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8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类型的骑兵侧重不同,装备也还有区分。

    大华骑兵最擅长的还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步骑、骑车、骑炮等协同作战。所以李靖说,若是在相当的条件下,阿拉伯骑兵根本不是大华骑兵的对手。

    “但是,如果我们远征阿拉伯,又深入内陆做战,尤其是在波斯高原作战,只怕则也并不容易。”

    打仗这东西,也不是纸上谈兵,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情况。比如天时地利等等,本土防御,或者是客场作战,这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大华虽然与阿拉伯如今是接壤,但实际大华的核心地区,与阿拉伯是相距甚远。

    跑到阿拉伯去打仗,那不论是补给,还是地理、气候等都是相差极大的。

    以现在阿拉伯人的气势,跑过去远征,还真不容易。

    就算有强大的海军配合,但只要离开海岸,要深入内陆,就会很麻烦。

    这些年,阿拉伯人的骑兵攻无不克,波斯人的重装骑兵、罗马人的重装骑兵,甚至是可萨人的轻骑,都一一败在他们的面前。

    “大华与阿拉伯一战,看来是不可避免了。”

    张超看着地图叹气,他倒不是怕打不赢阿拉伯,而是与阿拉伯一开战,这外贸将大受影响。

    打仗说到底打的还是钱。

    大华开国十年,大家日子过的挺好,虽然对外用兵不断,但并没有影响到大家的生活,相反,用兵不断,拓地无数,打开了无数的新市场,更加繁荣了经济。

    但如果跟阿拉伯开战则不同,这次的敌人,是一个很强大的敌人。

    起码在中亚这一块,如今是无人可敌,连波斯人都要避敌锋芒。

    “要不,先把这个奥斯曼刺杀了?”

    “上次杀了欧麦尔,这次要再杀奥斯曼可不会再这么容易了。不过倒也可以试试,但真要击败他们,关键还是得拉上罗马和法兰克、可萨诸国一起围攻。”

    张超捻着胡须说道。

    “罗马现在就是纸糊的老虎,根本没什么用。”

    东罗马现在还不如称为君士坦丁堡公国,西罗马则可以称为埃及王国,各自只剩下一片地盘,苟延残喘,要不是大华为他们撑着,早就崩溃了。

    至于死守着高加索的可萨人,也一样全靠大华的里海和地中海舰队协助。其它的什么阿克苏姆等,就更不用提了。

    稍能有些用的,也许就是在大华加冕称帝的法兰克皇帝了,他这几年得大华扶持,已经成了西欧一霸,趁着罗马和阿拉伯死磕,法兰克四处出击,跟他们的日耳曼蛮族同胞建立的西欧各国开战,打下了不小的疆土,实力也正劲。

    大华这个爸爸要跟阿拉伯开战,法兰克儿子当然要上。当然,明面上,法兰克皇帝是喊大华皇帝喊大哥的。

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

    骊山的温泉很不错,自古就是有名。

    此时秋后,天气渐冷,一场秋雨一场寒,张超和老干部们在山上泡泡温汤,确实很大保健。

    君臣坦荡,赤诚相见。

    躺在暖暖的池子里,一边聊天,一边喝茶吃点心,一呆能呆上一天。

    泡的差不多了,张超离开池子,往长凳上一躺,闭上眼睛,享受下搓澡服务。

    左边躺着秦琼,右边躺着李靖,再旁边是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牛进达这些老杀才。本来房玄龄、马周、魏征也是想加入这个老干部退休活动中心的,但张超觉得他们不比武将。

    让他们换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去了。马周转任翰林院大学士、房玄龄转任贵族院长,魏征转让内阁次相。

    倒是如罗士信他们,其实年纪也不算老,罗士信也才五十出头,正当壮年呢。程咬金其实也才六十多点,对他们这些大将来说,虽然多少有点伤痛缠身,但这年纪其实还算黄金年龄,经验丰富、身体也还好,将帅的黄金阶段,不过大华军界优秀将领辈出,王玄策、刘仁轨、薛仁贵等一大批良将在朝,同样有经验,还更年轻,当然得要他们这些老家伙们退位让贤了。

    “陛下,北美那边是不是也该处理一下了?”程咬金隔着老兄弟秦琼对皇帝道。

    “也没什么处不处理的,李世民在的时候,想折腾一下子,朕也就成全他,让他去折腾。他倒也真挺能折腾,只用了十年时间,把个北美都折腾到手了。现在他把自己也给折腾死了。”

    罗士信呵呵一笑,让给他搓澡的那位再加点力气。

    “折腾死了好,咱们正好摘桃子。北美殷人各部,都被李世民给打服,将之纳入体系,如今他一死,咱们过去,正好接收。这岂不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

    张超笑笑。

    罗士信说的,倒也是他的想法。过去他不愿意派兵去讨伐李世民,一来有点遥远,二来不想自相残杀,三来也确实还是对李世民有些亏欠之心。索性就让他去折腾,把北美各部打一遍,将他们征服也好,让那些殷地安人知道知道汉人的厉害。

    反正李世民年纪也大了,他一死,大华过去接盘也是正好。

    就当用李世民做了个免费劳力,让他打了回先锋好了。

    “朕打算派个使者去北美,吊唁下李世民,不管怎么说,他这辈子也是个了得的人物。青史之上,会有他的一席之地。朕准备给他上谥号武,也算纪念他这一生为华夏开疆拓土之功绩了。”

    “武皇帝!”秦琼边念边点头。

    谥号有美谥有恶谥也还有平谥,武字就是美谥,是称颂皇帝的武功。如西汉世宗刘彻的谥号就是武皇帝。

    想当初隋朝皇帝杨广亡国,江都被弑后,皇泰主杨侗追谥杨广是明皇帝,是美谥,还为他定庙号世祖。而河北的窦建德也追谥杨广为闵皇帝,这是个平谥。但李渊逼迫杨侑禅让,建立唐朝,却追谥杨广为炀皇帝,这就是个恶谥。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炀帝,是极难听的一个恶谥了。杨广死了,李家还在这位亲戚的棺材上吐了几个口水。

    张超给李世民定谥号武,这却是个美谥。

    刚直理曰武。威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上庙号太宗!”

    唐以前,皇帝都有谥号,虽然有美谥有平谥有恶谥,但每个皇帝都有个谥号。可庙号却不一定每个皇帝都有。

    在过去,庙号是表扬皇帝功绩的。有能力有功绩的皇帝,才能有庙号,比如两汉众多皇帝,但有庙号的皇帝却只有几个。

    刘邦庙号高祖,刘彻庙号世宗。

    隋以前,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

    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祭祀上就会困难。因此只有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正所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无庙。

    庙号一般都是祖和宗。

    南北朝起,一般皇帝,除非是亡国之君,否则基本上都会被子孙追上庙号。李世民也是亡国之君,但毕竟功绩也是在的。

    张超既然给他上了武皇帝这个美谥,自然也就不再吝惜给他再上一个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号,但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圣祖发扬光大。

    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

    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为明贤之君。

    世祖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成宗是守成之君。

    宪宗、宣宗功业不足,有功有过。

    宁宗则过于懦弱,德宗则是遭遇动乱被迫逃亡。

    高宗是由盛转衰。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

    度宗、定宗仅是过渡君主。

    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

    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是悲情的亡国之君。

    张超给李世民太宗庙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陛下,要臣说,上一个德宗就不错了。”罗士信道。

    牛进达则认为思宗也行。

    “算了,虽然李世民是亡国之君,但他这一生有过亦有功,功也不小。结束隋末以来的中原动乱,改革新政,有大功。”

    太宗武皇帝。

    张超一席话,算是给李世民最后盖棺论定了。

    他这一生,出身关陇贵族集团,陇西李氏,八柱国家。隋朝的皇亲国戚,十六岁跟着父亲起兵,南征北战,平定天下。二十几岁就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十余年的努力,东征西讨,推行改革,实现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国强民富。

    大华的今天,也完全离不开大唐贞观新政打下的底子。甚至可以说,大华其实就是纠正了李世民后来的改弦易张,恢复到新政改革的大路上去。

    张超长叹一声。

    一代雄主,就此陨落。

    陨落于异国他乡。

    “派个使团过去,跟武氏和徐世绩、尉迟恭他们谈一谈。若是他们愿意重新归附朝廷,那么朝廷可以既往不咎。”

    “啊?”程咬金一定就惊了。“这也太便宜他们了,这事情不能这么办啊。”

    张超笑笑,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若是他们肯归附,那么朕依然会保留此前授封他们的封号甚至是封地。”

    言名之意,李世民一死,那个后唐王朝也就算亡了。以后北美的地盘还是属于大华,武氏、徐茂公、尉迟敬德三人可以保留爵位封地,但只限以前张超封给他们的,不是李世民封给他们的。

    若他们肯同意,对朝廷来说,那是没费力气,就把李世民辛苦打下来的地盘给收入囊中。

    若是不同意,还可以再谈嘛,多给点地盘也不是什么大事,反正关键是让他们改旗易帜。

    “若他们愿意,也可以回中原来。”

    “另外,让使团把李世民的尸体带回中原,以帝王之礼安葬在长安吧。”

    秦琼问,“如果他们不肯归降呢?”

    “先礼后兵,不同意就继续封锁贸易,还可以出兵攻打。以前朕没让出兵,是时候未到。”

    李世民也死了,北美诸部也算是初步征服统一起来了,若这个时候再不出手,那这后唐还真要成形了。现在不重锤敲散他们,以后那边可就真插不进手了。

    “是战争还是太平,任他们选择。对了,让尉迟家和徐家也各派子弟同行,让他们帮着劝一劝。”

    “派谁去?”

    “做好两手准备,让使者带一只舰队去。一手是招安诏书,一边是坚船大炮。若是愿受降招安,自然是最好的。若是抗旨不遵,就直接打下旧金山和落杉州。”

    “上官仪如何?”

    说话的是老干部郑善果,上官仪是皇帝的门生,在军界也算是少壮派,但上官仪不光兵法学的好,文才也不错。当然,让郑善果这般卖力推荐上官仪的原因,还是因为上官仪的妻子是郑氏,荥阳郑家人,算是郑善果的孙侄女婿。

    自家人当然要推荐。

    如果武氏他们归附,那么北美这么一大块地区,自然就要设立新的道省,按内阁此前的计划,是要把北美设立两个道,西部设立旧金山道,东部则设立五湖道。

    两道下各辖两至三省,本来说北美这地方地广人稀,并不用设立这么多的道省,但正因为天高皇帝远,才更需要设多个道省,以平衡,避免北美到时出现失控的局面。

    上官仪如果成为天使前往宣诏,而且还是带着一支舰队去的,那就不是普通的宣诏官。若是普通宣诏,随便派个五六品的官员前往就是了,但既然还要带上一支舰队去,这就得需要一个不简单的人了。

    首先得能打,这就要求得是一员上将。

    这次的宣诏更多带有的是军事性质,所以首选武将,还不能仅仅是武将,还得是那种能够独挡一面,又能得到皇帝信任的人。

    上官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他虽然不如师兄弟里的苏烈、刘仁轨、高侃、薛仁贵、王玄策这些人名声大功绩高,但这些年也一样是战功彪炳的。带上一支舰队去北美,各方面都没问题。

    一旦若是武氏他们归附,或者说直接开战,上官仪都能立马转而出任旧金山道总督。

    就算当不上总督,当个提督总行。

    到如今复兴十年,大华已经在各地全面推行道省制,总督巡抚做为封疆大吏也都实行的不错,一个个镇守一方,手握实权。

    尤其是现行制度下,想入阁为相,基本上得有地方州刺史、省巡抚、道总督的经历,要不然,光在朝堂上混是没用的。

    郑善果已经退下来了,他的那几个兄弟也基本上退居二线了,年轻一辈的郑家子弟,想入阁为相,还太早太早。倒是上官仪条件很好,若是郑家推一把,二十年内入阁为相,并不是不可能。

    出一个宰相,那是对郑家帮助极大的。

    张超想了想,点着头道,“上官仪倒是个不错的人选,朕看可以组建一个北美舰队,就由上官仪出任舰队司令官,然后率舰队往北美,前往宣旨。”

    “再授他旧金山道提督之职,授他便宜行事特权。”

    这几乎就是给了上官仪在北美开战的权力了。

    李世民虽然死了,但徐世绩和尉迟恭却还在,上官仪战功不少,但毕竟算是少壮派,能不能在这两位老帅面前讨得便宜,却还真不容易。

    程咬金在一边听的有些耐不住。

    “陛下,不是俺老程看不起上官仪啊,实在是他毕竟还年轻嘛。徐世绩和尉迟恭这两老货,老程是清楚的,脾气臭,但本事不假。我是担心啊,上官仪玩不过他们,不如让我老程去那北美会会那两老东西去。我跟他们也熟,说不定更好劝说。”

    “陛下,让我老罗也去。”罗士信也跟着道。

    张超摇了摇头。

    “用不着。”

    徐世绩和尉迟恭确实打仗厉害,但他们率领的是什么军队?是一支装备落后大华几代的以殷人蛮子为主的北美军,上官仪虽是后辈,但经验也丰富,而且带去的将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还是一支新舰队。

    拥有坚船大炮,只要不是太轻敌,可以说上官仪没理由失败。

    “杀鸡焉用牛刀,北美那边只是小问题,不影响我们的大局。倒是阿拉伯人,这是个劲敌。既然奥斯曼都已经露出了爪牙,他们现在敢劫掠我们的商船,下一步肯定就敢闭关。”

    “要打大仗了,朕需要你们这些老帅为朕参谋顾问。甚至,到了关键时刻,可能到时候还要派你们去前线主持大局。”

    程咬金一听,立即笑着道,“那我还是留在这里陪陛下泡温汤,等着去收拾大食白袍子们。老听他们吹嘘什么阿拉伯骑兵无敌,俺老程还真就不信这个邪,当年俺老程也是骑将出身,骑战真不服谁。”

第1574章 孝庄

    空气之中弥漫着烟气。

    殿中平常的馥郁的香气,此时还夹杂着纸钱燃烧后的余烬味道。

    身着一套白色孝服,处于这样的烟气之中,武媚娘只觉得胸闷不顺,总忍不住想要咳嗽。

    不过看着前面的棺木,她还是极力的抑制着咳嗽的冲动。

    她的身旁,是刚继位不久的新帝李弘。

    十二岁的李弘,其实还是个孩童。这个孩子长的很像李世民,但却没有皇帝的那种强健勇武,相反有些文弱。苍白的脸,单薄的身子,瘦小的胳膊腿,跪在那里,不时的咳嗽。

    “陛下,没事吧?”

    “母后,朕还好。”李弘被那污浊的空气弄的不时咳嗽,但面对皇太后的关心,却还是谎说很好。

    “说杯水。”

    皇帝去世有段时间了,但却一直还没有下葬。盖因李世民弥留之际,曾经立下遗嘱,说等他死后,先不要下葬,将来要将他送回中原安葬。一天大唐不能反攻回中原,他一天就不入土。

    李世民死前,握着儿子李弘的手,当着武媚娘和徐世绩、尉迟恭等人的面,把三支金箭交给李弘。

    “第一支箭,要你讨伐中美玛雅城邦,你若不先攻下中美玛雅城邦,那南美就不能拿下。只有统一整个美洲,我们才有机会积蓄实力将来打回中原,否则华军盘踞南美,时间越长,我们就越被动。”

    “第二支箭,你要攻下澳洲。澳州曾经是你兄长李治的放逐之地,他不肯归附张超而自刎,有我李家的风骨。你要攻下澳州,为你兄长报仇。以澳州为将来反攻中原的桥头堡。”

    “第三支箭,你要杀掉张超,将乱臣贼子灞上张家铲除。你能完成我这三个愿望,光复大唐江山,我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