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和老爹骑马,其它几家也是这样,男人骑马,女人坐车。

    房玄龄和李超对视一眼,脸上都是笑容。

    一路行到午门,无数官员和女眷在那里等候宫门打开。

    京中的官员本来不多,但因为有大量外官朝集,使得午门外的官员早超过了千人。三百多州,就算一州平均来三个朝集,也已经超过千名朝集外官了,加上京中的大小官员,甚至那些无实职的勋爵贵族,数量惊人。

    “不到长安,不知官小!”

    马周昨天在自己家过年,他如今也是正三品的上州刺史,跟着李超身家也还不错,在京中买了套宅子,不算大,但也不错了。

    “是啊,这午门外,随便碰到一个,那都可能是个公侯。”李超笑着回道。

    马周有些按捺不住的道,“听说太子已被幽禁,要被废了。”

    这个消息,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太子被软禁在武德殿,虽然朝廷没有正式的告示,可是长安城却人人皆知,现在谁都认为,太子完了。

    马周挺高兴的,他最早是跟着李超去的东宫,可后来李超却转投了秦王。当时他还觉得有些奇怪,现在看来,一点都不奇怪,李三郎眼光好啊,早料到有今天了。

    午门终于打开,官员们鱼贯而入。

    官员们前往金殿朝贺,而命妇们则去后宫朝贺。

    李渊后宫中没有皇后,宫中是万贵妃主持,因此今天她们去朝贺万贵妃。

    正旦朝贺的官员太多,多到金殿根本容不下,许多官员们只能排到很远很远的殿外,连皇帝面都看不到一个,只能跟着礼部官员们的示意,舞蹈山呼。

    李超官高爵显,倒不用大清早站在外面吹冷风,他排到了殿内,还很靠前。

    今天朝贺,并不以爵位排,也不是以官职排,而是以官阶排,论本品定班位。

    李超的本品从二品光禄大夫,文散阶第三级,上面只有开府仪同三司和特进,武散官比他高的,也只有骠骑大将军和辅国大将军,他的散阶相当于武将的镇国大将军。

    但文比武高。

    满朝重臣,不过朝会挺无聊,各种仪式,按部就班,一道道的跟着礼部官员们的指挥。

    李渊今天看起来有些憔悴,虽然衣冠华丽,可眼睛却是红的。

    接受百官和番使朝贡时,几度走神。

    太子缺席了今天的正旦大朝会。

    皇帝之下,那个位置空着。

    李世民班位在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相比起李渊的憔悴、走神,李世民今天无疑是兴奋的。

    诸番国朝拜,东女国、白兰国、白狼国、多弥国,西山八国,举国内附,这些本来应当值得李渊高兴万分的事情,他也只是坐那里发怔。

    由官员宣诏,赐封这十二个内附国国王为郡王、国公、县侯等爵位,又设立十二个羁糜州,赐这十二人为都督兼刺史。又赏赐了不少的东西!

    大朝会提前结束,皇帝回宫。

    百官今年也不用朝贺太子了,纷纷准备去秦王府朝贺。

    李世民兴奋万分,也没有拒绝。李超看的暗自摇头,还没有成为太子呢,现在就接受百官朝贺,这可是于礼不和啊。

    “房公,你劝劝殿下,眼下此时,越发需要小心谨慎啊。”

    房玄龄沉吟了一会,“事到如今,一切水到渠成,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殿下接受百官朝拜,也没什么的。”

    连房玄龄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张超也知道自己的话估计没有人真听的进去了。

    “我今日身体有些不适,就不去秦王府了,先回去了。”

    房玄龄看着李超离去的身影,有些意外,站那里想了想,转身去追李世民车驾。

    “百官肯来朝贺殿下,这表明民心所向啊。我们为何要拒绝百官朝贺?”长孙无忌对房玄龄转述李超的话意见不同,他认为应当接受,还应当弄的热闹些,最后是天下皆知,这样大家都知道,百官们是支持秦王的。

    李世民道,“文远说他身体不适吗?那我一会派人去慰问下。”

    回到大学士第,看到魏征从对门过来。

    “百官皆往秦王府朝贺,为何文远却未去?”

    “玄成你不也没去吗?”李超笑笑。

    “哈哈哈,一起下会棋如何?”魏征道。

    “正合吾意!”

    李府。

    两人慢慢下着棋,都有些心不在焉。

    “太子本不当如此的。”魏征长叹。

    “这个位置可不容易坐,太子论才不如秦王。本来这还并不算什么,可近年太子的许多行事,就有些太。。。。。。”

    “你想说愚蠢是吧?”魏征很直接的道。

    “呵呵。”

    “无才不可怕,怕的是无德。无才无德,还不肯纳谏听劝,就真的无可救药了。隋一统天下,可最终却二世而亡,文帝废了平庸的杨勇,立了聪睿的晋王,可结果大隋却亡的更快了。”

    李超摇头,“建成不是杨勇,秦王也不是杨广。我相信,如果秦王被立为储君,一定会比建成做的更好,将来继位,肯定能带着大唐更加繁荣富强!”

    “但愿吧!”魏征道。(未完待续。)

第405章 造反了(第三更,为战神GK万赏加更!)

    第三更送上!为战神gk兄万赏加更,谢谢支持!

    长安城,务本坊。

    大年初二,大家开始忙着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青鸾也来李家拜年,拜年礼物很特别,几块几斤重的狗头金,还有几块大翡翠。崔莺莺对于青鸾上门来,倒表现的很大气。脸上一直带着笑,热情的招呼着。

    “打算什么时候回康延?”

    李超给青鸾削了个冻梨。

    “陛下答应卖我们一批军械,不过还要等军器监制造出来,我要在这里等。不过我哥会先回去,他先把我们交易的商货送回去,然后组织更多的商货过来,还要带一些金子来,用以付军械的钱。”

    青鸾接过李超替她削的梨子,然后很不客气的把最后一颗子跳进了李超的棋盘。

    崔莺莺和红线在旁边兴灾乐祸的呵呵。

    六个人下跳棋,结果不但崔莺莺、郑红线、杜采薇和赵四娘都赢了李超,连新手青鸾都下赢了他,李超成最后输家。

    从面前的盒子里抓出一把钱,往五人面前一人数了几枚。

    “厉害,我服。”

    “三郎,我们也要打赏。”秋月和冬晴两丫头也在一边笑着讨赏钱。两丫头虽然到现在也没能实现她们当初的梦想,成为张三郎的女人。可好歹现在也是李家的厨房管事了,年三十发的赏钱可不少,要是愿意,都能给自己赎身了。

    “好,给你们也每人一枚。”

    “谢三郎!”

    下棋也是有彩头的,不过李超刚才输的钱可不是铜钱,而是金币。这是他在洮州时试验的一个项目,水力冲压铸币。

    传统的铸币,比较麻烦,也很简单,是采用的母钱翻砂工艺,这种工艺还是当今较先进的技术,比起汉魏时期,那还是先进的多。

    可就算如此,一炉工匠三十人,一年做十个月,也不过年铸钱三千三百贯。既用的人工多,还效率低,导致铸钱的成本很高。

    李超之前在洮州凭自己的秘密地图找了个比较好开采的铜矿,然后准备上马水力冲压铸币工艺。

    冲压铸币和传统的母钱翻砂铸钱可就完全不同了。

    冲压铸币更快捷,效率更高,这是正常不过的。

    先把铜锡铅在熔炉中熔成液态合金,然后浇入铸锭槽冷却,或者直接压制成合金条片。然后进行一些滚压作业,使之成为厚度符合坯饼的条片,再把这些条片冲压成半成品的坯饼。

    然后要把这些坯饼经过退火炉加工,还要进行清洗、磨边、抛光等。

    最后这些合格的坯饼,送入水力压印机上,用特制的钢模把坯饼进行冲压,然后就成为最终的铸币了。

    不过这套工艺说起来很简单,但也比较复杂。

    不论是熔铸合金,还是制造粗坯,和加工细胚,以及最后冲压成型,都不简单。特别是那套钢模,需要极好的特殊钢,得十分的坚硬。而在这种钢上,雕刻出阴模,更不容易。

    一套模的正反两个钢模,请了极优秀的雕刻师,用了几个月时间才雕好。

    在李超入京的时候,他的洮州铸币厂,也还只是开始了金币和银币的铸造,因为铜币硬度更高,更难铸。

    第一批金币的成色是九成,重量一两。金币正面是长城,背面是龙,周边有齿纹。银币也是含银九成,同样一枚重一两。

    这批金银币的铸造量不算多,可以说是为大量铸造铜币做准备。

    金银在唐朝不是直接流通的货币,但在某些时候也一样能够充当货币使用。李超铸币的第一批金银币就放在了他的钱庄里使用,不是称重,而是按币面价值使用,一枚金币值铜钱八千,一枚银币镇铜钱五千。

    只要周边的齿纹还有表面的浮雕图样没有磨损,那么直接按一两算,若是磨损了,则称种计算。

    这种金银币在李记钱庄,其实就和庄票一样,算是小范围流通。

    一经推出,还挺受欢迎的。主要是这东西携带方便,五贯钱重三十多斤,可一枚银币才一两。金币更是一枚当八贯,一个钱袋装上十枚金币,都能当上五百斤的铜钱了。

    庄票更加轻便,但毕竟庄票只是一张纸,本身是没价值的,不如金银本身还是非常值钱的,也不用担心坏了什么的,就算在没有张记钱庄的地方,也能直接当金银使用。

    而对于钱庄来说,他们也很乐意推出金银币,因为不论是金币还是银币,都只有九成的纯度,剩下的百分之十是以铜代替的,铜可比金银便宜的多,相差是六七倍甚至是十倍。

    铸币厂采用水力冲压铸币,虽然工序也多,但批量生产起来效率却极高,成本大大压缩。主要成本就是金银铜等材料,其它的成本很低,尤其是人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贵的也就是雕版,是那套机械。

    铸币的利润很高,但一般人想仿却难。因为这不是普通铜钱,你随便翻砂铸造就行。没有模具,就铸不出和李家一样精美的金银币,相差太大,又是金银这样的贵重币,就行难用的出去。

    不像铜钱这东西,太容易私铸。

    现在,李记铸币厂,已经铸造出了上十万枚的金银币,大量金银币通过钱庄、当铺开始流出。

    仅仅是铸币和流通出去,李家就赚了很大一笔。李超早算过一笔账,通过铸币和流通出去,每铸造并流通出去一枚金银币,他就能赚到百分之五的利润。

    从市场上收集金银,然后加工铸造成币,再流通出去,这简直是最简单最好赚的生意。每铸二十枚币,李超就相当于赚了一枚。

    十万枚,他相当于赚五千枚。

    这本来应当是属于国家的铸币税,但历来民间私铸横行,就是因为其中利润极大。朝廷对于私铸打击也很严,但张超铸的却是金银币,这相当于一种金银制品,因此也算是打了擦边球。

    但铸金银币,比起私铸铜钱,或者销毁铜钱去铸铜器,却利润更大。

    那些胆大包天的家伙,不顾禁令,销毁铜钱去铸铜器,销千钱得铜六斤,造铜器则斤得钱六百,一贯铜钱熔了铸铜器能赚三千多钱。

    至于直接铸薄铜钱、含铅多的白铜钱等,利润也极高。

    不过这两种行为都是相当危险的,朝廷打击起来也是毫不留情。

    可他们都不如李超铸金银币来的赚钱,只要他们偷不到李超的那个铸币钢模,他们就铸不出一样的币来。更别说想靠传统的铸币法来仿筑金银币了,那效率,根本没什么钱赚。

    如果张超把这种水力冲压铸币压献给朝廷,朝廷用这种方法来铸钱,那铸钱成本绝不会居高不下,甚至铸钱还亏本。而且用这种铸币法,仿铸也更难,甚至可以降低铜的成份。

    以前历朝铸那些什么以一当五当十的钱,最终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钱强行提高币值,却没有防伪的功能,别人太容易仿铸。甚至有些朝代直接铸铁钱替代铜钱,这就跟后世朱元璋大量印宝钞一样的愚蠢。

    但如果用李超的这种方法,保证铜币的精美和防伪的能力,那么就算降低了含铜量,一般人也是很难伪造私铸的,因为冲压铸币,跟翻砂铸币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成本、币相都在大大增加防伪难度。

    铸金银币很赚钱,但李超没打算赚多久。先赚他几笔,然后回头献给朝廷,自己想长期把这个技术,这个暴利控制着,太危险。

    其实不铸金银币,有钱庄在也一样是非常赚钱的。钱庄,玩的才是真正的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啊。用别人的钱,给自己赚利息。

    下午,李超去秦琼府上拜年。

    一进府,发现秦琼的脸色不是太好。

    “杨文干起兵造反了!”

    “宇文颖不是去宣诏杨文干了吗?”

    “宇文颖到了庆州之后,杨文干才反的。现在还不知道是宇文颖故意透露了风声,还是无意中泄露了消息,总之杨文干已经知道太子被软禁,已经起兵反叛了。”

    “这是好事啊!”李超想了想,觉得杨文干不反还好点,他这一反,岂不是岂地无银三百两,越发的坐实了太子之前准备和他一起谋反之事了吗?

    “杨文干起兵后,没有往南来,而是直接往北引了梁师都进庆州了。”

    “那也算不了什么,梁师都在朔方还能挺一挺,他敢南下,那是找死。”

    “可有消息传回来,凉州李艺的部下也准备做乱,另外突厥人也有异动。”

    秦叔宝这样的大将,当然不会怕一个杨文干,就算加上梁师都,也不值得一提。可如果突厥人想要借机搞事,那又不一样了。

    “突厥颉利可汗声称要为太子打抱不平,申张正义,为他主持公道,要带兵南下,问个清楚。”

    “朝廷是什么反应?”

    “听说宰相们吵做一团,有人认为应当派使者去跟突厥人解释,也有人提出要派兵直接去灭了杨文干和梁师都,若突厥人敢南来,就跟他们干。”

    “陛下之意呢?”

    “陛下还没有表态!”

    李超点了点头,若有所思,这个时候皇帝还在犹豫什么?确实值得深思啊!(未完待续。)

第406章 改封建成为蜀王(第四更,为踏血如焚万赏加更!)

    历史上有唐一朝曾经发生过四次玄武门之变,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李世民开了个很坏的头。

    但影响最大名声最广的还是李世民发起的第一次玄武门之变。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已经不需要玄武门之变了。

    杨文干居然起兵造反了,这越发的证实了太子和杨文干谋反之事。

    不过让李超有些疑惑的是,这个宇文颖去传个诏,怎么反而把杨文干给传的起兵了?

    翼国公秦琼府上,香炉上香烟袅袅,李超与义父秦琼相对而坐。

    “陛下还是没有下诏废太子!”

    没有下诏废掉旧太子,自然也就无法立新太子。李建成被软禁武德殿中,杨文干现在也反了,这个时候,本来皇帝应当兑现,要诏告天下,正式废黜建成,立杨民为太子。

    可皇帝却没有兑现。

    杨文干反了,梁师都南下了,突厥人也表示要来参与下亲家的家务事。

    “殿下没有请求平乱?”李超问。

    秦琼摇头,新年刚过,河北大都督、兵部侍郎、上柱国秦琼,被加封为右卫大将军,真封通前共五百户。

    爷俩现在官职爵位都一样,一样是大都督,一样是上柱国,一样是大将军,一样的食邑。只不过秦琼还是驸马,还是国公,李超只是检校大都督,也只是县公。

    上一次江淮作乱,李世民主动请求出兵平乱。

    上一次突厥南下,李世民也主动请求带兵北讨。

    可是这一次,杨文干反了,梁师都南下了,突厥人也声称要干涉大唐的家务事,可李世民却不吭一声,根本不提出兵的事情。

    李世民是在等李渊兑现承诺。

    等李渊废掉李建成,立他为太子。要不然,他就不会请战出兵。

    问题是,李渊又在等什么?他为什么还不做决定,既不废掉建成,也没有让李世民或者李元吉出兵?

    以前李超听说女人心是最难超的,但实际上帝王心才是最琢磨不透的。

    太极宫。

    李渊对李世民道,“二郎,杨文干作乱,又引梁师都南下,朝廷需立即夺回庆州。你亲自率兵去一趟庆州,凯旋之日,朕封你为太子!”

    李世民却没有马上领命。

    “陛下,文干竖子,敢为狂逆,庆州府僚定会将他擒斩。就算没有,也只需要派遣一员大将征讨即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