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了就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颇令一些欧洲国家海军头痛,直到利班多 

海战土耳其失利,这一局面才告终。⑦独特的兵役法,人称土耳其兵役法为 

 “军事殖民计划”。该计划不仅把战利品分给出征者,还把被征服的土地分 

配给出征将士。每一位接受了被征服土地分封的人必须向国家提供一名骑 


… Page 56…

兵,为帝国打仗。这一计划与中世纪欧洲采邑制有相似之处。但土耳其的“军 

事殖民计划”要求受封者长期服役,而欧洲采邑的封建主只承担部分军事义 

务,且封地不能传给后代。“军事殖民计划”是土耳其军事特色之一,保证 

了国家的兵源,调动了军队外侵的积极性。 



     (2)攻陷君士坦丁堡 

    ①攻城准备。早在青年时代,穆罕默德二世就把攻克君士坦丁堡作为自 

己的奋斗目标。继承王位后,他便着手把这一奋斗目标变成现实。他“征服 

者”的生涯就是从攻克君士坦丁堡开始的。1452年,他令一支部队和5000 

工匠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登陆,建造了一座名曰罗米里亚·西萨尔的要塞。要 

塞异常坚固,布满炮台,易守难攻。要塞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它切断了君士 

坦丁堡与黑海诸港口间的所有联系,君士坦丁堡亦无法从乌克兰引进粮食。 

同时,土耳其人开始在君士坦丁堡城下集结重兵(一说为15万人,另一说为 

8万人),其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是炮兵。穆罕默德二世准备了100多门重 

炮,其中特大型重炮12门。为了从海上封锁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二世还准 

备了上百艘军舰。这些舰船大小不一,以小船居多。 

    穆罕默德二世作了充分准备,加之土耳其军事实力雄厚,攻克君士坦丁 

堡势在必得。 

    ②严密设防的君士坦丁堡。面对来势汹汹的土耳其人,君士坦丁堡全城 

总动员,尽最大可能层层设防。重要的港口金角湾南北两边设有海墙保护, 

出口处用大铁链拦隔,以阻止敌舰进入金角湾,并加上若干大木桩进行加固。 

君士坦丁堡拥有战舰26艘,其中希腊10艘,威尼斯和热那亚16艘。 

    君士坦丁堡适合服兵役的男子计25万多人,但末代君主君士坦丁十一世 

所能召集的士兵不足5000人,加上部分外国雇佣兵,总数不过8000人。1453 

年1月,热那亚又派来700援兵,由名将吉斯提尼带领。日耳曼炮兵专家兼 

军事工程师格兰特亦同时到达。吉斯提尼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名将,君士坦丁 

十一世任命他为城防总指挥。此外,君士坦丁堡还加高加固了城墙,以期抵 

挡住土耳其军队的进攻。君士坦丁堡多次抵抗过东西方军队的攻击,然而, 

此次双方实力悬殊,即使倾其全力,也难保城池不失。 

    ③攻城战。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准备攻城。 

他将10多万大军分成4个军,从4个地点攻城。他的金红两色营帐也设在了 

攻城前线。 

    4月12日,土耳其军舰炮击君士坦丁堡,土军的大炮也推到护城河边, 

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炮击。土军巨型火炮响声震天动地,炮击持 

续了几天,但效果并不理想,4月18日,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全线电击攻城。 

君士坦丁堡守军已有准备,弓箭、火器一齐向土军射击,土军成片死伤,第 

一次攻城失败。两天后,热那亚支援君士坦丁堡的船只突破土军包围,给君 

士坦丁堡运来了粮食和弹药。 

     第一次攻击失败后,穆罕默德二世发现,如能绕过金角湾大铁链的封锁, 

从背后攻击君士坦丁堡,效果会更好,既可分散守军兵力,又可两面夹击。 

为使舰船进入大铁链封锁的金角湾,穆罕默德二世动用几千人,把70余舰船 

拖到陆上,在陆地上修了一条木制轨道,上面涂上黄油,“旱地行舟”的战 

争奇观出现了。在炮兵掩护下,70多艘舰船从陆地进入了金角湾。土耳其人 

又在金角湾架设了一座浮桥,供土军通过。君士坦丁堡处在土耳其人的两面 


… Page 57…

夹击之中。 

     君士坦丁十一世虽未弃城而逃,但形势的严峻他心中十分清楚。土耳其 

人攻城日甚一日,外面接济中断,即使能抵挡住土军攻势,饥饿也会使城里 

人不战自亡。土军每天炮击不止,城内伤亡人数与日俱增。5月7日、5月 

12日,土军两次大规模进攻又被击退。城池久攻不破,形势对土军越来越不 

利。土军兵力增多,补给发生困难,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可能会被迫自动解 

围。为打破僵局,穆罕默德二世绞尽脑汁。他令手下人制造了一个高大的“攻 

城楼”,以此为掩护,推到城墙边,从上面向城内开炮射击。但攻城楼很快 

被守军摧毁,没有达到目的。 

     强攻、攻城楼都遭失败,穆罕默德二世又采取了第三种特殊的战术—— 

工兵挖坑道爆破攻击。但守军另一将领格兰特不愧为军事工程师,成功地阻 

止了土军的坑道战术,土军工兵不是被炸死,就是闷死在坑道里,或被水淹 

死;格兰特有时也派人到坑道中,用刀、斧将土军杀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在坑道战中使用了火药。 

     穆罕默德招术用尽,仍无法攻克城池。他决定在5月29日对君士坦丁堡 

实行大规模海陆两栖进攻。这也是一次海陆两军的联合行动,海军吸引海墙 

上的守军火力,陆军则大规模强行攻城。 

     土耳其军队此次攻击不分昼夜,一刻也不中断,直到城破为止。穆罕默 

德二世把主力军队陆续投入攻击,最大限度地消耗守军实力。此外,他还进 

行了大量的物力准备:2000架云梯、铁钩及大量的柴草(用来充填守城的壕 

沟)。穆罕默德二世孤注一掷,把这次攻击视为最后一次进攻。 

     与斗志高昂的土军相比,君士坦丁堡内人心惶惶。许多人涌向索菲娅教 

堂,作最后一次宗教祈祷。人们预感到末日来临,君士坦丁十一世对城防作 

了最后的部署,守军也准备作最后一搏。 

     5月29日上午,土军全面进攻开始,在重点攻击地段,土军分成三个梯 

队,杂牌军在最前面,安纳托里亚民兵在中间,最后才是主力部队新军。穆 

罕默德二世这样安排是想让前两个梯队消耗守军的兵力和弹药,最后由新军 

解决战斗。守军用沸油、希腊火及其它武器击溃了前两个梯队。这时,大约 

1万名新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新军中多数人身经百战,受过专门训练,不 

顾一切向前冲。攻城战变成了肉搏战,但仍不分胜负。一支新军经过5次浴 

血冲击,突破了城防。土耳其军队历尽艰辛,终于攻克了古城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人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一场浩劫之后,君士坦丁堡变成了土耳其人 

的首都——伊斯坦布尔。穆罕默德二世在欧洲大陆上建立了“土耳其”。 



     (3)“征服者”的征伐 

     穆罕默德二世在位30年,几乎都在征战中度过,“征服者”名不虚传。 

攻克君士坦丁堡之后,无论陆地,还是海上,他的军队几乎从未停止过行动。 

其中几次著名的军事行动有: 

     1456年,穆罕默德二世亲自带兵进攻南斯拉夫,围攻贝尔格莱德。由于 

匈牙利人协助,土耳其人无功而返。次年,匈牙利国王故去,穆罕默德二世 

失去强硬敌手,在巴尔干半岛站稳了脚根,树立了霸主权威。 

     1461年,土耳其舰队在爱琴海驱逐了威尼斯人的势力,夺取了威尼斯所 

属各岛屿,攻占了伯罗奔尼撒半岛。 

     1463—1479年,穆罕默德二世用了16年时间,击败了海上强国威尼斯。 


… Page 58…

16年里,双方多次交战,面对咄咄逼人的土耳其强大的军事压力,威尼斯被 

迫签订和约,放弃了许多岛屿。此间,土耳其占领了克里米亚,黑海成为土 

耳其的内湖。 

     1480—1481年,土军占领南意大利的奥特兰托。 

     1480年,土军围攻罗得岛,遇到顽强抵抗。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死去。 

土耳其军队被击溃。 

     穆罕默德二世之死宣告了他征服生涯的终止。他把军事触角伸向了欧 

洲,但土耳其帝国的军事巅峰时代,却是他死后由他的子孙创造的。 



     (4)军事顶峰时代的土耳其 

     ①短暂的“中衰”。穆罕默德二世死后,其子巴贾兹德二世继承王位。 

在穷兵黩武方面,巴贾兹德二世比之其前辈和后辈都显得逊色,他统治的30 

年间出现了短暂的“中衰”。“中衰”是相对而言的,巴贾兹德二世对外大 

规模的军事行动也不止一次,其中尤为重要的当属两次利班多海战。 

     1499年7月,土耳其海军在第一次利班多海战中大败威尼斯海军,取得 

土耳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胜利。这次海战胜利后,直到1502年,爱琴海、 

爱奥尼亚海上一些原属威尼斯的岛屿悉数落入土耳其人手中。1499—1503年 

间,双方争斗不止。威尼斯自知身单力孤,无力同土耳其较量,便与匈牙利、 

波兰先后结盟。法国和西班牙也因不能容忍土耳其势力的膨胀,各派出舰队 

协助威尼斯。双方遂发生第二次利班多海战,威尼斯舰队又遭重创。 

     在陆路,巴贾兹德二世派出骑兵进入意大利北部,从陆地逼近威尼斯, 

以配合海战进行。由于巴贾兹德二世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东方各国不断骚扰 

土耳其边境。总之,在土耳其军事史上,巴贾兹德二世的军事行动规模较小, 

因此人称他统治时期为“中衰”。 

     ②赛利姆一世对东方扩张。结束“中衰”的是赛利姆一世。与其他对外 

用兵的苏丹比较,赛利姆一世对东方颇为重视。他在位期间解决了东方问题。 

     1514年,赛利姆一世亲率大军入侵波斯,查德兰一役大败波斯。正当赛 

利姆一世准备长驱直入时,他的近卫兵哗变,骑兵亦不愿再战,赛利姆一世 

只得转道他处。 

     对待埃及,赛利姆一世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埃及军队有3万骑兵,没 

有步兵和炮兵。赛利姆一世约有4万兵力,但他的步兵和炮兵战斗力极强。 

土耳其军队先采取守势。当埃及军队排成新月形阵形重点攻击土军中央阵线 

时,土军的炮兵发挥了巨大威力,将埃及骑兵打得落花流水,埃及苏丹也被 

打死。侥幸活命的埃及骑兵四下逃散。赛利姆一世乘胜挥师埃及,打败埃及 

军队,夺取了开罗,并宣布自己为埃及苏丹。此后,赛利姆一世继续用兵, 

征服了麦加,阿尔及尔表示臣服。至此,赛利姆一世平定了东方。 

     ③军事顶峰时代的到来。正当赛利姆一世准备用兵欧洲时,不幸病死。 

他死后,苏莱曼一世继位。苏莱曼一世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组织家,连同他 

的军事业绩一起,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推向了顶峰,人称他为“苏莱 

曼大帝”。 

     苏莱曼一世在位46年,发动战争几十次,多以他取得胜利而结束。苏莱 

曼一世在位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共有正规常备军将近5万,骑兵13万,加 

之其它各种名目的非正规军,帝国总兵力多达25—30万。这在当时差不多已 

是“天文数字”了。苏莱曼一世用兵一如他的前辈,战争中以数量取胜,每 


… Page 59…

一次出征都动员10多万兵力,几百门大炮,实力远远超过他的对手,很难有 

一个敌手可与他的军队相抗衡,他们只能采取据堡坚守或固守阵地的战术。 

苏莱曼一世在军事上突出的一点是他的组织才能,因为能在战场上将十几 

万、乃至几十万兵力调动自如,有条不紊,没有出色的组织才能是难以办到 

的。 

     苏莱曼一世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军事实力达到顶峰还由于后勤保障的 

成功。帝国军队每一次大规模行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输和后勤物资 

供给均不是一件易事。但由于苏莱曼一世的组织才能,后勤保障比较成功, 

因而帝国军队在军事上才能取得胜利。 

     苏莱曼一世不仅注重对外用兵,还注重内部的改革,及司法制度的完善。 

在诸项制度中,曾有一项特殊规定,即军队出征时沿途征用粮草要支付钱款。 

此项制度的规定,在当时各军事强国中是罕见的。苏莱曼一世时军事后勤保 

障的成功与此项特殊规定不无关系。 

     在苏莱曼一世时代,帝国军事之鼎盛还因为军队诸兵种均处于鼎盛时 

代,帝国军事的各方面亦处于鼎盛时代。帝国军队常常因时、因地制宜,战 

术不断变化,既保证传统的炮兵、步兵、骑兵等兵种的优势,同时也注意发 

挥例如工兵这样特殊兵种的优势和特长。 

     总之,苏莱曼一世时代,帝国的军事优势是综合的,是多方面优势组合 

而形成的。 

     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帝国军事的鼎盛是以对外征服为主要内容和表现 

形式的。在数十次对外战争中,较为著名的、能够体现帝国军事特色、反映 

军事特点的有如下几次: 

      (一)罗得岛的攻防战。罗得岛是地中海一个岛屿,也是基督教世界的 

一个堡垒。罗得岛上的坚固工事,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防御堡垒是一流 

的棱堡,海港出口处设有粗大铜制锁链拦截,两侧设有堡垒。坚守罗得岛的 

是“圣约翰医院武士”700人,另有当地武装6000人。这些兵力包括步兵、 

骑兵、水兵。步兵分为长矛兵和火枪兵两种。岛上火炮数量不多,但配备合 

理,弹药充足。罗得岛的致命弱点是孤军奋战,没有增援部队,也没有物资 

补给。而土耳其人所依靠的恰恰是人多势众、后援不断的优势。 

     1522年6月,大约10万土耳其军队在罗得岛登陆。这支军队继承了土 

军的优良传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配有卓越的炮兵和工兵。双方以炮兵 

互射拉开战斗序幕,土军工兵开始挖掘坑道,埋设地雷。双方的炮战十分激 

烈,守军战前已对射程内各目标进行了十分认真的观测,所以炮兵射击十分 

准确。地面炮火猛烈,地下坑道里也进行着激烈的厮杀、搏斗。8月间,土 

军工兵把罗得岛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9—11月,土军反复攻城均被击败, 

但土军强大的炮兵也给守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城墙缺口处,多次发生肉搏 

战。守军每伤亡一人,战斗力就削弱一分。兵员日益减少,守城压力越来越 

大,得不到援兵,弹药也得不到补充,守军处境更加艰难。相反,土军的后 

援源源不断运抵罗得岛。12月中旬,土军经过6个月艰苦战斗攻破城防,进 

入城内。双方在战斗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土军由于强攻堡垒,伤亡尤为 

严重,前后参加攻击罗得岛的20万土军,至少有5万人丧生。 

      (二)莫哈克斯战役。罗得岛战役是苏莱曼一世的军队所进行的比较典 

型的野战攻坚战,而苏莱曼一世在征服匈牙利过程中所进行的莫哈克斯战役 

则是另一次比较典型的野战战例。莫哈克斯平原是发挥骑兵特长的理想场 


… Page 60…

所,于是双方参战的主力均为骑兵。匈牙利国王路易二世手下不足3万兵力, 

其中1。2万人为骑兵。步兵中本国兵力约占一半,另一半是日耳曼等地的雇 

佣兵,其主要武器是火枪。路易二世把步兵组成3个方阵,20门加农炮设在 

中央方阵的前面,大部分骑兵部署在3个方阵的结合部,其余部分骑兵为预 

备队。苏莱曼一世共率领7—8万人出征。他将土军排成三线横队,前两线为 

骑兵,第三线为步兵,炮兵部署在步兵前面,另派6000骑兵于侧翼迂回。 

     莫哈克斯会战以土军率先发动进攻开始。配合炮火的猛烈打击,匈军重 

装骑兵将土军第一线击退。正当匈军准备攻击土军第二线时,土军迂回部队 

攻击匈军右翼。这一突然性打击,使匈军阵形大乱。但土军这支骑兵战斗力 

不强,很快就被匈军第二线骑兵打败。两线骑兵合二为一,攻击土军第二线, 

突击土军中央阵地。土军强大炮火杀伤了大批匈军,匈军的攻势遂被遏止。 

当土军重装骑兵发动反进攻时,匈军久战疲惫,不堪一击。是役,匈军损兵 

折将1。5万人,国王路易二世及大多数高级将领阵亡。土军伤亡人数不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