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5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的来回跑。”

    郑善果想想也是,便叫人去在荥阳郑氏在京的各家当家都喊回来。

    一番细谈之下,郑家不少人意动。

    太常卿莘国公郑元,也是个世封国公,他在郑家也是领军人物,官任太常卿。听了之后,也决定把名额用掉,买两个开国侯。

    戴胄笑着登记下来,又是一百八十万贯入账。

    郑家真是有钱啊。

    等谈了半天之后,最后郑家买了四个开国侯,八个开国伯,开国子男也买了十来个,简单的一加,光是郑家就买了一千多万贯的。

    戴胄笑的嘴都合不拢了,这无本买卖做的,真是值。

    离开的时候,宾主尽欢。

    戴胄是高兴账上又进了一千多万贯,而郑家则高兴一次买进了几百里的实封领地,虽然花了一千多万贯,可光是这十几个实封爵位就值了。

    郑家如今缺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民间的声望,更不是学术上的地位,他们最缺的还是在新朝里的位置。

    戴胄回去的时候,坐在马车上,一遍遍的看着郑家的大手笔,手都在颤抖。

    急急入宫面圣,第一时间向李世民禀报。

    “郑家买了四侯八伯九子十三男?”李世民也吓尿了。这么多爵位,总价可是高达一千三百零五万贯啊,比李家刚送来的那笔钱还多五万贯。

    这郑家,居然如此有钱?

    而且居然如此舍得花钱买爵。

    李世民沉吟起来,也许自己卖的太便宜太随便了一点?

    然后李又恼怒起来,怎么好像天下的豪门都钱多的用不完,偏偏他这个大唐皇帝却如此的穷呢。

    这不公平。

    “戴卿,你去跟郑家说一下,朝廷不能给郑家一家这么多爵位,顶多给一半。这样吧,一千万贯,朕给郑家二侯三伯五子六男,这是底限,不能再多了。”

    “你照这个标准,再去跟王崔卢柳杨裴萧陈几家谈谈,再看看朝中大臣们的意见。”

    这些豪门的反应,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让他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这些人是真不缺钱。他敢开价,他们就还真敢买。

    李世民不想让这些世家太如意,决定涨价,顺便再限购。(未完待续。。)

第947章 亲兄弟,明算账!(感谢逍遥狂傲万赏!)

    第三更送上,求支持!

    崔善福骑着马得意洋洋的来到武当山,年底了,本来是女婿李超夫妇来上门送节礼的。结果今年李超一家呆在武当山并不下山,只是派了府中管事过去往管家送礼。

    崔善福等不来女婿女儿,便干脆带着家人奔武当山来了。

    “多亏了你们祖父我当年慧眼识珠啊,那个时候你们姑爷还只是一介白丁呢。可我呢,愣是一眼看出他将来是有大出息的,于是啊,我不顾门第有别,执意把你们姑母许给了文远。后来,果然,文远那是平步青云啊,别看如今你们姑爷名气这么大,这还是多亏得了我们崔家的帮衬呢,再加上你们十三姑母的旺夫运,才让当初灞上的府兵李家,成为了如今贞观八贵之首的灞上李啊。”

    马车上,崔善福很不要脸的正跟自己的两个嫡孙崔韶和崔歆吹牛。

    两个小家伙听祖父说过许多次这种话了,什么灞上李能有今天,全靠崔家帮衬。什么李超能有今天,都是他当年慧眼识珠,把嫡女嫁给李超,然后李超这个穷小子才有今天。

    一边的崔善福长子崔瑾都有些听不下去了。

    谁不知道当年是怎么回事啊,当初他爹那不过是因为不愿意十三娘把郑娘子的陪嫁带走,又不愿意给十三娘置办陪嫁,于是乎就卖婚。卖给新贵秦琼的义子,一个白丁,卖了八十万贯。

    打的是个好主意的。

    这是没料到,后来这个白丁去了趟河北,结果就时来运转发起来了,升官发财,还跟那么多勋贵关系极好。

    当年十三娘出嫁的时候,可是闹的很不愉快。

    崔家的脸都快被十三娘和李超打烂了,各大豪门都看崔家笑话呢,崔家族长都差点要把崔善福开除出族谱了。

    最终郑娘子的陪嫁还是交给了十三娘带走,崔家反而成了京中长安的一个笑话。

    后来李超越发得势,倒没怎么记仇,还反过来帮衬着崔家的,香皂、肥皂生意,都带上了崔家。

    如今,崔家还跟着入股李家的香水、花露水等几个产业,这几年着实赚了不少钱。尤其是有李超这个宰相女婿在朝中帮衬,崔善福今年还升上了鸿胪寺卿,也成了九卿之一。

    这些天,皇帝大封功臣,卖领地。

    本只是清河县子的崔善福也豪奢了一回,给自己买了一个清河县侯的实封爵位,拿下了辽东三十里封地。又给嫡长子崔瑾买了一个开国伯,得二十里封地。给两个嫡孙崔韶和崔歆各买了一个开国子。

    一下子买了四个实封爵位,辽东七十里封地,花了三百万贯。

    家里积蓄没这么多,可崔善福却非要买四个爵位。崔家儿孙其实很多,但以前家里就两个爵位,崔善福这个家长只是个开国子,反倒是那个庶子,因为跟着李超,倒得了个开国侯。

    这让崔善福一直不太舒服。

    这次有机会买爵,那是铁了心要买,给自己买个开国侯,给儿子买个伯,两嫡孙也买子爵。若不是朝廷限制,他没资格买公爵,说不定就要给自己买个县公,给儿子买个侯爵了。

    买爵位要三百万,崔家都没这么多钱,可崔善福就要买。

    没钱,找女婿借啊。

    爵位还没到手呢,可崔善福已经打起了实封侯爵的派头,甚至已经请人在设计他清河侯的家徽了。

    明明是来借钱的,可崔善福跟两小孙子的语气里,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崔瑾也懒得理会这个爹,他还是比较清醒的认识到李超这个妹夫的强大的。这两年,他对待李超非常客气,要说如今李家和崔家关系还不错,他在里面功劳不小。

    净乐庄园。

    李家管事先接待了崔善福一家子,很客气的告诉他们,家主夫妇正跟齐国公、长公主夫妇等谈事。

    崔善福很不高兴,想摆丈人的谱,可看看李家如今的这气派,人家一个管事那语气那气势,都跟个官吏似的,他又抖不起来了。

    只好老实的坐在那里等着,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心里早等的不耐烦,可又不敢发作。

    又等了许久,才发现有人来,却是自己家那婢生子崔琰。

    这小子,崔善福没什么好脸色,皆因过去的时候,他根本不把崔琰当儿子,结果这小子也倔,自己早早去当府兵,拼了好几年当了个旅帅。然后跟李超搭上,明明是李超的大舅子的结果却成了李超的门生。

    这几年下来,倒是一路升官晋爵,现在都成了实封侯爵,拥有百里封地。可这小子自当年出去之后,尤其是十三娘出嫁后,就不回家了。

    他现在外面有府邸,有钱有势的,见面了父子间也难得有两句话说。

    “五郎你什么时候回襄阳的,怎么也不见来家里拜见下你母亲”崔善福黑着脸对崔琰道。

    崔琰却只是冷着脸对着崔善福和崔瑾拱了下手,“拜见父亲和七郎。”然后就算是见过礼了,“我刚从辽西回来,还没空回崔府。”

    崔善福想说,那你怎么有空在这?可这话也说不出,说出来也是自讨没趣。

    “五郎啊,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为父如今也是爵封清河侯了,你兄弟也是武城伯了,你两侄子也封子爵了。”

    崔琰却只是哦了一声。

    然后又突然问,“是买的辽东爵吗?崔家有这么多钱,一下买四个?”

    崔善福被堵住。

    崔瑾忙笑着道,“父亲说这次机会难得,为家族长远着想,所以才买的。买四个爵位,朝廷要三百万贯,目前家里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现钱来,因此我们想先跟文远和十三娘暂借一点。”

    崔琰点了点头。

    “其实没必要买这么多爵位的。”

    崔善福哼了一声,“你自己是实封侯爵了,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一个实封爵,如今连家徽都没资格拥有,没有家徽的家族,连真正的贵族都不是。我们好歹也是清河崔的一支,怎么可能连家徽都没?”

    崔琰也懒得跟这父亲再说什么。

    “你们买爵还差多少钱?”

    “你问这个干嘛?”崔善福不客气的道。

    崔瑾在一边道,“家里这几年收益也不错,只是三百万现金一下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筹措,现在家里只能出一百万来,另外两百万想先向文远和十三娘借。”

    崔琰沉吟了一下。

    “也不要跟十三娘借了,你们差两百万,到我这里拿,给我一个月时间,我给你们。不过事先说好,这钱算你们借我的,利息就按李记钱庄的算。写好借条给我,我把钱给你们,崔家的事情我们崔家自己解决,就不要处处麻烦李家了。”

    崔善福听了既是惊讶这个奸生子的有钱,又被他说的打借条收利息的话气怒。

    “你的?你的钱难道不是崔家的钱,你难道不是崔家人,不是我崔善福的儿子,你的就是老子的。”

    在宗法社会下,崔善福的这话其实也有些道理。

    崔琰虽然也娶妻生子了,并搬出府去另过,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分家。因此,他赚到的家业,说能说是属于崔氏的公产。

    崔琰却只是冷哼了一声。

    “别得寸进尺,这里是李家,别在这里丢人。”

    崔善福气的脸都胀红了,一个婢女生的奸生子,连庶子都算不上,现在居然敢跟他这样说话。

    崔瑾在一边连忙拉住父亲,“爹,这里是李家呢,不要让人看了笑话。”

    崔善福被劝下,崔瑾又对崔琰道,“五哥,父亲就是这个脾气,你别往心里去。你刚说的这个事情,我看可以。不如我给你写一个借条,另外呢,从今天起呢,以后五郎你就算是从家里分出去另过,单门别户了,你自己这些年挣下的家业自然都归你。”

    崔琰脸色好看了些。

    “这样吧,我从现在起独立门户,家里的产业我一文不要,另外我自己这些年攒下的家业呢,也不管是多少,我拿出一百万来给你们。这次买爵差的两百万我给你们筹,你们只要给我一百万的借条就好。”

    亲兄弟,明算账。

    本来崔琰这样的婢女奸生子,在家族中是没地位的,更没条件敢跟家主和嫡长子说这些话。但崔琰是实封侯爵呢,还是李超的得意门生,跟十三娘的关系更胜过他们。

    崔琰和崔瑾非常的客气,客气的完全就不是两兄弟。

    事实两人确实没什么感情,早些年,崔瑾虽然说比崔琰小,可崔瑾是续娶妻子生的儿子,在崔家是嫡长,崔琰是婢女长,虽说家里兄弟中最大,可却连庶长都算不上。

    以前崔瑾也是瞧不起崔琰的。

    这两年虽然见面很客气,可依然没半点兄弟感情。

    崔善福见崔琰就这样分出去另过了,虽然不高兴,可进项一百万,也就勉强同意了。

    “十三娘什么时候能想起来她爹来了?”

    “十三娘还在招待几位到访的长公主,她让我先来替她招待下你们。不过我看你们此行的目的也达到了,如果没什么其它的事情,还不如早点回襄阳,你看呢?”

    崔善福气唿唿的想了想,在这里确实各种不自在,尤其是今天这个奸生子也在这里,越让他不爽。眼看来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当下也懒得继续在这坐冷板凳了。

    “既然她这么忙,那就算了,韶儿歆儿,我们回家。”

    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老五,记得你自己说的话。”

    崔琰冷笑,“不就是一百万贯钱吗,我说话算数,不会赖账的。快则半月,迟则一月,两百万贯钱我都会给你们送到府上的,到时你们也记得把一百万贯的借条给我!”

    崔瑾笑着道,“一定一定,那我们先回了,五哥有空来家里坐坐,娘也很挂念你的。”

    崔琰点头,心想王氏会挂念自己才见了鬼了。(未完待续。。)

第948章 第四更,感谢zjwzyq万赏!

    李世民漫步在左藏库中,脸上是止不住的得色。

    这久前,这左藏库里还空虚的能跑马,可现在却已经钱帛遍地。

    “天下财货尽入吾藏矣!”李世民大笑着说道。

    左藏令也是满脸兴奋的站在一边,手里捧着一个厚厚的账本。

    左藏库,也称为国库。隶属太府寺,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左藏库,才是真正的国库。平时户部虽然管着天下的钱粮等,但户部管的是行政这块,真正管着钱财的,还是太府寺。

    太府寺中,左藏库就是国库。

    而皇室库,则在内侍省下的黄藏库。

    在南北朝时,太府寺一般有三藏,左藏右藏和黄藏,左藏管收入,右藏管出纳,黄藏管宫廷皇家用度。到隋时改革,左右藏依然归太府寺,而黄藏则归入内侍省,国库与皇帝内库分开。

    再唐,则又把少府寺从太府寺中分出,专管工程和制造一块。

    国库和内库进一步的分开独立。

    太府寺管的事情不少,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左右藏了。

    太府寺的左右藏和内侍省的黄藏还有卫尉寺的武藏库,这四大库,是朝廷最重要的钱帛和军械库。

    之前,左藏库里空空如也,李世民都快愁白头了。

    而现在,左藏库却满满的。

    一箱箱的铜钱,摆满了铜库。而金币银币,也摆了几个库房。还有绢、帛,甚至珍珠等,也有不少的钞。

    不仅有李家送来的一千三百万钞,还有不少勋戚贵族们缴纳的进贡钱,也是李记开出的宝钞。

    “一共有多少了?”李世民问左藏令。

    左藏令激动的回道,“回陛下,如今全部折为贞观通宝,总值五千余万贯。”

    “因为绢帛太多,左藏无法容纳,还有不少暂时存放在襄阳其它的几个库中。”

    五千余万贯,李世民唿吸都变的急促了起来。

    大唐自由李超开始实行财税改革之后,各方开源节流,一年的租庸、两法以及工商税、专卖税,加上朝廷太府寺负责的和买、互市、贸易等,全加起来,一年财收不过三千万贯左右。

    那都已经是让他当初兴奋的睡不着觉了。

    如今朝廷又改盐税,一年大约还能再增收八百万贯。

    三千八百万贯,极限了。

    而现在,他拿高句丽的土地给那些官员勋戚们实封,换他们的贡献,一次性就赚了三千八百万贯啊。

    这还是他后来看反应太过激烈,马上搞了限购,要不然,五千万估计都能卖。

    辽河以东的大片辽东之地,直到鸭绿水,北到扶余城,这上千里的辽东之地,差不多已经被李世民卖光了。

    大唐一下子增加了三百多个实封贵族,实封贵族从一百多变成了五百多。翻了三倍多,虽然这三百多实封贵族,原本也都是世封贵族和世袭无领贵族,可这一次也算是破了天荒了。

    有了这三千八百多万贯,再加上李家的那一千三百多万贯,总共就有了五千一百万贯钱了。

    这么多的钱财,李世民觉得自己现在真的很爽。

    “左藏令,你说朕现在是不是比李超有钱啊?”

    左藏令不知道怎么回答,据民间传说,赵国公是天下首富,他家的钱换成绢,把武当山上所有的树都缠一匹绢都还有多。

    当然,皇帝富有天下嘛。

    有钱了,应当怎么去花?

    “北衙六军,一兵一卒都不削了,告诉枢密院、南北衙、兵部,他们明年的军费预算朕拔给他们两千万贯。该更换的装备不能省,该加强的训练得练,禁军该调防轮戍也不能停。”

    “还有,明年夏,就正式迁入新都,朕拔六百万贯,用以新京的最后费用,要赶在入夏前完成迁都。”

    “给所有京官发一笔年终赏,朕总不能连李超都比不过吧。李超还拿出一百万给他家管事发奖赏呢,朕就拿出两百万来给京官发赏。另外,地方官员和南北衙的将士们,也要发赏,发三百万吧。”

    户部尚书戴胄在一边听着皇帝兴高彩烈的安排着开支,听的心惊肉跳的。

    这转眼间,已经花了三千一百万了。

    “陛下,朝廷明年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戴胄提醒着。

    李世民笑道,“明年不是盐税又能进账千万贯嘛,另外太府寺的贸易、和买等也能入账不少,加之明年的租调、两税等也还有收入,不用担心,有了这五千万,朝廷不担心了。”

    “陛下,之前还有赤字呢,另外朝廷发行了不少债券,到期也是要偿还的。还有,我们仅欠赵国公家就有一千万呢。”

    李世民一下子想起来,对啊。

    李超是免了朝廷四百多万,又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