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开。而现在,我闭口不谈诗歌。也不
安排
祖国,血液,和土地的关系
我要日复一日穿过一条狭长的街巷(多
像我的狭隘和忧伤)
在80平米的混凝土中妥善地安插柴米油盐
放下情爱、睡眠、蝴蝶结以及碎花连衣裙。
熟悉的人啊
生活大得夸张,我因此
常常被混淆。而我,离你多么远
就离诗歌多么远。离现实多么远,就离
想象多么远。
我要去看你
我要坐火车去
哐当 哐当
我要体验轮子碾过铁轨的过程
我不是一定要坐火车才能抵达你
我是爱上了里面的空间和时间
即便是一块狭小的卧铺
想想吧
假如我躺着穿过河北的
大片高粱地
躺着进入河南
那种感觉像不像一支箭
急急地要去射中什么
唐小米,女,河北某电视台记者。近年发表作品多篇,有诗歌、散文散见于《诗刊》《诗选刊》《中华散文》《散文选刊》等。现居唐山。
冬天及其他
马海洋
走在冬天,妻子多像企鹅
走在冬天,妻子多像企鹅
她的子宫里,女儿在滑雪
世界上最暖的滑雪场
只有一个叫朵朵的运动员
站在妻子身旁,我也穿起燕尾服
我们一起猜想朵朵的动作
划亮剩下的几个下午
踩着南极的冰雪
地球顶端,我们有一个家
四周都是产房的颜色
我能嗅到海水,烘托起它的中心
海子们雀跃,朵朵将听到呼声
我们也要举家迁徙
复制一个叫澳大利亚的国度
三只袋鼠,满世界乱跑
两根相爱的骨头
我们是,两根相爱的骨头
钙的语言,从风中提取
即使有一些摩擦
也是昨夜的磷火,不经意的风波
两根相爱的骨头
在皮肤下成长,爱
为我们运来阳光和月光
不会阴错阳差,不会迷失
我们是,两根自由的骨头
被天空覆盖,支撑一条弯曲的路
命运的石子,可能硌出疼痛
我们不怕,因为骨子里坚强
我们,比两根骨头还要相爱
分不清谁是哪一根
活在一起,也埋在一起
德天瀑布
我来,不是和你对峙的
也不是争吵
为何要无休止地喧哗
让我哑口无言
你用白绸舞起的道理
我懂
你那样狠狠地摔打自己
痛在我心上
我怎会不知道
你居于一隅的烦躁
一个女人
被两个男人牵挂的不安
得旨于天
你是自然界的一头秀发
没有任何一双手
可以抚摩今生和来世
在牛汉的翅膀下
在前郭尔罗斯草原
我遇见这只苍鹰
他的头发白成了白云
黑色布鞋,是一块移动的土地
牛汉的高个子
是不是一伸手,就能摸到天空
一转身
钻入八十年的风风雨雨
握住手掌,我已经失控
忍不住要跟随他
去天上飞一飞
一节课的安静
在社区的诊所输液
针头进入皮肤的瞬间
我想回去
你熟悉,而我陌生的地方
留在咽部的痛楚
上下不能
我多想用一声狼嗥
结束
我的野性
总是被轻轻按住
此时我有四十五分钟
足足一节课的安静
马海洋,1969年11月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学读书时开始习作,2000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经历彩虹》,另有部分作品发表于《诗刊》《吉林日报》《新文化报》等。现就职于吉林省国家税务局。
关于一条小路的记忆(组诗)
商登贵
母亲节
母亲节到了
我把电话打到了老家
母亲已经不在了
父亲接到了这个电话
父亲说有什么事吗,我说没有
说没事的我问父亲有事吗
父亲说一切都好,我没有事
说没事的父亲问我
工作忙吗?天气忽冷忽热要注意身体
说着父亲咳嗽了几声
我问怎么了?父亲说着了一点凉,不碍大事
最近夜里睡不安稳,血压也有点高
饭比从前吃得少了,走路有点喘
天气一变关节炎就会发作
没事的时候老是想吸几口烟
唉,这都是老毛病了,你不用担心
我不知道什么才算是父亲的大事
想着这个问题,我就忘了给父亲说话
父亲说你放心,我没有事,挂了吧
我听见父亲咔嗒一声很轻松地放下了电话
就像小时候母亲唠叨着给我喂完饭
把那个粗瓷花碗放在了面前的石凳上
在疼痛中
吃晚饭的时候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忘掉一个人或被人忘记
最多需要多长时间
这时,我的关节炎发作了
在疼痛中,我放下酒杯,说
明天又要变天了
这种很灵的经验
来自28年前
28年,多少生动的脸面变成一张简单的
平面
28年,多少人穿越了我的喜悦和痛苦
28年,我的笑声加起来可以爆发一次海啸
28年,泪水已经渍透了我的心田
在疼痛中,我向28年前望去
就像喝过一杯酒之后
看见对面的楼房
有一些窗口不亮了
二 姐
天黑以后二姐在县城找到大姐
她少气无力地说快拿水给我
二姐嘴唇上和眼睛里像是蹿着火苗子
脸色比北风横扫的山坡更显憔悴
前一天,二姐天黑以后到达祖居的窑洞前
她在山坡上静坐了一夜
二姐说小时候挨了打
逃到山坡上,只坐了一个时辰
就被惧怕逼回了家
这一次她的心很平静很坦荡
她听山风听漆水河听夜游动物嘶鸣
听牛羊猪狗鸡叫
听人喊秦腔唱山歌
听住在我家窑洞里的人咳嗽说梦话打呼噜
二姐越听越仔细越听越遥远
二姐三十年没有亲近故土了
天亮之前,二姐走下了山坡
忍着饥渴走了一天才走到大姐面前
大姐说怎么不坐车去
怎么不找人家借宿
怎么不找人家吃饭
大姐说你怎么能这样
二姐说我就是这样
老家让我想了几十年
我就想这样亲近一下咱的窑洞和村庄
我就是想这样
商登贵,医师。生于陕西省麟游县,祖籍山东。2002年开始写作。作品发表于《时代文学》《当代小说》有作品在省市电台、电视台配音播出。散文集《履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高原散曲(组诗)
单增曲措
高原散曲
藏獒叫
叫黑了夜
公鸡啼
啼来天明
阿妈烧早香
烧死了纠缠一夜的恶梦
阿爸诵经
诵回了被惊吓的灵魂
阿尼捏酥油
捏成了圆圆的太阳
又重新将我点燃或者照亮
阿加揉奶渣
揉出了一个酸酸甜甜的正午
阿哥的藏袍
在这个下雪的冬季
我把阿哥送我的藏袍
穿在了身上
柔顺 光滑 绵软
与肌肤贴得很近
与心脏贴得很近
与被爱燃烧着的羞涩
贴得很近
我就像是一头
无比幸福的羔羊
在这个下雪的冬季
被阿哥的藏袍
紧紧地包裹
就像是 一朵雪莲的花萼
紧紧地 包裹着
含苞待放的蕊芯
冷 夜
夜是这样的寒冷
冷得月亮和星星
都收敛起了温馨的晶莹
坚硬的风 从遥远的山外
匍匐而来
抽打着夜的混沌 夜空中
弥散着 疼痛的寒气
大地陷入沉沉酣睡
就像一个巨人 烂醉进
一只笨重的酒桶
只有我 因为寒冷
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远远的天边 一盏酥油灯
坚守着它小小的光焰
正在顽强地燃烧
那盏小小的 小小的酥油灯
在这寒冷得令人窒息的长夜
是我所能感知的
唯一的温暖
因为它坚定的闪烁 我才知道
哈达一样洁白的黎明
必将在不久之后
像潮水 将我
以及我身后的世界
整个地淹没
老家的火塘
老家的火塘 与阿爸同岁
那是阿爸的阿爸 在阿爸出生的时候
用一个藏族汉子最由衷的喜悦
一丝不苟地修砌而成的
如今 火塘老了
我的阿爸 也成了老火塘
最忠实的守护者和陪伴者
成天喝着青稞酿造的老酒
酣睡在火塘旁边
聆听着火塘的呼吸
咀嚼着人生的滋味
当阿妈的酥油茶土罐
在燃烧的炭火中 发出
吱吱的奏鸣
当酥油茶的芳香 在幽暗的木屋中
朴素地游弋或者飘荡
我的阿爸 又会像一个幸福的孩子
满脸堆笑 让彤红的火光
照亮额头的皱纹 甚至
照亮他记忆深处 我幼小的童年
以及 被阿妈的爱情
浸泡得无比滋润的青春时光
樱桃树
阿哥啊 你我的姻缘
是用了整整一千年的期盼
苦修来的 但是
生命又是如此短暂
弹指之间 苦修千年的姻缘
便在百年的站台 抛锚
并最终成为两道平行的车辙
或阴阳相隔 或烟消云散
阿哥啊 等你有空时
我们相约着回趟老家吧
在被天神祝福过的祖土上
种下两棵樱桃树
一棵樱桃树是你
一棵樱桃树是我
我们用心灵呵护它
我们用爱情哺育它
我们用希望培植它
我们用祈祷灌溉它
让它茁壮成长 叶茂枝繁
百年之后 你我的爱情
可以居住在樱桃树上
开最纯洁的花
结最甜美的果
以树的姿势 再相爱相守
一千年 甚至是一万年
单增曲措,女,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人,1974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迪庆藏族自治州文联。自1999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先后在《诗歌月刊》《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首)。有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两个小随笔
哑 石
“充满活力即为美。”
这句关于地狱的警句,是布莱克鼓着眼睛郑重其事说的。他同博尔赫斯一样,对老虎身上斑斓、燃烧的花纹极其痴迷。可以想见,布莱克说这句话时,地狱乃一只丛林中奔跃、嘶吼的猛虎!它的恐怖,就是它的灿烂。当然,如果有人,眼神灼灼,要把这只虎翻译成马拉美的“终结之书”,抑或博尔赫斯的迷宫,我也没有太多的理由反对。
毫无疑问,敏锐的认知、饱满的语言和创造的才华,这三者,共同组成了文学中“虎”的斑纹,亦即“地狱”的斑纹。消融于这燃烧的斑纹,当能体会出一种灿烂的本体论激情,一种销蚀骨水的“欣喜”——美,自当如此,亦唯其如此,古往今来,才有那么多不要命的呆瓜,厮厮然,投身于虎口。
地狱从来都是令人战栗的。将来还会那样。本质上,它与人在**高潮中的战栗没什么不同。布勒东也说: “如果美不令人战栗,就不是美了。”这种美学理想,被他自称为“超现实”。显然,正是这一“超”,同时道出了本雅明那“震惊”美学的宫闱幻景和乡野本色。
猛虎,依然在大地上游荡,并被时代粗俗地、口水滴答地视觉化。尤其是可以无限复制的电子影像,正怀着最终将其咔嚓的“险恶”居心,把布莱克的真理,模仿得淋漓尽致!此时,我们又该如何翻译它?甚至,能不能翻译它?
或者,当眼神游移地,用仆人般谦恭的语气说:“宁静哦,宁静方为美”?
“我沉思我的肖像……”
《米沃什词典》(西川、北塔译)中有段话让俺怎么也忘不了,一想起,又忍不住偷偷傻笑。瞧,米沃什坐在宽大的书桌跟前,稍微挺了挺阴影中嘎嘎脆响的脊椎,算盘珠珠般兴奋的脊椎,秉笔直书:
“我沉思我的肖像,它浮现在别人的仇恨之歌中,浮现在别人的诗歌和散文之中:一个幸运儿。事事顺当的那种人。不可思议的狡诈。自我陶醉。爱钱。没有一丝一毫的爱国情感。对祖国冷漠于心。卖国只卖个手提箱的价。衰弱无能。一个关心艺术而不关心人民的唯美派。可收买的人。失算者(他写了《被禁锢的头脑》)。不道德的个人生活(他追逐利用女人)。蔑视他人。傲慢自大。等等。”
哈哈,米沃什就是这样写的,但更是这样写的(我保证。华沙米格尔大街153号的一间阁楼,从左往右第三个饰有圣像小浮雕的栗木书橱中,至到21世纪末期,还保留着他微微泛黄的手稿):
“我沉思我的肖像,它浮现在数世纪后的口耳相传中,浮现在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中:一个蒙受圣恩的人。诸事完美的角色。不可思议的智慧。自尊。理性清澈。没有一丝一毫的狭隘情绪。将祖国深藏于心。不懂得如何算计:即使全世界黄金堆起来,也买不走他21克的灵魂。心肠太鸡巴柔软了。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常被弱势者感动得一塌糊涂。极端勇敢(他写了《被禁锢的头脑》)。风流倜傥(热爱美人、歌诗、醇酒)。风度卓尔不群。不肯媚俗。如此,等等。”
成都平原的秋风,轻轻翻动着微黄的手稿——昨天,一种奇妙因缘,已使它摊开在我弥漫着回锅肉蒜苗香的床榻上。仔细端详,其字里行间,有些蓝得不易察觉的小小凸起,像神秘的星宿。我赶快找来密写显影药水,折腾了好久,才看清楚用达芬奇密码密写的,是下面一段话:
“很明显,这就是我,Czeslaw Milosz,哪怕我的对手,那些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对手,要在我身上打击那些他们想象出来的弱点,这个人,依然是我。我沉思过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些特点,可以确认。”
细节
鲁西西
技术时代毫无疑问地把人们的注意力由整体转向了细节,因为发明了显微镜,同时发明了望远镜,这帮助对细节感兴趣的人既对近处的细部特征感兴趣,又对远处的细部感兴趣——一个整体的物质人,变成了由无数器官组成的组合零件,变成了一个一个可以拆解的细胞,一个宇宙,一夜之间被伟大的科学家们看成了夸克、量子、黑洞等符号,而且还在细分。同时,一首始终以一个生命整体出场的诗歌,也跟着变成了一个个可以拆解,又可以随时组合的符号——否则,就是一个对技术不感兴趣的人,一个对诗歌内部没有进行深刻研究的人,一个马上要被后工业的高倍显微镜所率先淘汰的人。
我并没有反对细节,我曾经也对细节着迷,正是因为对细节的着迷,曾几何时我就走到了细节织成的羊肠小道上,最后迷路了。我是1999年的某一天开始醒悟,开始从对细节的执迷转到对细节的无限放弃(或扬弃)中来的。因为对细节的着迷,我可以一口气说出保罗·策兰、阿赫玛托娃、卡瓦菲斯、博尔赫斯、帕斯、曼德尔施塔姆等一大批曾经影响过我的人们所写出的作品里面深埋的吸引我的细节——我一次次被冲击,而且,不同的时间,我会成为不同的对自己的诗歌实验投注技术激情的人,直到1999年我最终感到疲惫。
为什么感到疲惫呢,因为我想为诗歌增添我想置入的新要素,可因为技术的限制,我无法做到,我开始对诗歌绝望,因为它不容许我自由写作,自由增添,它的技术正在妨碍我——以前,是这个东西在促进我,使我一步一步朝里走,当我走到最里的时候,我发现其它东西都不见了,只有技术。我本来以为它是活的,可它僵死在那儿,似乎在嘲笑我,我终于弄清我所追求的那样东西了:我曾把自己的诗歌理想交给它,没想到它拒绝接受,因它没有这个能力。
1999年底,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