    聂庆打着哈欠,“找谁?”

    “聂庆!”

    聂庆继续随意问,“聂庆是谁?”

    王叔谋笑了笑,“聂庆就是那个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是一代豪侠虬髯客的门下弟子,江湖中有名的刺客。”

    聂庆摇摇头,“这里没有这个人,也没有听说过什么虬髯客,更知道什么江湖。”

    “虬髯客张仲坚,当世第一豪侠。他曾经收过一个义妹,名叫张出尘,以前在隋越国公杨素府上为侍女,人称红拂女。后来与李靖夜奔,做了李靖的妻子。如今三原李靖已经是岭南道大都督,天下不知者才奇怪。”

    “我就不知道三原李靖,也不知道红拂女,更不知道虬髯客,很奇怪吗?”

    “我知道你就是聂庆,这是三百两黄金,帮我杀个人。”

    三百两黄金很多,值两千四百贯钱,在长安能买一套很大的宅子。

    “事成之后,我还付你三百两。”

    聂庆看了眼金子,倒是有点好奇起来。能够知道他的名字,还直接能找到这个地方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再说,杀个人,出价六百两黄金,也是罕见了。

    “什么样的人,值的这六百两黄金?”

    “一个很有名的人,你肯定也听说过他的名字,灞上张超。”

    聂庆点了点头,他没有再否定自己就是聂庆。

    “灞上张超的名头可比三原李靖的大多了,风头之劲,连我也早有耳闻。听说他最近刚立了一个大功,救了皇帝的儿子,如今因此升了侯爵呢。”

    “为何杀他?”聂庆问。

    “因为有人要杀他。”

    “总有个原因吧?”

    王叔谋笑笑,“你只管负责杀我,我们给钱,至于为什么不重要吧?”

    “杀人总得有个缘由的,送人上路的时候总得告诉人家一声,不让他做了冤死鬼。”

    “还是不要知道的太多的好,你杀人就行了。”

    “冤有头,债有主。我杀人可以,但规矩是得告诉我谁想请我杀人!”

    “我出的钱,当然是我请你。”

    聂庆摇头。

    “你要这么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是个刺客,不是个杀手。虽然我也收钱,但并不是只要收钱就杀人的。”

    王叔谋当初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本来是想直接用自己人的。但齐王没有同意,他大哥王伯安也不同意。人要杀,但事情得办的干净,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脚露出来。

    最后大哥让他去找一个叫聂庆的人。

    “这是一个相当有名的刺客,曾经跟随豪侠虬髯客,杀人于无形。找到他,然后让他出手。”

    王叔谋费了极大的功夫,才最终找到了聂庆。

    没想到这人还真是臭脾气大,规矩多。杀人拿钱,居然还要知道买凶人的身份。他现在有些后悔来找聂庆了,就算齐王府的人不能用,那出钱找几个杀手还是可以的。

    “你可以走了,六百两黄金,你可以找六个顶尖的杀手。他们也一样能给你办成事!”

    聂庆是一个刺客,也杀过不少人,甚至他也收钱。但他不会去当一个杀手,那是堕落

    一个刺客,虽也是杀人,但是不同的。他们出手的目标,一般都是那些重要的人物,帝王将相,每一个都是极了得的人。其二,他们出手,都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受人恩义。

    千里诵义,为死不顾。

    刺客当然也不会因为出于正义或者道德就去刺杀那些昏君奸臣,那不是刺客的行为。那样的人,是侠客不是刺客。

    刺客多数情况下是受人恩义,为报恩而替人出手。所谓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不管是荆柯于燕太子丹,还是其它历史上有名的刺客们,莫不如此。当然,报恩之余,他们一般也会接受酬谢。

    古之刺客,受雇于人行刺,不为名,不名利,不为个人荣辱。

    但如今这样的人也少了。

    但聂庆还是有自己的坚持的,他的师傅是一代豪侠虬髯客,那是为道德理想,天下公义而才杀人,绝不会收钱受雇于人。

    他做不到师傅那样,可也绝不会为了钱就任人驱使,不问青红皂白,随意的杀人。

    那样的人,只是卑贱的杀手而已,眼里只有钱。

    侠客、刺客、杀手!

    三者虽都是以武犯禁之人,却也有着严格的界线。

    聂庆没能成为一个侠客,却也不想沦落为杀手。

    王叔谋有些失望。

    “一千两黄金!”

    聂庆摇头,脸露不屑之色。

    “黄金并不能收买所有的人,趁我还没有发怒之前,你赶紧离开这里。”

    王叔谋恼羞成怒,“你真想知道谁杀张三?”

    “当然,这是我的规矩。”

    “那,我可以告诉你,但你也应当知道规矩,话出我口,进于你耳,若有第三人知道我跟你说过的话,你想想后果。”

    聂庆并不被这番话给吓住,能拿出一千两黄金买一个人头,这人当然不会是眼前这人,整个长安,能拿出这样大手笔的,也没有几个。

    再想想要杀的是张文远,他其实心里已经有些数了。

    “四大王!”

    王叔谋在他耳边轻声说出三个字,聂庆脸上依然是那副冷漠的表情,丝毫没有惊讶。

    “现在你可以去杀人了吗?”

    “可以,但我还是要再问一句,为何?”

    王叔谋既然已经透露了那个名字,便也不再隐瞒,直言道,“因为他吃里扒外,是个暗间!”

    “嗯,好了,我没有别的问题了,五百两黄金送来,我便起程。”

    “你们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要活人还是要尸体,要不要人头?”

    “若你有本事把活人带到长安来,那自然更好,总之,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没问题。”

    陈叔谋离开。

    聂庆走到门边的一块石头上坐着。

    屋里走出一女人,大约年过三十,可却依然丰韵不减。

    “你为何接下来?”

    “你忘记了刺客的尊严了吗?”

    聂庆摇了摇头,“我当然没有忘记。”

    “那你接下来?”

    齐王对聂庆无恩无义,而张超又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聂庆没有出手的理由。若他只因一千两黄金就接下这任务,这只是让那女子觉得失望。

    “其实在听到他们要杀的是张超的时候,我就已经决定接下这个任务了。”聂庆道。

    女子惊讶,“从未听说过你与张超有什么过结,你们有恩怨?”

    “没有。”

    聂庆摇头,“张三郎与我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聂庆不但跟张超没冤没仇的,甚至还受过张超的恩慧。很少人知道,聂庆其实并不姓聂。他本姓柯,家里就是张家沟。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家里养不起那么多人。有一年,关中饥荒,父亲便把我送给了杂耍的班子带走了。”

    把孩子送给杂耍班子,起码多些活命的机会。

    聂庆在外吃了很多苦,也经历过许多事情,后来还曾得过虬髯客的指点,算是个记名弟子。

    聂庆后来回到张家沟,才发现他一家人早都死于饥荒、战乱之中了。

    后来他回来的少了,但张家沟依然是他的家乡。

    今年聂庆从南方回来,发现才隔了一年多没回来,张家沟居然大变了样。那些生活贫困的亲戚族人们,生活变好了许多。

    而这变化,都是张超父子带来的。

    聂庆曾经也想过帮族人们改善些生活,可他也顶多给族人们送点钱,却又不敢送太多,毕竟他得隐藏真正的身份,回乡时都只说在江南定居,做点小生意而已。

    张超父子却在短短时间,改变了整个张家沟,让这里的柯氏族人生活都大变了样,日子好过了起来。

    张家沟的柯氏族人们都非常感激张超父子,看着族人生活过好了,甚至族中年青的孩子还能进入白鹿书院里免费读书,聂庆对张超父子也是心怀感激的。

    “张三郎对张家沟的柯氏族人,做的比我更好。那是我想做却不曾做到的,他都帮我做到了。我心里一直很感激他!”

    “原来如此,可既然这样,你还接下这事,你是要去给张三通风报信吗?”

    聂庆笑笑。

    “我一直记得师傅曾经过我说过那句话,何为刺客?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是为刺客。我做不了如师傅那样的大侠,却也知道如何做一个刺客。”

    “你胆子是真挺大的,敢耍齐王,还敢拿他五百两黄金,以后这关中只怕没有你的立身之地了。”

    “那又何妨,我这次去了洮州,就不打算马上回来。陇上风光挺好的,在那里多呆几年也不错。说不定,我还能跟张三郎结交为朋友呢。”聂庆笑着说道,目光中丝毫没有对齐王、太子的畏惧。

    刺客眼里,帝王将相都不过是世间的凡人,而凡人皆有一死。

    还欠十二章!拼命更新中,求订阅!(未完待续。)

第330章 旌以专赏、节以专杀!(第八更!)

    第八更了,求订阅支持!

    五百只羊,让洮州的将士们都吃了一顿肥美的羊肉大餐。将士们的不满情绪,也安抚了下来,经张超的一番劝说,来自灞上的一千多少年新兵们,倒是反应过来了。觉得留在这里当一个府兵,甚至把家人都迁来,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起码,他们在灞上就没有几百亩地,要不然也不用到工坊里去做学徒工了。而现在,留在这里做府兵,每人直接就有三百亩地了,哪怕是荒地,也是三百亩啊,何况这三百亩地中,还有一百五十亩是永业田。

    就算将来年满六十,不再是府兵,这一百五十亩地也是不会收回的。

    而把家人迁来,一个男丁一百亩地,一个成年女人五十亩,一个中男五十亩,那些年幼的男孩女孩也能分上二十亩。把一家人都迁来,五六口人怎么也能再分个三百亩。

    不少少年吃过羊肉后,已经排着队到会写字的官吏那里,让他们替自己往家里写信,让家里人快点迁过来。

    只有那些战兵,还是有些不太满意。

    本来是长安城的天子元从禁军,结果现在成了屯田驻守的边州府兵了。不少人都明白了朝廷的意思,刚刚打完的这一仗,让本来就人口不满两万户的下州,只剩下了不到原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全州加起来人口都只有五千来户。

    洮州如此重要的边镇,却只有这么点人口,尤其是剩下的人口中胡人比例较大,这更让朝廷不放心了。但从各地移民过来,却也不容易。

    最后干脆把这五千兵就留在洮州,改为府兵,从此耕战屯田驻守。正好把他们的家眷迁过去,这等于洮州一下子增加了五千户汉人,多了三四万人口,能够立即让洮州城充实起来。

    这确实是个解决眼下洮州问题的方法,但这却让这些禁军们不爽了。

    张超的每人三百亩地的条件,对这些战兵们也不是那么的诱人。张超便私下跟这群前禁军的将校们开了次会,告诉他们洮州的边市赚到钱,会拿出一部份来给洮州的府兵们。描绘了一通美好的景象后,倒是稍稍安抚了些战兵们。

    “老马啊,府兵均田授地,得马上着手。咱们洮州地广人稀,经历这次战后人就更少了。朝廷让我们自己屯田耕战,我们以后得看自己解决粮饷等问题啊。马上派人量田丈地,这次战争后无主的熟田,收归为官府所有,做为官府的公廨田,和官员们的职田。”

    马周如今是洮州长史,同时也是洮州都督府长史,反正如今洮州都是一个衙门两块牌子,官员们多数是身兼二职,不过俸禄却是只有一份的。

    “对了,公廨田多留点,另外所有官员们的职田,按朝廷规定数额翻一倍授给,永业田、勋田、爵田,都满额给,可叠加!”

    马周捋了捋自己最近留起来的短须,“使君,这不太好吧,万一有人弹劾?”

    “弹劾个屁。”张超最近心情也不是太好,粗话随口就来。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