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片并不算高大的碑,也就三尺多高。

    黑色的碑上,刻着两个大字,宁远。

    宁远,这两个字象征着大家对于这里的美好寄托,希望这里能宁静致远。

    “大帅!”

    苏定方捧着一朵红绸过来,李超笑着接过,把红绸花绑在了碑上。

    程处默几位衙内把碑石放入坑中,扶正。

    李超拿起一把铲子,铲起一铲黄土,送入坑中。其余将领们也依次上来,一人添了一铲土。

    李超站在黄河岸边,看着那块矗立的碑石,看着上面那两个由自己亲自选定的字。

    宁远,宁远!

    这一刻,李超心中主意已定。

    不等了,不再等三年五年,就是现在,他要率兵北上,夺取后套平原,收复丰州。

    “北上河套,收复丰州!”

    苏定方听到李超喊出这句话后,也不由的豪情万丈,热血沸腾。

    “北上河套,收复丰州!”

    将校们都跟着高喊。

    牙兵的都知兵马使、都指挥使,还有其它九厢的厢兵马使,军指挥使,营指挥、都都头。。。。。。

    所有人都在呼喊,喊声汇成一片。

    “北上,北上,北上!”

    “收复河套。”

    “夺回丰州。”

    “把突厥人赶回漠北去,赶出阴山以南!”

    “河套是我们的。”

    “丰州是我们的。”

    士兵们都很兴奋,收复丰州,这是件大功。那是赏赐,是田地、是战利品,有绢钱,是牛马赏赐。

    “听说丰州有六百万亩耕地呢!”

    “没错,六百万亩呢,都是水浇地,另外还有许多草场呢。那地方,比灵州还肥沃的多呢。你知道吗,听说黄河在那里,水面有六七里宽呢。那里水势缓,地势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比关中还好。”

    六百万亩水浇地,把府兵们都震的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许多来自河南、山南东、山南西的府兵,他们来的晚。到达灵州的时候,灵州早就收复了。

    因此他们都没机会在灵州分上田地。

    看着早来的关中府兵,在那肥沃的灵州平原上,一人分到二十亩水浇地,三十亩草场十亩林地还有两亩宅基地,他们不知道多么的羡慕。

    来的晚,只能分到盐夏延绥等诸州去,那边都是黄土高坡,可没有如灵州这样好的平原,更别说阡陌相连的平原水浇地了。

    现在,听说北面的丰州居然有六百万亩的水浇地,这些人眼睛都红了。

    打灵州没赶上,这回打丰州总算赶上了啊。

    六百万亩水浇地啊,这里总共五万唐军。

    有人扳着手指着算,“六百万亩水浇地,五万唐军,全分下来,就算给在灵州分过地的也再分一回,一人也能分十二亩地啊。”

    十二亩地,水浇地一亩当那些山南来的士兵老家好几亩。十二亩水浇地,多幸福啊。

    “蠢货,六百万亩地,五万人分,一人是一百二十亩。”

    “一百二十亩?”

    那个山南来的府兵被骂了蠢货,可一点也不介意。真的,他此时心里全被那一百二十亩几个字给填充满了。

    一百二十亩水浇地啊,这么好的田这么多,能种的过来吗?

    “其实也不可能分这么多的,六百万亩水浇地,不可能全分给我们。我估计一人分个三五十亩,倒有可能。”

    “三五十亩也很多了啊。在俺们老家河…南,可分不着这么多地,我原来没点上府兵,家里五个丁呢,一丁才分了八亩地,全家十好几口人,才四十亩地呢。这还是现在大唐天下,在前隋的时候,我家还是十多口人,可一家只有二十亩地,每年都得给乡里地主佃种,才能挣饭吃,后来遇上征辽,又是加派粮,又是加役运粮,可苦了。挖运河、修东都,都去过。”

    “丰州离中原就是太远了点,在这里分地,没灵州安全吧。”

    “有啥不安全的,丰州其实挺好的。我跟你们说,丰州地利很好的,北面是阴山,那山可高大了,跟秦岭差不多吧。西面是狼山,跟灵州的那个贺兰山差不多。再往南是片大沙漠,有阴山、狼山和那个沙漠,就把北面的草原蛮子挡住了的。丰州南面又是黄河,黄河南面也有不少跟丰州一样的平原好地,再往南点,又是一大片沙漠。”

    “那往东呢,东面就是前套啊,那边突厥人多。”

    “后套跟前套虽然挨的近,但两个平原之间有山挡着,那有一座大山,叫牟那山,跟狼山一样很高大。因此前套后套之间,黄河相连外,陆地上也只有一个口子相通。只要咱们收复了丰州,再把这个口子一堵,丰州可就相当安全了。”

    “哥你懂的真多。”

    “其实我也是听我们校尉说的。”

    “真想马上就出兵北上,打下丰州啊。”

    “是啊,哥,你知道的这么多,你说咱们什么时候出兵丰州?”

    “这个啊,估计没这么快的,据说要先在这里把宁远城建起来。”

    “啊,还要建座城,那啥时才能北上打丰州啊。”

    一群朔方的府兵们,现在心里全是丰州的六百万亩水浇地。灵州现在才一百来万亩水浇地,得挖一条七百里的大渠,才能再添一百万亩水浇地。而这丰州,居然已经有六百万亩水浇地了,想想就激动啊。

    六百万亩,府兵们已经默默的从里面给自己分了三五十亩,当成了自家的永业田了。

    府兵们议论纷纷。

    立完碑后,李超聚将议事。

    将校们也还热血未冷,纷纷要求立即进军。

    李超道,“乌堡现在更名宁远城了,但这个堡还是太小太简陋。此地地理形势极佳,又是灵州的北大门。这次我们进军丰州,这里算是我们的前进基地,我希望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还能成为我们的粮草转运基地。因此,还得花点时间扩建一下怀远城。”

    五万兵出兵丰州,也还是比较冒险的,毕竟丰州那样的地形,太有利骑兵做战了。

    李超在做最坏的打算,一旦丰州不顺,也能立即撤回灵州,要能守的住灵州。宁远城,非常重要。

    现在的宁远城只是乌堡那个小堡,太小了。

    李超希望把他扩建加大,增添防御设施。

    “要不,让末将先率部北上,去收复丰州,大帅在此扩建宁远城?”一名厢兵马使道。

    “别急躁,越是此时,我们越要稳。每一步踏出,我们都得三思后行。我们得为这五万将士负责,得为大唐负责。”

    一旦这次行动失败了,可就不只是一次进攻失利而已。这可能还是大唐扭转对突厥不利形势最重要的一战,错失机会,那可能前期取得的优势尽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若这五万兵损失了,灵州空虚,灵州可能不保。盐夏延绥各州也可能危险,甚至关中都重新陷入突厥人的铁蹄威胁之中。

    “派人给李思摩送封信,我希望李思摩能亲自来宁远,来这里会面。”

    良久,李超做出一个决定。

    “让李思摩来宁远?来这里做什么?”

    “请他来喝杯茶而已,没别的。”

    将校们面面相觑,让李思摩冒着极大的风险来远,真的只是为了喝杯茶?(未完待续。)

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二更,求订阅!

    丰州。

    接到李超的手书,李思摩有些犹豫。

    大唐皇帝对于他的归附,倒是表现的非常欢迎和有诚意。赐姓李,列属籍,加封和顺郡王,还封了右武侯大将军,并授了朔方节度副使,镇北都护府副都护。

    他本突厥王族,可阿史那家族的人却老怀疑他不是突厥种。现在大唐李家天子,却把他当成老李家的人了。

    对比一下,区别很大。

    突厥的夹毕特勤,和大唐的和顺郡王,看起来还是大唐的郡王更显赫一些,尤其是还有另外几个显要职位呢。

    只是李超现在要求他去宁远,这有些让人为难啊。

    从他现在所在的磴口到乌堡,也就一百八十里路程。骑马去一天就能到,若是再乘船回,还能连夜赶回。

    一天一夜,隐秘点,都能神不知鬼不觉。

    可李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泥利,你说李超究竟是何意思?”

    “特勤,他不是说要请你去喝茶吗?”

    “喝茶?这个时候,我跑一百八十里去乌堡喝茶?亏李超也说的出口,这肯定只是个借口而已。我猜不出他究竟意欲何为啊。”

    猜不出李超的真正用意,李思摩就不敢轻易前往。

    “我倒觉得不会有什么陷阱,毕竟这唐皇都已经赐封你为和顺郡王了,我觉得他只是想要看看你的诚意。若是你不敢去,那他肯定认为你不是真归顺。”

    “让我冒这么大风险去乌堡,就是为了看看我的诚意?这也太无聊了!”

    “若我是李超,可不会认为这是无聊。他可是带着五万兵马到了乌堡,下一步就要来丰州的,万一你不是真降,这事可就大了。”

    “你的意思,我还得走这一趟了?”

    “一天就能往返,走一趟,能让李超放心的。”

    李思摩扯了扯自己的金色胡须,大唐已经给出了很丰厚的赏赐待遇,现在到他给出诚意的时候了。

    “乌堡看来确实得走一趟,但就这样空着手去,似乎并不太好。”

    泥利望向李思摩,“那特勤打算带什么礼物去?”

    “是啊,我带什么礼物去呢。”李思摩喃喃自语。

    相距一百八十里外的宁远。

    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李超并不打算冒然进军北上。收复灵州是一回事,占据乌堡也一样,但如果越过乌堡,穿越了那一百八十里的沙漠地带,就算真正的踏入了东套平原。

    这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五万士兵,转换为了筑城工匠和民夫。

    围绕着乌堡,在四周平整土地,挖沟,取来石头筑基,用贝壳烧蜊灰,和着黄土夯城墙。

    几万人干的热火朝天,而一边的乌海湖,这片连河湖宽阔浩淼,靠近城池的地方已经修建起了一片临时码头,大批自灵州来的运粮船正停在湖港内。

    李超站在湖边,看着这片地方很是喜欢。

    三山怀抱,一水中流,尤其还有这片如此广阔的湖。

    这个湖其实就是一条连河湖,黄河在这一段因为改道的原因,加之这片地形本来就低洼,于是最终这片河道就宽的没边,成了一个连着河的大湖。湖很大,但水却又并不低,最深处也不过三丈左右,多数地方只有半丈多深。

    湖面宽,水面平。

    对于灵州过来的船来说,并不影响,反而风平浪静,水面宽阔,极好进出依靠。大批的军械、粮食从船上卸下,运进乌堡。

    乌堡已经成了宁远城的内城,同样进行了扩建加固。

    最显眼的莫过于城头上正在架设的八牛弩,这种改良过还被皇帝赐了将军封号的弩炮,虽然每架都很大,但架设在城头上面,却是最为厉害。一来弩车大,移动不便,架城上固定不用移动。二来弩炮架在城上,居高临下,射界好,还增加了射程。

    乌堡内城里不但成了粮仓、武库,也成了八牛弩、巨石炮的组装作坊。来自长安军械监制造的弩炮核心部件,通过灵州从船上运到这里后,与在这里就地取材打造的其它配件组装起来。

    一件件的八牛弩和巨石炮正源源不断的完成组装。

    “可以把一些商船、粮船也改装成战船,在上面装上八牛弩。”

    从乌堡到丰州、胜州,这一路上黄河水道都比较宽,也比较平缓。很适合行船,这么好的条件,弄一些战船,加装上八牛弩和一些小号石炮,当然能增强不少实力。突厥人骑兵虽厉害,可他们的马也没本事在黄河上跑。

    战船对于沿岸行军的唐军,关键时候是能从河上提供火力支援的,这种水陆配合的战术,正适合这里的地理,没理由不用。

    要不是时间匆忙,李超还打算建造一些较大的战舰,可以把巨石炮都装上船。既能用舰队运兵运粮,也能用于火力支持,投送兵力,接应掩护等。

    宁远城还在赶筑之中,外围到处都是帐篷。

    五万兵马,很大的一个数字。

    不过李超眉间却一直带着忧色。

    这五万兵马,看似多,实则不强。

    李超从长安出发时带了两万关中府兵,还是比较精锐的。但收复灵州后,李超分出了六千人去收复其它州。

    后来又来了三万唐军,可实际府兵只有一万五,另一万五是青壮民夫。

    李超又抽调了九千人去支援其它几位总管。

    实际上,李超手里只剩下了两万府兵,另加一万五民夫,和两万五降军整编的乡兵。

    这次出兵,李超带了五万,留下了一万人。留守的那一万,有九千是唐府兵。

    李超现在身边,兵马有五万,可真正原来是府兵的只有一万一。

    自己的牙兵一厢四千五,一个直属炮营五百。另外六千府兵,则与三千民夫合编为两个厢九千人。

    这三个厢,算是比较可信的。

    其余三万六千人,是民夫和降兵的合编,不论是战斗力还是可靠度,都是不高的。

    知已知彼,然后百战不殆。

    知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知彼,如果连自己的真实情况都不清楚,那还如何对敌?

    四月的乌堡已经很凉快,黄河水暖。

    一群轮休的士兵,正跟着港口里的船夫们,一起拿着网在湖里网鱼。乌海湖里的鱼非常多,黄河大鲤鱼,黄河鲶鱼、黄河鲫鱼等等,鱼多,鱼鹰也多,成群的鱼鹰和水鸟,不时的从湖里夹起一只鱼。

    北方的许多人都不太会捕鱼。

    不过军中来自各地的人都有,也有许多原本就居住在黄河边、渭水边、洛水边、汉水边的百姓,甚至有些人还曾有渔民。

    那些撑船的,一般也都是捕鱼高手。

    有他们的带领指点,轮休的士兵们,在那湖边不满人深的地方,牵着网的,拿着筐的,还有直接拿着长枪的,也有拿着简易的自制鱼叉的,一边欢笑着打鱼,一边也算是嬉水洗澡,不亦乐乎。

    半天功夫,就能捕到许多鱼。

    各种各样的鱼,还有虾、蟹,也有河蚌等。

    河边上架起一口口的大锅,把从井里打来的清澈井水倒锅里烧开,然后把剖洗斩切好的鱼虾扔进去炖,加点青盐,不用那种精细的盐,直接把那粒大青白的青盐扔进去,再扯些带有香辛味道的野草。

    最后加几把野菜,或者是寻到的蘑菇,一锅美味的河鱼汤就成了。

    修城劳累了半天的士兵们,听到开饭的钟声后,都扔下手里的工具,笑着跑过来。到河边先洗把手洗把脸,然后端着自己的盆就过来打汤打饭。

    能在外还有热米饭和鲜鱼汤喝,大家都非常的满足。

    “这里的鱼真多。”

    “鸟也多。”

    程处默和牛见虎两个提着一兜的鸟蛋,还有好几只大鸟过来。

    李超看了一眼,“煎着吃吧,吃太阳蛋。”

    太阳蛋做起来很简单,吃起来味道也好,不会如荷包包那样老,也不会如炒蛋那么油。比煮蛋更嫩,比烤蛋简单方便。

    根据喜爱,蛋能煎的很嫩。

    “大帅,你说李思摩会来吗?”

    “如果他真心归附,那就会来。”李超提着鸟蛋边走边道。

    李感有些担忧的问,“都说兵贵神速,咱们现在停在这里,又是修城又要打造军械,颉利不可能会不知道吧。要是等他知道了这里的情况,那咱们的进军打算他岂不就知道了?咱们还如何突袭夺取丰州?”

    “兵马过万,又是北上数百里之外用兵,你觉得这能保持的了隐秘吗?我们大军一出灵州,突厥人肯定就已经知道消息了。这么大的行动,想完全保密是完全不可能的。”李超说道。

    “我也没有想过要瞒过突厥人。”

    “这。。。。。。”

    突厥人到现在都没有动作,这绝不是因为他们还没收到消息。那是不可能的,又不是什么几百人的小动作,几万人啊。

    “那突厥人怎么一直没有反应?”

    “是啊,我也不明白颉利为什么没反应。”

    李超也搞不清楚,正常情况下,突厥人不说早就大军南下夺回朔方,起码也会征召兵马,加强东套的防御。但现在丰州那边,一直没有动静。

    事情非常反常,李超也搞不明白颉利为什么没有动静。

    在他没有搞明白这些之前,他不会轻易的北上。

    起码,也得先见过李思摩,并得到柯庆的回报之后,李超才会再慎重的做出决定。在此之前,他们还是在这里修筑宁远城,打造弩炮,顺便捕捕鱼捉捉鸟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