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际强兵-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这是一个依靠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算在理论上,我们依然能利用原能,可是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

    “其实,问题依然出在原能上。简单的说,就算我们拥有圣器,也未必能够保证在逃亡期间能获得足够多的原能。”玉洪兴叹了口气,才说道,“当然,我们可以利用现在掌握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原能的消耗速度。比如,在逃亡开始之后,可以在星球内部设置一个代替主序星的人造能源,而且由圣器直接驱动,从而在星球内部产生一个全封闭的生态圈,确保在没有主序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出现适合我们生存的环境。虽然这项工程极为浩大,但是在逃亡的过程中有足够多的时间,而且为了生存,相信星球上的所有人员都会积极的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手段确保原能供应,比如储备足够多的原晶。问题是,我们做的研究表明,在离开了南阿尔法星系之后,圣器很可能失去价值,至少输出原能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恒星系统之外的空间与恒星系统内部的空间有很大区别,而且很多不为我们所知。如果原晶也会由此失去价值,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足以让生态环境维持上万年所需的能量。”

    康盛女王眉头紧锁,认真思考着玉洪兴说的这番话。

    “等等……”那名长老在这个时候说道,“一万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能从银河系来到南阿尔法星系,他们当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显然,这也是当初建造逃亡飞船的关键所在。”

    “什么意思?”

    “相对于行星级别的天体,逃亡飞船小了几个数量级。更重要的是,由人类科学家建造的逃亡飞船,其实都是一个全封闭系统,即内部能量几乎不会散发出去,因此在逃亡开始的时候加速到光速,然后保留下一次减速所需要的能量,而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其实并不多。其实,这也是逃亡飞船的尺寸受到限制的关键所在,即造得太大的话就无法控制能量的散发速度。很明显,在行星级别的天体上,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办法弄出一个类似的全封闭系统。”

    “这……”

    “当然,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实施的难度很大,而且需要你们的技术支持。”

    “什么办法?”

    “采用传统的手段获取能量。”

    康盛女王微微一愣,说道:“你是说,不依靠原能?”

    玉洪兴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能够在星球内部储存足够多的氢元素,我们就能在逃亡途中依靠核聚变获取足以让生态系统维持上万年的能量。当然,如果有条件,我们甚至能够获得让星球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减速所需的能量。很明显,哪怕以原能为基础的能量技术在恒星系统之外失去了价值,我们也能够依靠传统能量实现逃亡,至少能够把我们送到另外一个恒星系统。只不过,工程量肯定极为巨大,而且需要很多我们没有掌握,不过极境族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

    “什么技术?”

    “从主序星内核获取核聚变材料,并且不会导致主序星毁灭的技术。”

    康盛女王微微一愣,或者说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我们掌握的情报没有错,数千年前,极境族就是依靠这项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整个南部大区,成为了三个一流顶级文明之外最强大,至少是辖区最大的文明,也才引起了昆阳族的注意。”

    “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康盛女王朝旁边的长老看了过去。

    “也许有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就算真有这样的技术,也早就被淘汰了,毕竟有了原能技术之后……”

    “我们需要的只是相关的技术资料。”玉洪兴勉强笑了笑,说道,“虽然通过研究,我们也能开发出类似的技术,但是需要时间。更讽刺的是,在掌握了原能之后,我们不但不再利用核能,甚至没做任何相关研究,也没有类似的技术储备。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来到这里向你们请求帮助。”

    玉明辉在这个时候说道:“其实,关键就是时间,我们现在得节约时间。”

    康盛女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果真如此,我们会无条件的提供相关技术,帮助你们取得突破。只是,我们需要全程参与相关的行动。不管怎么样,需要离开南阿尔法星系的不止是人类联邦。”

    “这是当然的,我们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人类联邦与极境族的共同财富。”(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危险时期

    玉洪兴提出的设想很大胆,也具备很高的可行性,至少比在短时间内建造数十亿艘逃亡飞船更加现实,只是实施的难度也很大。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一些非技术的,也无法用技术解决的问题。

    将一颗行星级别的天体改造成一艘逃亡飞船,准确的说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巨大的工程量还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劳动力。

    显然,改造工程肯定无法在逃亡开始前完成。

    说得简单一点,改造之后的行星其实是超级逃亡飞船,能够搭载的乘客是逃亡飞船的上万倍。以一颗直径五千公里的行星为住,将内部完全掏空,保留厚度在二十公里左右的壳体的情况下,壳体内侧的表面积与行星表面积相当,在满足基本生存环境的前提下,最多能容纳一百亿居民。

    只是,仅仅一颗行星显然远远不够。

    如果只是人类联邦,大概需要一千颗这样的行星。算上极境族的话,大概需要五千颗这样的行星。要是把南阿尔法星系的其他文明全都考虑进去,至少需要十万颗这样的行星。就算某些文明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在逃亡期间可以降低生存要求,也至少需要五万颗这样的行星。

    当然,五万颗行星不算多。

    在南阿尔法星系里面,直径在五千公里左右,有足够资源的行星超过一百亿颗,而且九成以上没有常住居民。

    问题是,改造五万颗行星的工程量不比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少多少。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一百年之内改造五万颗行星,也就能够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而从成功的概率来看,十亿艘逃亡飞船肯定比五万颗行星高得多。如果只是为了保存文明的种子,那就应该建造逃亡飞船。

    其实,这也是第二纪元末期,人类科学家决定建造逃亡飞船的主要原因之一。

    玉洪兴提出这个方案,只是因为现在的情况与第二纪元末期不一样,至少不存在两个阵营的问题。

    别忘了,在第二纪元末期,只有少数人类科学家主张逃亡,大部分人类科学家把希望放在了以中心黑洞为基础的跨恒星系统宇航技术之上。虽然主张逃亡的科学家获得了机会,但是获得的资源极为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人指望能够拯救所有人,只是希望保存文明的种子。

    显然,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

    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在极境族以人类联邦的盟友身份参战之后,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杨屹的目的是拯救所有人,至少以此为根本目的,不存在其他可行的手段。至于杨屹亲自寻找的另外一种办法,因为没有占用太多资源,所以对逃亡行动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

    正是如此,玉洪兴才提出了这套方案。

    只是,问题同样突出。

    因为无法在逃亡开始之前完成改造工作,所以玉洪兴提出,对行星的改造工作安排在逃亡开始之后,在此之前只需要完成前期准备,比如在行星上设置为改造服务的工业体系,建造基于原能,能够在改造完成之前为行星上的所有居民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生态系统。

    此外,还需要在部分行星上囤积改造中不可缺少,而且本星球上没有的资源。

    虽然这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是跟改造行星相比,前期的这点投入就不值一提了。别说是极境族,即便是人类联邦也能在大约十年之内,在满足自身需要的五千颗行星上完成改造前的准备工作。如果是极境族,最多只需要二十年就能在五万颗行星上完成准备工作。

    显然,相对于建造逃亡飞船,改造行星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付出少了许多。

    虽然这只是前期准备,不等于后期改造,而且改造的工程量依然十分惊人,但是按照玉洪兴的方案,改造将在逃亡开始后进行,而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没任何人会对浩大的改造工程提出质疑。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本民族,或者其他文明,所有人都会全力以赴的参与改造工作。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各个文明,以及各文明的众多个体对逃亡的态度。

    毫无疑问,这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玉家否决了建造逃亡飞船的方案就与此有直接关系。

    就算玉家上下,以及康盛女王等极境族的当权者对杨屹坚信不移,也未必能够说服其他人相信杨屹的预言。至于玉洪兴等科学家发现的那些征兆,最多只是征兆,并不能以此证明灾难即将发生。

    显然,这个问题在改造行星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依然存在。

    说白了,只是在至少五万颗行星上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提前储备足够多的物资就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在和平时期,有充足的时间,问题还不是很大,毕竟极境族与人类联邦都有强大的工业生产力,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工业产品,资源也不算太少。问题是,战争还没有结束,哪怕在战争结束之后也要进行战后重建,而在这个时候抽调有限的资源与工业生产力去做跟战后重建没有关系的事情,很难得到民众的支持,甚至会由此引发民众对权力当局的质疑与不满。

    其实,这也是玉洪兴认为应该在逃亡开始之后进行改造的关键所在。

    为此,玉洪兴提出了一套较为详细的方案,准确的说是明确了时间结点,却没有具体内容的方案。简单的说,最好能够在五十年内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最多不能超过七十年,而在最初二十年内以技术准备为主。在各个文明完成战后重建之后,再重点进行工业体系的建设工作与资源储备。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降低在前期对民众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民众的认同与支持。此外,前期的技术研究,以及随后进行的基础建设跟战后重建有部分重叠,也就能够利用战后重建来保守秘密,避免让民众过早知道跟灾难有关的消息,确保各个文明能够保持稳定。

    只是,如果严格的按照玉洪兴提出的时间结点进行,难度确实很大。哪怕把时间放宽到七十年,也未必能够及时完成前期准备。至于继续放宽时间限制,也不大可能,毕竟最后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把各个文明的民众转移到逃亡的星球上。相对转移人员的数量,三十年的时间算不上充足。

    当然,这也只是有难度,而且是能够战胜的难度。

    用玉洪兴的话来说,只要充分借助战后重建,即利用战后重建的特殊情况调集更多的资源与人力,完成前期准备的问题不是很大。比如,可以用战后重建的名义对那些逃亡星球做全面勘察。因为战后重建由当权机构负责,所以战后重建的持续时间,以及动用的资源也由当权机构说了算。哪怕民众对此产生疑问,也能用战后重建加以解释,至少在短期之内不会引起民众的反感。显然,相对于这场已经持续了数百年,而且波及整个南阿尔法星系的战争来说,几十年的时间算不上漫长。

    只是,有一个问题是无法用战后重建来掩盖的。

    这就是,在逃亡开始的时候,必须摧毁逃亡星球所在恒星系的主序星,以此让逃亡星球摆脱主序星的引力束缚。虽然从理论上讲,只有在征兆足够明显,或者是已经能够证明灾难即将发生的时候才会走出这一步,但是肯定在灾难发生之前,而且肯定无法立即向民众做出合理解释。在开始逃亡到灾难到来的时候,至少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间隔期,而在此期间民众对逃亡的态度,或者说对当权者的信任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也就可能出现局势失控等严重后果。

    此外,即便把这个间隔期尽可能的缩短,也无法避免另外一个问题,即在逃亡之前需要从主序星获取足够多的聚变元素,也就必然会对主序星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主序星彻底毁灭。

    显然,就算是康盛女王也无法向极境族的民众做出合理解释。

    别忘了,早在第二纪元,所有的文明都放弃了核能,转为利用原能。在此之后,所有文明都的科学体系都建立在原能之上。虽然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没有一个文明有理由走回头路,更不会为了获取在宇宙中广泛存在,而且价值不是很大的聚变原料去破坏一个恒星系的主序星。

    可以说,这种倒退的做法必然引起民众的质疑,也就有可能产生预料之外的影响。

    简单的说,在逃亡开始之后的那段时期的局势最为危险。

    至于如何度过这段危险时期,玉洪兴没有提出任何办法,毕竟他是科学家,并不负责解决科学之外的麻烦。

    当然,用玉洪兴的话来说,在逃亡开始之后,特别是在灾难已经得到证实之后,所有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到时候需要面对的,只是如何在漫长的逃亡旅途中让尽可能多的人活着到达目的地。

    为此,玉家给出了一个足以让康盛女王信服的证据。(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继续对抗

    建造全封闭生态系统,其实根本不算什么,而且早就得到了实践的证明。

    这就是,那个由肖问天亲手打造的,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一直充当玉家根据地的空间碎片。

    为了获得康盛女王的信任,玉洪兴详细介绍了这个空间碎片的内部运行情况。

    当然,并不是说用在这个空间碎片里的技术能够用来改造逃亡星球,至少最核心的技术用不上。

    在玉家的空间碎片中,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原能,而且空间碎片本身也是依靠原能才保持了稳定。因为这个空间碎片在南阿尔法星系中,能够从外界获得足够的原能,所以能够长久的稳定存在下去。

    显然,问题就在这里。

    按照玉洪兴所说,现在只能肯定,在恒星系统里面有足够多的原能,也就能够获取足够多的原能。可是在恒星系统外面,就未必有足够多的原能了。至少按照原能的理论,在恒星系统之外的广袤宇宙当中,原能的密度低到无法收集的程度,因此只要离开了恒星系统,与原能有关的动力设备去都将失去价值。至少在理论上,像原能转换器这样的设备在恒星系统之外无法正常工作。对此,人类科学家在第二纪元末期已经加以证实,即当时送人类等文明来到南阿尔法星系的逃亡飞船只携带了进行一次减速必须的能源,也就是原晶,而维持逃亡飞船的生态系统的是普通的核能。也正是如此,逃亡飞船在到达南阿尔法星系,并且完成了减速后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显然,让逃亡星球减速所需的能量肯定比逃亡飞船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逃亡星球不可能做到完全封闭,在长达上万年的逃亡旅途中,肯定会泄露很多能量。

    至于在逃亡星球内部营造出合适的生态环境,只要有足够多的能量,就不是什么问题。

    要知道,玉家的那个空间碎片已经稳定的存在上千年,而且没有外来影响的话,还能稳定存在下去。在理论上,这个空间碎片的寿命跟南阿尔法星系相当,会一直存在到南阿尔法星系毁灭的时候。

    也就是说,玉家已经掌握了,或者能够通过对空间碎片进行研究获得制造长期稳定存在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技术。

    前提是,能源供应必须得到保证。

    因为原能靠不住,所以剩下的只有核能,而且是聚变核能。

    显然,绕了一圈,问题又回到了能源上。

    虽然聚变核原料,即氢元素是宇宙中最广泛的存在,任何一个恒星系里,氢元素所占比重都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但是大部分氢元素都存在于恒星系的主序星当中,在其他天体上的储量不算充足。即便是一些体积巨大的巨行星,所含的氢元素也不会超过所在恒星系的百分之一。

    很明显,要想获得足够多的轻元素就得拿主序星开刀。

    至于储存氢元素,问题反到不是很大,一个足够巨大的空间碎片就行了。如果进行适当的前期处理,比如用足够巨大的压力让氢元素以固态存在,就能用空间储存器储备足够多的氢元素。

    真正的问题是,需要的氢元素实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