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5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李超已经不是宰相了,可人家也还是大唐第一功臣啊,赵国公的领地依然是大唐臣子中最大的,灞上李的声势依然牛皮轰轰。李超可还是太子老师呢,之前皇帝再次下诏晋封李超为太保,李超已经接受了。

    嗯,李超还是太子的未来丈人。

    就凭这两点,李超哪怕不当宰相不入朝为官,可这地位依然是无比煊赫的。

    均州刺史早派出了衙役帮李超维持秩序,武当山下替李家接待客人。

    几个衙役站在路边上,看着那长长一排看不到头的路边停放马车,惊叹连连。

    “这只怕得有上千辆马车吧?”

    “何止啊,我估计得有三千辆。”

    “天啊,差不多全都是四轮马车啊。我好想买一辆宝马马车,可惜太贵了。”一名衙役望着那一辆辆装饰漂亮的四轮马车,羡慕的道。

    “宝马可不便宜,不过我还是喜欢悍马,宝马太奢华而且过于精致了些,还是悍马好,粗旷结实,乡下路也能跑的飞起。”

    另一个衙役对两个同伴的幻想很不屑一顾。

    “你们连匹马都还买不起呢,还想买四轮马车?四轮马车,那可是非富即贵才能买的起的,不是勋戚贵族就是官僚富贾,一般人哪买的起?我们能买攒钱买辆普通的马车就不得了了,还是想点实际的吧,什么时候攒钱把家里的骡子换一匹马,这两年马价下跌了不少,我想着再等两年,河西马价格再降点,到时花二十贯买一匹河西马。”

    “我觉得还是突厥马好,不挑食,好养,还便宜。”

    一名年轻的均州小吏却没理会几个衙役的话,他也一直在打量着那些马车,可想的却不是买马车还是买马的事情,他想的是,李家果真庞大无比。

    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

    一句话道尽李家的财势宠大啊。

    起码三千辆马车,如果一辆马车代表着李家的一处产业,那就意味着李家起码有三千家产业。

    连管事都能拥有这么昂贵的马车,可以知道这些产业是多么的赚钱了。

    李家真是富可敌国都不为过,家财千万,那都是说的太少了。

    小吏是个年轻人,也是世家出身,虽是旁枝,可书没少读,也曾游过不少地方。看待事情比较成熟,他暗暗的数着李家的那些产业。

    李家最赚钱的产业是什么?

    李记钱庄?李记钱庄分行遍布天下,据说天下三百余州,每一个州都有李记钱庄的分行,天下一千余县,起码有一半的县,已经有了李记钱庄的分行。仅仅是这一点,就能知道李记钱庄有多么的了得。

    大唐无数的百姓和商人把钱存进李记的钱庄里面,李记转手把钱拿去放贷,就不知道赚了多少利息,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

    可偏偏还得到天下称赞,存钱的人称赞李记揽储给息,给了大家方便。钱存进李记,不但有利息,而且还能随时取出。特别是李记分行遍布天下之后,储户已经可以凭着存折随处可取现。虽然异地取钱,多收点手续费,但方便啊。

    商人们也称赞李记钱庄,他们外出的时候不用再背着沉重的铜钱,也不用带着金银不安全,直接汇兑就行。

    大家都喜欢李记钱庄,李记见票即兑的庄票,跟钱币一样的好用。

    全天下的人都在帮李记赚钱,却还要称赞他。

    而李超拿着这些钱去放贷,却还又得了好名声。因为李记借贷的利息低,比起普通的民间借贷低的多,更别说高利贷了。只要有抵押,在李记贷到钱非常快。一些信誉好的商家,甚至能凭他们的信用评估就能拿到贷款。

    李记钱庄,已经真正的深入到了大唐百姓生活之中,光一个李记钱庄一年要赚多少钱?年轻的吏员不知道,但赚的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朝廷之前也有专门给一笔钱各地官衙放贷,称为公廨钱,但公廨钱月息百分之八,利息高昂,甚至中间替官府放贷的捉钱品子还要中间渔利一把,朝廷的公廨钱在民间名声极臭,根本不及李记的放贷。

    更别说民间地主和商人们的九出十三归、羊羔贷等高利…贷了。

    李记既赚了钱,又得了好名声,这本事,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啊。连年轻吏员自己,也都把钱存在这李记钱庄里,他倒不是为了几个利息,而只是为了取用方便。相比起沉重的铜钱、金银币,李记随时能在天下各地通取的存折或者是见票即兑的庄票,更加方便好用。

    还有李记当铺,一样遍及天下。有李记钱庄的地方,一般旁边就有李记的当铺。

    李记商行、李记百货、李记货运、李记邮递、李记营造、李记镖行,还有李记的茶、酒、糖,他们还涉及盐、矿产、炼钢冶铁、造船、马车、瓷器等,似乎这天下赚钱的买卖,李家都有插手。

    什么贸易,牲畜贩卖、屠宰加工、皮革毛纺。

    甚至是贩卖粮食、培育粮种。

    这天下,还有李记不做的生意吗?

    他们连奴隶贩卖都做,开医馆卖药材开酒楼开饭店,似乎只有青楼和赌坊没开了。

    山上。

    大管家李伯进来。

    “郎君,大家都已经到齐了。”

    “这次来参会的,总共是李记名下三千六百名代表,代表着我们李记全天下共八千余处产业,另外列度的有一百多名代表,是我们李家参股产业的各家代表。”

    “今年各处产业都发展的很好,管事们也很兴奋,都等着郎君表扬他们呢。

    李超笑笑。

    “他们是等着我给他们发年终奖,我去年就说过,干的好就奖的多。在正常的年终奖外,做的好的,业绩突出利润高的,还会有特别奖励。我这人说到做到,今年我已经决定,拿出一百万贯,做为特别年终奖。一会,就在会上宣布并发放。”

    “一百万贯特别年终奖?”

    这个数字,连老管家都震住了。

    一百万贯啊!

    “一百万贯并不算多,咱们这么大的摊子,数千家产业呢,分下去其实也没多少了。发奖金我不怕发多,因为发的再多,也都是大家干的好,替我赚的更多。我希望明年,我们能再发一百万,甚至发两百万三百万,发的越多越好。”

    “郎君大方!”管家最后只说出了四个字。一百万啊,这又不是跟下面人约定的薪水工钱,这是奖金啊,还是在李家已经给大家发过了年终奖的情况下,另发的特别年终奖。李家完全可以不发的,一百万啊。

    “走吧,别让大家久等我一个人了。”李超笑着往会场走去。(未完待续。。)

第937章

    审核这些事情,自然有李家高薪请来的帐房们去做。前尚书右仆射、户部尚书、许国公马周,如今就暂时担任着李记的总会计师。

    李家有多少产业,多少家底,马周一清二楚。李超也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跟马周的关系,非同一般。

    可就算是当过大唐宰相,管过整个大唐钱袋子的马周,最近也有些经常愣神。李家太有钱了,有钱到已经不是富可敌国来形容的了。

    大唐立国已经八年整,估计八年的朝廷国库收入加一起,都没李超家的家产加起来多。这赚钱的本事,马周佩服的五体投地。几年前,他也是李超的账房,那个时候,李超有多少家底他也一清二楚。

    那时李超还住着一孔破窑洞,还在卖黄馍馍呢。

    可如今呢,李记名下已经有八千多家的商铺作坊,给李记干做的雇工加起来超过三十万。李记的产业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到处都有李记的影子。

    马周忍不住问李超,“赚这么多钱干嘛?”

    李超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

    “也没曾想过非要赚多少钱,只是这么顺其自然,也就有了今天的规模。”

    这回答,若是让别人听到,肯定会吐血。甚至认为李超故事装逼,但马周却相信李超。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自然而然。

    李超不是特别爱财的人,虽然他也喜欢钱,但没喜欢到成为金钱奴隶的地步,他只是不想被钱束缚。

    正因为如此,李超才会在赚了钱之后,不断的再投进去,钱滚钱,利生利,产业规模越做越大,有了如今的地步。

    马周细思,李超能有今天这么大的一个产业,还是与他的地位分不开。若不是李超这几年在朝中的地位,还有那引起勋贵们的支持帮衬,李超的这些下金蛋的金鸡,肯定早就被人抢走了。

    就跟当年他在李家做账房时,李超的白糖冰糖秘方被张尹二妃家抢了一样。

    当然,光有权势也不行。虽然这年头,那些权贵们赚钱方法很简单,有了权势,自然有商人投附,他们坐享其成就好。可李超不是这样的,李家的产业真的是李超自己做起来的,虽然看似管的少,但总管规模布局都是李超,而且李超总能拿出许多了不得的技术。

    比如冶铁炼钢,李超拿出来的炉子,让李记的钢铁厂第一家拥有了直接一次炼化几百斤钢液的能力,这本事可是独一家。别人都是各种传统的百锻成钢,李家却直接用炉子炼化得到大量钢液。

    再比如李记钱庄,也是开创了全新模式。等别人想要模仿,李记钱庄已经完成了布局,拥有了大量的储户和存款,别人想争都争不过。

    李家赚钱,不靠权势,也不是简单的占地、垄断、高利…贷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每做一个产业,都是做到了引领潮流。

    比如李记造四轮马车,比如李记造风帆船,李记炒茶制糖烧瓷器等等,无一不是这样。

    李超还舍得花钱,李记产业,不管是管事还是普通伙计,都能拿到业绩提成,还能拿到身股分红,还有年终奖。

    寒冬腊月。

    午后的太阳正暖,几千人坐在室外开会,本来是很冷的,但大家的心都非常火热。

    李超没有说太多的废话,很简洁的一通话,对去年做了下顾,然后展望一下未来,更多的表扬在座的努力。

    然后,李超直接一挥手,一群李家家丁抬着好几口大箱子过来。

    箱子打开,家丁们把一叠叠的庄票拿出来,摆在了李超身后的台上。

    一百文钱一张,一叠一百张是一万钱,刚好一百贯。一百万贯,足足是一万叠,堆起了一座钱山。

    一百万现钱摆在那里,气势非常了得。这可跟嘴里的一百万贯不同,从嘴里说出来,一百万贯其实就是个数字,一百万或者是十万并没太大区别。

    可直接摆出来,就不同了。

    当李超说出,这一百万直接发给李记的这些管事们时,大家唿吸都急促起来。其实一百万发给这几千个管事,平均一人也就几百贯钱。相对于他们来说,这几百贯其实还不如他们一年的分红多,但毕竟直接这样发现钱,还是在这么多李记的同行面前,可又不一样。

    在这激动里,也有许多管事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发的居然不是金币不是银币也不是铜圆,甚至也不是庄票。

    “王管事,这上面这个好像不是庄票啊?”一个坐在李记钱庄一个管事边上的李记马车行的管事问。

    王管事有些得意的道,“这确实不是庄票,这叫宝钞。”

    “宝钞?是什么东西?”

    王管事笑着道,“宝钞啊,其实跟庄票有些类似,有固定的面额,从最少的一文钱到最大的一百文钱,有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七个面额。”

    刘管事有些好奇,“固定面额?”

    李记的庄票里有一种是见票即兑的,不需要任何的凭证之类的,这种票一般是客户把钱存进钱庄后,直接换取这种庄票,这样兑换的时候比较方便,而面额呢也比较随意,小到百十文,大到百千贯都有。

    但固定面额,却还是头一次听说。

    “而且啊,这宝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李记钱庄所有分行通认,并且,整个李记名下所有的产业,甚至李记入股合伙的产业里,也一样都是认的。就是说,这宝钞完全可以当成钱使用,不需要再去钱庄兑现后再用。”

    刘管事感觉自己有些反应不过来。

    宝钞直接就当钱用?

    “还能兑现吗?”他比较关心这个,再怎么说,宝钞其实也就是一张印的花花绿绿的纸啊。

    “当然可以兑现,随时都能在钱庄兑现,而且是按面额一比一兑现。”

    “那这跟庄票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啊,为什么要弄这个宝钞呢?”刘管事还是觉得庄票更好用些。

    “这宝钞是赵国公亲自设计,并定下来发行的,自然是大有深意的。”

    发行宝钞,自然大有深意。

    李记钱庄如今规模已经极大,完全拥有了发行钞票的能力。虽然这个宝钞现在也仅是在李记的产业里接受流通,算不得正规货币,但已经拥有货币的雏形和不少功能了。

    往小了说,这其实跟单位食堂里的饭票没什么差别,既能在食堂吃饭,也能在单位小卖部里买东西。但是,以李记如今的规模,这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说句简单点的,李超可以超发。

    他以一万贯的铜钱做准备金,完全可以发四五万贯的宝钞,这就是一个杠杆。李超拥有着这么大的钱庄,发行宝钞之后,随着流通范围越广,这个杠杆比例就更大。

    只要李超不是无限超发,保持一个较安全的准备金率,那么就是安全的。

    这是更牛逼的借鸡生蛋,钱生钱。

    固定的一套面额,面额有多有少,最大一百文,这都是为了流通方便。李记发行宝钞流通,李记的各家产业收回,最后再流回钱庄。这一过程,有李记做担保,不用担心信用问题。

    李超的野心还是很大的,李记钱庄,将来要成为大唐的美联储,成为大唐的英格兰银行。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宝钞能够得到大量流通,那么李记的其它产业,就有了一台造血机。

    “这是一百万,也是大家的年终特别奖,现在分发。大家拿到手后,会发现这些不是普通庄票,没错,这是我们钱庄发行的宝钞,和庄票类似,但使用会更方便。有固定面额,无需先到钱庄兑现,就能在李记名下任何一家产业使用,和真金白银一样的好用,面额一文就当一文铜钱,绝无贬值打折。李记名下各大产业,都会优先收取宝钞。”

    “你们也可以把宝钞存到钱庄,或者兑换为铜钱或者金银币,兑换不收手续费!”

    按着名单,李记的伙计给这些管事们发钱。

    因为钱面额较少,一捆才一百贯钱,因此基本上每个管事都发了好几捆,拿着手里沉甸甸的,甚至还散发着油墨的香味。

    抽出一张仔细观看,会发现这宝钞比起庄票要少些,也更精致,色泽更艳丽。上面有许多花纹,纸张也比较特别,明显拥有极高的防伪手段。

    一百文钱,一张纸。

    在座的管事也正式得到李超的通知,今后李记所有的产业,不论是做哪行的,都不能拒收李记发行的宝钞,还得优先收取宝钞,不打折扣。

    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宝钞,马周问李超,“李记印了多少宝钞?”

    “目前印了五百万,但印钞厂还在日夜不停的印刷。我计划三年内印刷五千万贯!”

    马周目瞪口呆。

    “五千万贯宝钞?李记用的了这么多吗?”

    李超笑笑,他可没打算真的只让宝钞在内部流通,“我打算把宝钞推广出去,最终让大唐所有的商家都接受宝钞,甚至有朝一日,朝廷收税也收宝钞。”

    “这不可能!”马周觉得很荒谬,朝廷收税一般收实物,要么就是真金白银,怎么可能收李记发行的宝钞呢。

    “相信我,早晚有一天,宝钞会流通天下。”

    李超很自信。

    马周却不相信,就算真有那一天,也肯定不是李记钱庄发行的宝钞流通天下,肯定是朝廷发行的宝钞流通天下。要不然,这天下不乱套了,李记印钞厂开动,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那怎么得了。

    “你是过于担忧了,李记不可能这样做,那样做,李记钱庄最后肯定倒闭。就好比我们吸收了百姓的存款,但却也不会全拿去放贷,这里面得有个平衡,我们做事,不可能自己砸自己招牌。相反,若是朝廷自己开钱庄自己印宝钞,还真可能没有准备金的无限超发,导致最终宝钞一钱不值。”

    “因此啊,这宝钞发行,还真只能由民间资本的私人钱庄来发行。”

    马周觉得真是太荒谬了,朝廷难道还不如私人靠谱?

    “郎君,户部戴尚书来了,要见您。”管家禀报。

    李超对着马周笑道,“我跟你打个赌,戴胄肯定是来找我借钱来的!”(未完待续。。)

第938章

    戴胄坐在李家净乐庄园的客厅里,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堂堂朝廷的户部尚书,却要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