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5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都知道了李超辞职之事。

    等到下午的时候,报纸的影响力进一步展现出来。

    国子监做为大唐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勋戚官僚子弟们的贵族学校,加之这几年朝廷重视教育,有把国子监做为吏员的培训学校,因此国子监的生员极多。

    如今整个国子监拥有生员八千余,既有勋戚贵族官僚子弟,也有大量的寒门士人。他们在学校读书,受如今朝廷改革影响,学员们对于时政更加关心,毕竟他们以后多数人要成为吏员,将来甚至成为官员,而这时政,正是他们以后参加吏员考试科举考试重要的一环。

    连国子监的老师们,都是当代有名的儒者以及不少衙门抽调来的能吏。

    两大报纸把侯君集案一披露,特别是李超因此案辞职,引发许多把李超视为偶像的学生们的极度不满。

    有学生号召,要联名上奏朝廷,为李相说话,要严惩侯君集。

    半天时间,他们的联军书上就有三千多学生的签名手印。

    然后讲武堂的学生们也不甘寂寞了。

    国子监学生视李超为偶像,认为李超是大文宗大文豪,可他们讲武堂也一样视李超为偶像啊。

    李相国可是讲武堂的总教官,而且还是大唐的军神呢,战无不胜,常胜将军,这些讲武堂的学员哪个不崇拜李超。

    侯君集这样的军界耻辱,人渣、败类,当然得受到一致声讨。

    讲武堂学生没有国子监多,他们有中军军官进修班,初级军官培训班,还有士官班以及少年班学员,加一起,也就千多号人。

    可他们比国子监更团结,签名单上,所有人都签名按了手印。

    为李相鸣不平,声讨败类侯君集!

    襄阳的街坊里巷,也都到处在热议这件事情。

    “李相这么大的功臣,怎么能辞职呢。”

    “侯君集这样的败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杀侯君集!”

    “支持李相!”

    杀侯挺李,全城热议。

    舆论汹汹。

    密切监视着民间舆论的六扇门第一时间上报,李世民听了之后,面色阴沉,沉默许久。

    他没有料到,李超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百姓是如何的支持他。而侯君集,居然到了天下人都恨不得吃肉喝血的地步。

    原本还想要跟中书门下宰相施压的李世民,这个时候也不由的冷静了下来。

    再去保侯君集,那就是与天下民心做对了。

    “王太监,你去给李超宣旨,加封李超为太保,再赏赐李超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四子县男爵位,让李超回尚书省主持事务,嗯,再赐些宫中御用之物给李府。”

    王太监领旨。

    出了宫,他特意高调的弄出很大阵仗,巴不得让全襄阳的人都知道,他是奉皇帝之旨,去给李超赐封加赏,给李超官复原职的。

    到了李府,王太监一脸高兴的宣完旨。

    “李相,接旨吧。”

    李超起身,面带笑容,可却让人意外的道,“抱歉,王太监,这旨我不能接,太保之封不敢授,而且我也不愿再回尚书省任职,如今辞官后的生活挺好的。”

    王太监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第928章 感谢书友1611的万赏!

    李超的拒绝让王太监目瞪口呆。

    皇帝都这么给台阶了,居然还拿捏?

    加封太保,给李超四个儿子都封开国男啊,还请李超回去继位当尚书令。一般来说,发生了昨天那样的事情,怎么也应当是李超这个臣子先向皇帝赔礼请罪啊。现在皇帝这么给面子,你还拿捏?

    王太监觉得李超并不是真要辞职,才二十六岁,你辞哪门子的职。

    可李超却态度很坚决,拒不领旨。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离开的时候,王太监眼神复杂,没见过李超这么牛逼的臣子。急匆匆的返回宫中,王太监如实上报。

    李世民也惊呆了。

    什么叫拒旨不受?

    李超他要干吗,朕这么给脸了,他还想怎么样?

    这他…妈…的就有点过份了。

    李世民长吸一口气,暗暗告诉自己,要克制,要控制。现在舆论汹汹,自己要忍。

    “召马周来!”

    右仆射兼户部尚书马周受召而来。

    “马爱卿,你去劝劝文远,当以国事为重,朕承认昨天一时有些失态,说了不该说的话。李超也是宰相,当有这个肚量,就不要再躲在家里了,朝廷还需要他呢。”

    马周却是清楚的知道,李超是真的不想出来任职了,起码眼下这阵风头下不想再出来了。

    “陛下,臣以为,要请李相出来,当先办一件事情。”

    “什么事?”李世民问,现在这些臣子怎么一个个这么难缠,办点事情,还要讲条件,都跟李超学的臭毛病。眼里还有没有君王主上,啊?

    “臣请陛下先下旨将侯君集午门斩首,明正典型为先!”

    这话一出,李世民的脸色又不好看了。

    哪怕他打算退让,不再保侯君集了,可他也不想现在被臣子们逼着立即就杀侯君集,那样一来,他天子颜面何存?

    “这事还有些细节之处,要再仔细审查。先让李超出来做事,这样随便就摞挑子,岂是大臣所为?”

    马周却不肯妥协退让。

    “陛下,如今朝野舆论汹汹,国子监和讲武堂的生员们,都联名上书,要求严惩国贼侯君集。此时不杀侯君集,不足以平民愤。陛下,杀侯君集,也是为陛下名声考虑啊。再不杀,天下人将如何猜想陛下?”

    “那些南征吐蕃被侯君集出卖的将士们,他们如何能平复?陛下莫要为侯君集犯的错背锅啊!”

    李世民听不进去。

    他现在想的是,自己能给李超让一步,给李超台阶下,但不是没底限的。今天若是他不守住这底限,以后这些宰相就会越发的得寸进尺了。

    他愿意给宰相们大权,但前提是相权得在他君臣控制之下,而不是反过来让宰相们架空他。

    “朕自有考量,你下去吧。”

    马周有些失望,不肯退下。

    “陛下,请三思啊!”

    “放肆,你也想学李超不成?”李世民大怒。

    “臣是陛下声名考虑,为大唐江山社稷考虑啊,为了一个侯君集,万般不值!”

    “退下!”李世民喝道。

    马周一咬牙,“陛下若不肯用臣之谏,那臣留在中书又还有何用,臣请辞!”

    “你也要学李超不成?”

    “臣一心为大唐为陛下,可大唐不肯纳臣之忠言。”

    李世民气的胸膛勐的起伏。

    李超逼他,现在马周也逼他。

    “马周,你忘记朕是如何提拔你的了吗?几年前,李超不过是个野和尚,而你马周,不过是一个落魄书生。朕没有因为你们的出身就瞧不起你们,朕不拘一格重用你们,看中的是你们的才能你们的忠心。可今天,你让朕太失望了。你的眼里,是不是只要旧主李超,而没有朕这个天子?”

    这话说的很重。

    马周脸色苍白,心痛无比。

    一腔忠诚,却被如此怀疑。

    马周举手摘下自己的梁冠,解下玉带,还紫袍都脱了下来,以头碰地。

    砰砰砰的磕了数个头,直碰的额头流血。

    这,是为了报答李世民对他的知遇赏识之恩,但既然皇帝怀疑他的忠心,不肯纳他的谏言,那他还如何留在中书门下为相?

    李世民冷眼看着马超磕头,看着他起身,看着他躬身退下,他没有出声挽留。

    天下人才多的是,只要他肯用,有的是人愿意为他效力。

    他是天子,李超和马周只是他选的宰相,宰相当听从天子的话,而不是他天子处处要听宰相的话。

    时隔一天。

    宫门的侍卫们惊讶的又看到一位宰相光着头出来,这一次,连紫袍都没穿,穿着件白色中衣出来的。

    昨天李超这样出来,然后传出李超辞相的消息。

    今天马周又这样出来,莫非马周也辞相了?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马周回首望了一眼皇宫,眼里尽是失落。朗声大诵了一句诗,昨天从李超那里看到的诗,然后落寞的走了。

    中书门下。

    房玄龄感觉牙疼。

    “哎呦,这怎么回事,马周进趟宫面圣,怎么还给辞相了。这文远那边还没劝住,这边转眼又辞了一个。哎呦,这是弄什么啊。”

    “是啊,这都是在干什么啊。”杜如晦胃疼。

    今年本来风调雨顺啊,可怎么着却连着四位宰相去位呢。

    宫里。

    李世民气的直咬牙,他想不到他一手拉起来李超和马周,居然这样对他。两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王太监,召中书舍人前来。”

    中书舍人遂良前来。

    “草诏,诏令陈叔达为尚书令,萧为右仆射,升大理寺少卿戴胄为户部尚书!”

    李世民真是气了,少了张屠户,难道朕还真要吃带毛的猪不成。

    你们不来,那朕还不用了。

    遂良惊讶万分中草拟完诏书,送给李世民过目。

    “嗯,送中书门下交宰相签署!”

    中书门下,房玄龄他们正准备去见皇帝,结果就看到遂良来了。

    “陛下召你去做什么?”长孙无忌问。

    遂良把草拟好的诏书递过,长孙无忌一看之下,面色都变了。

    “陈叔达为尚书令、萧为右仆射、戴胄为户部尚书?”

    房玄龄也变色了。

    这三个人,可都是反对新政的啊。虽然陈叔达后来态度有所松动,是改良派,而不是废法派,但总之他们都是反对新政者。

    现在皇帝这道诏书,这是要真的不留李超和马周了?

    还要用萧陈叔达戴胄三人,这是要干吗?

    难道因为与李超的争执,最后还要迁连到新法。

    “我去见陛下!”长孙无忌起身。

    “我也去。”房玄龄也起身。

    “同去。”杜如晦跟着道。

    宇文士及、高士廉和杨恭仁三位宰相,互相瞧了瞧,也站了起来,他们其实倒是反对新法的,也乐于看到李超和马周两人去相,但现在觉得同去的好。

    御书房。

    房玄龄苦口婆心劝着李世民,“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一起劝说。

    李世民脸色铁青。

    宰相们越是如此劝,他越是心里恼怒。

    此时他才发现,这李超的声望比他预料中的还要大的多。

    “非朕不用李超,奈何李超不肯为朕所用。他一心要辞职退隐,朕又能奈何?朕给他下旨,可他拒接。难道朕还能把他绑过来,他要不愿意,朕能绑来他的人,可能绑来他的心吗?”

    “陛下,臣愿意再去劝劝李超。”房玄龄道。

    “算了,强扭的瓜不甜。”李世民摆手。

    他就不相信了,没了李超,这朝廷还就不转了。

    “玄龄,如晦。李超和马周既然一心要辞官,朕也没办法。朝廷的职位不能久缺无人,朕已经选了萧、陈叔达、戴胄出任空缺之职。这诏书,你们署名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看看那诏书,再看看皇帝的脸色。

    李世民的脸色难看无比。

    宰相们一再跟皇帝硬顶,已经让皇帝都快暴走了。

    若是这个诏书再不签,只怕后果会很严重。

    “签!”

    房玄龄带头签了,这么多年,他辅佐李世民,两人配合默契,这次,最终房玄龄还是没让李世民难堪。

    中书令房玄龄签了,中书侍郎自然也就签了,然后侍中杜如晦也签了,门下侍郎也签了

    有了这些签名,这份诏书就是合法合规了。

    王太监亲自领了诏书前去宣读。

    江国公府。

    陈叔达自被罢相之后,整天闭门不出,天天在家读书着作,这段时间难得的安心静气,把过去的文稿一一整理,已经整理出二十五卷文章。他准备送去李记的印书坊雕刻刊印,虽然跟李超治政理念上有冲突,但李记的印刷坊还是最优秀的。

    “公爷,天使到了,来宣旨。”管家气喘吁吁的跑来。

    “天使宣旨?”陈叔达疑惑。

    最近他天天在书房,不让人打扰,都已经与外界隔绝消息了。

    “公爷有所不知,李相和马相辞职了,现在陛下要起复公爷为尚书令呢。”管家欣喜的说道。

    陈叔达愣住。

    “李超和马周辞职去相?为何?”

    “好像是因为李相要杀侯君集,陛下不肯,然后李相就辞职了,接着马相也辞职了。现在陛下下旨,让公爷复出任尚书令,又让宋国公萧相任右仆射,再请了戴少卿任户部尚书呢。”

    这个消息,真让陈叔达惊讶万分。

    他记得前些天,李超不还刚刚凯旋,然后无比荣耀吗,对了,之前好像李超还纳了范阳卢氏嫡女为妾,引的襄阳惊叹吗,李家还给他送了请柬,只是他没空去,还让人送了礼物去。

    怎么的,突然之间,李超就辞职去相了,而陛下居然又想起他来了。

    “对了,陛下已经重新临朝视事了吗?”

    “这些老奴怎知,公爷还是先去迎接天使,莫要让人久等啊。”

    陈叔达放下手里书卷,“摆香案,迎圣旨。”(未完待续。。)

第929章 第四更,感谢大收藏夹万赏

    第四更送上,晚上还有一更,今天拼命五更啊!

    武当山。

    成为热议人物的李超,干脆的带着一家人来到了武当山上。李家早在这里买下大片地方,然后在山上盖起了度假庄园。李超的眼光向来好,因为武当山离襄阳近,山美风光好。

    李超早让李记营造在这里大肆圈地。

    当初圈地之时,均州地方衙门,还以为碰上了冤大头。因为李记营造名头大,是李相家的产业,他们还忍痛劝说过。可结果人家就是人傻钱多,买下了大片的地方,然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

    武当山有太岳之称,是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之中,从汉末到魏晋隋唐,都是求仙学道的栖隐之地。

    不过此时的武当,还远没有明清之时的名声大,要到宋代时,道经才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到明朝时,武当山的地位才更牛。

    此时,这里虽有些道人栖隐,但却没有什么名寺大观。尤其是在朝廷整顿佛道后,山上的许多和尚道士都还俗了,使得这片美丽的山林更加自然。

    李超看中这里如仙境般的景色风光,尤其是这里靠近汉江,距离襄阳也近,乘船顺流而下直抵襄阳,极适合襄阳城里的勋戚贵族和富贾们过来度假。

    长安周边的终南山、骊山,就有无数的度假山庄,大唐临时都城设在襄阳,勋戚贵族们不可能还跑长安去度假,因此李超有意在武当山打造一个度假区。

    武当山的美丽景观之处极多,这里此时还算是一片未经开发之地。李超很不客气,在山上各处景地修庄园。

    基本上每处美丽的景观之处,都建起了非常漂亮的度假庄园。李记营造实力雄厚,李超拿出来的设计也都非常独特,再加上请来的那些建筑名匠。两年时间,当初等着看李记笑话的均州地方官员们,早就惊呆了。

    武当山上,那一处处设计独特,美丽的跟仙人洞府一样的庄园,隐在那美丽的山水风光之中。

    李记一开卖,立即引得无数勋戚权贵们的争夺。

    和当初李超卖鲸鱼沟的度假屋一样,想买武当山的房子可不容易,不光得有钱,还得有势呢,要不一般人连拍卖会的入场券都拿不到,更别说拍卖到了。

    到现在为止,李记也不过拍卖出了武当山一百来套庄园,能入手的全都是顶级权贵门阀。当然,李记营造赚的钱,那也不是一点两点,当初投入虽不少,但早百倍的赚回了。

    不过李超给自己家营建的自然更加了得。

    李超在武当山上建的是李氏别庄,选在武当山的北麓,名为净乐别无遮大会。

    建了两年多时间,庄园占地极广,拥有厅堂、廊庑等建筑五百余间,说是别院,其实就相当于一座城堡。

    有东中西三大院组成,还有牌坊、大宅门、二宅门、正厅、二厅等等。

    四周红墙碧瓦环绕,庄内重重屋宇,层层院落。

    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

    十月深秋。

    山上红叶飘飘。

    李超带着一家人远离襄阳,也算是避开了那些每日无数前来拜访的客人。

    在那幽净的山上亭台里,摆上炉子,放上古板,弄古板烧也非常不错。

    李超和程咬金、马周这三个辞职后无官一身轻的家伙,此时围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