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8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罗已经恢复了安宁。

    朝廷选任的地方官员也陆续抵达,这也让远征军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乐浪道地方行政正在移交之中,行辕已经开始在着手计划着南征扶桑。

    刘仁轨的对马一战,赢的连行辕都意外无比。

    “今早已经打霜了。”

    牛进达说话的时候,擦了擦自己的鼻子,新罗的天气其实与中原挺相近,不过今年的冬天似乎来的格外的早一些。

    第一场霜已经降下,早上起来的时候,天地一片白。

    地面冻的**的,幸好东征军早有准备,冬装已经发下,士兵有棉被棉袄棉鞋,倒不用担心这个早来的冬天。

    军官们还有皮衣。

    傍晚时分,风里带着寒冷,这是霜风,明早肯定又是一场白霜。风吹过脸上,有如小刀子一般。

    就这么说着话,手脚都有些僵硬了。

    一边说话,一边搓手跺脚。

    张抬头看了看天。

    “冬天寒冷也是好事,瑞雪兆丰年,越冷的冬天,明年虫害就越少。说来,贞观初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灾和大蝗灾,持续两年,造成巨大损失。而贞观末,南方又是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更是淹没千里长江流域。大华立国也快两年了,却是一直风调雨顺。”

    “去年也是个寒冬,北方各地普降大雨,连广州都下了雪。河北河东等地的雪更大,而辽东辽西辽北等地,雪都压垮了许多房屋,好在没有什么人员伤亡。今年看这样子,估计明年还真又是一个大丰年。”

    “丰年好啊,巴不得年年丰年,就算冬天冷点,也不怕。如今富贵人家有皮毛,普通百姓家也有棉花,加上这煤炭火炕,冬天也不难过。猫个冬,换一个丰年,怎么算都不亏。”张仲坚笑着,这位海军元帅也是一把年纪,他的结义兄弟李靖已经算是半隐退,如今几乎不过问朝堂之事,只挂着一个太保之衔,皇帝偶尔会派人过来询问他一些事务的意见,他也就给点建议而已。

    其实时候,都是在家休养,安享晚年。

    张仲坚的年纪比李靖还要大些,不过却还雄心勃勃,并不服老。依然打算在军中多干几年,等干不动的时候再退位让贤。

    在朝鲜战场,他确实也是很尽心的辅佐着太子张。

    “想起贞观之时,真是恍如隔世啊。”

    “是啊,贞观之初,百废待兴,那个时候的我们,还忙着四处收拾烂摊子,内忧外患呢。”牛进达也感慨着,十几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确实局面很烂。

    不过十几年时间,外平突厥、高句丽、吐谷浑、林邑,又先后安抚岭南、黔中、云南等地,改革制度,国力大增。

    继承了贞观朝积累的底子,大华才能在立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连灭东海两国,又大败倭国,对外贸易更是不断增加。

    大华甚至隐隐成为西方诸国的盟主了,不论是罗马还是阿拉伯,都得求着大华。

    在东方,大华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不服大华的,不是被征服就是直接臣服,还有那些稍远一些的,也都已经被列上征服的计划表了。

    皇帝由李家换成了张家人,不过当初贞观新政的那些功臣将校,却大都还在。如今一个个成为大华的分封诸侯,就算是大唐的太上皇、皇帝、废太子、宗室等也得到了善待,分封在外。

    那些诸侯们,更是通过立宪得到了保证。

    立宪之后,一切都很安稳。

    诸侯们放心的经营领地,对外开拓,资本家们也都大胆的经营,就连老天这两年也似乎特别的照顾大华,风调雨顺。

    虽说在朝廷的有意调控之下,实行了农作物价格保护,粮食等农产品比之前几年的价格反而有所上涨,但实际上这几年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因此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并没有让百姓负担变重,反而是让更多的农民收入增加不少,这有效的减少了贫富差距。

    “圣天子在位,圣德庇佑,此乃天下之福。”

    牛进达笑呵呵的说着。

    “是啊,圣天子在位,大家各安其职。咱们这些人领兵在外,那就做好咱们的职责,把那些敢抗拒天威的胡夷蛮族,统统征服就好。”

    张觉得手冻的厉害,搓了搓手。

    “这天是真的冷,咱们此时渡海征倭,时机是否合适呢?”

    张仲坚吐了口气,都能看到空气中的凝结的白汽,“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又不是在辽海,那里到了冬天海还会结冰,这倭国可不会。对我们渡海没有什么影响,粮草补给这些也不用担心,我们本来就在朝鲜屯积了不少物资,这次又缴获许多,征收的也多。”

    “甚至还可以从扬州和青岛港运输过来,虽然比登州运过来远点,但也都是固定的成熟航线,那边还都是不冻港,不用担心。”

    至于倭人的抵抗,不论是张还是张仲坚、牛进达都不担心。

    “刘仁轨此次对马一战,确实大扬我东征将士的威风。孤以为,可以派刘仁轨为征倭先锋,命他统对马的北洋舰队为先锋,让他先行南下,先打下一个港口,做为我们大军登陆倭国的据点。”

    张的提议得到张仲坚和牛进达的支持,刘仁轨这次确实打的漂亮。他的北洋舰队也着实打出了威风,把先锋任务交给他们,也让人放心。

    “那就授刘仁轨一个先锋之职,再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牛进达笑着应道。

    张仲坚也道,“这小子就是走了狗屎运,希望这次还有这样的好运,这样我们也省事多了。”

    “哈哈哈!”

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

    “陛下,太子殿下任命北海舰队司令刘仁轨为征倭先锋将军,已经发动征倭之战。”

    锦衣卫指挥使柯雄发入殿,向张超禀报东海战场上的最新情报。

    在刘仁轨歼灭五万狂妄北上,主动挑战大华海军的倭贼后,太子张也在百济和新罗两地安稳之后,提前开启了征倭之战。以在对马海战打出了威风的刘仁轨为先锋,薛仁贵、高侃等率领中军,护卫着太子随后渡海,由牛进达坐镇朝鲜半岛南部。

    “看来太子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有些等不及了。”张超听完,放下手里的奏章笑着回道。

    倭国,已经是一颗熟透的果实。

    张超觉得,其实可以等他再熟一点,让他自己掉下来。不过既然太子有些等不及,要自己上树去摘,那也没关系。

    “锦衣卫要全力配合太子。”张超指示。

    “我们最近与不少大名在联络,劝说他们归附大华,另外也在派人与苏我虾夷接触,希望能策反此人。”

    苏我虾夷是倭国掌权之人,若能得到他的归降,那基本上倭国就算有人不肯降,但也无法主持大局了。

    “那个杀了丈夫夺位的女天皇呢?”张超问。

    “这个女人是个疯子,一意主战,根本没有半点妥协之意。锦衣卫觉得无劝降可能,打算对她实行斩首。”

    “可以。”

    张超知道些宝皇女的情报,知道这个女人是个蛇蝎心肠的毒妇,有姿色,更有心计和手段,对这种女人,张超敬而远之。

    既然是个冥顽不灵的女毒蛇,那何必还怜香惜玉,直接杀了能对大局有帮助,那就杀。

    倭国已经被朝廷划为太子的采邑,以后不但是张的采邑,还会是大华历任太子的采邑。

    在张超的计划里,以后大华的太子,都应当在满十五岁后到自己的采邑去管理,亲自管理采邑五到十年,学习锻炼,待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回朝继续学习政务,做接班的准备。

    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太子,若不到外面去接触,哪怕有再好的老师教导,也还是不够的。

    为了保证太子的这块采邑,不至于太过棘手,张超还是打算先替太子削掉点刺。

    锦衣卫做为军事情报机关,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大显身手了。

    “枢密院计划明年要将对外征服的重心转往中南,重点对付真腊,尤其是水真腊,此外还要对阿拉干和狮子国用兵,你们锦衣卫的任务也还是很重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有困难直接跟朕提,能解决的朕都会替你们解决。”

    “工作要做,但保障也得要有。”

    张超从来不是那种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人。

    锦衣卫比起六扇门和飞骑来,职责更专注于外,尤其是军事方面,因此可以说锦衣卫就是大华在外的眼睛和耳朵,如果耳目不灵,那么大华的对外开拓征服和殖民事业,也就不免会迷失方向。

    柯雄发开始还说没有困难,等到后来,还是道,“就是现在人手还有些不够,我们希望能够增加一些编制,多招募一些人。另外,锦衣卫希望能够再建几个训练营地,也多发展一些眼线。”

    “编制、人员、经费,这三样对吧?”张超笑着给小八倒了一杯酒,“这些都不是问题,经费朕会帮你争取,编制、人员也都一样。就算内阁拔不了太多给你,朕也可以用朕的内库给你们补贴一些。”

    “办事经费,薪水福利,这些都不会少你们的。”张超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小饮一口,漫不经心的道,“保障这块你不用操心,朕会替你们做好,但有一点,你们也得铭记,必须牢记职责,严守纪律。做为情报部门,拥有不少便宜行事的特权,朕不希望锦衣卫到时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经费、福利你们不用操心,因此朕也不希望锦衣卫自己去经什么商,搞什么小金库这些。更不许借机敲诈,贪污受贿。对这种事情,朕是零容许的。”

    柯小八端着酒杯,认真的听着,不时点头。

    “臣一定会加强纪律管理,一于有害群之马,就会立即清除。”

    “很好,丑话说在前头,这样大家都好。你们锦衣卫,既受朕指挥,也接受枢密院管理,另外飞骑也会监督你们。给你们的经费,也会有人专门审核。所以,用心办事,专心办事,不要想其它的东西。”

    “臣明白。”柯雄发脸上冒汗。

    锦衣卫这个衙门成立以来,人员不断的扩张,尤其为了情报需要,发展了大量的线人,这些线人基本不算是锦衣卫的正式人马,但算是编外的临时工。

    这种人三界九流,各阶层都有,甚至鸡鸣狗盗之辈都有。因此在管理上,也不免存在着一些漏洞,其中就有些胆大之辈,在外打着锦衣卫的名号,干一些不法勾当。

    本来柯雄发知道后,也整顿过几次,但这种事情也无法根治,毕竟为了情报,有些人还是得用。而且他也没太在意这些,认为那些人其实也没多大胆干多大坏事,顶多就是扯着虎皮做大旗,谋些小利而已。

    他认为这也算是一种利益交换,若没半点好处,那些人怎么愿意为锦衣卫办事呢。

    但刚刚这会张超的话,让柯雄发明白,锦衣卫里的这些情况,皇帝都是了如指掌的。

    皇帝虽不说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你也不要紧张,来,喝酒。”

    “臣酒量不好,不敢在陛下面前多喝,以免酒后失礼。”

    粮食产量大增,商品丰富,经济繁荣,因此酒这东西也是慢慢的进入千家万户,过去一般人是喝不起酒的,酒也贵。

    而如今,酒的品类越来越多,果酒、粮食酒,还有各种酿法的酒,米酒、麦酒、白酒、葡萄酒等等。

    档次分类越来越多,味道也越来越好。

    价格也有很多选择。

    喜欢喝酒的人越来越多,逢年过节,桌上必然会有酒。甚至连许多妇人、孩子也都会喝上一点。

    甚至因此酗酒的情况都增多了许多。

    朝廷对酿酒业是支持开放的,因为酒实行特卖制度,酒税是朝廷的一大重要税收来源,每年为朝廷创造千万贯的税收,所以哪怕因酒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在粮食丰富,而酒税又喜人的情况下,朝廷对酒的态度还是开放的。

    张超不喜欢酗酒的人,但他认为酗酒的问题本身不是酒,而是人。如果不懂的节制,不喝酒也会有其它问题。懂的节制的人,就算天天喝酒也不会胡喝滥造。

    张超平时就喜欢喝点酒,但都喝的不多,每次喝一点。不管是黄酒还是白酒又或红酒,张超都有喜欢喝的。

    酒喝三分刚刚好,味道意境都好,喝多就没意思了。

    柯雄发酒量其实是很不错的,不过是在皇帝面前拘束而已。皇帝给他倒酒,恭敬的伸手捧杯接下。

    “锦衣卫是比较特殊的,现在出问题的只是些临时人员,但这个问题却必须受到重视。若是不重视,到时你们锦衣卫的名声,被一群临时工坏了,损失的还是整个锦衣卫。”

    “而且若不处理,到时你们锦衣卫的那些正式人员肯定就会心理不平衡,认为连那些临时工都能借着锦衣卫的名头在外收受好处,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呢?他们手里的权力还更大,如此一来,到时整个锦衣卫可就千疮百孔了。”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必须防微杜渐,出现一点点不好的苗头时,就要立即处理,这样才能警示后人。”

    “谢陛下提醒,臣回去之后,一定好好的清查整顿。”

    张超点头。

    “你先自查,若是让御史台或大理寺来查锦衣卫,到时你们锦衣卫的脸面也没有了。”

    权力寻租,其实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都难以根治的问题,这就好比赌和嫖。但不能因此就放任自流,必须管理,还得加强管理。

    大华连青楼和赌坊这两个行业都是管而不是禁,正是明白光是禁是禁不住的,既然堵不住那就不如疏。

    青楼行业有严格的登记准入制度,要经营业,得先取得经营资格,申请特许经营牌照,所有的从业人员,得登记备案、定期体检,他们还要缴纳一笔特殊的花税,也称为胭脂税。而且这行业的税收,也比其它行业高的多。

    赌坊也差不多,禁私赌。赌档全得登记备案,缴纳重税。

    对于官吏的管理,大华也是严格的,不但有御史台盯着,也有议会盯着,更别说刑部还有个专门反贪的六扇门,皇帝手里还有一个飞骑。

    锦衣卫都还负责军方将校的监察。

    张超需要锦衣卫,但张超也一直在警惕和防范着大华锦衣卫最后变成明朝的锦衣卫,防止他们腐化堕落。

    为此,大华的锦衣卫并不如明朝一样是一个相当独立的机构,这是一个隶属于枢密院,并要接受御史台、议会审核,接受飞骑监督的机构,他们头上的婆婆有好几个。

    只不过,他们的经费是得到保障的,办案也有不小独立性。

    “朕还是那句话,专心的做好本职工作,其它的你不用操心。”

第1486章 画虎不成反类犬

    早晨。

    张超到皇城散步遛狗,马周、魏征、房玄龄等人也牵着一条狗过来遛。早朝之后,皇帝与几位宰辅重臣们一起遛狗,似乎成了一个新的惯例。

    一边遛狗铲屎,一边聊聊国事,交流一下意见,在清新的空气里,倒是挺不错的。

    “倭人真是没有出息,一边想要全面学习我们中原,却又不自量力想要对抗我们大华。还真以为学了点皮毛,就能够跟老师过招了。”

    倭人的改革内容,其实就是全面模仿贞观新政,但却又没模仿到核心,只是模仿到了一层皮,比如大华都已经取消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倭人却把这个当成宝,高高兴兴的在全国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

    还将倭国划分五畿七道,学大华的区划,设立六十多个令制国。中央呢,又是模仿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可大华也早就不再用三省六部制了。

    大华如今实行的可是内阁负责制。

    刚搞了几天的改革,倭人就以为自己完成了中央集权,就叫嚣着让各国出兵。确实纠结起了十万兵马,但这十万兵马岂能同大华的军队相比。

    “本质上来说,均田制以核心的国家制度,是均田制、租庸调税制、府兵制军制为一体的,甚至公廨田、职田、勋田等为补充。国家制度的根本还是在于田地,说白就是古典农业制国家。”张超站在那里道。

    而均田制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虽然说西魏北周隋唐,都以均田制为根本,并都因此强大,但都是有社会背景的。

    均田制需要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是战争,是不断的兼并状态下,战争不断,人口少,土地多,并且通过战争能不断获得新的土地,因而朝廷才能将新获得的土地分授给百姓,通过授田,获得更多的租调税赋收入,获得更多的免费庸役。

    国家的力量才能因而不断的增强。

    说到底,在南北朝时代,属于地主豪强的时代,土地兼并是相当严重的,而当时的战争,恰恰是将一大批的这些豪强地主给打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