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掌柜的拖长着音应着。

    “原来是柴侍郎啊。这封信确实是李帅的亲笔手信,之前我们就已经接到李帅的信了,钱我们已经调齐了。”

    “那就把钱库打开,我们点钱运走!”

    “抱歉,柴侍郎不能取钱。”

    “你不是说凭信取钱吗?”柴绍冷笑着,准备发难。

    老掌柜不急不缓道,“确实凭信取钱,但柴侍郎怕是没看完这封信吧。信里说过了,这封信让王校尉交给兵部,兵部验证过后,转交给户部。户部上报给陛下后,再由陛下派内侍与户部的人一起来取钱。柴侍郎虽是侍郎之尊,但这六十万贯钱,我们也不能交给你的。”

    这言外之意,就是柴绍根本没资格来取钱了。

    柴绍气的脸都黑了。

    不过他刚才确实没有怎么仔细看过信。

    看着那个什么总经理那副淡淡的微笑,柴绍差点一巴掌就拍过去了。最后强忍了下来,一甩袖子,走人。

    心里虽憋着火,但该办的事情还是得办。

    毕竟这是六十万贯的税款,而且柴绍也还是不相信李记钱庄准备了六十万的巨款。六十万,得堆成一座钱山。

    去户部。

    自李世民继位后,民部就避讳改为了户部,连李世绩都改名为李绩,裴世矩也改名为裴矩。

    户部尚书一听这事,也立即放下手头的事情,亲自和柴绍入宫禀报。

    东宫,李世民看着那封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

    “李超没有派人押护这六十万税款入京,只是派了个校尉带着这封信入京?凭这封信真的能在长安李记钱庄兑现六十万贯?”

    李世民都有些被颠覆了认知。

    还能这样?

    这样也行?

    “陛下,臣以为李超这是在把国事当儿戏,我是不相信李记钱庄能拿出这么多钱来的。”

    李世民摇摇头,他倒是相信李超,虽然这事的确让人惊讶,可李超不就是喜欢干这种让人惊讶的事情吗?

    一年前,长安城还没有钱庄呢。

    “走,朕要亲自去钱庄看看,看看朕的这六十万贯怎么兑换出现。”

    李世民换上了一套黑色的幞头、长袍,然后就出了东宫。

    东市,李记钱庄。

    老掌柜的笑呵呵的在门前等候迎接这一行人。

    “早料到诸位会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诸位随我去金库。”

    金库就在钱庄的后面,有大群护卫守卫着,层层把守。一路要经过各种查验,每经过一道门,得验证八块通行牌,而且这八块牌子必须得由八个人分别保管,每次验证通行牌,还得验证这八人的身份牌。

    在门前老掌柜的仔细的核对了少府监和户部官员的印信,确认了他们的身份后,才带着他们到了里面。

    六十万贯,绝对是一大笔钱。

    钱庄后院的金库,挖在地底下。

    “六十万贯,一共两万块金币,八万块银币,两万贯铜钱,十万匹绢。”

    老掌柜指着库房对李世民等人道,“一金币直八贯铜,一银币直五贯铜,一匹绢值二百铜。这些加起来,刚好值六十万贯铜。你们清点一下。”

    少府监和户部的人上前,打开一口口箱子。

    金光、银光、铜光灿烂。

    绢堆积如山。

    李世民走过去,从一个箱子里抓起一把金币,仔细的观看着,每枚几乎都是相同的,边上有齿纹,正反面有浮雕图像。正面金龙,背面长城,边上还有嘉禾麦穗,还有长江黄河环绕。

    做的十分精质,每枚正面上还有一两两字,背面则有直铜八贯。

    柴绍也从一个银箱里抓起一把银币,一样的制作精美,一枚银币当铜五千钱。

    简单的计算一下,老掌柜报出的数字,确实正好六十万贯钱。

    李世民暗暗惊叹,这长安李记钱庄,好大的本事!(未完待续。)

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续费

    十二月第一更,凌晨送上更新,求保底月票啊!

    关门。

    清场。

    李世民调了一大群少府监和户部的人开始清点这笔钱,还派了不少内侍和官员们监督。李世民甚至都激动的不愿意离开了,直接坐在那里看着那些人点钱。

    金币先一枚枚的点,先点够数量。

    每一百枚再用称称量。

    两万枚金币,八万枚银币,数量倒是不多。

    不过铜币数量最多,两万贯,那是整整两千万枚,根本没法一枚枚点,只能是一串患的去称。好在这些钱都是用绳串好的,先点串数,然后十串一称重。

    六十万贯啊,李世民激动的满面通红。

    真正的六十万贯钱摆在面前啊,不是纸上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钱。

    “这金币铸造的真不错。”少府监的官员称赞道,李家把铸币技术献给朝廷后,朝廷也已经在铸造铜币,其中也铸造金银币。但现在看来,这批金银币比朝廷铸造的都还要精美一些。

    “金币成色如何?”

    “九成金。”一名少府监的老工匠答道。

    黄金难有足金,而铸金币的时候,如果是纯金则会很软,不易流通使用。因此黄金铸币本色就要掺些更坚硬的铜,以使金币更坚硬。同时,掺铜铸金币,然后以足金标面额,这会让铸币有很大的利润。

    成色九成,这意味着有近一成的铸币利。就算抛去铸造的成本,这里面的利润依然很高。

    两万枚金币价值十六万贯铜钱,一枚起码是半成的利,这意味着仅仅是这两万枚金币,李记钱庄铸币然后流通出去,他们就赚了八千贯。

    少府监也铸金币,李世民当然清楚这里面的利润。

    他不由的吸气,八千贯啊,轻轻松松就赚了八千贯。

    不过银币赚的更多,银币和金币一样的掺铜,银九铜一。因此基本上铸银币和铸金币一样有半成左右的利润。

    铸一枚金币,能赚四百文。而铸一枚银币,能赚二百五十钱。

    不过这批银元数量更多,足有八万枚,李记铸这批银币就赚了两万贯。

    想到李记钱庄铸的这八万银元两万金币,光铸个币就赚了两万八千贯,李世民有些心疼啊。当初不应当这么大方的直接把铸金银币的权力,留给李家的。

    还好,钱库里的那两万贯铜钱,基本上都是开元通宝,并没有什么私铸钱,更没有新铸币法铸造的钱。

    这还算好,李家没去铸铜钱。

    要不然,就不得了了。

    毕竟金银较少,铸币也是有限。铜钱却不一样了,李家若是把市面上的旧钱回收,然后铸成新币,那可就源源不断,这等于一直在偷他的钱啊。

    金币数量没错,重量也没错。

    银币也对。

    最后绢和铜都对。

    六十万贯,果然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钱点清了,签字盖章办完交接手续。

    李世民准备带着钱走人,结果老掌柜拦到了前面。

    “诸位上官,还有一项手续未办。”

    “什么手续?”

    “这六十万贯,是从朔方汇来在此兑现,因此我们还得收汇兑手续费啊。”

    李世民愣了下,“还要收手续费?”

    “看这位上官话说的,若是押运六十万贯钱从朔方千里迢迢的来到京城,近两千里路呢。这么多钱帛,得动用多少人押运?得花多少时间?这押运成本也不小吧?现在你们直接在我李记钱庄取钱,这笔钱其实是我们钱存自己的钱,我们垫付给了你们而已。”

    李世民想想倒也是这个理。

    从朔方押运六十万贯钱到京,时间长,而且押运也要成本的。

    “多少手续费?”

    “不多,我们只收百分之一的手续费。”

    “百分之一,咝,那就是六千贯啊。就这么一下,又要收六千贯?”李世民差点跳了起来。

    这简直是抢钱啊。

    李记铸金银币,就等于赚了两万八千贯了,现在汇兑,还要收六千贯,这真是抢钱啊,比抢钱还快。

    铸币的得利就不说了,反正李世民也没损失,那些金银币依然是按面值计划,他的钱没少。但这手续费六千贯,可就是实打实的从他的六十万里扣了。

    扣完,就还剩下五十九万四千贯。

    柴绍在一边冷笑着道,“李超为何不直接派人押送税款入京?押送税款入京,难道需要六千贯钱?我看李超这是因为李记钱庄是他家产业,才故意搞这个什么汇兑,这是趁机损公肥已,是贪污!”

    李世民心疼了自己一会。

    缓缓道,“算了,这笔钱能这么快就从朔方到了京,确实不容易,李记钱庄收点手续费也是应当的。”

    不过说话如此,可还是心疼啊。

    李世民转头问身边的官员,“李记钱庄有向朝廷纳税吗?”

    “回陛下,有的,李记有主动向朝廷报税纳税,这还是李平章在京任京光伊时办的。”

    “哦,李记还主动向朝廷纳税?那他们纳的是多少?”

    “嗯,是三十税一的税。”

    “三十税一?怎么个说法?”李世民有些意外和好奇,居然主动报税。大唐对于商人们的税很少,一般就是行税、住税,通过有些关卡时,还要收点关税。

    不过不过是坐税的住税还是行商的过税,都不高。

    住税是绝没有三十税一的,而且这个三十税一的依据是什么?

    “他们是按自己的营业收入的三十分之一报税纳税的。”

    营业收入李世民还是理解的,好比一个商铺专卖包子,一个包子卖一文钱,店里一天卖了一千个包子,那这店里如果没有其它营业业务,那他的营业收入就应当是一千文钱。要是按这个营业收入的三十分之一报税,那这店应缴的税就是三十三文多点。

    如果这店里卖四个包子赚一个,那店里一天的营业利润是二百五十文。扣掉缴的税三十三文,还赚二百二十七文。

    李世民现在很好奇这李记钱庄纳税多少。

    “他们纳税多少?”

    而且,这钱庄又是怎么计算营业收入的,比如今天这笔钱,究竟是只记他们收了六千贯手续费,还是说要把铸币的那些钱也算收入呢?

    “上月是三千多贯。”

    三千多贯,李世民心算了一下,三十税一,岂不是说他们上月营收至少十万贯左右?十万贯的营收,那利润又有多少?

    这个不好算,营业利率一般是商人的机密。

    但李世民估计起码也有两三成吧,若是这么算,那一个月岂不是有两三万贯。

    不过也许利润更高,毕竟就如刚才这单,直接就赚了六千贯,李世民觉得他们的成本绝对不会有四五千贯。

    这么想想,李世民心里又不平衡了。

    一个钱庄居然如此赚钱。

    “交钱!”

    户部的官员站在一边等候了许久,终于等来了李世民的回话。

    留下了六千贯,李世民带着人押着价值五十九万四千贯的金银绢钱走了。

    一出钱庄,李世民就忍不住召来户部和少府的官员询问。

    “你们说,朝廷也办一个钱庄,如何?”

    办钱庄太赚钱了,李世民觉得朝廷也应当赚这个钱。

    “陛下,这与民争利。。。。”户部官员的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已经目带杀气的瞪了过去。什么叫与民争利?朝廷又不是只许自己经营钱庄,原来的钱庄还可以照归经营嘛。

    少府的官员很能理会皇帝的心情,其实刚才他也为钱庄的抢钱本事而心惊。那批金银币,钱庄就赚了近三万贯。还有汇兑一下,又赚了六千。

    抢钱啊。

    与其它别人来抢,不如去抢别人。

    “陛下,臣觉得办钱庄是个好事。此事可以交由少府监来负责,在天下各大大城设立钱庄分号,经营存贷业务,甚至也可以经营汇兑业务。而且还可以把钱庄吸引进来的储户存款,把那些铜钱拿到铸币局重铸,每重铸一枚铜钱,我们能获利不少呢。若是能再吸引百姓把手里的金银也拿到钱庄兑换,我们再把金银送去铸币局铸成金银币,每铸一枚,至少半成的利润啊。铸的越多,朝廷的铸币收益就越多。”

    李世民点头,是啊,以前铸铜钱还亏本,一年还铸不了多少。现在有了新式铸币技术,不但铸的快铸的多,还铸越多赚越多呢。

    至于与民争利什么的,李世民觉得可以无视。

    李超可以开钱庄,赚大钱,他堂堂大唐天子为什么开不得?大唐朝廷为什么开不得?

    既然户部官员说什么与民争利,那就让少府监来负责开这个钱庄。

    至于启动的本钱,就用这六十万贯,不,是五十九万四千贯。

    一想到一下子就了六千贯手续费,李世民就有些肉疼。但转而想到这五十九万四千贯,又是李超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帮他赚到的,李世民又无法恨李超了。

    这个李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等钱庄建好了,到时京中官员的俸钱,直接由钱庄代发,让官员们到钱庄却领钱。”李世民都有些迫不急待了,甚至想好了为自家钱庄争取客户的一个办法。

    大唐京官以禄米为主,但也发俸钱,还有不少的补贴钱,李世民打算以后这些钱不直接发,而是改由存到钱庄里,由钱庄代发。

    “钱庄名字,就叫大唐钱庄。”

    “这名字好,一听就值得依赖,可以依靠。”少府官员连忙拍着李超的马屁。

    李世民抚着短须点头,“对了,既然李记钱庄都主动上缴营收三十分之一为纳税,那么大唐钱庄也得一样纳税,也是营收的三十分之一,记住,不得偷税漏税。”

    少府官员愣神。

    自己家的钱庄还要纳税?

    不过看皇帝的郑重样子,好像不是开玩笑啊!

    这李家也真是的,没人找他们收税,他们自己纳个什么税啊,还三十税一,真是钱烧的!(未完待续。)

第518章 幽州李绩

    早起第二更,求月票!

    “这些契丹人越来越胆大了,哼。”

    燕山北麓,突利可汗听着手下的禀报,冷哼着道。拿着刀把切的很薄很薄的羊肉片,扔进烧开汤汁滚烫的锅子里。

    新鲜的薄羊肉片一进汤锅,立即就变了色。

    突利拿着两只长筷子马上就捞了出来,放在面前的河北邢瓷窖出产的白瓷盘里。

    吹几口气,突利夹起就往嘴里塞。

    虽然很烫,但突利呼呼的吃着很过瘾。几个木棍架起来,铁锅就吊在上面,下面挖个坑烧火。锅里加清水,加上中原商人带来的酱料,再放入牛骨炖汤,然后直接把刚宰杀的羊切薄片放入锅子里烫,够鲜。

    契丹人只是突厥人的一条狗。

    契丹人居住于饶乐水流域,那里也称为潢水。契丹之名最早见于中原东晋的史料记载之中,一个半游猎半放牧的部族,经过三百余年的扩张之后,到如今,实力已经很强。

    契丹的族名,意为镔铁。

    按中原史书记载,契丹源于鲜卑族,是东胡后裔。

    不过到北齐之时,日益兴盛的契丹受到北齐的重击,被俘十余万人,牲畜数十万头,于是部落离散,古八部就此崩裂。此后契丹不得不臣服于突厥和隋,实力得到恢复。在开皇末年,恢复了些实力的契丹人进犯隋境,被隋朝指使突厥人袭击,损失数万人口,再次受创。

    在隋末中原大乱的时候,契丹人也再次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曾经的古八部早就分崩,契丹人形成了新的八部联盟大贺氏联盟。

    在武德二年,酋长大贺咄罗率军进攻平州,而在去年唐军灭了刘黑闼、高开道等,又击退突厥之后,今年,契丹大酋长大贺咄罗派遣使者到长安,给新皇帝李世民进贡名马和和丰貂。

    契丹人本是臣服于突厥,是东……突厥汗国下,由东部的小可汗突利统管的。但大贺咄罗却背叛突厥,暗中投附唐朝。

    李世民对于契丹的来投很重视,赐给了大贺咄罗旗鼓,还特别在契丹治松漠都督府,授大贺咄罗松漠都督,还特赐大贺咄罗李氏,赐封其为饶乐郡王,统领契丹八部。

    这就是突厥人不能忍的了。

    尤其是突利,契丹可是他的直属部落,现在却背着他投了唐。

    青牛白马的契丹背弃突厥,契丹南面的库莫奚居然也跟着他们一起投唐,还有北面的霫部、室韦,也在被契丹拉拢投靠唐朝。

    “可汗,夹毕特勤有信送到!”

    一名侍卫禀报。

    听说阿史那思摩送了信来,阿史那什钵苾放下手里的筷子。

    阿史那思摩是阿史那什钵苾父亲的老部下,还是他的老师。对于他,突利向来很信重的。

    不过看完信后,突利却皱起了眉头。

    “夹毕特勤送了什么消息来?”一名突厥贵族问。

    突利收起信,拿起刀子继续片肉,似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