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有人说,其实常何投太子,是李世民的反间计。假投靠太子,实际却还是秦王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当玄武门之变时,常何会临阵倒戈,倒向了李世民,在关键的时候,放李世民入玄武门,然后把太子和齐王关在宫内,将太子和齐王府的人马挡在宫门之外,让李世民以弱势的兵力,却完成了控制皇帝,擒杀太子和建成之壮举,逆风翻盘。

    玄武门之变,常何可是最关键的一步。他若倒向太子,李世民可能兵变失败。

    不过现在看,常何也只是一个魁梧的壮汉而已,真想不到,这竟然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一个人。

    其它豆卢达等数将,也都是担任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职位的将领,多在秦王府任职,既是秦叔宝等人的老兄弟,也是部下。

    “咱也不要干坐着啊,三郎啊,把你家吃的东西拿出来啊!”

    单雄信直接点菜,“先来那大肉包子,多来点。要全肉馅的,不要素菜的也不要混的。越大个越好。”

    张超现在一般都不亲自动手做面点了,可这群人点名要他亲自做,张超也没办法了。

    “全肉馅大肉包子,没问题,稍等!”

    张超现在卖的肉包子有好几种,分为一两二两三两四两,四种大小的包子,一两一个的算小笼包了,四两一个的则是大肉包子。

    包子主打的还是肉和菜混的馅包。

    四两的纯大肉包,可是高级货。

    这样的大肉包,每个四两重,肉馅重一两,皮重三两。用料也非常讲究,面皮配料是面粉一斤,按二比一配温水半斤,然后面碱一钱半,糖一钱。而肉馅则是肥三瘦七的猪肉七两,加盐两钱,糖四钱、麻油三钱、清水二两,葱适量。

    这样的配比就是豪华配置了,最后蒸十个大肉包,每个差不多四两重,肉馅就有一两。里面还加了麻油和糖,尤其是糖,这可是相当贵的,这年头叫婆罗门糖,也叫沙糖,加上一丁点,就值不少钱。

    这种纯肉馅加糖的四两大肉包,张超打算以后走高档路线,做为给大户人家和酒楼饭店的供应产品。

    这样的大肉包子,怎么也得卖他个五十文一个吧,在后世,这样的大肉包可是得卖四块五一个。

第七十八章 买牛

    张超的豪华版大肉包,赢得了一众山东好汉的一致称赞。他们甚至还吃大肉包比赛,精瘦的罗士信吃了九个,程咬金吃了十个,牛进达依然比他多吃了一个。

    然后吃的最多的却是刚从牢里放出来的单雄信,四两重的大肉包,他一人吃了十八个。

    张超看的是目瞪口呆,果然不愧是山东好汉,吃东西都这么猛。

    一群悍将横扫了十几笼大肉包后,一个个瘫在屋里暖炕上,拍着肚皮等消化。

    “我打算在这隔壁买几百亩地,立个庄子,以后就跟文远做邻居,有空就来这里吃包子。”单雄信一顿猛吃之后,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先前的那些萎糜之气尽去。

    “欢迎单叔来这边买地修庄子,能跟单叔做邻居求之不得呢。”

    “我也要来这里置个庄子。”程咬金向来不落人后,拍着肚皮跟着说道。

    “算上我一个。”罗士信也道。

    张超站在灶台边给大家准备山渣糖水,这是消食用的。这些家伙一个个吃起东西来跟打仗一样,好像肉包子是敌人一样,毫不留情,一个个都吃了十来个。这可是四两一个的大肉包,四个就是一斤。

    张超倒欢迎这些人来这里置办庄子,虽然办个庄子会很不容易,但一想到这些人都是国公啊侯伯什么的,张超倒不替他们担心了。

    张家现在也有五百多亩地了,但地分的比较散开。其实老爹一直想要把这些地给置换一下,把地都置换到一块来,这样更有利于管理。但想法是好,想换却难。

    如今是开国之初,百姓穷归穷,但生活还是有些保障的。比如今年,因为中原大战以及江淮东南的大捷,皇帝就下诏,免除天下税赋一年。

    各地的百姓,或多或少都分到了一些田地,在不是实在过不下去的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卖田的。而且现在百姓分到的田地,绝大多数属于口分田。大唐的百姓一般都是用口分田种粮,永业田种桑麻,而且朝廷也规定了,口分田是禁止买卖的,除非你愿意迁去边疆宽乡,或者家里父母去世穷到没钱下葬。

    张超说了自己的想法。

    没料到单雄信却只是呵呵一笑。

    “这算不得什么难事,买卖不成,还可以置换。”

    单雄信以前可是河南富豪,家有良田千顷,这些年在瓦岗他也是首领之一,到了洛阳王世充那,也做着大将军。论钱财,单雄信真的不缺。他既有钱,也有地,只要他肯多出些钱,再拿地来置换,想要在灞上置办个几百亩地立个庄子,真是太轻松了。

    这就好比后世遇到钉子户,钉子户虽然厉害,但如果开发商能拿大把的钱直接砸,也没有哪个钉子户真的就能一直钉在那里的。

    “可惜三郎已经与崔氏女定亲,要不然我都要把女儿嫁给你,让你做我东床快婿。”单雄信拍着肚皮,一脸可惜的道。

    跟张超接触才半天,单雄信却越看越喜欢张超这性子,人聪明,却又淡泊。经历了这次的九死一生后,单雄信对于功名富贵这些也看淡了许多,只想重做个悠闲的富家翁。

    程咬金在一边哼了一声,不屑的道,“等你家姑娘,那等到猴年马月。你家莲娘今年才三岁,起码也得十年后才能出嫁吧,张三郎岂能等那么久,就算三郎没和崔氏女定亲,这也耽搁不起啊。再说了,就算三郎能等,也轮不到你啊,我家丫头就更合适些。”

    “三郎的泰山我是当不上了,只能当个邻居了。”单雄信笑笑,“这次多亏三郎和叔宝相救,我别无感谢,就送三郎一点田地吧,回头我在这里置换些地以做谢礼。”

    “千万别,单叔与我义父那是生死兄弟,说那些就俗了。”

    李世绩上次也要送张超五百亩地,这次单雄信也要送地,其实张超很想收。但他知道,真不能收,老爹绝不会同意,秦琼也不会同意。

    要置田买地,还是得靠自己。

    先赚钱,建好新窑洞,改善好生活,然后再谈买地置田吧。

    “其实三郎现在也是个小地主呢,家里田地也五百多亩。”程咬金嘿嘿笑道。

    “哦,还不错。”单雄信道。

    五百来亩地,在这些人眼里真不是个什么事。不说如今这群人个个非公即侯,就是早在隋朝时,那也都是一方豪强,徐世绩家,过去那是僮仆千人良田万亩。单雄信,也是曹州首富。程咬金,也是山东的地主,牛进达,官宦之后。。。。

    到如今,这些人全都成了大唐新贵,贵为公侯,既有封邑又有赏赐的田地,还有勋田职田官人永业田等,个个起码是几千亩田起。

    五百亩田,不值一提。

    “别小看文远是个小地主,人家可是很仁厚,一接到地,就立马跟原来的佃户们签订了新租佃契约,把原来的****分成,改成了亩只收五斗粟,还承诺免费借给耕牛呢。”

    单雄信等听了无不动容。

    他们虽不太管庄田的事情,但也知道****分成,是现在普遍的租率,而亩收五斗粟租,可就降了不止两成,何况还免费借牛。

    “三郎,你这样做是仁厚,可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一来,也等于无意之中得罪了许多周边的其它地主啊。你把租子降这么多,让其它地主怎么办?人家是降还不是降呢,这心里岂不恨你?”单雄信劝说道。

    张超听了只是微微点头,这个事情他是考虑过的。一开始确实有些欠考虑,但后来想想,自己也不是普通的小地主啊,自己后面有人呢。

    有诸位国公们撑腰,他一小地主降点租子,谁能拿他怎么样。况且,他不是单纯的降租子,而是改变了租佃的方式,原来是实物分成,而张超是收固定租额,本就是两码事情。

    “五百多亩地,免费借牛给佃户口耕种,这可得不少耕牛啊。”单雄信笑笑,“正好我认识一些专门贩牛马的人,你要多少耕牛,我倒可以给你弄来一些健壮且又比较便宜的耕牛。”

    张超眼睛一亮,这倒是件好事。

    “我们家五百来亩地都是佃出去的,基本上都是塬上坡地,主要种麦粟也会间种豆子。我打算,先买个二十来头牛,买两头公牛,其它都买母牛,母牛还能下崽。”

    “现在牛马不好弄,价格较高。一头大公牛起码得三十贯,一头两岁上的年轻母牛,也得二十贯以上。这样,我可以帮你拿个实惠价,就公牛三十贯,母年二十贯一头,你要多少,我回头就让人给你弄来。”单雄信很想给张超还点人情。

    “有没有还没教犁的一岁小母牛?”张超问。

    一般一岁口的小牛都还没教犁,而且买来往往也还没法耕田,还需要教犁,比较麻烦。但这样的小牛也有好处,就是还小,养个半年再自己训下犁就能耕种了,而且到两岁口,差不多就能配种下崽。

    这样的小牛买来,也会更便宜一些。

    “你要是想要一岁口小母牛,我可以给你算十贯一头。”

    “那就买两头大公牛,二十头两三岁口的母牛,三十头一岁口左右的小母牛吧。一共七百六十贯,我等会给你拿钱,托单叔帮我买。”

    本来买牛不应当在冬天买,因为冬天没有什么食物,牛会掉膘不好养。但张超想想,现在不买,等到开了春更不好买了。

    他都已经跟佃户们签了契约的,到时可是要给他们提供耕牛,总不能爽约食言。

    一下子买五十二头牛,得七百六十贯钱,这是一笔很大的花销。好在现在张超手里的几个生意都很不错,资金周转迅速,手里有这个活钱可用。

    况且牛买来也不用自己养,分送到佃户们家里喂养照顾就好。

    只买两头公牛,则是因为母牛更温驯,公牛一般脾气暴燥,弄不好还会顶人。尤其是公牛这东西,有些一山不容二虎。

    若是一个地方有两头公牛,见面肯定是要红眼睛打架的。它们甚至会把牛角打断,厉害的打的全身是血,总之就是容不得对方。

    但没公牛也不方便,养这么多母年总要配种下崽才更有收益。不能每次母牛发情了,还得牵到别地方去找公牛。

    买两头公牛,能保证自家母牛的配种,不过买来后得注意把两头公牛分开远点喂养,最好是不要放在同一个庄子里。

    “钱不急,等我把牛给你弄来了,你再给也不迟。”单雄信笑着道。

    程咬金道,“三郎你买这么多牛给佃户耕种,真是太大方了,这关中估计也就独你一家。”

    张超笑着回道,“其实我也不会亏本,前期拿出几百贯来,但这钱会有收益回报的。我买来牛,把牛放到佃户家里喂养照看。佃户帮我照看牛,农时可以用牛耕种,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而对我来说,这牛也是会下崽的,一牛下只牛崽,养上一年,收益可是很高的。养三年,下三头牛崽,母牛本钱就回来了,我还赚了一头母牛,然后每年下的牛崽可就都是纯收益。”

    这可是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年收益的买卖,张超觉得很划算。

    “可养牛也有风险,牲畜有可能染病,要是病死了,岂不连本都亏掉了?三郎,有句话你听过没,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张超一怔,有些悻悻的道,“请个兽医定期检查,加强照顾,总能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的。”

第七十九章 纸和书(打赏加更)

    张超坐炕上写写划划,账房还没有物色好,财务处自然也就还没建起来。张家的财务账簿,全靠张超自己一人动手。

    张家的账倒不难,但很烦琐,各种进料出售,款项往来,一单单一笔笔的,尤其是张超连个财务助手都没有,不管大账小数都得自己整理汇总,连个做表格的人都没。

    要是有两个财务实习生也好啊。

    没办法,张超只能自己亲自培养,可是他又发现在了一个大问题,他在身边居然找不到一个认识字的人。家里的丫环大丫二丫,两姑娘倒是很勤快,烧水做饭,洗衣端茶,甚至缝制衣服都很熟练,但唯独却大字不识一个。一字她们认做扁担,至于张超用来记账的阿拉伯数字,她们更是完全不懂。

    想要红袖添香,培养家里丫环做财务助手,帮着管账根本不现实。

    小八小十三两个跟班,也是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他们这辈子连书本都没有摸过一回。钱栓子是个勤快小伙子,赶车喂马都跟他老爹那里得了真传,可也是不识字的。

    唐代普通百姓的识字率似乎低的惊人,宋明时代的百姓识字率就很高,特别是到了晚明,连女子都大多识字。

    可是眼下是唐初,读书还只是士族的资本和特权。

    最后没办法,张超只好把程处默抓来当了自己的财务助手,程处默倒是能写会算,但对于财务做账,也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张超也只能从头教起。

    张超教了程处默阿拉伯数字以及复式记账法,两个简单的东西,程处默已经有些信息量太大接受不过来了。

    现在程处默老实的给张超做数字收集统计,录入张超做的表格之中。

    唐朝连专用的账本都没,张超还得自己制作。让程处默从长安买账本,结果根本没现成的账本,买来的账本,其实就是卷轴和折页。

    那卷轴拿到手时,张超还以为程处默是把人家的画轴买来了,结果问过后才知道,原来这真的是唐人的账册。

    卷轴也是唐人的书籍样式,还有一种就是册页,也就是以前看电视里,皇帝看的那些奏折的样式,双手一拉,可以拉开很长,然后又可以折叠起来。

    线装书,线装的账册,这年头根本还没有发明。

    确切点说,连一页一页分开的纸张都还没有,不是卷起来的卷轴,就是折叠的册页。看着程处默买回来的那几本特别的账本,张超很无语。

    说是账本,其实就是一张大白纸,区别不过一个是卷起来的,一个是折起来的。既没有表格也没有页码。

    可就这样的账本,却还贵的要死。

    一个普通木轴的白卷,居然要两千钱。一个大约二十折的白册页,也要一千钱。

    反正随便一算,大约一页纸得百文钱左右。

    程处默还说他买的只是普通的,若是再好些的,价格还更高。当然也还有更普通一点的,但也起码得要上千一卷或一册。

    怪不得这年头唐人文化程度都不高,纸这么贵,谁读的起书。纸贵,书肯定是更贵了。

    原来虽然在南北朝时,造纸术已经比较发达了,纸张终于取代了竹简,但成本还是很高,尤其是这年头居然没有雕版印刷,书籍主要是靠手抄。

    许多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嗯,他们的出路往往就是做一个抄书人,给寺庙、书店、富贵人家抄书。

    张超有钱也买不到一本好用的帐册。

    他只能让程处默再去买了一些便宜一些的大白纸张,没有加工成卷轴和册页的大白纸,张超亲自动手,把白纸裁成后世普通账本大小,然后在一侧用针线装订起来,最后再用蓝色的硬纸做成封面。

    装订是由大丫和二丫两婢女负责的,她们的女工很好,完全达到了张超的要求,把书装订的很整齐。

    本来张超还打算刻个版,直接刻好明细账的格式,不过他发现要刻个版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有专门的木匠才有这种刻字的手艺,另外光有版也不行,还得配好雕刻印刷的油墨,普通的墨水是无法印刷的。

    张超没法一次到位弄出新式好用的账本,只能先暂时用零点一版的,线装好账本后,里面都是空白页,然后手动制表。

    毛笔太软不好画表,张超便学木匠,用尺子和木笔画线,最后又从七娘家养的鹅身上拔了羽毛,制成了简单羽毛笔,在那简易的账本表格里,把借方、贷方、余额,以及年月日,摘要、记账号数、科目等几项都给写上。

    费了好大功夫,总算是制出了一本充满先进味道的标准明细账本。

    “处默,你把咱们的各项业务各立一个分账本,比如工程处、餐饮处、总务处、皂碱处,另外销售处、采购处,也都立一个账本,把他们的分开记账。记住,每一个账本都是左边为借,右边为贷,而且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对每项业务,既要记录一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只要你按着这个来记账,就错不了了。”

    程处默看着那明细记账表,似懂非懂。

    他平时读的都是经史子集,圣人学说,算术也只学过些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