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这个天下之主,大唐皇帝,结果也就是一个大点的贵族世家,他岂能甘心。他可是知道,李二还是很有抱负的。而且李二狠起来也是相当厉害的,都喝毒药来栽赃太子了,敢把皇帝老爹软禁,把太子大哥关起来的人,岂是一般人。

    墙角挖太狠了,李世民肯定要反击的。

    “三郎,马上春耕了,那一千顷亩地怎么安排?”

    崔莺莺肚子已经显怀,差不多五个月身孕了。营养丰富,加上听从李超建议,有适量的运动,崔莺莺现在身体很健康,丰腴了一些,脸上更红润了。她现在也把许多事情都交给了郑红线和赵四娘帮忙处理。

    也许是怀孕了,人也变的更宽厚大方起来,对于家里其它几个女人,如杜采薇三个有孕的媵妾,也比较好了,里里外外都没亏待过。

    不过她也没完全放下家里头的事情,春耕这样的大事,她也一直关注着。

    如今李家的田多地多,人也多。

    之前买进的,别人送的,还有朝廷分的,加上上次灞上移民洮州时,许多百姓把地卖到李家,总算起来,家里在灞上就有三千多亩田。还没算上京畿其它县的上千亩地,以及河北武安的那些地,洮州也有许多地。

    另外李家买下的洗澡沟两万亩地,去年也又新开发出不少,如今已经有差不多三千亩梯田了,基本上都开发出来了,其它坡上的地方则是以后种树的。

    算起来,一个京畿地区,李家的耕地,种粮食的地就有七千多亩,林地等也还有一万多亩。

    但这些地,都不如李元吉的那些地多。那些地现在还在李超手里,遍布京畿,甚至是关内、河南、河东、山南、河北、江淮等,反正超过千顷,整整十几万亩地。李元吉是当之无愧的大地主,现在全是李超的了。

    这些地其实李超有点棘手。

    若是个千把亩地,李超毫不犹豫的吃下了。可是千顷地啊,整个长安也没有几家有这么多地,李世民给的时候倒是豪爽,估计现在肯定也有些后悔心疼的。

    李超已经辞还过两次了,不过李世民还在嘴硬坚持,估计是他现在脸皮还比较薄,不好意思送出去了又马上收回来。

    “那些地就不要管了,我还给殿下。”

    崔莺莺点了点头,不过也还有点小小不舍,一千多顷地呢。但在这种大事上,她还是听从丈夫的。

    “我去趟东宫,你好好在家休养,也不要太操劳家事了,那些给红线、四娘她们去管就好了。”

    崔莺莺笑道,“我身子越来越重了,想管也管不了了,正好,婉言表妹马上就要进门了,到时让她来替我管。”

    李超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其实这件事情我并没有答应郑家,完全可以拒绝的。”

    “拒绝干嘛,婉言表妹跟我自小情同姐妹,我们关系很好的。虽然她比我小上几岁,可人很好。她进我们李家门,这是好事,以后这家里我也添个助手。再说了,咱们如此一来,也跟郑家亲上结亲了。”

    “你真愿意?若是不愿意不用委屈自己的。荥阳郑氏虽然如今是关东领袖,但说实话,我们李家也完全可以不用看任何世家豪门的眼色,我们不需要去跟他们联姻。”

    “我知道,三郎你可以傲视五姓七宗,但跟郑家结亲有利无害,况且,我确实和婉言表妹关系好,我也想她进门来的。”

    李超说的也是实话,和郑家联姻当然有好处。但他现在并不需要特意的委屈自己和妻子。在这件事情上,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不像当初与崔家说亲之时,那时是老爹和秦琼说了算。

    现在与郑家结亲,也只是纳,就算是媵也一样是纳,不是娶。

    真正作主的是李超,然后才是要征求父母、妻子的意思。当然,老爹一如继往的是对与世家联姻持相当支持态度的,崔莺莺则更是如此了,她总是很严格的遵循着这个时代大家女子的礼教。

    不让自己去妒忌,不会拦着丈夫纳妾买婢,她们尊重丈夫的权力,也要求丈夫尊重她们在后院的权力。李超纳妾她不拦着,甚至会帮忙张罗。但人纳进门后,却得是归她管束。

    在崔莺莺额头上亲吻了一下,李超笑着告别。

    崔莺莺依然还是有些害羞,但却笑的很开心。

    出门,前往东宫,街道上能看到许多武侯和金吾卫在巡逻。

    太子登基之日越来越近,长安也更加严密起来。

    东宫。

    李世民一愁莫展,放在他面前的是多个账本,各种开支,处处请款。

    “殿下,赵国公求见。”

    “请他过来。”

    李超一进来,李世民就拉着他诉苦。

    “文远,你来的正及时,你看看,朕当了这太子之后,一天好觉都没睡好。宫里各项开支请款,数量惊人。可这还是小的,你再看这,李靖、李世绩、叔宝和嗣昌他们都已经到任,现在都发回奏章,说边境之上,突厥人有动静。四人都要求朝廷拔款,让他们征调民夫、购买物资,以加强边境的防御,修缮长城、军堡、关卡,储备粮草军械等等。孤头都大了,到哪里去给他们拔钱拔粮?”

    “突厥人异动?”

    李超皱眉,这可不是小事。

    现如今,突厥是大唐第一劲敌。去年突厥人就大举南下了一次,不过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抢了一把就走了。

    大唐对内宣称是斩杀突厥十万,大获全胜,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甚至可以说,那一丈,大唐根本没有胜,反而是在突厥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真正实力。最后和亲送公主,又送了不少的陪嫁,还要继续履行以前跟突厥人达成的协议,给他们送钱,才算是达成了休兵罢战的和议。

    如今大唐换了主人,颉利可汗若是要趁着这个新老交替过渡时期,要来搞点事,太寻常不过了。

    “不少情报都显示,突厥人确实在做着战争准备。”

    突厥人打仗,虽不如中原汉人复杂,可也一样是得有准备的,如果只是小规模的寇边还不需要什么准备,但如果是一场全面战争,突厥人的准备工作不比汉人少。

    “突厥人历次南下入侵,一般都会选在秋高马肥的时候。如果现在突厥人就开始在准备,那么他们肯定会在九十月的时候南下。”

    李世民点头,“三郎你判断的不错,我也正是这个想法。突厥人去年南下没有讨到多少好处,但却试探出了我们的虚实。真论起来,我们现在的实力远不如突厥人,他们真要全力南下,那时会非常麻烦。”

    李超马上想到了渭水之盟。

    虽然渭水之盟是在几年后,可历史上在此之前突厥人已经接连入侵南下了。等李世民玄武门后登基称帝,颉利更是带着二十万大军直接突入关中,一直杀到了长安城的渭水北岸。

    最后李世民与颉利签了城下之盟,才算让颉利退走。

    但那次,李世民固然厉害,可实际大唐也是个大输家,是答应了每年上贡,给突厥人交保护费才换来的。

    突厥人来去一趟,没少烧杀抢掠。

    被突厥人直接打到了长安城下,要不是当时李世民反应快,做了拼死一战的准备,突厥人见长安城防御很强,也不会走。

    现在,突厥人很有可能再来一次渭水之盟。

    “殿下,若是突厥人这次再来,肯定就不是如上次一样三面出击,肯定会选择一路,重点突破,我认为,突厥人最可能会直驱关中,奔着长安来。”

    李世民眉头皱的紧紧的,李超的话,正也是他判断的。

    河北、河东两个方向,上次突厥人已经劫掠过了,再抢也抢不到多少东西,尤其是有李靖和李世绩二将在,朝廷在那边也部署了不少重兵。

    而关中这边,就不一样了。

    上次这路收获最少,但这路距离长安最近。

    只要突厥人借着梁师都夺占的灵武、朔方为前进基地,他们就能集结十万甚至二十万的突厥铁骑,重点进攻萧关一线,打开这道关门后,就能长驱直入,几天内就能到达长安城下。

    关中平原,可是如今大唐最富裕的地方了,就算攻不下长安,可在关中平原大抢一通,再逼迫李唐称臣上贡,突厥人也能大赚特赚。

    萧关虽是长安西北门户,也有秦叔宝亲自镇守,但肯定防不住突厥大军。

    “孤打算向叔宝增派兵马,加强萧关一线防御。”

    “殿下,朝廷兵马只有这么多,加强萧关一线,那么代北、燕北一线兵力必然减弱啊。”

    李世民无奈,“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入仕之门太多,贵胄之家太优,禄利之资太厚。入仕者多,则农工益少;农工益少,则物不足,物不足则国贫。九品之家,不纳赋税,子弟又得荫补恩奖,坐食百姓。

    秦开郑渠,溉田四万顷。汉开白渠,复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关中沃衍,实在于斯。可大唐却只余六千余顷。

    比于汉代,减三万**千顷。每亩所减石余,即少四五百万石。

    地利损耗既如此,人力分散又如彼,欲求富强,其可得乎!……

    李世民确实穷的快揭不开锅了!

    全都在挖他墙角!(未完待续。)

第448章 龙武……赏你三百宫女

    第三更送上,求订阅啊!

    “殿下,最好的防御其实是进攻。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我们与突厥人的边境线太长了,尤其是在我们失去河套、朔方以及代北、辽西这几块地方之后,我们的防御形势更加不妙。”

    李超认为光防是防不住的。

    “殿下,我们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一怔,右手一下子把一根胡须扯了下来,很痛。

    “我记得你向来不喜欢冒险,尤其是用兵,你更讲究稳健?我们现在有几分家底你应当比我清楚,防守都还捉襟见肘,如何还有能力主动出击?”叹息一声,李世民身子后仰,有些无力的靠在椅背上。

    “殿下,防守也有很多种防法,有一种防守叫做战略防守,是积极的防守。我认为我们现在光被动的防守是不行的,现在的形势,必须争取时间了,要不然半年后,突厥二十万铁骑南下,我们怎么办?”

    “可冒险进攻,也绝不会是什么好办法。”李世民没有被李超几句话就给说动,他依然很谨慎小心。他现在可是掌握着整个大唐,他输不起。一旦输了,到时肯定是外忧内患四起。

    李超倒是很欣赏李世民这种态度,俗话说老成持国,当皇帝的,绝不能有冒险侥幸心理。

    “殿下,我听我仔细分说,我们要进攻,但不是进攻突厥人。现在我们还没有这个实力跟他们对决,但我们不能老实的坐等突厥南下。我们要利用这个时间差,趁着这半年的时间,把灵武和朔方夺下,若是有可能,把河套也给夺下那就更好了。”

    他走到一旁的屏风前,那上面有一副地图。

    “殿下你看,梁师都此逆贼一直占据着朔方一带,甚至夺取了延州、盐州等地,特别是他夺取了灵州之后,对长安威胁最大。朔方盐州南面,我们还有庆、邠、鄜、坊四州护卫京师,这一带也山多地险。”

    “可是你看灵武这边,只要突破萧关,那么就能沿着泾河河谷这条通畅的大道,一路长驱至京,突厥萧关,突厥骑兵根本难以防御。京西那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平原啊,最是适合突厥骑兵作战了,我们都无险可守,最终只能放他们到长安城下来决战。如果这样,不说长安是否守的住,就算守住了,关中平原,起码是京西也差不多就完了。”

    李世民目光盯着地图,“你是说我们抢先打梁师都?”

    “没错,起码也要夺回灵州,如此一来,萧关才不会那么单薄。没有了灵武,突厥人距离关中,就多出数百里距离。殿下,距离其实是最强的防御。就算是突厥骑兵,一千五百里路,也是很长很长的距离。”

    “拿下灵武,我们的防御就能从萧关往外再推八百里。”

    八百里的距离,就算是骑兵,也得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几天的时间,对于一场战役,有时也是极为关键的。

    对于长安来说,如果能多几天时间预警,甚至多出八百里的防线,那么大唐就能多出许多时间来召集府兵,调集兵马防御。

    原来七百里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突厥铁骑,快马三天就能从萧关到达长安。

    三天的时间,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攻打梁师都,夺取灵武,不是为了去打突厥人,而是为了防御突厥人。让长安有更多的预警反应时间,也让京城多一道防御线。

    最起码,也能成为一道缓冲区。

    “梁逆认突厥作父,实力并不弱。”李世民也另有担忧。

    现在突厥人还只是有动静而已,如果他们马上就去打梁师都这条突厥人的狗,万一引得突厥到时有借口撕破和议,南下攻击怎么办?

    “殿下,大唐的安全不是靠乞求得来的,这个安全得由我们自己拼夺。灵武、朔方一日不夺回,关中一日就不安全。代北、辽西一日不收回,那么河东河北也一日不宁。我们不能一直被动了,我们得主动。不管我们打不打梁师都,突厥人都极可能在秋后来袭。”

    “我们是坐在这里等到秋后,期盼突厥人不来?还是趁现在还有时间,抢先夺取灵武,为我们增加一道防御呢?”

    李世民被说动了。

    赌突厥人会好爱太平,遵守协议,不来进攻,这未免太天真。

    “你认为我们有多大的机率夺取灵武?需要动用多少兵马,多长时间能打下来?”

    “殿下,这些我无法准确的告诉你,也不能保证。但我认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那么可以在一个月内召集三五万府兵,然后出战。若是我们动作快,也许能赶在突厥人增援他们的狗之前,把灵武夺下。若是运气好,我们甚至能把朔方也给夺下来。”

    灵武就在黄河边上,西北就是贺兰山。

    若是能拿下灵武,那么大唐就能把西北的边防推到贺兰山一线,能利用贺兰山和黄河构筑起一道新的西北防线,保护后面的萧关,让关中平原的长安更加安全。

    “三五万府兵够了吗?”

    “兵在精不在多,我们要对付梁师都,最重要的就是突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绝不能慢腾腾的做准备,要不然,突厥人随时可能会听到消息赶来增援。最好是三五万人马也分成两个批次,用最短的时间集结两万左右人马,率先出战,然后继续集结第二批人马,不用等五万人马都集结起来了再动手。”

    “两万人马,这有些冒险!”李世民道。

    梁师都做为一个隋末反王,能坚持到现在,还一直在关中北部逍遥着,那也是有本事的。

    “有殿下统筹,有我大唐无数精兵猛将,两万人为先锋,再准备几万后备,如果只夺一个灵武,是有很大胜算的,至少也有五胜算。”

    五成胜算,这已经很高了。

    李世民咬咬牙,“打!”

    但喊出这个打字之后,他却不由的又皱起了眉头。

    “三郎,朝廷现在缺钱少粮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最终还是打的钱粮,没钱没粮,打什么仗?就算府兵能自备干粮来打仗,可朝廷该出的钱粮也还是得很多。

    “大家勒紧一下裤带,咬咬牙关,总能省出一些钱来的。”

    李世民无奈,打仗靠勒裤带,这能勒出多少钱来。

    “殿下,我有一策,可立筹得一大笔钱粮出来。”

    “你说!”李世民立时来了精神,被李超一席话,李世民也感受到了这一仗非打不可了。可要动员五万军队,支撑一场战役,这钱粮得花费很多。

    哪怕是支撑两万人打仗,也一样不小开支。

    “殿下上次将元吉的财产赏赐给臣,其中光各地的田产,就足有一千多顷。这可是十多万亩啊,虽然分散各地,但如果殿下把这些田地拿来出售,哪怕一亩只卖个两三贯钱,也能立马可得二三十万贯钱了,这样一笔钱,并不少。”

    李世民有些尴尬的道,“那些地已经赏赐给你了。”

    “殿下当日赏赐给臣的是元吉的宅第和里面的奴仆财物,可不包括这一千多顷的地啊。臣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收这么多的田地赏赐啊。如今局势紧张,这是最快筹集军费的办法了。还请殿下以时局为重,把这些田地发卖。”

    李世民心动了。

    朝廷现在没钱打仗,可仗又得打。

    一时间凑出大笔钱来比较困难,李超说的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田地这东西,什么时候都不缺买家。

    若是现在出售这些田产,让那些富人出钱或者出粮买下,朝廷立马就能筹集到一批粮食。

    “殿下,我还有一点补充,元吉在关中的地产,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