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7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兰克立国到如今,可是经历了好几次分裂的。几次都是老国王死了,然后王国就被几个儿子瓜分,各自为王。每次统一,也都是相互攻伐,最后武力一统。

    最近一次统一,也是在克洛维王子的爷爷手里,到现在也才两代而已。

    “在这汉京呆着,可比在巴黎当国王舒服。”

    骑士无语。

    张北。

    薛仁贵和高侃这对师兄弟,一左一右,各率两万骑兵,猛然杀向了夷男中军。

    这进攻,让夷男都怔住了。

    不应当去打战场上陷入疲惫的那些骑兵吗?

    他一直捏着十几万人不动,就是在等着这支唐骑。

    等唐骑投入战场,那么他就可以跟着派兵压上。

    到时,一举击溃唐军。

    “四万人就敢冲我十多万大军,真是不自量力。传令,迎战!”

    数万胡骑接上,两军厮杀在一起。

    苏定方举着望远镜,远望。

    眉头紧锁。

    “大帅,杀不过去,被拦下来了。是否派出贵族骑兵?”

    “再等等。”

    贵族虽有数万兵,但骑兵数量却不多。

    那支骑兵相当宝贵,不能轻易的投入战场。

    打仗必须留预备队,这是张超教导他的。当预备队投出去了,就再无力调整战场了。

    “当你出动预备队的时候,要么是你要胜了,要么就是你要完了。”这是张超跟他说过的话。

    现在,还早。

    他既没到胜的时候,也没到完的时候。

    “回纥和契人背叛了我们。”一名参谋见两冲胡族久不见动静,恨恨的骂。

    “现在说这些为时还早!”

    想了想,苏定方下令,“调动诸侯步兵,让他们增援我们的步兵,先击溃这边的胡虏再说。”

    必须再给加纥一些压力。

    想了想,他沉声下令。

    “调一万骑兵分为两部,向回纥、契两部发起攻击。”

    参谋大惊。

    “大帅,回纥和契有可能会是我们的盟友,我们还需要他们的支持啊。这时向他们发动进攻,他们就与我们为敌了。”

    苏定方冷笑。

    “这些王八蛋想要骑墙观望,迟迟不动,估计等我们杀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才会出手。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让他们现在就表态。”

    “可我们进攻他们,那不是把他们往夷男那边推了吗?”

    “这可未必。”苏定方却是摇头。

    他不想再等,不愿意再让他们骑墙观望。这个进攻,就是逼他们立即做选择,他们当然可以投到夷男那边。

    但这后果,他们必须得考虑。

    又或者,在苏定方的压力下,他们会被迫立即向夷男反戈一击。

    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心理战术,一般人是不会懂的。

    苏定方的依仗,在于他坚信吐迷度和哥愣只要不傻,他们就不会真正与大唐为敌。现在倒戈,可是他们取薛延陀而代之,瓜分漠北的好时机。

    而跟大唐为敌,绝不会有好处。

    两支骑兵猛的接令杀出,直取两翼的回纥和契两部铁勒阵地。

    苏定方紧握着千里镜,死死的盯着两族的阵地。

    骑兵越冲越近,他的心也越提越紧。

    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终于,两部动了。

    他看到两部铁勒人终于动了。

    他们,向前。

    苏定方脸色惨白。

    既而,眼中露出惊喜。

    两部铁勒人先是向前冲了一段,然后突然调转方向,向中间的夷男所部杀了过去。

    “他娘的!”苏定方骂了一句,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这两个王八蛋,可把他吓的不轻。好在这两人总算没蠢到家,关键时候做了正确的选择。

    赢了!

第1368章 凭你也配称天皇

    开元二年秋,八月。

    倭国,难波津。

    倭国舒明天皇遣大伴鸟养以船三十二艘,及鼓吹、旗帜隆重迎接唐使于江口。

    难波吉士小、大河内直矢伏为唐使开路,至特意为大唐使者修建的宾馆。伊岐史乙等、难波吉士八牛为唐使敬上神酒。

    “天使,这是我日本天皇赐下神酒。”

    中原古代一直称日本为倭,而日本则在大约两百年前,统一后定国名大和。国为日本崇尚太阳,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图腾。

    隋时,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后来日本派遣入隋的遣唐史觉得倭国之名不好听,便更号日本,因近日出,以为名。

    日本国王自称天王。

    现在又对唐使称赐酒。

    远渡而来的大唐使者是高表仁,他是宰相高士廉的儿子,还是太上皇的女婿,名门出身,家族地位又尊崇。亲自来到这倭国,倭人居然还拿捏起来了。

    高表仁拒不接酒。

    而是对坐在馆内大厅的舒明天皇道,“某乃大唐帝国皇帝陛下特使,有圣旨宣读。日本国王应当面朝北跪拜接受大唐皇帝陛下旨意!”

    高表仁如此不客气的话,让倭国君臣都愣住了。

    他们确实曾对大唐皇帝称臣纳贡,大唐皇帝也曾赐他们东瀛国王封号。可这是日本,入乡随俗,唐使应当尊重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怎么能够面朝北跪拜接旨呢?

    已经当了十年天皇,年过四十五的舒明天皇满脸不快。

    身为日本第三十四代天皇,他是敏达天皇的孙子,押坂彦人大兄皇子的儿子,血统尊贵。

    虽说朝中由苏我氏家族掌权,是外戚专政。可再怎么说他也是天皇,怎么能向唐使下跪呢。

    气氛突然变的异常。

    大臣苏我虾夷,也就是如今苏我氏的族长,他上前几步。

    “天皇可以站接大唐圣旨。”

    苏我虾夷做为倭国朝政的实际掌握者,对于大唐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知,知道大唐的厉害。之前灭高句丽,倭国出兵就是他的决策。他让地方豪族们派出士兵前往朝鲜半岛,协助大唐灭高句丽。

    大唐仅用几年时间就灭了强大的高句丽,这让他对大唐很是敬畏。

    这次新罗和百济交战,苏我虾夷也一直在中调解。眼看着两家越打越厉害,苏我虾夷希望能与大唐对话,平息半岛南部的战火。

    他是担心两国交战,让大唐趁机南下。

    可好不容易请来了个唐使,却不料,一来就弄出这样的事来。

    高表仁身着紫袍玉带,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倭人。服饰古怪,长相丑陋,尤其是那个天皇,牙齿居然染黑了,眉毛给剃了,戴个帽子也奇奇怪怪,人不人鬼不鬼的,居然还自称天皇?

    你就一倭国国王,有何资格自称皇?

    当今天下,只有三皇。

    大唐帝国皇帝陛下,罗马帝国皇帝陛下,波斯帝国皇帝陛下,这是三家共同承认的。至于其它,都没资格称皇。

    一个小小倭国,那是大唐的藩属,他有何资格称皇,还天皇?你怎么不叫昊天上帝呢?

    “礼不可乱,仪不可废。倭国做为大唐藩属国,其国主为大唐册封之国王,可尔小小国主却敢自称天皇,岂欲选择耶?”

    高仁表坚持两项原则。

    一,倭国国主必须去天皇之名,以大唐册封的东瀛国王之名为号。

    其二,倭国国主必须面朝北,跪接大唐圣旨。

    苏我虾夷眉头紧皱,他的汉话学的还算可以,天使的意思差不多都明白了。可越是如此,他越为难。

    天皇这个称号,倭国可是已经沿用了一千余年,从最早的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代神武天皇,到如今的舒明天皇,已经传了三十四代,天皇这个称号,也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唐使一句话就要废掉天皇之名号,这怎么能行。

    可不同意,则使者不高兴。

    气氛很僵。

    苏我虾夷走到舒明天皇身边,“不如陛下选跪拜迎接圣旨?”

    舒明天皇是苏我虾夷一手扶立的,当年朝臣本欲另一位皇子,甚至苏我家族里都有异议。苏我虾夷派兵杀死自己的叔父,强行立了舒明天皇。

    苏我氏做为倭国最强大的家族,不断的通过与皇室联姻,并且扶立与苏我氏家族关系近的皇子皇女为天皇,使得苏我氏一直把控着朝政。

    天皇是君主,也是神道教的神,日本天皇没有姓,也没有户籍。

    舒服天皇,名字叫田村。

    田村摇头。

    他不但是国君,亦是神。

    做为神,怎么能向别人跪拜呢。

    “陛下”

    田村打断了他,“不用再说了,不可能。”

    苏氏虾夷又向皇后宝皇女使眼色,宝皇女也是苏我虾夷在宫里的盟友。这位宝皇女皇后,姿色美艳,却极有心计。最初嫁的是用明天皇的孙子高向王,生下了汉皇子。后来她用美色勾引舒明天皇,得苏我虾夷支持,嫁给了舒明天皇,被封为皇后。

    此后又生下二子一女,葛城皇子、海人皇子、间人皇女。这二子一女,历史上后来葛城皇子成了天智天皇,海人皇子成了天武天皇,间人皇女成了孝德天皇后。

    甚至就是宝皇女,历史上后来也曾两次登基成为女天皇。

    四十出头的宝皇女皇后,风韵犹存。

    这位皇后是充满着野心的,因为日本常有皇女、皇后继位为天皇的例子,所以这位皇后在舒明天皇身体不佳的情况下,确实早已想过当女天皇的事情。

    宝皇女对天皇道,“大唐强大不可惹怒,陛下不如跪拜。”

    苏我虾夷和宝皇女皇后都劝他不要惹怒唐使,舒明天皇虽心里不快,可最终也还是退让。

    他愿意以日本国王的身份,面朝北躬接圣旨。

    躬接圣旨,就是不跪,但弯腰低头。

    高表仁对于倭人这种讨价还价的小家子气非常看不起,他也懒得再说,直接来了个甩袖而走。

    唐使走了,就这样走了。

    留下舒明天皇一张脸紫的如茄子一样,他都如此低声下气了,唐使结果还这么不给面子。

    “派兵把他们都杀了!”舒明天皇怒道。

    苏我虾夷心里骂了一声蠢货。

    得罪了唐使不说,还想杀唐使,这是嫌唐军不来攻打吗?

    “陛下,唐使往难波津去了。”

    难波津,就是唐使登陆的港口。

    这也是日本最繁华的一个海港,这里有许多唐商建立的商铺,每年都有唐船运着货物前来。

    日本皇室和公卿大臣,地方豪族们,都以用大唐来的商货为荣。丝绸、茶叶、糖、酒、纸笔书籍,他们以大唐的流行为时尚,尽量的模仿着大唐风。

    大唐的服饰,大唐的茶酒文化,大唐的菜肴,甚至是学习大唐的官话,大唐的诗词,恨不得自己就是一个大唐人了。

    可唐使居然走了,就这么走了?

    自中原的南北朝起,日本就不断的向中原派使者,去朝贡学习。

    好不容易,有一位大唐使者来了,结果惹怒了唐使,把他气走了。

    “赶紧追啊。”苏我虾夷大喊一声。

    外交无小事。

    舒明天皇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可苏我虾夷却知道,唐使也可以说自己受到了侮辱。而唐使就代表着大唐皇帝,使者受辱,那就是皇帝受辱,若大唐以此为理由,完全可以发兵来攻的。

    大唐也完全有这能力。

    本来想抱下唐帝国的大腿,结果倒好,引来祸事了。

    苏氏虾夷派兵去追,结果高表仁头也不回。那倭兵又不敢强拦,只能任他们到了港口,然后坐上了大帆船。

    等苏我虾夷闻讯赶到,船已经启航离港。

    看着船越行越远,苏我虾夷怔怔出神。

    充满无力。

    回去见了天皇,把唐使已经走了的消息告之。

    “陛下,此次我们得罪唐使,也得罪了大唐。只怕大唐将发兵来讨。就算现在不来,可若等他们平灭百济、新罗,我们也是下一个。”

    舒明天皇这个时候才有点后怕起来。

    日本国王虽然不如日本天皇好,可再不好也比被抓去大唐当个俘虏好啊。

    想想高句丽,多么强大,现在不早灭了。

    亡国灭种啊,国君被杀,臣服尽为奴隶。

    大和连北方的虾夷人都搞不定,更别说大唐帝国了。

    “这可怎么办?”

    苏我虾夷想来想去,没别的办法了,除了把舒明天皇送去大唐请罪,否则两家是结怨了。现在唯一的对策,也就是对抗了。

    “大唐灭掉高句丽已经数年,接下来很可能就是要对百济、新罗用兵。要保大和,必助百济。臣以为,当立即下诏国内所有的豪族,让他们征召士兵,我们出兵百济,再联合新罗,共同结盟对抗大唐。”

    有百济和新罗挡在前面,那大和就还是较安全的。

    若是三家联盟能把唐军从朝鲜半岛赶出去,那说不定大和就能登陆朝鲜,在半岛上也拥有一片土地。

    “征召多少士兵?”舒明天皇这个时候却有些怂了。

    苏我是夷心里沉思了一下,唐军精锐,他们只能以量取胜。

    “征召十万!”

第1369章 出手

    承乾手握一枚金元宝陷入沉思。

    一枚金元宝含金八钱,却价值铜元宝百贯。而实际黄金的价值,却仅是一两金十贯左右,比过去黄金一两直八贯铜钱,稍涨了一点。

    但金元宝和黄金,却依然是八倍价格之差。

    通过铸币,把黄金铸成金币,除去人工成本加上铜成本等,依然是六七倍的利润。

    过去黄金少,这铸金币的利润还不显,可如今随着不断有金矿被发现,以及从海外贸易交换回来的黄金,让大唐的黄金储量大增,铸造的金币量也大增。

    每铸一枚金币,能赚六七十贯钱。

    铸金币,简直成了最暴利的产业,甚至比朝廷专卖盐酒不差多少。朝廷的盐税,是在盐价上加价十倍。而这铸金币,也有七倍之利。

    如此高的铸币利润,被人称为铸币税,但现在这铸币权却并不完全掌握在朝廷手里,朝廷流失大量的铸币税。

    银元宝和铜元宝也差不多,银币比银值钱,铜币也一样值钱,当二十的铜元宝,实际上更是达到十几倍的利润,比卖盐还赚钱。

    每年朝廷因开放铸币,而流失的收入,不知道多少。而流失的这些收入,大多数却是流进了张家的口袋。

    因为铸币技术虽然现在不止张家一家有,朝廷和几大银行也都从张家这里买了技术,可是,光有技术不够,还得有黄金白银有铜料。

    张家有最大的私营银行,还有最大的典当业、保险业,加上他们庞大的商业产业,张家不但有钱,而且金银铜也不缺。

    钱钱钱,朝廷要强大,必须有钱。

    一年亿贯的财税,可承乾并不满足。

    铸币历来多为官铸,也常偶有开放私铸。但多数时期,都是官铸,甚至历朝都颁布不少律令,盗铸诸金钱罪皆死,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

    过去私铸,靠的是降低成色而获利。又获者把铜钱熔铸铜器以得利。

    而如今,则是因为采用过去类似重宝这种,以少标多的方式来提高币值,官方减少含金银铜量。

    张家等不是私铸,是获得过朝廷允许的铸币。他们堂堂正正的铸币,赚取暴利。

    “陛下,长孙相国和高议长到。”

    “嗯。”

    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甥舅俩进来。

    “臣拜见陛下。”

    承乾招呼着两人坐下,一位是舅父,一位是舅公,也是他如今比较信任的两人。为了避免朝堂上尽是张党,现在皇帝特别倚重与张超关系不算好的长孙等人。

    他把手里的金元宝递给长孙。

    “舅父,如今朝廷一年金元宝的铸币量是多少?”

    “这几年,每年都在十万枚金币以上,今年统一发行新的金元宝,目前估计半年时间已经铸造发行了差不多三十万枚。”长孙无忌回答道。

    半年多点的时间,发行了三十多万枚金币,这是相当惊人的。一枚金币用金八钱,三十万金币就得用黄金二十四万两。

    在贞观以前,朝廷每年的黄金和白银的开采量,仅为万两左右。这些年,发现了不少金矿银矿,开采量也大增。

    半年多时间铸了三十多万枚金币,值铜钱三千多万贯了。通过铸币,利润就达到不下两千万。

    不过三十多万金元宝,由朝廷铸币局铸造发行的,却只有个零头。

    只有几万枚,朝廷赚到的铸币税也才几百万贯而已。

    真正的大头,却是张家等铸币厂生产的。仅张家一家,就铸币了超过二十万枚金元宝,超过一千五百万贯利润。

    这简直是抢钱。

    抢朝廷的钱,公然的抢钱。

    哪怕朝廷还要从张家征一笔特别铸币税,高达两成,那也才拿回三百万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