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吐蕃虽然没有内附大唐,但也是与大唐达成友好协议的,他们向大唐称臣进贡,算是大唐的藩属国。

    可如今才过两年,吐蕃却已经开始四处出击,甚至把战争威胁到了如东女等大唐的属国上。要知道,东女国等国,现在名义上其实已经是大唐的疆土,他们是大唐的羁糜州,那些国王酋长,是大唐的诸侯刺史们。

    朝廷对于吐蕃人的这些举动,不太以为意,毕竟东女国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羁糜州,实际上就是鞭长莫及的化外之地而已,他们打就让他们打。

    但李超不同。

    他一直盯着吐蕃,也一直防范着吐蕃,因为他知道,吐蕃是大唐一生之劲敌啊。史上,大唐跟吐蕃超过十万人规模的战争,打了不知道多少次,而且居然还是输多败少,甚至一度连京城长安都被吐蕃人攻破。

    可以说,终唐一朝,吐蕃才是唐朝最大的外敌,连突厥这样的草原部族,也只是初唐时的一个外敌而已,威胁大唐的时间都不到百年。

    可李超跟李世民说过多次,李世民都不太以为意,或者说眼下突厥等威胁最实在,连个吐谷浑的威胁都比吐蕃近的多。

    朝廷不重视吐蕃,李超却得重视。

    现在时常有吐蕃人拦截商路上的汉商队伍,向他们敲诈。据说吐蕃开始改革,不少地方有效仿大唐的意思。

    他们建立千户、万户等制度,搞起了全民皆兵。

    军队数量大增。

    吐蕃不但和那些羌唐小国打,还跟吐谷浑搞起了摩擦。吐蕃向外扩张,不可避免的跟吐谷浑相碰撞。

    在之前李超跟吐谷浑的战争里,吐蕃人看透了吐谷浑人的虚实,从敬畏变成了不屑。他们屡屡主动挑衅吐谷浑,制造摩擦,虽然还没有变成大的战争,但边境冲突不断。

    李超知道这些,觉得可以利用。

    既然皇帝和朝廷没有打算现在去管管吐蕃,那就以夷制夷吧。

    让吐谷浑和吐蕃开战,然后让东女国和白狼国等这些大唐西南的狗腿子们观战,随时掺一脚。

    李超不希望吐蕃大胜,也不希望吐谷浑大胜,他的想法,就是让这两国打,僵持,打不出结果,让他们打的两败俱伤。

    谁要是快打输了,大唐就过来调停一下,然后跟弱的那一方,搞点贸易,高价卖他们点军火,再让他们休整点时间,然后让他们继续打。

    实在打不过了,还可以派出东女国等组成的联军,去调停支援一下。总之,就是不让吐蕃或者吐谷浑人安身自在,更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的壮大。

    “你们东女国要的军械,我都给你们批了,而且可以增加一些数量。至于货款,我们优先收取奴隶,一个吐蕃奴隶相当于三个普通的獠人奴隶,一个吐谷浑奴隶相当于两个獠人奴隶。其次收金和银。”

    “用金银购买军械,数量有限制,但如果以吐蕃奴隶和吐谷浑奴隶来换购军械,数量不限,你们能拿出多少奴隶来,我们就给你们多少军械。”

    身为尚书令,又是太尉,还是皇帝第一宠臣,李超在李世民面前要些这个政策,还是没有问题的。

    “回头我向陛下奏议建立大唐第十九个道,西康道。请陛下授你母亲东女国王为西康道大都督,东女国、白狼羌等诸藩,组建一支联合部队。共同维护西康太平。”(未完待续。。)

第847章 复国(第四更,求月票!)

    第四更送上,有点晚,抱歉,求月票啊!

    吐蕃。

    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

    正确的来说,他还算不上一个国家。吐蕃是藏区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但他的实际立国者却被公认是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弃松农赞,此时才刚八岁。史上他继位后,按传统称为第三十三任赞普,实际上却是吐蕃王朝的开国之君。

    因为在他之前的吐蕃,其实是一个各自为政、分散孤立的部族联盟而已,还算不得一个真正的王朝。

    松赞干布八年前出生,正好是武德元年。

    他的父亲,也就是如此吐蕃的赞普朗日松赞,是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在松赞干布三岁的时候,出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

    藏区在远古时期,是一个多部落的地区。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时,就出现了许多小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小邦之间掠夺性争战增多,不断的征服和兼并,这些小邦相互结果成部落联盟。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藏区范围内逐渐出现象雄、苏毗、雅砻悉补野三个势力较大的部落联盟。

    雅砻悉补野部落联盟,在不断征服周边部落的过程中,力量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到了第三十二任赞普朗日松赞的时候,他开始实行更强有力的统治,使得雅砻悉补野部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进一步增强。

    二十五年前,朗日松赞率精兵万人,兼并了苏毗部落,完成了统一雅鲁藏布江南北的大业,至此,雅砻愁补野部落,也打破了过去藏区三足鼎立的平衡。

    朗日松赞是一个相当有眼光的赞普,开始效仿北面的中原王朝,对部落实行政治和军事改革,吐蕃的实力也日益增长,开始不断向外兼并战争。

    李超通过商人们带回来的信息,知道朗日松赞在做什么。他想把部落联盟,带入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从部落联盟社会,到封建王朝社会,这个跨度很大。而如果完成了,那么吐蕃一统,中央集权,则实力更强。他们也能从此走出千百年来高原内各自为政相互攻伐的困境,向外扩张。

    但还是那句话,任何改革,都是在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这是在砸很多人饭碗的事情。改革固然会让吐蕃变的更强大,但对于那些现在享受着既有利益的旧贵族们来说,却不是好事。

    好比杨广当年的雄图大业,一样不被关陇门阀们支持一样。

    事实上,史上的朗日松赞,将在五年后被反对变革的旧贵族们毒死。

    刚统一起来的吐蕃内部新旧贵族分裂。

    朗日松赞死的时候,松赞干布才十三岁,当时许多吐蕃有识之士都在感叹吐蕃的崛起之路断送了。可这个松赞干布却出奇的厉害,在大臣的支持下,迅速的平定了叛乱,定都逻些,坚定的实行他父亲留下来的那些富国强兵的政策。

    此后秉承父志,对外用兵不断,先后降服达布、工布、娘布、苏毗等邻近大部落,最后兼并象雄,统一吐蕃全境,首次用政治、军事力量,把吐蕃从过去分散和独立状态的各部族联合成一个整体,在青藏高原上真正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

    这个吐蕃王朝从松赞干布建立到灭亡,前后二百余年,基本上伴随唐一世。他们的疆域,北起吐谷浑,南至泥婆罗、天竺,东与唐相邻。甚至在强大的时候,吞并了吐谷浑以及陇右,控制了唐的安西四镇。

    朗日论赞称的上是藏区千百年来极有远见卓识的王者,兼之他的儿子松赞干布也同样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父子俩改变了藏区后来千年史。

    不过吐蕃如今也还没有完全统一。

    象雄等西北诸部也还与吐蕃敌视。

    另外,吐蕃内部,也是暗流涌动。因为朗日论赞是依靠臧古、巴鱼泽布、农仲波等原苏毗贵族的力量兼并了吉曲河流域等地,所以他赐给这些人领地和奴隶,这些新贵族的地位甚至超越旧贵族。

    虽然如此一来,朗日论赞的王权大增,可却大大触犯旧贵族利益,引的他们的不满,心怀怨恨,阴谋叛乱。

    李超最近详细的研究过吐蕃的局势。

    他找到了一个关键,苏毗。

    苏毗,西羌种。苏毗人,也是羌族的一支,说来,青唐高原,许多部落都是羌系民族。苏毗原始居地在今藏区日喀则地区,也即襄曲流域,藏史籍称襄曲河为苏毗河。之后,逐渐东扩,一直抵达拉萨河流域和昌都的西北部一带。

    苏毗在隋朝时,就记载为地域广阔雄长一方,苏毗国内实行的是女王与小女王共同执政,这是一个母系社会。

    因此苏毗还有一个称号,女国。

    说来,青鸾她们的东女国,其实早年就是苏毗的一支,后来一位首领带着族人离开苏毗,一进到了川西一带,在大小金川立足,最后建立了东女国。

    在几十年前,苏毗大小女王内讧,一些大臣便暗中联络吐蕃赞普,图谋颠覆。

    朗日论赞与苏毗大臣起誓结盟,里应外合,攻占了苏毗王宫,处死了昏庸的女王,王子茫波结孙波逃遁突厥,从此苏毗归属了吐蕃。

    吐蕃把苏毗称为孙波。

    此后,朗日论赞利用苏毗的力量,征伐了许多部落,大加重用苏毗臣子,打造了一批忠心于他的新贵族,也为吐蕃内乱埋下隐患。

    苏毗灭国也不过二十余年,其实当年并不是所有苏毗人都愿意归附吐蕃的。当年本来是老女王昏庸残暴,大家便拥小女王推翻老女王。可后来小女王又昏庸残暴,大家便又向吐蕃借兵。

    哪知道,吐蕃人一来,便成了引狼入室,直接把苏毗占了。

    因此,不少苏毗人,其实一直暗恨着吐蕃,甚至还有苏毗王子一直逃离在外,念念不忘着复国。

    说来也巧,苏毗王子茫波结孙波当年逃遁突厥,在突厥混了不少年,本想借突厥之兵复国的,奈何突厥人对于遥远的藏区的事情并没兴趣。好在他当时逃跑时,倒也带了不少的财富,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苏毗武士跟随着他,流亡的日子倒不算太难过。

    在突厥混了二十年,孙波都差不多混成一个突厥贵族了。突厥人虽然不愿意帮他复国,但对这个苏毗王子还是招待的挺好的,一直是汗庭的宾客。二十多年来,突厥可汗换了好几个,但孙波一直是坐上宾。

    直到后来颉利兵败,南归中原,孙波也跟着到了襄阳。

    到了襄阳后,孙波居然再次因为他苏毗王子这个头衔,获得大唐的礼遇优待,虽没和颉利一样封爵,但待遇还不错。

    只不过孙波倒是念念不忘复国,哪怕都已经老了,可还想着复国。

    他在襄阳,知道李超跟东女国的小女王关系好,也知道李超在大唐朝廷说话管用,于是便准备了一批珠宝送到李超府上,想要李超帮他向皇帝说话,助他复国。

    李超挺佩服孙波王子的。

    一头白发,都五十多岁了,可人家复国之心不减啊。

    “你真想复国?”

    孙波点头,目光坚定。

    “可你都离开孙波二十五年了。”

    “我的国家叫苏毗,不叫孙波,孙波是朗日论赞的称唿。”孙波王子很执着。

    李超不介意这些,对于他来说,这个孙波王子虽然有信念,但信念有时并不值钱。他看重王子的,依然还是他的那个身份。

    虽说在苏毗,本来是女姓执政,是母系社会,但如今,孙波王子的名头,还是有些值钱的。

    “我可以帮助你,不过我也有一个前提。”

    “你说!”

    孙波王子道,不管李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只要愿意帮他复国,他都愿意授受,不过如果提的要求高,他现在是给不了的,但只要能帮他复国,到时有什么要求他完成不了呢?

    李超拍了拍手掌。

    青鸾从里面出来。

    孙波王子认识青鸾,毕竟东女国和苏毗一脉相传,他前不久还去拜访过青鸾呢。

    “青鸾女王!”

    孙波起身见礼。

    李超端起茶杯,拿杯盖轻轻的撇着茶沫。

    “王子,我的要求很简单,希望你能够认青鸾为女儿。”

    这个要求让孙波王子十分意外。

    “就这个要求?”

    “对,只有这个要求!”

    王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在他看来,这根本算不得要求啊,他还以为,李超会向他索要财宝呢。

    “王子不要急着答应,你可以多考虑考虑的。”

    “这事不用考虑,我现在就能答应李相。”

    “那你可想明白想清楚了?你收青鸾为义女,那么青鸾也就成了你苏毗国的王女了!”李超不急不缓的说道。

    他让青鸾认孙波为义父,可不会无缘无故。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都是有缘由的。

    孙波是苏毗国唯一的王室成员了,这个老头在外流亡多年,生了好些个儿子,结果却神奇的没有生过女儿。

    而偏偏苏毗是个母系社会,女人执政。

    当年的大小女王内乱,女王和王女都死光了,就一个孙波跑到突厥。

    现在李超记青鸾做孙波的女儿,用意非常明显。

    青鸾成了孙波的女儿,也就成了苏毗的王女了。

    “我明白相国的意思,只要相国能且我苏毗复国,复国之后,孙波将尊奉青鸾为女王。”

    对于这样的回答,李超非常的满意。

    嗯,青鸾现在是东女国的小女王,又将成为苏毗国的王女,一旦苏毗复国,到时东女国可以和女国合并,那时青鸾就是女儿国的女王,他们的女儿灵儿,将来也就是这个女儿国的小女王了。

    “好,既然如此,那我们现在可以好好谋划一下,如何为苏毗复国了!”(未完待续。。)

第848章 杀鸡用牛刀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联席会议上,李超又是地图,又是沙盘,还用上了图片配文字说明,花了好大一番口舌功夫,把吐蕃的扩张以及矛盾讲明白。

    “陛下,诸位相国,吐蕃正在迅速崛起,如果我们不加以遏制,那么下一步,吐蕃肯定要把平高原地区,把象雄等地征服。等他们统一整个高原,那下一步,就必然要出兵入侵东女国和吐谷浑了。”

    李超手指着地图,“这两年,东女等国内附,吐谷浑称服,大唐帝国的西南边疆安稳,让朝廷得以腾出不少力量来全力防御北方突厥。如果这个时候西南乱起,到时打成一锅粥,那就非常不符合大唐的利益了。”

    “最可怕者,还在于吐蕃如果击败吐谷浑、东女等国后,那其实力,到时就堪称一个突厥出现在我们的西南后方。那时突厥在北,吐蕃在南,高句丽在东,陛下,我们就三面皆强敌环伺,必须数面对敌啊。”

    李超说的口干舌燥,坚决主张防范于未然,要及早干预西南地区的局势。不能任由吐蕃发展壮大,李超的干预策略都想好了,利用吐蕃新旧贵族的矛盾,挑动旧贵族叛乱,最好是直接找几个顶尖的刺客去杀了朗日论赞。

    然后嫁祸给旧贵族,迫使旧贵族们举兵造反。这个时候,再护送苏毗王子孙波返回苏毗旧地,秘密联络苏毗的国人,让他们造反,脱离吐蕃。大唐再适时的联络下被吐蕃征服的以及还没征服的那些周边部族,总之,火多放几把,烧的越旺越好。

    颠覆他国政权,把西南搞乱,让新生的吐蕃分裂。

    另外,还要做两手准备,一面谋划吐蕃内乱,一面则让吐蕃和吐谷浑开战。让他们消耗,让他们两败俱伤,总之,卧榻之侧,岂能容忍两个实力强大的邻居?

    所谓上兵伐谋。

    大唐用计不用兵,先让他们内乱,最后还有东女等附属国的兵马做为后手,不到万不得已,大唐并不需要亲自加入战急。

    李超说的这些,是老成谋国的话。

    只不过,理解他的人并不多。

    副枢密使殷开山是太原起义元老,又是李世民的心腹旧部,这次朝廷改革兵制,设立枢密院,殷峤殷开山便升任了副枢密使。

    这个位置,可是军方第二了,五军大都督,还在枢密使和副枢密使的下面呢。

    这位副枢密使跟李超的关系其实不错,当初在征刘黑闼的时候,殷开山算是副帅,军旅之中患上重病,还是李超的灵丹妙药治了别的大夫都束手无策的病。史上殷开山也确实死于那次军中,现在他却还活的好好的。

    不过一码归一码,殷开山很感谢李超的救命之恩,两家关系也向来不错。但今天在这个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两府联合会议上,他却并不感冒李超的这个复杂的计划。

    一个吐蕃而已,用的着这么周折吗?

    “我看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既然这个吐蕃威胁了东女等部,那我大唐就有出兵讨伐的正当理由。陛下,朝廷可以直接下一道诏书给东女诸国,再派使者去吐谷浑,让其发兵助讨。”

    在殷开山的计划里,事情可以很简单。

    朝廷先找到理由,然后下旨讨伐吐蕃,然后选个将军,带支部队过去,至少兵马数量多少其实不重要,一万也行,三五千也好。关键是要这个师出之名。

    有了出师之名,再有了旗号,将领士兵。

    然后就可以让东女等国出兵了,再让吐谷浑也出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