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6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的天下第一人。

    只怕承乾早就想着大干一场,甚至是迫不急待的要摆脱各种掣肘了。

    有句话说的好,可同甘共苦,不可共富贵,其实说白点,就是权力不可分享。

    不管是有人教唆,还是承乾自己想从张超的阴影里站出来,这都非常正常。

    “你放心吧,我会小心的。太子现在也还离不开我,我会把握好尺度。”

    “以后你有什么打算?扶承乾上位,然后呢?留在京城,继续当首相?”李秀宁问。

    “在局势明朗清晰,在天下稳定,朝堂势力重新平衡之前,我肯定不能走。走到今天这一步,充满艰辛,我不能半途而废啊。”

    平阳笑笑,“还是推行新政吗?其实你现在激流勇退,估计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我现在激流勇退,那我当初何必那么折腾?我要是早几年前就激流勇退了,不是什么事都没了?”他叹息一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现在退,只怕会被合力绞杀!”

    这一次,在张超的力拒,还有平阳等的劝谏下,承乾总算是收回了加封张超天策上将的旨意。

    但他还是固执的不肯收回封张超安国赵王的头衔。

    “我现在发现,承乾越来越像二郎了,说实话,我真不希望你和承乾将来会和皇帝现在一样。”

    当年玄武门之变,张超是首功之臣,是谋主。那个时候,皇帝和张超关系多好。

    “我会注意好分寸的。”张超道。

    午后,马周来访。

    “老马,我们这次入京,估计要面临的压力不小。”张超笑着对也封了王的马周道,‘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我们要坚持,必须以我们为首来组阁。必须改变现在汉京中枢三院的现状,改成我们的内阁制。”

    “我仔细考虑了,内阁应当以九人为制,一名首相一名次相,然后是七名辅相。”

    “那你有内阁名单了吗?”马周问。

    “老马,这次我打算不让你入阁。”张超道。

    马周似乎并不意外。

    “文远是想让我去翰林院?”

    张超点头。

    “咱们的内阁制下,内阁是决策和执行,议会上院六科有封驳之权。但同时翰林院不在内阁统领下,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助手。内阁拟票,翰林批红,可以说,虽是代皇帝批红,可做为皇帝的助手和顾问,却是实权很大的。我希望由你来出任翰林院承旨学士,掌握好翰林院。”

    马周笑笑,“这安排也挺好的,你在内阁为首相,我在翰林当院长。”

    “哈哈哈,你能理解就好,一切都是为了大唐!”

    “为了大唐!”马周点头道。

第1289章 权臣一言堂

    襄阳。

    张超请魏征吃饭。

    “文远有话就直说,要不然我怕我这顿饭也吃不安心。”魏征应邀而来,一袭白袍,头上一顶幞头。

    张超笑笑。

    今天这顿饭也没叫其它人做陪,就请了魏征一人。

    “我可是特意弄来了最好的白鹿特供,十二年的珍藏啊。”

    魏征好酒,对各种酒都能一一如数家珍。品酒的本事也厉害,若是半坛好酒下肚,那么一手草书会非常有气势。

    “看来今天没来错。”

    有好酒,也有好菜。

    “有太湖的大蟹,眼下这个时候,蟹黄最多,肥美的很。还有虾仁炒蘑菇”

    “别说了,都看到了,有事说事。”魏征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先夹了一个虾仁。

    细细品味,还是如此好吃。

    “果然你亲自下厨弄的,没找别人代厨糊弄我。”

    “知道你是老饕,怎么能糊弄你呢。”张超开了酒,一股酒香顿时弥漫开来,魏征陶醉的吸着香味。

    先给魏征把酒倒满,“尝尝!”

    魏征端起酒杯,小口啜饮,露出满意面容。

    “说吧,什么事。”

    “入京之后,我想魏公辞去朝廷职务。”

    “让我辞职?”魏征只是微笑着,等待张超下文。

    张超希望魏征来做议院上院的院长,毕竟议院在朝廷新的中枢里,也是举足轻重的。

    不但有监督弹劾之权,更重要的是他们握有封驳之权。上院中的六科,那可是真正的掌握实权。

    “魏公,为了让议院的监督和封驳更加独立一些,所以才有一个规定,在朝廷担任实职者不得在议院担任议员。”

    “为何选我?”魏征端着酒杯问,他自问自己并不算是张超的一党。哪怕两人是亲家,但他可不会附从张超。

    “因为我知道魏公向来公正刚廉,不曲不阿,由你来担任议院上院长之职,肯定最让人相信。”

    魏征还是有些惊讶的,这么重要的位置,张超真的让自己来做。

    “文远啊,这事你未必就能一人决定吧?”

    张超却笑道,“此次入京之后,改组中枢,实行内阁、翰林和议院制,这是必然的。我有太子殿下支持,势在必行。”

    两人喝着酒,张超也不隐瞒的向魏征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用的自然就是之前南军中的这套。

    “想必文远连内阁诸相的名单都有了,你是首相,马周是次相,还有七个辅相?”

    张超摇头,“马周会是翰林院长。房相是次相,长孙无忌是辅相。”

    “长孙无忌能同意?”

    “他应当会同意的。”张超笑着说道。

    同不同意也得看实力说话的,改组后,实行内阁制,可就没有什么中书、门下、尚书省了。内阁直接统领诸部,包括枢密院。

    若是长孙无忌不愿意留在内阁,可以去御史台。

    在襄阳留下十万兵马后,张超与太子继续北上汉京。

    汉京。

    如今依然是由中书门下管理着京畿。

    中书门下会议上,长孙无忌公开表达了他对张超的不满。

    “这么直接的夺取襄阳兵权,如今又带着二十五万大军来汉京,张超这是想干什么?”

    “我们应当派兵在新野拦截张超,禁止他带兵入京。”

    房玄龄却没这么愤怒。

    这个时候谈阻止张超带兵入京,怎么可能,还派兵,要再掀起一场战争吗?玄武门之变,不就是为了防止战乱不止吗。

    “文远确实比较强势,不过等他入京后,我们可以跟他细谈。”

    “谈什么,他都是安国赵王了,他干嘛不直接做那天策上将呢?”

    太子未入京,就在襄阳大肆封赏,连封十二王,还一口气封了上千个封爵。不要钱似的大加封赏,其中原来的叛军得赏爵位的最多。

    连张超的父亲都封郡王了,凭什么呢?

    张超的那些门生,不是国公就是郡公,连张超的二十多个儿子,现在已经全都封公了。封了两个国公和二十几个郡公和县公。

    滥授爵位!

    虽然长孙无忌也封了王,可他还是觉得张超太过份。

    故意在入京之前,就把这封赏给定了。

    这些分封的名单,肯定也是张超定的。

    十月初十。

    太子入京。

    汉京城外,百官郊迎二十里。

    无数百姓也跟着前来迎接太子,场面浩大。

    承乾站在黄金战车之上,张超与他同乘。

    一队队的将士骑马护卫左右。

    房玄龄、长孙无忌代表百官恭迎。

    承乾站在车上对着他们说了几句话,然后宣布入城。

    长孙无忌骑马跟在旁边,心里很不是滋味。

    通过宽阔的御街,最后入宫。

    “先去拜见陛下!”

    皇帝已经移居北宫长乐宫,宫里被禁军重重守卫,实际上就是成了一个囚徒。

    在宫里还算自由,可却出不了宫。

    已经断了丹药,好些日子没吃。

    一开始的时候,皇帝很烦燥很愤懑。

    可渐渐的倒也适应了下来。

    现在皇帝每天穿着一袭道袍,头上只挽个发髻插个木簪,躺在藤椅上看着宫中庭院的花草树木。

    “陛下,太子殿下和赵王他们来拜见陛下了。”

    武氏挺着隆起的肚子站在他前面道。

    李世民抬了抬眼睛,哼了一声。

    这个恶毒的女人,他不会忘记那天甘露殿上她居然敢砸他的头,还仿他的笔迹矫诏。

    现在,这个女人是这囚宫里的看守。

    “这宫殿还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朕说不见他们,他们就不来吗?”

    武媚还真的就转身走了。

    气的李世民吹胡子瞪眼的,这个贱婢,真的是欺君犯上。

    过了一会。

    武媚领着太子、张超还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魏征、马周等人进来。

    承乾上来行礼。

    李世民只是鼻孔朝天。

    承乾行完礼,直接自己起身了。

    李世民更气。

    “陛下可还安好?”

    “朕不好,朕要死了。”

    “陛下看着气色不错,儿臣这就放心了。”

    “朕不好,朕要死了。”

    “陛下好好休养,儿臣告退。”

    “等等!”李世民其实有好多话要对承乾要对张超他们说。

    可是承乾却根本不做半点停留,转身就走。

    张超对着李世民微微一笑,躬身告退,然后也跟着走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也神色复杂的对着皇帝匆匆行礼然后退下。

    “混账,谁让你们走的,给朕回来!”

    李世民大喊。

    可根本没有人理会他。

    廊下,又只剩下了他,还有站在一边的武氏。

    “你还站在那干嘛,滚!”

    “臣妾只是想提醒陛下一句,请陛下早日认清事实,早点放开,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呢。”说完,武媚娘也走了。

    李世民斜眼望天,眼里含着泪水。

    此刻,他能理解十五年前父亲李渊的感受了。

    从天子,到囚徒。

    这种巨大的落差,能把人折腾疯掉。

    承乾出了长乐宫,先去了东宫。

    他去看了夏花和儿子。

    逗弄了一会儿子,更换了一套衣服,承乾回到前殿。

    汉京朝廷的宰辅们,还有建康朝廷的宰相们都到了。

    一个朝廷,现在却有两班宰相。

    两边的人各据一边。

    长孙无忌先抢了左边,张超倒只是笑着带着这边人到了右边。

    承乾出来前,两边已经眼神交战许久了。

    尤其是长孙无忌,一直目光杀气腾腾的盯着张超,似乎想用眼神杀死张超。

    “殿下已经入京,臣提议,请陛下明日既下退位诏书,宣布退位,然后殿下即位登基!”

    张超率先道。

    长孙无忌被张超抢了先,很不高兴。

    但张超说的这事,他也没法反对。

    两边都达成一致。

    “殿下,臣请立即改组中枢,实行内阁议会制。”

    这些是早就商议过的,承乾自然不会中途再变卦。当即点头,“允,孤就授张超为内阁首相。”

    长孙无忌等还没反应过来,张超又道,“臣奏请由房玄龄担任次相。”

    “准!”

    “臣奏请由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岑文本、杜淹、戴胄、于志宁担任辅相。”

    承乾再次痛快的点头,“准!”

    “臣举荐马周担任翰林院承旨学士!”

    “准!”

    “臣举荐魏征担任议会贵族院辽长!”

    “准!”

    “臣举荐李靖担任枢密使,举荐李绩为兵部尚书,举荐秦琼为中军大都督驻襄阳,程咬金为左军大都督驻长安,牛进达为右军大都督驻登州,罗士信为前军大都督驻太原,单雄信为后军大都督驻广州。”

    “举荐苏定方为北衙大帅,举荐郭孝恪为南衙大帅,举荐张仲坚为海军大帅。”

    “皆准!”

    长孙无忌怒而出列。

    “殿下,臣反对。”

    这张超和太子一唱一和,朝廷就改内阁议会制了?甚至连内阁宰相,翰林院长、议会上院院长都给定了,连军部的各个要职都给定了,这没他们什么事?

    这岂不成张超一言堂?

    承乾却对着长孙无忌笑道,“上堂郡王,此事安国赵王早与孤禀报过,孤思虑许久,认为可行。”

    “殿下,国家制度,那是莫大的事情,怎么能三言两语就给轻易决定了呢。朝廷三院制,不也实行的很好吗,并未哪里有错误,为何就要更改?”

    承乾坐在上首,笑着问,“那依上堂郡王之见,又当如何?”

第1290章 抢班夺权

    张超坐在太子右侧下首,听着承乾的话,感觉到了一丝极不好的苗头。

    太子年纪轻轻,居然已经开始想搞平衡术了。原本都已经商议好的事情,现在承乾却又要这样问长孙无忌。

    “咳咳!”

    张超咳嗽两声。

    承乾面色微微变化,脸上的笑容也变的僵硬了些。

    在组阁这样的重要事情上,张超不打算退让。现在退一步,以后长孙无忌更会得寸进尺,那以后什么事情都得扯皮,全部精力都要耗费在内斗之中,根本不可能做事情了。

    战争虽平息,但要做的事情还太多。

    朝廷要迅速救援南方受灾百姓。

    各地遭破坏的经济生产要恢复,朝廷还得让各地常平仓放粮,平抑物价,得尽快把四大银在各地开放,投放新钞。

    一些不当的律法要废除。

    各地议会得重建。

    事情这么多,张超哪有空跟长孙无忌在这里扯皮。

    “长孙相国、房相,诸位,我们今天能共济一堂,而不是在汉京城下两军对阵,这是说明我们都是带着求同存异之心,带着捍卫大唐之心。某以为,眼下当尽快结束纷争,不要搞对立。让朝廷中枢尽快的运转起来,让天下重新恢复秩序才是当务之急。”

    长孙无忌冷笑。

    “既然说要尽快恢复中枢运转,那何必还要这样折腾?”

    马周站出来为张超说话,“过去的制度还是有些瑕疵的,而内阁制在此前也得到试行,效果非常好。”

    长孙无忌一人对喷数人,毫不退缩。

    承乾坐在那里看着。

    房玄龄一直没开口,这个时候也不得不站出来了。

    要不然,两边这样互喷,根本不是解决之法。

    “殿下,臣赞成安国赵王的提议,也支持殿下的决定。朝廷可改为内阁和议会制!”

    长孙无忌扭头,怒瞪着房玄龄。

    他觉得房玄龄在关键的时候,背叛了他。

    张超却只是抬头望着承乾。

    承乾道,“既然房相也支持,那么此事就此定下。”

    “接下来,再商议一下六部和诸寺监的人事调整。”

    长孙无忌被重挫,愤愤的坐在那里。

    接下来的各项朝廷中枢部衙的人事调整中,长孙无忌已经没有兴趣再争了。没有房玄龄支持他,争也争不过。

    等各项人事议定,长孙无忌却又起身开口。

    “臣以为,如今并无战事,那么就应当尽快让征召的战士返回乡里。大量士兵聚集,军费开销大,也容易滋生事端。”

    在刚才。

    张超抢先争下了军方最重要的各个位置的人事任命。

    枢密使、兵部尚书、五军大都督,南北衙大帅,还有一个新设的海军大帅。

    张超没有马上提出改革军制,这个可以放到太子登基之后,先定下军方各个重要位置就好。

    屈突通降为副枢密使、李绩也降为兵部尚书,刘弘基、殷开山、段志玄这些大将,也都改为副枢密使或者兵部侍郎等职。

    而南北衙大帅和五军大都督加上新设的海军大帅,张超则都选凭了自己人。

    先占据上层顶峰,回头再改军制也要容易的多。

    现在长孙无忌提出要解散张超带来的兵,张超岂会同意。

    “臣以为,当重新整编军队。”张超也提出一条。

    整编,其实就是南军吞并京畿的南北衙军队。

    刚刚皇帝已经通过了内阁的组阁,所以眼下坐在这里的两班宰相,实际上只剩下了内阁的九位宰相,其余的要么入翰林,要么入御史台、大理寺,或者入议会,要么成为内阁下属的枢密院和各部官员。

    在新的内阁制下,其实张超已经相当于集过去三省长官权于一身。辅相长孙无忌,毫无跟张超对干的权力。

    连次相都不能跟首相相争,更别说辅相了。

    首相与其它诸相的权力之差,体现在于身为首相的张超拥有票拟之权。

    这就类似于后世的常委会上,张超就是那个班长,而其它的常委可就差远了。

    票拟之权,就是朝廷各部衙和地方的奏章,都要先送到内阁。首相张超召集诸相商议,最终由首相张超负责给出处置意见。这个票拟,实际上就是代拟的御批,供皇帝采纳。

    皇帝在翰林院学士们的协助下,对内阁给出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