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5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渊太祚怒瞪乙支文德。

    “陛下,此时不是内斗之时,大唐虽是新建之国,可却一统中原,连败吐谷浑、突厥等强国,如今剑指辽东,我们不能大意。尤其是这唐人还拥有火器之利,更不得不防。老臣有一策,可缓解我高句丽燃眉之急。”

    高建武心里有些慌,当年高句丽确实击退了隋军,但不完全是高句丽的力量,尤其是第二次之时,全亏杨玄感叛乱。到第三次时,更是靠向隋称臣投降才让隋军退兵,而那个时候,中原大乱,隋也无力正东征,要不然,高句丽早亡了。

    可当年那大战,也是让他们元气大伤。如今唐国也如隋一样大举东征,那会非常危险。

    “渊相有何妙计?”

    渊太祚环顾了左右,然后朗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老臣提议,在辽河东岸,修建一条千里长城。调集人力特力,集中力量抢修一条长城,依托后方的大小诸山城,构建一条坚固的防御线。将唐人拒之于国门之外,绝不让他们攻入辽东,糜烂腹地。”

    “修长城?”

    高建武眼前一亮,连乙支文德都觉得渊老贼的提议,居然很有几分道理。

    “陛下,依托辽河,我们北至扶余,南至安市,我们修建一条千里长城。前阻辽河,背倚诸山城,调集重兵防守于此防线,守住通往我高句丽腹地的各个山隘孔道,将敌拒于国外,保证我高句丽之安全。”

    “那如果唐人从海上来怎么办?”高建武问。

    乙支文德在一边道,“陛下,唐人虽可以浮海来攻,但能运送的兵力有限,顶多两三万人。且这只是一支孤军,既无后援,甚至都无粮草补给,一旦他们登陆,就是孤军作战。我们只要坚守平壤,他们就能无攻。只要保证唐军无法从西面攻来,那么这支海上来的孤支,将毫无作用,要么自己撤退,要么被我们歼灭。”

    “将军之意,也是赞同修这道长城?”

    高建武问。

    乙支文德点头,“虽然修长城需要耗费极多人力物力,但却值得。如果我们真能沿辽河修起一道千里长城,那么我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把唐军完全拦在国门之外。”(未完待续。。)

第960章

    乙支文德以前是看不起渊太祚的,认为他能担任莫离支这个要职,凭借的并非自己的本事,而只是自己的出身而已。

    高句丽是一个数百年的王国,是扶余的分支。他们属于貊族,貊族是辽东土着,先后建立了四支扶余国,也就是扶余,后人称北扶余,以及卒本扶余,也就是高句丽,还有东扶余和南扶余,南扶余也是百济。

    在高句丽灭亡之后,貊人似乎消亡,与史上的契丹、柔然人一样的消亡。

    总之高句丽和现在的百济其实都是由扶余国王室分支建立起来的,因此他们王国底子里其实还是扶余的那套,也就是封建和部落联盟制的特殊农耕渔猎国家。

    高句丽既有中央和州县这一套体制,同时也还有封建和部落制。高句丽就是由五大部族联合建立的,如今也就成了高句丽的五大家族。

    这渊氏,正是五部中最强的一部。可以说,高句丽的政体类似于中原的分封制,但又还要加上部落氏族。高句丽大王的权利比起周天子自然是要强,但却又远比不上隋唐这样的大一统王朝皇帝的集权。

    和突厥有些相似,但却又多了州县设置等这些农耕文明特有的东西。

    渊家世代为高句丽东部大人,掌握着大片的土地、人口,拥有许多城镇村庄和兵马。甚至在如今的朝中,还是五大家族之首,是北方首领,与王室朝廷分庭抗衡。

    但保皇派首领乙支文德却依然瞧不起渊太祚,一个完全靠出身才成为朝廷百官之首的家伙。

    但是今天,渊太祚提出修建长城之议已经让乙支文德大出意外,更让人惊讶的是渊太祚这个老家伙,居然还马上就拿来了详细的长城修建计划,甚至还拿出了两套方案。

    两份方案且都非常好,乙支文德这样的用兵大家,都一眼看出,这两个计划不是什么仓促间随便拿出来的,而应当是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设计完成的。

    非常好,好到让人震惊。

    “辽东长城有两个方案,一是山城联防线,一是山城防御组群。”

    渊太祚侃侃而谈。

    乙支文德眉头却皱越紧。

    他难以相信,渊太祚居然有如此才能。转而想到,这肯定是莫离支府里的幕僚做出的方案,但就算如此,他也不得不震惊渊太祚手下居然有如此了得的人物。

    他仔细的听着,山城联防防线,这个方案长城并不是筑在边境城堡之外。辽河东岸百里之内,基本都是宽阔平坦的平原,这样的地方无险可守。春夏之初的时候,辽河冰消水涨,两岸泥泞难行,一片沼泽滩地,倒是能够阻滞敌军。

    可只要过了这季节,那么这里就是无险可守,对于拥有大量军队的唐军来说,在这里交战,哪怕是主场作战,他们也没有便宜可占。

    因此,渊太祚的第一个方案,就并非是在辽河岸边平原上修筑长城,而是把距离辽河东百里外的各山间的山城,用城墙连接起来。把北起扶余南至大海的千余里边境,依山脉把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城堡垒接连起来,组成一道城防连防。

    “北起扶余、新城、玄冤、辽东、沙卑、盖牟、安市、建安诸城,成南北一线排列。修筑千里长城,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变成以这些军事重镇为主要据点,连接其它诸堡垒的西部防卫线,用它来抵御唐军的进攻。”

    渊太祚说到激动处,挥动着手臂激昂的道。

    连乙支文德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很好。

    这道千里长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建在无险可依的辽河岸边平原上。他实际上是一个山城联防线。把已经遍布在辽河东岸一二百里内的那大小几百座山城连接起来。

    在这些山城之间,再修一道城墙,将他们连接起来。

    相比起在辽河平原上再筑一道长城,这个方案也明显的工程较小。不过就算如此,要把这几百座城堡连接起来,毕竟是千里防线,甚至各山城并不是真正一排的,是犬牙交错的,工程量远不止一千里。

    “一旦长城修成,那么各山城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唐军绝不可能攻破,这必然会是固若金汤的一道天险。前阻辽河,后依群山。”

    高建武听的直点头。

    “莫离支,依你估计,这道长城多久能够修好?需要征发多少劳工,需要多少钱粮?”

    渊太祚停顿了下,斟酌着道,“整个长城防线,有千里之长,如果征发五十万劳工,则三年可毕。如果三十万劳工,五年可成。”

    乙支文德在一边冷笑,“照这么说,如果征十万劳役,岂不是得需要十五年之久?”

    渊太祚也不反驳。

    “千里长城,岂能一日功毕?毕竟要靠他阻挡百万唐军,我认为征发五十万劳工,日夜抢修,三年内完成还是值得的。”

    “可我们征发五十万劳工,对我高句丽影响巨大,不要放牧不要耕种了吗?”

    高句丽虽说是东北的霸主,经几百年,但这几百年也不是一直是强盛的,期间不但被中原的汉、魏、晋等吊打,甚至也被前燕、北齐等多次打的元气大伤,甚至还曾败于百济、新罗之手,更别说被隋差点亡国。

    高句丽几百年间,也是几易国都,都城数次被破,屡屡向中原称臣求降,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再加上辽东环境恶劣,高句丽也是用兵不断,导致其国内人口实际上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

    比起新罗、百济、契丹、等诸部确实强些,可跟中原大唐是没法比的。中原有五千万人口,而高句丽连千万人口都没有。

    征召五十万民夫,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压力。

    “说说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高建武沉吟着道。

    渊太祚接着讲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是山城防御组群,与第一套的山城联联线最大的区别,一个是连防线,一个是防御组群。

    高句丽的辽东,拥有许许多多的山城,有大型的也有中型的,还有一些小型山城。大型山城多分布在辽河以东不甚远的沿河一线,即在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带。正因为周边是平原,依靠农业发展,才能发展极大,容纳大量人口等。

    而中型山城,则多在离辽河较远的较大河流的河谷孔道,位居第二线。

    至于小型山城,则多分布在大中型山城的周围。

    从东晋到唐初,高句丽占据辽东二百余年,漫长的控制期内,不断的完善这些山城。到如今,北自扶余城,南至海,千里有余。

    渊太祚提出的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其实就是按照现有的山城分布情况,以大型山城为主,辅以中小型山城,让它们之间互相配合,构成整个南北千里防线上的一个个的防御组群。

    在这个方案里,不再是修城墙,而是修城堡。

    填补现在防御线上的空缺漏洞,增修城堡,重点打造辽东、扶余、安市、卑沙等几个山城防御组群。

    “臣赞同这个方案。”乙支文德对第二个方案更满意。

    “在辽河东岸建长城,距山城太远,不利退守。更何况,战绩从无必在边界之理,而凭险固守才是上策。我们应当按这第二套方案,打造山城防御群,重山城堡垒,而不是修更多的城墙。”

    “我们应当南以安市城为主,北以新城为主,此皆险关难渡,交通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我们增修堡垒烽堠,以扼守此道。只要这几条通往腹地的要道不失,再有辽东、扶余等大城坚守,则可保防线不失。”

    乙支文德提出以新城、安市、辽东、扶余等九大山城为中心城,再以大黑山山城、石台子山城等一些中等山城为卫城,然后与周边的烽堠、堡寨相连,再增修一些土墙等,组成一个个的纵深山城防御组群。

    变单薄的防线,为更坚固的点状防御群。

    九大山城防御组群,再依托后面那连绵的群山和河流,就构成整个千里防线。

    “大王,如果采用第二套方案,我们无须修长里长城,而只要围绕九大山城,增修一些堡垒烽堠土墙就好。臣以为,这个方案,只需要二十万劳役,五年可成。”

    “如果再驻防二十万大军,则唐军就算挥师百万来攻,我高句丽亦无忧也。”

    二十万人,五年可成,这比刚成三十万人,五年可成,节省了许多劳工。

    渊太祚笑道,“乙支将军选第二套方案,老臣也愿意支持。不过我以为,修筑堡垒得加快,谁也不知道唐人什么时候就攻来了。我们可以征召三十万民夫,加快点进度,争取在三年内完工。至于驻军数量,我认为还应当加强一些,二十万不够,应当驻防三十万。”

    “莫离支,我们哪来的三十万大军?”乙支文德道。

    高句丽的军制,有点部落兵制的味道,基本上也是抽选部分编入军中,平时闲时受训,然后战时征召。若有需要,也会全国动员,全民皆兵。

    高句丽若是全面动员,三五十万兵还是可以凑起来的,但要是弄出三十万军队常驻边境,那高句丽肯定是支撑不起的。

    “臣建议,九大城,平时常驻兵五千,由全国抽调轮流戍卫。另外,在辽东各地,各家各户的壮丁都要编为预备军中,平时接受训练。一旦遇战事,则征召入城防守。这样,既保证辽东防线兵力,也不至于朝廷难以支撑,并妨碍生产。”乙支文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莫离支,你意下如何?”高建武问渊太祚。

    “老臣没有意见!”渊太祚回答。(未完待续。。)

第961章

    高句丽上下突然爆发了极大的热情,全国上下一心,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高句丽大王下令,从全国征召三十万民夫,奔赴辽河东岸,修建千里长城。

    高建武表示,这是为了高句丽的国泰民安,为了免受暴唐的侵犯。大家都应当用力,各地官府百姓都应当积极配合。

    对于高句丽人来说,这是一项大工程。高句丽占领辽东二百余年,修建了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城,但那毕竟是花费了二百余年陆续建立起来的。而现在,大王说了,要用三年时间,把整个辽河东岸的山城整合起来。

    要让唐军在这铜墙铁壁面前,束手无策。

    征召民夫,调拔钱粮,整个高句丽都动员起来了。

    不但如此,整个辽东防线,还在增派兵马。按乙支文德的提议,九大城每城常驻五千兵,并且每大城周边要编训两万预备队。

    渊太祚提议亲自前往辽东城主持防御,乙支文德不出意外的反对了。

    按照朝廷新达成的共识,今年高句丽的重心全在辽东。朝中派出一员重臣,统领整个辽东防线。

    这可是大小几百座山城,拥有四万五千常驻兵力,并且有十八万的预备役。甚至以后,各种粮草器械,将源源不断的运往辽东。光是那三十万修城的民夫,就相当惊人了。

    这样的力量,高建武哪里放心再让渊太祚这个实力派去辽东主持。

    乙支文德亲自出马,也没有比渊太祚更合适的人了,渊太祚的地位摆在那,好在乙支文德军功着着,朝廷重臣。他亲自前往,渊太祚也不能反对。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渊太祚依然坐镇平壤,辅佐大王高建武,同时负责筹集粮草军械,并负责平壤的防务。

    乙支文德出任了辽东大都督,负责辽东防线。另外,又提拔了安市城主,也是五大部族出身,同时却又与渊氏关系不和的梁氏梁万春为西部大人,为乙支文德的副手,负责辽东防线的南段,北段由乙支文德亲自负责。

    让北方部族军事领袖渊太祚留朝,并负责南方的防御,也是高建武和乙支文德的老谋深算。南方毕竟是王室和保皇党地盘,乙支文德就算去辽东,这里依然有王室的军队。渊太祚名义上负责南方防务,但实际上南方兵权还是在王室和朝廷手里。

    “臣此去辽东,定整顿防备,修筑长城,使辽河防线成为铜墙铁壁,拒大唐于国门之外。”

    乙支文德站在平壤城门口,对着来送行的高建武交心,“陛下须谨防渊太祚,须防此老贼行不轨之事。”

    高建武握着乙支文德的手,“爱卿此去,辽东就全交给你了。至于平壤,你放心。渊氏势力在北,平壤城里他并没有多少实力。南方还是在朝廷的控制之下,渊老贼不敢乱来。上次西征,虽然失败,但不幸中万幸的是渊氏也是实力大损。”

    “卿此去辽东,记住趁机整合辽东各部族,若能得到辽东诸部和各城主的支持,那时朝中发力,可将渊氏及其从逆者尽行铲除。”

    他们谋划着除去渊氏,不知道多久了。

    渊太祚父亲的时候,就已经凌驾于王室之上,渊氏尾大不掉早是公开的事实,几代大王都想除掉渊氏,可又能力不足。

    “老贼这次肯甘心把辽东主持之位让出来,倒让孤有些意外。”

    乙支文德也觉得奇怪,“臣估计是因为上次渊氏损失很大,连他最喜爱的渊盖金都被唐人俘了,听说还被砍了一只手,这估计让老贼受了很大影响。况且,主持辽东也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老贼未必就没有想坐山观虎斗之意。我们在辽东前线,老贼却暗保实力,心机也是极深的。”

    “这老贼。”高建武叹气。

    “总之大王在京,多防着点老贼就好。一旦老贼敢有异动,陛下立即派人来召,臣立即率兵回来勤王!”

    “乙支文德走了?”

    渊氏的密室里,渊盖金问进来的父亲。

    “嗯,走了。这贼子还以为自己占了多大便宜呢,岂不知,却中了我们的调虎离山之计。”

    渊盖金却是苦笑了笑。

    “是中了李超的调虎离山之计。”

    计划一步步的按着李超的预定在推进,可渊盖金却高兴不起来。计划越是进行的顺利,越让他对李超有种无力之感。

    一切都在李超的算计之中,李超在中原一个计谋,就让整个高句丽都为之舞动。

    如今高句丽上下一心要打造辽河防御,不但征发三十万青壮去修长城,而且还要调拔大量的物资过去。更别提,辽河防线要驻防五万常备军以及编训十八万预备役。

    “高句丽完了。”渊盖金叹气。

    渊太祚次子渊净土却不以为意的道,“完的只是高建武,我渊氏又不会完。等高句丽亡了,我们渊家的朝鲜国就建起来了。”

    渊盖金对这年轻的兄弟的话语,并没反驳。

    可他知道,立国数百年,傲立辽东的高句丽真的到头了。

    高句丽上下都被李超骗了。

    他们真以为大唐要大举进攻高句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