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5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练不行,总得让他们去见识见识一下,实战实战。哪怕就是去观摩助阵,也很有作用的。当过兵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新兵练的再好,如果没上过战场见过血,终究只是菜鸟。”

    李超弄这些民团、商团,可不只是弄个健身会,那是有大作用的。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召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这叫藏兵于民。

    如果仅仅是练,没打过,那也是空架子。

    “可开支不小啊?”范履冰道。

    民兵们平时训练也是抽空闲之时训练,联防队则是轮值,并不怎么耽误时间。可如果要去山里征讨,得花费不少时间,还有这吃喝等也要花钱的。

    “放心吧,开支这些,有李家负责。”

    这一次也不用抽调所有的人都去,各屯各庄各抽调部分人手,另外护卫队、商团、巡检等也各抽一些人手,最终是凑了一团三营共一千余人。

    李超大方包揽了所有的开支,包括这一团人的口粮以及补贴等。

    五月初三。

    琉求城再次热闹起来,联盟各部首领们如约带队前来。

    到处都是插着艳丽鸟毛的部落夷民,他们穿着五彩的围裙,有的上身穿着鹿皮衣。有的则直接围了块麻布毯子,甚至不少光着上身的。

    多数人都是打着赤脚。

    每个人拿着鹿角矛,不少挎着横刀,也有人还拿着石刀,背着弓。

    呜啦啦的赶到,场面真是壮观。

    各部落都来了不少人,主要是青壮男子和一些少年,这次没人带妇人孩子来了,这次是来战斗的,不是来交易的。

    许多夷人脸上甚至还涂了泥彩。

    三百多个寨社,最后凑起了五千多人。

    但当李超带着两千人出现时,那些山夷都安静了下来。

    一千五百是民团商团以及巡检和护卫队的,另五百,是李超从自己麾下五千士兵中抽来的。尤其是这五百人,一个个是铠甲明亮,旗帜飘飘,长枪如林。

    仅是每个士兵的那一面丝织披风,就足够山夷们羡慕万分了。

    拿丝绸做披风,拿钢铁做头盔,拿珍贵的铁料做成铠甲,唐人太奢侈了。

    反唐联盟四十四部,既有在平原上生活的,也有在山林里生活的,李超早收集了他们的情报,攻击的路线,也是先扫荡平原上的那些部族。他也没打算来个分路进攻,而是这么七八千人,就一路浩浩荡荡一个个目标横扫过去。

    他就是要用这种浩荡的声势,给予那些反对者雷霆一击,也给那些联盟里的各部落一个震慑。

    当他们行军半天,到达第一个寨子前时,那个寨里的人甚至都没有料到唐人会突然来袭。

    许多男人还在外面打猎,有些在村外耕种,妇人们在制皮子,孩子们在嬉戏。

    七八千人的军队,对这个只有不到千人的寨子来说,简直是无边无际。

    李超都不需要什么战术,他带着自己的两千唐军坐镇中军,然后让那五千余各寨的人出动。成年人负责包围村寨,然后让那些少年们杀进村寨,让他们去战斗,去猎头,遵守他们的传统,用敌人的头颅来证明他们的勇敢,完成他们的成人仪式。

    “野蛮,残忍!”范履冰一身绿袍,骑在马上,看着嗷嗷叫冲向惊慌村寨的那些山夷半大小子们,忍不住摇头叹息。

    “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实,适者生存。我们中原虽自汉独尊儒术,但汉却是个充满进取开拓精神的朝代。直到亡,汉都是以强亡,周边蛮夷无有敢犯强汉者。儒家学术,并不软弱,可惜许久以为,被人误解了圣贤语录。如今,我大唐也尊儒,但却不是被人曲解的儒,而是汉之时的进取之心的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这是一个教训。

    战斗没有悬念,虽然杀进去的全是些十几岁的孩子,但山夷的孩子不是汉人的孩子。这些人打小学习狩猎,训练战斗技巧,他们视猎头为荣耀,一个个狂吼高叫,兴奋万分。

    战斗很快结束。

    许多山夷少年浑身是血,却满脸兴奋的提着人头出来。

    也有些少年倒在了村里,但他们的父亲他们的族人却很从容,对于他们来说,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战斗中死亡,会让他们的灵魂进入灵界,会通过彩虹桥进入那天堂之中。

    这是少年们必须经历的一道关。

    通过的,他们成为了男人,成为了战士,可以纹身可以娶妻。通不过,他们就还不够资格成为男人,得继续磨砺,如果战死了,他们会回归天堂,然后转世再来。

    “这片土地不错。”

    “这是一个千人大寨。”

    李超和柯山却在聊着这个寨子的土地山林。

    “这寨子里的战利品都归各部,我们出钱买下这里的土地和俘虏。”李超让人对首领们道。

    一众首领互相商议了一会,最后开出了一个价格。

    李超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答应了下来。

    “其实我们自己也能打下来,不用给这些人钱。”

    “确实,但这点钱并不白花。”李超笑着道。“让我们的商团和民团进去打扫战场吧,带他们来,总得见见血的。”

    一骑快马赶到。

    骑士滚鞍落马,跑了过来。

    “越王,汉京来使,请越王回去领旨。”

    留下柯山带队,继续与联盟征讨其余部落,李超返回琉求。

    皇帝的使者在那里等着,“越王接旨。”

    岭南酋帅叛乱!

    钦州宁长真、高真冯暄,还有化州谈殿、越州宁道民等联合南越各溪峒首领起兵叛乱。高州刺史冯盎、南扶州刺史陈龙树等豪酋态度不明。

    李世民下旨,让李超立即率部南下岭南,前往平乱安抚地方。

    接下旨意,李超也有些意外。

    宁长真、冯暄都是岭南酋帅,宁冯两家还是亲戚,宁道明也是宁氏家族的人,而谈殿当年也是依靠宁家起来的。这些人这个时候起兵,让人有些意外。

    毕竟,他们在几年前才刚降的唐。

    张仲坚等人都退下后,对李超道,“这倒是一个机会啊。岭南之地,百越俚獠与汉人豪强结合,世代相袭,朝廷根本控制不了,只能羁糜。这些酋帅们也是叛服不常,但最后中央往往都只能派人安抚,大事化小。”

    “这次岭南叛乱,文远正好可借机插手岭南啊。”

    岭南百越土著,朝廷向来只能羁糜安抚,那里是冯、宁、陈等几大豪强们割据的地盘,这次宁高几个酋帅造反,李超确实有机会对付这几大家族。

    “冯宁陈百年割据,势力不小,比如冯家,冯暄冯盎兄弟都是刺史,他们的儿子也皆是一地刺史,他们的姻亲又是刺史,他们还得到大小溪峒俚獠支持,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想将他们连根拔起,可不容易。”

    “机会难得,不试试就太可惜了。”张仲坚笑着道。

    “嗯,那就试试。”

第1110章 舍命陪君子

    “卫国公,”李世民有些疲惫的道,“朕打算由你出任岭南道行军总管,统领江淮岭南兵马,南下平定宁长真冯暄等叛乱。”

    魏征出列,“陛下,臣以为无须卫国公率大军南下,岭南之乱,有李太师一人足矣。”

    “岭南宁长真、冯暄、谈殿等酋举兵叛乱,冯盎、陈龙树至今还有表态,岭南已经大乱,朕岂能坐视岭南糜烂?朕也不会容忍岭南的叛乱,不会纵容,更不会坐视,这一次,朕绝不手软。岭南,也是大唐之岭南,冯宁几家身为大唐之臣,却起兵叛乱,必须镇压平定。”

    魏征却不支持皇帝大动干戈的举动。

    岭南现在传来的消息,也只有宁长真、冯暄和谈殿几人反,冯盎和陈龙树都没有起兵。冯暄虽是冯盎兄弟,但冯家却是以冯盎为主,而且那个陈龙树更是紧跟着朝廷这边,与谈殿还是世仇。

    岭南之地,地处偏远不说,而且那本来就是羁糜之地。如果朝廷贸然兴起大军前去讨伐,一来兴师动众,耗费众多,而且不熟地形,兵多未必管用。甚至反可能让冯盎等惊惧,逼反他们。

    “臣依然建议,由太师李超前往岭南安抚平乱。”

    “李超也只有几千兵马。”李世民道。

    “陛下,广州和交州都是朝廷控制之下,那里还各有几千兵马。况且,冯盎和陈龙树未必会反,李超到了岭南,可以征调他们出兵配合。”

    “朕是担心文远兵微将寡。”

    “但文远手下有五千现在的兵,比起临时从江淮岭南各地征召兵马要快的多。如果陛下还担忧李文远兵少,那么陛下可下一道旨,着李超暂时节制岭南诸道兵马,受其节制。”

    皇帝犹豫。

    他倒是相信李超的用兵能力,只是李超此次本是去收服其封地越国。这也是他暂时离开朝廷中枢,如今让他统兵平乱,这乱子估计很快就平定了,那到时李超又立一大功了。

    “迁王任广东道宣抚使兼广州刺史,迁崔仁师任广西道宣抚使兼邕州刺史,迁杨师道任广南道宣抚使兼交州刺史!”

    “授李超广东广西广南越南云南湖南黔中七省宣抚处置大使!”

    朝会结束。

    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三院宰辅。

    皇帝背负着双手,在殿中踱步。

    良久,皇帝开口,“自秦汉到隋唐,岭南之地虽早就设置郡县,然一直以来,皆有名无实,名为朝廷郡县,实为羁糜之地。秦末汉初,赵陀甚至建立了南越国,甚至一度称帝,南越立国一百余年,拥有岭南两广之地,甚至占据初建部份。”

    “后南越虽降,然则中原对岭南控制一直非常弱。前朝之时,岭南也是叛服不常。朕思之,大唐岂能有此等国中之国。此次冯宁叛乱,朕以为倒是一个机会。朝廷有了出师之名,可以正式讨伐,对岭南夺得控制,真正的控制,将那些俚獠编户齐民,把岭南之地尽归朝廷。”

    皇帝的一开口,就公布了如此雄心,在坐的宰辅们倒没有谁意外。

    他们的皇帝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想要远超秦汉,超越秦皇汉武。过去朝廷没空理会岭南,他们肯安稳的呆在那里做自己的土皇帝就好了,但现在,皇帝已经不满足了。

    皇帝几次拒收岭南酋帅们的进贡,才使得岭南酋帅们心中不安,有了这一次的叛乱。可以说,这都是皇帝故意引来的战争。

    “陛下,臣以为改岭南之羁糜之制也是大势所趋,但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步做。岭南很大,又很偏远,兼之秦汉以来,世代皆为羁糜之制,地方豪酋们实力很强。如果一步到位,这无疑不现实。臣以为,还是一步步来。”宰相之首的房玄龄当众表明态度。

    他支持朝廷把岭南收归朝廷直辖,但他建议放缓点步伐,慢慢来。

    “臣以支持房相之言,不急于一时。”杜如晦跟房玄龄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房谋杜断态度一致。

    李世民见这两位都是大方向持赞成态度,心里倒松口气。他就担心宰相们不肯同意,“两位相国,那依你们之见,这步子怎么样才算是不迈的太快呢?”

    “借此岭南罗钦几州叛乱之机,先发兵平乱。然后在叛乱几州平定后,取消酋帅世袭,改派朝廷流官任职,并对俚獠进行编户登记,把他们原占有的土地登记在册,发放给他们。同时,在当地设立军府,点选府兵,并移汉民过去屯耕,同时筑城修堡。”

    房玄龄提出的是插钉子的办法。

    把那些打下来的地方,直接派流官、驻军队、迁流民、修城堡,打下一地,就要让这地成为一个桥头堡,也成为一颗钉子,让他们不能再成为那些酋帅们控制。对于那些俚獠,也要进行编户齐民,加强控制。

    一步步的挤压那些酋帅们的地盘,削减他们的控制权,慢慢的把岭南两广都收归朝廷所有。

    “还有呢?”

    皇帝问,这个方法虽然不错,但未免太慢了。那些没叛乱的地方,就一直留着他们吗?那他可等不及。

    马周出声。

    “陛下,臣以为,如今东南海贸繁华,海上航运发达,使得沿海的港口大增,工商兴旺,人口大增。臣以为,朝廷可以在岭南四省沿海驻派水师,同时增加海关,以保护商港和征税辑私为名,增派兵马和官员。”

    马周的计划很明显,沿着海岸,控制港口,打造一个个朝廷控制的点,最后连成一条线。朝廷控制了海岸线,那么就如同一道锁链,把岭南四省锁起来。借助于海上航行的便利,朝廷就化过去的被动为主动了。

    从广州到交州,甚至到遥远的南洋西蛮海的越南州上,如果朝廷控制了海岸线和那些港口,那朝廷也就控制了岭南四省的经济,控制了命脉。

    先港口,再沿海岸,再内陆。

    李世民走到座位前坐下,捏着自己的下巴,对这个策略倒是很满意。

    “改封越国公冯盎为耿国公,加封太子少傅。”

    “加封陈龙树安国公,太子少保。”

    “诏冯盎、陈龙树及岭南各部皆受李超节制。”

    琉求。

    李超接到圣旨后,也开始准备离岛南下。

    琉求堡内,李超和张仲坚站在高楼上,看着港口里的战船正在装载粮草淡水,李超问张仲坚,“冯盎坐拥岭南两千里地,手握十万兵马,你以为这次岭南之乱,冯盎会是个什么态度?”

    冯盎在此次岭南叛乱中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他的大哥举旗叛乱,他的侄女婿也举旗叛乱,但冯盎却还一直按兵不动,甚至没有半点表态,既不说一起起兵,也没说要调兵平乱。

    “我觉得冯盎是在观望。”

    李超摇头,“我倒更觉得冯盎是故意拿冯暄在试探朝廷的反应。他想试探朝廷对岭南的底线,是不是能坚持羁糜制,是不是能继续让冯宁陈等几大豪酋继续世袭领地。”

    “你的意思是如果他发现朝廷态度坚决,那他会反?”张仲坚问。

    “这个可不好说,如果朝廷态度坚决,发兵平宁长真冯暄之乱,则冯盎可能会反。但也可能不会反,冯盎此人,很难猜度的。但观其以往行事,这个人很能隐忍。隋末之时,他虽兵强马壮,却没自己出头,而是依附于林士弘,林兵败后,他也没有自立,而是很快的归附了大唐,却又在归附的时候提出了很多要求,保留了过去的地盘和控制权。”

    “这是头老狐狸。”

    “那我们只带五千人前往,是不是有点玄?”张仲坚笑着说道,可看他那表情,他并不担忧。

    冯盎是个老狡猾,但这个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做事情有些畏手畏脚,总喜欢玩稳。不敢赌,有点满足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意思。

    他曾经为南陈征战过,也为隋朝打过辽东,隋乱之后,跑回岭南,很快就割据一方。但却不肯立旗号,非要依附于别人名下。

    但不管他依附于谁,却又对岭南实际控制权不放。

    “冯盎这人啊,反正不可靠。我们这次南下,不能寄希望于他,这人不但不会帮忙,说不定还会背后捅刀子,所以咱们第一个就得防着他。”

    取出岭南地图,李超仔细观看。

    冯盎是岭南最大的势力,他自己现任高州刺史,他有三十个儿子,几个大的儿子也各任刺史。

    但冯家真正的核心大本营还是在高州,隋时称为高凉郡,高州在后世也叫高州,在广东茂名东北一点。冯盎儿子冯智为东合州刺史,也就是后世雷州那地的刺史。

    广东西部地区,基本上都是冯家的地盘。

    “张兄,敢不敢玩一把大的?”李超笑着对虬髯客道。

    张仲坚看了眼李超面前的地图,笑道,“虽然我不知道你想玩什么,但不管你玩什么,我都舍命陪君子。”

    “好,就喜欢张兄这样的痛快人。”李超大笑道。

第1111章 直捣黄龙

    钦州,古称安州。

    南北朝时宋置宋寿郡,南梁改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顺之义。大唐武德五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贞观元年改为回钦州。

    钦州湾,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

    岭南三大酋帅宁氏家族,百年来的大本营就在钦州。

    钦州北邻广西路首府邕州,南邻大海,西南就是交州。

    五月的西南,正是东南信风的季节,也是多雨的季节。

    钦州北,姜州。

    宁家兵马围攻姜州。

    姜州原本是合浦郡中分割出来设立的一个州,地方不大,但却卡在钦廉罗白几州之间。

    钦州刺史宁长真,廉州刺史宁纯,越州刺史宁道明,都是钦州宁氏一族。

    而高州刺史冯暄,以及谈殿等的地盘则在姜州的东面。

    攻破姜州,则是几家叛军打通合兵一处。

    叛军们踩着泥泞的地面前进,头顶着暴雨狂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