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有李超力挽狂澜,为大唐斩杀了突利,迫退了统叶护。

    现在李超暗里策反莫贺咄,在西域埋了一个杀招,这边又成功俘虏劝降郁射设,李世民感觉给三伏天喝了杯冰镇酸梅汤还舒坦。

    “陛下,可将郁射设及其部落人马,内迁至河套。”

    说话的是尚书省尚书左丞魏征。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若是以前,可能李世民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因为向来,中原对于内附的胡族,大抵就是这样安置的。安置到边疆,划地盘给他们做牧场,让他们在那里放牧,也算是为中原做屏障。

    但如今。

    李世民不这样想了。

    也许是和李超谈论这些问题太多,以致于他现在的许多想法,都沾上了李超的观念。李超就不止一次的对他说过,绝不能把胡人内迁安置,尤其是不能把他们整体安置。这样做,就是养虎为患。

    如果突厥人愿意内附,最后的办法,就是内迁,但不能简单的安置。要把这些胡族打散,分开安置,最好是分的越散越好,尤其是不能再让他们原来的首领头人们来统领他们,也不能让这些人成为国中之国的法外之民。

    要内迁,就得拆分安置,就得完全控制掌控他们。要不然,就干脆不要内迁,直接就把他们留在塞外,随便给他们在塞外指一块地,让他们在那放牧就好。

    这样做,远不如内迁,但省心省力,也还有些好处的。起码,在这些内附部族实力还不强的时候,他们还是能听从大唐的驱使,能够成为大唐的一条忠心的看门狗的。也许哪天,这狗强壮了,就成了狼了,但毕竟是在门外,也不会有多大危险。

    总比弄到家里养,养到最后成了养不熟的白眼狼,反咬主人一口的好。

    两个办法,各有各的好。

    长远来看,当然是内迁这种好,但这种操作起来困难一点,那些胡人也不太愿意真正的内迁,不过若是朝廷坚持,相信也会有部份突厥人最终愿意接受的。

    只要给那些贵族头人们在京城好吃好喝的养着,给个散官闲职,他们多数也会同意的。至于那些牧民,可以给他们安排到各个朝廷的牧马场去,让他们去为朝廷养马。这样一来,既打散分开了他们,也还人尽其才。

    至于不愿意的人,那就可以给他们在草原上划块地,让他们做大唐的看门犬好了。反正草原上的地,也不是大唐的,大唐随便划,能不能守的住,也还得这些突厥人自己的本事。

    李世民对魏征有些失望。

    他觉得对魏征使用上有些不当。

    魏征经常给宰相们挑刺,甚至挑他李世民的刺,李世民倒能听进去,觉得有时候朝廷就需要这样一个唱反调的人。

    可现在把魏征放到了尚书省左丞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处理庶政的重要位置,在尚书左右仆射空缺之后,虽然尚书省地位大降,但尚书省依然是统领六部的一个重要中枢。

    魏征似乎在处理政务这方面,经验有些不足啊。

    哪怕是长孙无忌,在关于郁射设他部落的安置问题上,也是和李超保持一致的。应当尽量把郁射设的人,从漠南内迁,想办法把这些人化整为零,这样朝廷就能彻底的吸收这些人。

    李世民把李超的奏章拿了出来,里面是关于丰州之战的奏报,还有他对郁射设所部的安置方案。

    “臣赞同李相之策!应当将他们内迁,分散安置,不能留给统叶护。”

    房玄龄道。

    “臣附议。”杜如晦也赞同。

    长孙无忌、宇文士及、杨恭仁、高士廉几位宰相纷纷表态赞同,连同崔干、马周等,也全都附议。

    殿中,魏征有点尴尬。

    好在李世民并没有说他的意思。

    李世民坐在御席上,面对着一众宰相重臣们。

    “朕执掌大唐也已经两年,如今年龄也即将到而立之年。十六岁太原起义兵,马上征战十余年,如今马上治天下也有几年,朕有很多感悟。”

    “马上打天下难,马下治天下更难。幸亏朕有诸多功臣元佐,一直为朕的左膀右臂,支持着朕一路前行。朕的太子聪明睿智,可还年幼。检校中书令、太子太师李超对朕来说,更是功不可没。”

    “朕非常信任他,就好像信任朕的太子一样。但朕最近时常接到密折,说朕太过信任李超,说李超权力过高,一人身兼数个朝廷要职,与制不合。说朕对李超宠信太过!”

    “还有人上奏,说李超心怀不轨,怀有二心!”

    李世民声音提高了几度。

    “在朕看来,这是外人在离间我们君臣的亲近,是前朝离间新朝,这,不是顺应新朝,这是有人在故意使坏。朕,绝不认同这些密折上所说的话。”

    殿中一阵沉默。

    事先,谁也料不到,皇帝会在今天,在这个场合,当众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关于李超,确实有许多流言蜚语。

    主要还是李超的权柄过大,功劳过高,尤其是李超文武双全,名望极高,兼之李家这几年发展极快,财富增加的非常快。

    于是,有的人确实是为朝廷为皇帝考虑,而有的人则只是单纯的出于妒忌。

    各种各样的奏折,许许多多说李超的坏话,在李世民的御书房里,都堆满了好几口大箱子。

    李世民对于这些奏折一直没有回应,于是更多的奏折呈进来。

    还有许多人都在等着看风向。

    李世民知道,自己必须要表一个态了。

    李超的权柄确实很大,他对李超也确实一直倚重,虽然他也开始有所顾忌这方面,但现在,他依然离不开李超,他也不相信李超已经对他有什么二心。

    君臣几年前相识相知,一起走过来,李超助他成就帝业,也曾拼死救驾,他不会无缘无故的去猜忌他。

    他还年轻,李超也还年轻,他们君臣可以一起开创佳话,成就一代丰功伟业。

    如果他不为李超说话,就会有更多的明枪暗箭射向李超。

    就连太上皇都说要防着李超,可李世民觉得现在说这些还言之过早。虽然,他也曾有过想让李超去赵国公领的打算,但思来想去,他不是那种短视而小器的君王。

    如果他连一个李超都容不下,又谈何超越秦皇汉武,成就一代伟业呢?

    议事结束。

    李世民留下了长孙无忌。

    “你最近似乎对李超有意见?”

    长孙无忌摇头,“我对李超本人没有意见,只是我看到了一些隐患,就不得不说。不说,就是对陛下不忠。李超确实能力强本事高,但越是这样,越需要小心谨慎使用。李超现在肯定对陛下是忠心耿耿的,但如果给予的权柄过大,这容易让人滋生野心。”

    “臣也是不希望李超走到那一步,许多权臣奸臣逆臣,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走到那一步的,只是有了机会,有了权力,慢慢的滋生了野心,然后走到了那一步。”

    李世民叹了一声生。

    “朕能坐上皇位,全靠无忌你和文远,还有玄龄如晦等一起的帮助。现在贞观伊始,内外都还不安宁,这时朕更需要你们的辅佐相助。朕也知道现在对李超的使用,有些不合规矩,但非常之时,也只能行非常之事。等将来朝政局势稳定下来,朕肯定也会慢慢收回李超的一些官职权力,避免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有如此清醒的认识,臣也就放心多了。其实,臣也非常佩服李超,但有些话当说还是要说,李超这样的人,太有本事,因此才更加得小心。刀越锋利,越好用,但也越容易伤到手,不可不防。”

    “李超这次回来后,朕打赏加封他为太尉,你看如何?”

    长孙无忌惊讶。

    太尉,是大唐三公之首,还在司徒和司空之上。

    三公和三师并列,但开国至今,大唐也只给大臣授过三公之位,却没给臣子授过三师之衔。

    武德朝时,李世民一人兼了三公中的两个,齐王元吉任了一个三公职。

    及至贞观朝,李世民给裴寂司徒,给封伦司空,让这两人成了三公,实际上把武德朝的两位宰相,踢出了政事堂。

    现在皇帝要给李超三公中的太尉衔,长孙无忌也有些摸不清皇帝的用意,李超本来就有太子太师衔,现在晋太尉,荣升三公,这是什么意思呢?

    “朕觉得现在对李超有些功高难赏,李超如今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中书令,朕也不能撤了玄龄或者如晦,给他授中书令或侍中职,思来想去,唯有给他一个太尉,以勉励酬赏!”(未完待续。。)

第824章 驭龙而归

    求月票!

    连续捕了三天鱼,加上出去狩猎得到的猎物,还有宰杀的死马伤马取的马肉,李超的粮食空前的富余。

    哪怕是那些突厥兵,每天修缮城池之后,也能吃到一大碗热乎的饭菜。晚上住在丰州城的房子里,摭风避雪,吃的还有鱼有肉。

    突厥人修起城门来也是干劲十足,三天的功夫,不但把几座城门都修好了,连被扒掉的半堵城墙,他们都给补上了。

    苏烈带着一千唐军从赵国公领赶到时,看到的是一桩重又恢复生机的坚固城池。看的是目瞪口呆,大为惊叹。

    “厉害了,我的老师!”

    李超不以为意的挥挥手,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啊。

    “叫你过来呢,是我要继续赶路南下了,丰州城就先交给你来守了。另外呢,这里还有一千多伤兵,既有我们的府兵兄弟,也有那些归附的突厥伤兵。你都好好照顾了,同时记得守好这里。”李超有些担忧的对自己的得意门生道,“我有些担心统叶护知道了郁射设归附大唐后,会有失去理智的反应。”

    虽说统叶护现在去打夷男去了,可若是他派兵南下来找场子报复,李超也不得不防。赵国公领现在就一座小镇胡堡,驻扎三千兵。军械存粮这些都很少,突厥人若是真的来了,不要多,随便万八千的,就能让苏定方苦不堪言。

    “若突厥人真的来犯,你看情况而定。敌军若势大,那就不用坚守镇胡堡,主动退到这丰州城来。丰州距离灵州、夏州不远,那边能迅速过来支援。实在不行,也还能继续往南撤。”

    苏定方看着那边的杀鱼场,笑着道,“老师可是教会了我一招自力更生的好招,回头我也天天去捕鱼。只要老师回头到了灵州,让人给我们运些盐过来,再运点箭支火药什么的军械补充,有这修复完好的丰州城,降非他统叶护派个十万八万人来,要不然,就算三五万,我也能坚守个三五月半载的。”

    “老师觉得突厥人会打过来吗?”苏定方问。

    从赵国公领翻山越岭过来,路不远,但却走了几天。

    狗鱼脍,切的薄薄的,摊在冰块上面,吃的时候,蘸点盐,或者在酱料里轻轻一涮,放入嘴中,简直就是入口即化。

    苏烈是河北人,以前家里也是地方土豪。十几岁随父讨伐民兵暴民,一直到如今,战场经验那是丰富无比,久在军中,口味也变的较重。

    这生鱼片,最合他口味。

    李超坐在他的面前,旁边也摆着一盘生鱼片。

    不过李超却不生吃,他面前放着一个紫铜火锅,下面炭火正旺,用山鸡加人参熬的底汤,夹起薄薄的鱼片,往锅里涮几涮,鱼肉卷起,变白。

    李超便夹起送入嘴里。

    同样是入口既化,却少了腥味,更免除了寄生虫的可能。

    “统叶护去了漠北,就算收到消息,也得有些时日了。最先得到消息的,会是欲谷设。欲谷设是始毕可汗的儿子,以前一直是在漠北,对于漠南他其实也不熟。但只从他不肯跟随郁射设南下截杀我来看,这人性格是有些保守稳健的。因此就算他知道郁射设兵败降了大唐,也不可能做出什么立即战兵南下截杀的事情。”

    李超猜测,欲谷设更多的反应是等待。

    他肯定要等统叶护的决定。

    一来一去,肯定得不少时间。

    李超估计,至少一两个月内,那边不会有反应的。

    不过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只要你坚守好这两个月,朝廷肯定就会有兵马过来增援的。”

    朝廷不会放任着河套朔方不管,因此肯定会很快派兵进驻当初放弃的河套代北等地,只有先派兵进驻,然后才可能跟着派驻地方官员,以及移民屯垦等。

    “据我知道的消息,朝廷有意要在河套地区新设一道,为绥远道。辖地包括前套和后套地区,南抵黄河,北抵阴山,东接河东代北的云朔。同时,朝廷的镇北都护府,也从朔方,移驻绥远。我已向朝廷举荐你出任绥远道大都督,兼任镇北都护!”

    苏烈的本事在朝廷诸将中,也算是一流了。只不过苏烈毕竟出身不太好,以前是窦建德的人,后来还跟着刘黑闼。归唐较晚,好在他在州城有功,兼之此后一直跟着李超,又拜入李超门下,跟着李超陇右平吐谷浑,又在朔方破梁师都,及至河东御突厥等,都屡有战功。

    他本身早已经是三品武将,爵封侯。

    这次李超举贤不避亲,推荐他来出任这个新设的绥远镇的大都督兼镇北都护,也是没有犹豫的。

    苏定方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担任这个职务。

    苏定方连忙起身,“多谢老师提携。”

    “起来,这都是你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若是你没本事没能力,我也不可能举荐你。这件事情,我相信能定下来。好好干,不要辜负朝廷对你的期望。”

    “学生也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苏定方来了,李超也就不打算多留了。

    这几天时间,李超除了带人捕鱼打猎,增加军粮储备之外,也还在做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制作冰爬犁。

    爬犁也叫冰犁、雪撬。

    爬犁,似车无轮,似榻无足。

    这种工具非常利于在冰雪之中行进,因为其底似犁而得名。不过在这个时代,爬犁明显就没有普及,或者说,在中原很难见到,更别说大规模的应用了。

    但在冰天雪地里,行军确实很难。

    就算骑着马,也不方便。

    到了丰州,若是平时当然是直接坐船去灵州的,方便快捷。上次他来丰州就是坐船,回去时也是坐船。他那时主持朔方镇,甚至还临时打造了一支黄河水师呢。

    虽然只是商船改造,但也还是有些威力的。

    只不过,现在大河封冻,河上的商船、战船都躺到内湖港口里避冬了,门都出不了。

    不过也正因为有黄河这条冰河,李超可以直接坐冰犁回去。

    马拉着冰犁在冰河上跑,可比背着人轻松多了。

    冰犁其实制造挺简单的,特别是李超只是简单的载点人和装备、粮食回去时,就更简单了。

    到处都是的桦木、椴木、榆林,这些韧性较强的木头都能制造。

    把两根一丈多长,比较有韧性的木头,一端放火上烤,让他高高翘起,就能制成辕子。另一端触地平直的部分,则钉上横杆,加上枝柱,就能做成一个车厢。既能装物,也能装物。

    有辕有底,却没有轮毂,靠两根光滑木杆在冰雪上滑行,这跟滑雪板差不多。

    但却能极为节省畜力,而且能拉更多的东西,跑的更快。甚至可以在车厢里放个炉子,一边跑还能一边烤火。

    也不需要打造的多精致结实,李超觉得随便弄弄,能够跑到灵州就行了。他指点着人打造出了第一辆雪撬。

    马拉上,跑起来飞快,在冰河上跟飞一样。

    一群将校士兵们都看傻眼了。

    如此一来,那这冰天雪地严寒低温,都不是问题了?

    “这盖上了这个皮革制的车顶后,人躺在车厢里面,盖上皮毛,还能放个暖炉,一点风都不透,暖和的跟在家里炕上一样啊。”牛见虎左右打量着,越看越喜欢。

    “一个冰犁可以拉上两三节车厢,一匹马就能拉好几个人和他的装备。每次轮流一人赶车,其它人休息。”

    马拉爬犁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同时拉好几节车厢,还没什么影响。这样一来,几个人可以轮着赶车,一人赶车,其它几人休息。最大的保持着体力,就算这样的严寒里,也能赶更久的路。

    “这玩意好,真的好。以前怎么没有人想出这个玩意呢。”

    尉迟宝琳也是爱不释手。

    这样的严寒天气,骑着马在冰雪里赶路,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情。哪怕你穿的再厚再多,可走久了,腿也完全麻木,甚至没有感觉。那脸,更是冻的开裂。而且如果雪大点,马还跑不远就又困又乏。

    现在好了,有了这爬犁,人可以窝在爬犁上面。

    马也减轻负担了,拉着爬犁跑的欢快还不累。

    他们的装备、粮食这些,也能拉在后面,车上弄个小炉,不但能一边赶路一边烤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