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7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们?”那军官问。

    “从现在起,你们接受本将节制。”

    说完,薛仁贵下令关闭城门,然后留下一千人守门,他自己带上另外两千人,向城内前进。

    大队骑兵踏过长街,铁蹄敲打在街上发出阵阵脆声,引得京中街上百姓商人们纷纷散开避让。

    “骑兵入城了?”

    “这是要出大事了啊!”

    “这又怎么了?”

    无数的百姓,都只是迷茫的吃瓜群众,看着那些杀气腾腾的入城骑兵,目瞪口呆!

第1399章 南面摄政

    玄武门下。

    无数的侍卫亲军在张超的带领下,抵达城下。一路过来,驻守的禁军没有几个抵抗的,几乎都加入到了张超的队伍之中。

    内阁首相、太师张超骑着一匹骏马,在他身后,有枢密使李靖、副使苏烈,有兵部尚书平阳公主,有北衙元帅秦琼,还有一位又一位的大将军。

    而这些顶盔贯甲的将帅旁边,却还有一批身着紫袍梁冠的大臣们。

    翰林院大学士马周、许敬宗、孔颍达、虞士南等,内阁宰相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宁等,连御史大夫孙伏珈、贵族院长魏征等都来了。

    数以百计的文武重臣,领着千军万马出现,谁又能阻挡,谁又能升起阻挡之心。

    李君羡上前喊话,玄武门守军很快打开了城门。

    张超策马缓步入宫,身后薛仁贵、高侃等护卫左右。

    天色昏暗,大军很平静的入宫。

    城门被迅速接管。

    宫里的内侍宫女看到兵马入宫,都不由的失声尖叫。

    王承恩带着一群人出现。

    “王承恩。”张超微笑着道。

    “拜见太师。”王承恩不用张超问,就主动道,“陛下和长孙他们还在甘露殿。”

    “还在等着某吗?”

    “某替太师带路。”王承恩谄媚道。

    带不带路都无所谓,整个京畿现在都已经落入张超的掌控之中了。宫里一阵阵的鸡飞狗跳,平阳派兵喝止,命令所有人都各自呆在附近宫殿不得乱动。

    甘露殿。

    王承恩进来。

    承乾的脸色很苍白,长孙无忌的脸很黑。

    张超带兵入宫的消息,他们已经知道了。

    现在,他们只剩下了这座甘露殿,只剩下了八百侍卫。

    “陛下,太师受诏而来。”王承恩禀报。

    承乾嘴唇都在颤抖着,话都说不出来了。

    高士廉和杨恭仁几个,也都面色灰败。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步,张超果然是早就有准备了,他傍晚才向皇帝说出那番逼皇帝退位的话,可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时辰,他就已经带兵入宫了。

    “让侍卫退下吧。”

    承乾最终无奈的道,一座宫殿,八百侍卫,如何与张超战。

    侍卫们听令退开,张超身着亲王衮龙袍入宫。

    走到大殿门口,张超停下来。

    在众人注视下,他脱下了鞋,并把剑解了下来。

    张超迈过门槛进殿,其余人也都在门槛外脱鞋解剑。

    承乾坐在那里,看着张超一众人进来。

    “太师刚是从玄武门进来的吗?”承乾问。

    张超点头。

    “玄武门,又是玄武门。”他叹惜一声,“太师带兵入宫,是要让朕退位吗?”

    张超看着这位门生,点了点头。

    到这一步,非他所愿,可惜,他也只能顺势而行。

    好好好。

    承乾连道三个好字,哈哈大笑。

    “不就是让朕退位吗,好,朕现在就下诏,立即退位,让太子继位。”

    苏烈上前一步。

    “陛下,你要退位不错,但不是传位给太子。”

    这话一出,承乾面色再变,连长孙无忌都无法再沉默了。

    “张超,你个逆贼!”

    “陛下,请立即下诏,赐太师九命之锡,假黄钺,授太师为摄政!”

    九锡,锡通赐,九锡就是皇帝赐给大臣的九种特赐用物。

    一曰车马,金辂大车、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登殿时走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三百,并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特制的红黑色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鬯,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者备之。

    九锡本来只是皇帝赐给大臣的荣誉物品。

    只不过后来因为九锡,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等这些人都接受过,南朝时的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也都受过九锡,于是九锡就成了篡位或是说禅让的标志了。

    不少功臣都拒受九锡以避嫌。

    但现在苏烈却要皇帝授九锡给张超,这就不一样了。

    李渊就是从隋朝接受九锡,建立的唐朝。

    假黄钺,黄钺是一种黄金为饰的斧钺,假黄钺,就是授节的最高一种。在假节、持节、使持节之上。

    黄钺专属君王,偶借人臣。

    假黄钺,便是借黄钺给大臣为凭,以此统领内外诸军,假黄钺,可杀持节之将。

    九锡是特殊荣耀,假黄钺,却相当于节制天下诸军的实权凭证了。

    两个一起,那就彻底的掌握朝政大权。

    尤其是苏烈要求皇帝加封张超为摄政。

    摄政,代替天子执政!

    “赐九锡、假黄钺、摄政王!”承乾放声大笑。

    他本来以为,最坏的情形,是他退位,然后也许被流放去美澳,张超会辅佐年幼的太子登基,操持朝堂。却想不到,他还是看错了。

    这位口口声声说不会篡位不会夺朝,现在却要禅让了。

    张超站在那里沉默着。

    承乾笑的很悲。

    笑到最后,只剩下长叹。

    残忍、无情,丑陋。

    承乾起身,走到张超的面前。

    “你说了算!”

    这句话是深深的无奈的恨意。

    张超叹惜一声。

    “陛下,其实本不用走到这一步。如果陛下愿意立宪,我依然愿意奉陛下为尊,陛下依然是天下之主。”

    长孙无忌闻言眼前一亮。

    这话虽然听起来如此的虚假,可他觉得不妨一试。

    “陛下,立宪未偿不可。”

    承乾却已经厌烦了,立宪就有用了?

    狗屁。

    张超都已经带着兵来到甘露殿,他还算是个狗屁皇帝,皇帝最后的一点尊严都被践踏了。

    如果他今天恋栈不去,也许明天自己就暴毙而亡了。

    “朕可以给太师赐九锡、假黄钺,甚至是禅让传位也无不可。只不过,朕有一个条件。”

    “陛下可以再考虑一下立宪。”

    “不。”承乾拒绝的很干脆。

    长孙无忌一声叹息。

    “陛下请说。”

    “朕退位之后,要离开中原,带着朕的皇子公主嫔妃们一起离开。澳洲或美洲你随便安排一个地,给朕一两万人口,几百条船,朕此生不再回中原。”

    “你继位之后,要善待大唐宗室。如果你做不到,那么你就让他们随我一起离开。”

    “还有,朕退位之后,要跟李芳华和李若华离婚!”

    “就这条件,你若答应,朕就退位。”

    这几个条件倒不算苛刻,甚至已经是主动的退让了。张超点头,“夏花姐妹与陛下感情向来很好,而且孩子也有了,陛下何必离婚?”

    “她们确实很好,可她们是你女儿。”承乾的话让人伤心。

    “好吧。”张超点头,算是答应了皇帝的条件。

    许敬宗上前。

    “请陛下现在亲笔写诏!”

    承乾回到御案前,马周神色复杂的为皇帝磨墨,魏征为皇帝取来黄绫纸。

    许敬宗把朱笔递到皇帝面前。

    “假节钺,总百揆,加九锡,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南面摄政!”

    每写一笔划,就如刀在身上割一刀。

    一封不过百余字的诏书,承乾却写了小半个时辰。

    大家都静静的等着皇帝写完。

    诏书写完,王承恩捧来玉玺。

    承乾用过玺,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有深深的厌恶。

    马周拿起诏书,看过一遍,对张超点了点头,这封诏书已经够稳定中枢了。

    “请陛下暂移北宫。”

    苏烈上前道。

    承乾望了苏烈一眼,他一直不太喜欢这个师兄,今天更不喜欢了。

    承乾甩袖大步走出大殿,苏烈跟随在后面,亲自送皇帝去北宫。

    现在皇帝依然还是皇帝,只是暂将节制兵马和统摄朝政的大权移交给张超了。

    现在张超是安国摄政王,或者说是安国摄政首相。

    禅让还需要时间准备。

    张超看着还站在殿中的长孙无忌、高士廉、宇文士及和杨恭仁四人。

    “长孙公!”

    “哼!”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

    “还要先委屈一下长孙公,请先稳步北宫陪伴陛下。”

    杨恭仁忍不住问,“张超,你想对我们怎么样?”

    “只是暂时委屈下几位而已。”

    现在正是权力交接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当然不能让这些人出来捣乱。至于最终如何处置,现在不急。

    暗夜之下,这场兵变悄无声息。

    甚至在三次玄武门之变中,算是最轻松的一次了,连人都没有死一个。

    甘露殿。

    皇帝的寝宫,此时张超和众多新党大臣都在此。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京城已经拿下,皇帝也被控制,甚至长孙等这些反对大臣也被一网打尽。

    但还不到高兴的时候,兵变的前十二个时辰,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时候。

    拿下了京畿,控制了皇帝,但能不能得到其它人的支持呢?

    地方上的官员、边地的封侯,甚至是那些统兵在外的将领们,他们能承认接受吗?

    “现在最让人担忧的是屈突通,他如今在塞外,手里握着南衙四个军八万人,还有漠南、燕北、辽北等上千诸侯之兵,万一屈突通挥兵南下,只怕事情会很麻烦。”李靖对张超道。

第1400章 夜宿宫中

    漫长的一夜。

    这一夜,张超、马周、李靖、秦琼等人一直在商议着接下来的部署。而褚遂良、岑文本和魏征等人,却按张超的吩咐,开始起草《约法》。

    约法,这是张超与大家事先就约定好的,张超登基后,将答应大家立宪。为了让大家相信和支持,因此在张超登基之前,先起草一份约法,把登基后要实行立宪,以及对诸侯对朝臣们权益的维持不变做一个承诺。

    这份约法,也是明天将要召开两院大会,取得这些议员们支持的重要一步。要想让权力顺利的交接,让改朝换代的影响最小化,这份约法必不可少。

    当年刘邦入关,约法三章。

    现在,张超也要与贵族和大臣、议员们约法。

    约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保护分封法不变,保证议会制不变,保证科举制不变,保证贞观以来的新政不变。

    基本上,约法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现状,维护分封贵族、官僚士大夫、工商地主们的利益不变。并且,约法上还将明确要求张超承诺,登基之后制订宪法,以律法明文的方式,来保证这一切。

    汉京已经戒严。

    一支支兵马开入城中,街道之上到处都是顶盔贯甲的士兵。

    所有的城门都被关闭,百姓都被要求呆在家里,关门闭户,禁止上街和走动。各商铺,也都被要求关门停业,哪怕是热闹的夜市,也都被关闭了。

    路口设卡,街上士兵巡逻。

    士兵们一遍遍的大声宣读着戒严令。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所有京城百姓都知道发生了大事,但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清楚。

    有些人只是在猜测着,白天太师张超回京,然后傍晚就大军入城,全城戒严了。

    有些人想,也许皇帝对张超下手了。

    而有些人则在想,或许是张超对皇帝下手了。

    天明。

    五月的晨风凉爽。

    不少百姓都迫不急待的打开门窗。

    街道上依然是一队队的士兵。

    一个商人壮着胆子打开了一点门,探出头左右观望。不远有一队士兵站岗,看见他的举动也并没有喝斥制止。

    他胆子又大了一点,把门完全打开。

    等了一会,他踏出脚步,走到了门外,站在了街道之上。

    “卖报,卖报,时报头条,昨夜陛下突发重疾,连夜召宰辅入宫,下诏安国首相张超,南面摄政!”

    一名报童背着两个挎包,清脆的叫声打破了清晨有些过于宁静的气氛。

    “汉京晨报,陛下赐安国首相九赐,假黄钺,南面摄政!”

    赐九锡,假黄钺,南面摄政。

    一时间,许多人脑子里立即都明白这一夜发生了什么了。

    “给我每样报纸都来一份!”

    一名士官冲几个卖报的童子喊道,报童却是胆大,并不畏惧这些当兵的。笑着过去,每样报纸送上一份,士官掏出钱袋,给了钱。

    “王参谋,给俺们念念。”士官买了报纸,却不识得多少字。他满脸堆笑着把报纸递到旁边一个年轻人面前。那是一个参谋,讲武堂毕业的天之骄子,也是他们这队人的带队军官。

    这些士兵昨天傍晚接令,然后入城,其实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服从为天职。

    现在听到报纸的内容,也算是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了。

    要改朝换代了。

    年轻参谋军官拿起报纸,开始诵读。报纸上写的很详实,这是连夜赶印出来的,其实内容都是直接由张超这边提供的,为的就是今天一早通过各家报纸,能够让京城百姓马上知道情况。

    而且这报纸还会在各地发售,到时全天下都能迅速知道朝堂的情况了。

    通过报纸等,掌控舆论,避免大家胡乱猜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些报纸上,官方的说法,是承乾突然中风,跟当初太上皇一样。现在皇帝中风,半身偏瘫,无法再临朝理政,于是昨夜重臣们连夜入宫,与皇帝商议过后,最终决定由刚回京的内阁首相张超摄政。

    皇帝还特赐张超九锡和假黄钺。

    从现在起,皇帝在宫里养病,朝廷一切事务,悉交由张超摄政处治,总领百官,节制天下兵马。

    旁边那店铺的商人,听着这边在念报,忍不住也挪过来旁听。这举动,士兵们看到了,却也没有人赶他。

    过了没一会,越来越多的商人伙计都从店里开门出来,凑一起旁听参谋读报了,围了一大圈。

    “今日下午,摄政将在议院临时召开两院大会,与议员商议朝政”

    张超成了摄政王。

    张超加九锡和假黄钺。

    不少有见识的人已经想到,张超要当皇帝了。

    虽然报上说昨天皇帝是突发风疾,偏瘫了。但信的没几个,皇帝若只是中风,需要调那么多兵马入京,需要戒严吗?

    而且皇帝就算中风,也不一定要给张超加摄政啊。首相本来就是总揽朝政啊!

    上午。

    入京的兵马都接到命令,取消戒严,百姓可以上街,商户也可以开门营业,不过出入城要经过检查,士兵依然在城中巡逻站岗。

    而长孙无忌等许多人的府上,则依然还被围着,任何人不得出入。

    京城许多百姓一面吃着早餐,一面议论着局势。

    三五好友熟人,私下聊起来也没什么禁忌。

    “看来太师要当皇帝了。”

    一人道,“太师当皇帝也挺好的。”

    “我也支持太师当皇帝。”

    “太师当皇帝后,咱们如今的制度政策不会变吧?”有人则有些担心。

    “变个啥,如今的这些政策,本就是太师当初首倡提出的。”

    这话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可不是,若没有太师的新法变革,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呢。”

    京中的一众官吏,一早也都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让他们都到衙门中开会。

    各衙主官,都向本衙的下属们传达上面的最新动向。

    反正就是如今由首相摄政,所有人要打起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要坚决拥护摄政王。

    等到中午的时候。

    京城的官吏、将校,还有那些两会议员,都得到了通知,下午将召开两院特别会议。

    议会衙门。

    早已经士兵层层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