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 
痛(《别录》)。治脏腑壅气,强五脏,补肾气,治时疾骨热,妇人血闭不通,能蚀脓(甄权)。 
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 
,发背疮疥(大明)。泻肝,安脾肺,收胃气,止泻利,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 
气(元素)。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 
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止下痢腹痛后重(时 
珍)。 
【发明】志曰∶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 
大明曰∶赤者补气,白者补血。 
弘景曰∶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不减当归。白者道家亦服食之,及煮石用。 
成无己曰∶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 
收逆气而除肺燥。又云∶芍药之酸,敛津液而益营血,收阴气而泄邪热。 
元素曰∶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与姜同用,温经散湿通塞, 
利腹中痛,胃气不通。白芍入脾经补中焦,乃下利必用之药。盖泻利皆太阴病,故不可缺此。 
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少加黄芩,恶寒加桂,此仲景神方也。其用凡六∶安脾经, 
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 
宗 曰∶芍药须用单叶红花者为佳,然血虚寒人禁之。古人云∶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 
可忽。 
震亨曰∶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用。 
然止能治血虚腹痛,余并不治。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下痢腹痛必炒用,后重者不 
炒。产后不可用者,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 
时珍曰∶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日华子》言∶赤 
补气,白治血,欠审矣。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故禁之。酸寒之药多矣,何独避芍药耶? 
以此 
杲曰∶或言古人以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利小便?曰∶芍药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 
故小便自行,非因通利也。曰∶又言缓中何也?曰∶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故四物汤 
用芍药。大抵酸涩者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敛之体,又能治血海而入于九地之 
下,后至厥阴经。白者色在西方,故补;赤者色在南方,故泻。 
【附方】旧六,新一十。 
服食法∶颂曰∶安期生服炼芍药法云∶芍药有二种∶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其木 
芍药,色紫瘦多脉。若取审看,勿令差错。凡采得,净洗去皮,以东流水煮百沸,阴干。停 
三日,又于木甑内蒸之,上覆以净黄土,一日夜熟,出阴干,捣末。以麦饮或酒服三钱匕, 
日三。服满三百日,可以登岭绝谷不饥。(《图经本草》) 
腹中虚痛∶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 
寒,再加桂一钱。水二盏,煎一半,温服。(《洁古用药法象》)风毒骨痛在髓中。芍药二分, 
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香港脚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事林广记》) 
消渴引饮∶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日三服。鄂渚辛 之患此九 
年,服药止而复作。苏朴授此方,服之七日顿愈。古人处方,殆不可晓,不可以平易而忽之 
也。(陈日华《经验方》) 
小便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空 
心服。(《博济方》) 
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衄血咯血∶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为末。新水服一钱匕,血止为限。(《古今录 
验》) 
煎六合,入酒五合,再煎七合,空心分为两服。亦可为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经水不止∶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之。(《熊氏补遗》) 
血崩带下∶赤芍药、香附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盐一捻,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日二服。十服见效,名如神散。(《良方》)赤白带下,年深月久不瘥者。取白芍药三两,并 
干姜半两。锉熬令黄,捣末。空心水饮服二钱匕,日再服。《广济方》∶只用芍药炒黑,研末, 
酒服之。(《贞元广利方》) 
金疮血出∶白芍药一两。熬黄为末。酒或米饮服二钱,渐加之。仍以末敷疮上即止,良 
验。(《广利方》) 
痘疮胀痛∶白芍药为末,酒服半钱匕。(《痘疹方》)木舌肿满,塞口杀人。红芍药、甘 
草煎水热漱。(《圣济总录》) 
鱼骨哽咽∶白芍药嚼细咽汁。(《事林广记》)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牡丹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鼠姑(《本经》)、鹿韭(《本经》)、百两金(《唐本》)、木芍药(《纲目》)、 
花王。时珍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 
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 
药为花相。欧阳修《花谱》所载,凡三十余种。其名或以地,或以人,或以色,或以异,详 
见本书。 
【集解】《别录》曰∶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 
恭曰∶生汉中、剑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圆绿,冬实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 
药,肉白皮丹。土人谓之百两金,长安谓之吴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异于此,别有臊气 
也。 
炳曰∶今出合州者佳,和州、宣州者并良。白者补,赤者利。 
大明曰∶此便是牡丹花根也。巴、蜀、渝、合州者上,海盐者次之。 
颂曰∶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黄紫红白数色。此当是山牡丹, 
其茎梗枯燥,黑白色。二月于梗上生苗叶,三月开花。其花叶与人家所种者相似,但花瓣止 
五六叶尔。五月结子黑色,如鸡头子大。根黄白色,可长五七寸,大如笔管。近世人多贵重, 
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 
可用此,绝无力也。 
宗 曰∶牡丹花亦有绯者、深碧色者。惟山中单叶花红者,根皮入药为佳。市人或以枝 
梗皮充之,尤谬。 
时珍曰∶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者入药。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气味不纯,不可用。 
《花谱》载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与荆棘无异,土人取以为薪,其根入药尤妙。 
凡栽花者,根下着白蔹末辟虫,穴中点硫黄杀蠹,以乌贼骨针其树必枯,此物性,亦不可不 
知也。 
x根皮x 
【修治】 曰∶凡采得根晒干,以铜刀劈破去骨,锉如大豆许,用清酒拌蒸,从巳至未, 
晒干用。 
【气味】辛,寒,无毒。《别录》曰∶苦,微寒。普曰∶神农、岐伯∶辛。雷公、桐君∶ 
苦,无毒。黄帝∶苦,有毒。 
好古曰∶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经。 
之才∶畏贝母、大黄、菟丝子。大明曰∶忌蒜、胡荽,伏砒。 
【主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本经》)。 
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癞疾(《别录》)。久服轻身益寿(吴普)。治冷气, 
散诸痛,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甄权)。通关腠血脉,排脓,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 
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大明)。治神志不足,无汗之骨蒸,衄血吐血(元素)。 
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 
【发明】元素曰∶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花为阴,成实也。 
丹者赤色,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四物汤加之,治妇人骨蒸。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阴、 
足少阴,故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故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阴 
,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肾气丸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肠胃积血,及吐血、衄血 
,必用之药,故犀角地黄汤用之。 
杲曰∶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时珍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 
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胜也。此 
乃千载秘奥,人所不知,今为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附方】旧三,新三。 
疝偏坠,气胀不能动者。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酒服二钱,甚效。(《千金方》) 
辨疑》) 
伤损瘀血∶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枚(熬过同捣末。)每旦温酒服方寸匕,血当化为 
水下。(《贞元广利方》) 
金方》) 
解中蛊毒∶牡丹根捣末,服一钱匕,日三服。(《外台秘要》) 
【附录】鼠姑《别录》曰∶味苦,平,无毒。主咳逆上气,寒热鼠 ,恶疮邪气。一 
名,生丹水。弘景曰∶今人不识,而牡丹一名鼠姑,鼠妇亦名鼠姑,未知孰是?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木香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蜜香(《别录》)、青木香(弘景) 
时珍曰∶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缘沉香中有蜜香,遂讹此为木香 
尔。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今人 
又呼一种蔷薇为木香,愈乱真矣。《三洞珠囊》云∶五香者,即青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 
五枝,一枝五叶,叶间五节,故名五香,烧之能上彻九天也。古方治痈疽有五香连翘汤,内 
用青木香。《古乐府》云∶氍毹 五木香,皆指此也。颂曰∶《修养书》云∶正月一日取五 
木煮汤以浴,令人至老须发黑。徐锴注云∶道家谓青木香为五香,亦云五木,多以为浴是矣。 
《金光明经》谓之矩琵佗香。 
弘景曰∶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多从外国舶上来,乃云出大秦国。今皆以合香, 
不入药用。 
恭曰∶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西胡来者不善。叶似羊蹄而长大,花如菊花,结 
实黄黑,所在亦有之,功用极多。陶云不入药用,非也。 
权曰∶《南州异物志》云∶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状如甘草也。 
颂曰∶今惟广州舶上来,他无所出。根窠大类茄子,叶似羊蹄而长大,亦有叶如山药而 
根大开紫花者。不拘时月,采根芽为药。以其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为良。江淮间亦有此种, 
名土青木香,不堪药用。《蜀本草》言∶孟昶苑中亦尝种之,云苗高三、四尺,叶长八、九 
寸,皱软而有毛,开黄花,恐亦是土木香种也。 
曰∶其香是芦蔓根条,左盘旋。采得二十九日,方硬如朽骨。其有芦头丁盖子色青者, 
是木香神也。 
宗 曰∶常自岷州出塞,得青木香,持归西洛。叶如牛蒡,但狭长,茎高二、三尺,花 
黄一如金钱,其根即香也。生嚼极辛香,尤行气。 
承曰∶木香今多从外国来,陶说为是。苏颂《图经》所载广州者,乃是木类。又载滁州、 
海州者,乃是马兜铃根。治疗冷热,殊不相似,皆误图耳。 
时珍曰∶木香,南方诸地皆有。《一统志》云∶叶类丝瓜,冬月取根,晒干。 
x根x 
【修治】时珍曰∶凡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 
【气味】辛,温,无毒。 
元素曰∶气热,味辛、苦,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 
杲曰∶苦、甘、辛,微温,降也,阴也。 
好古曰∶辛、苦,热,味浓于气,阴中阳也。 
【主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本经》)。消毒,杀鬼 
精物,温疟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别录》)。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 
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大明)。九种心痛,积年冷气, 癖症块胀痛, 
壅气上冲,烦闷羸劣,女人血气刺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甄权)。散滞气,调诸气,和 
胃气,泄肺气(元素)。行肝经气。煨熟,实大肠(震亨)。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 
小便秘(好古)。 
【发明】弘景曰∶青木香,大秦国人以疗毒肿、消恶气有验。今惟制蛀虫丸用之。常以 
煮汁沐浴大佳。 
宗 曰∶木香专泄决胸腹间滞塞冷气,他则次之。得橘皮、肉豆蔻、生姜相佐使绝佳, 
效尤速。 
元素曰∶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二焦气结滞,及不转运,须用槟榔为使。 
震亨曰∶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 
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好古曰∶本草云∶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 
补也;除 癖症块,破也。其不同如此。洁古张氏 
机曰∶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时珍曰∶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 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 
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 
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权曰∶《隋书》言∶樊子盖为武威太守,车驾入吐谷浑,子盖以彼多瘴气,献青木香以 
御雾露之邪。 
颂曰∶《续传信方》着张仲景青木香丸,主阳衰诸不足。用昆仑青木香、六路诃子皮各 
二十两。捣筛,糖和丸梧桐子大。每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再,其效尤速。郑驸马去沙糖用白 
蜜,加羚羊角十二两。用药不类古方,而云仲景,不知何从而得也? 
【附方】旧二,新一十八。 
中气不省,闭目不语,如中风状。南木香为末,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痰盛者,加竹沥、 
姜汁。(《济生方》)气胀懒食∶即青木香丸,见发明下。热者牛乳下,冷者酒下。(《圣惠 
方》) 
心气刺痛∶青木香一两,皂角(炙)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汤服五十丸,甚效。 
(《摄生方》) 
内钓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阮氏《小儿方》) 
小肠疝气∶青木香四两,酒三斤。煮过,每日饮三次。(孙天仁《集效方》) 
气滞腰痛∶青木香、乳香各二钱。酒浸,饭上蒸,均以酒调服。(《圣惠方》) 
耳猝聋闭∶昆仑真青木香一两(切)。以苦酒浸一夜,入胡麻油一合,微火煎,三上三 
下,以绵滤去滓,日滴三、四次,以愈为度。(《外台秘要》) 
耳内作痛∶木香末,以葱黄染鹅脂,蘸末深纳入耳中。(《圣济录》)霍乱转筋腹痛。木 
香末一钱,木瓜汁一盏。入热酒调服。(《圣济总录》)一切下痢,不拘丈夫妇人小儿。木香 
一块(方圆一寸),黄连半两。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薄切木香,焙干为末。分作 
三服∶第一服橘皮汤下,二服陈米饮下,三服甘草汤下。此乃李景纯所传。有一妇人久痢将 
死,梦中观音授此方,服之而愈也。(孙兆《秘宝方》) 
香连丸方∶方见黄连下。 
肠风下血∶木香、黄连等分为末,入肥猪大肠内,两头扎定,煮极烂,去药食肠。或连 
药捣为丸服。(刘松石《保寿堂方》)小便混浊如精状。木香、没药、当归等分,为末,以刺 
棘心自然汁和丸梧子大,每食前盐汤下三十丸。(《 
小儿阴肿∶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宜宽此一经自愈。广木香、 
枳壳(麸炒)二钱半,炙甘草二钱。水煎服。(曾氏《小儿方》)小儿天行壮热头痛。木香六 
分,白檀香三分,为末,清水和服。仍温水调涂囟顶上取瘥。(《圣惠方》)天行发斑赤黑色。 
青木香二两。水二升,煮一升服。(《外台秘要》) 
一切痈疽∶疮疖、疳 恶疮、下疰 疮溃后,外伤风寒,恶汁臭败不敛,并主之。木香、 
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频涂之,取效。(《和剂局方》) 
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效不可述。(《袖珍方》) 
腋臭阴湿∶凡腋下、阴下湿臭,或作疮。青木香以好醋浸,夹于腋下、阴下。为末敷之。 
(《外台秘要》) 
牙齿疼痛∶青木香末,入麝香少许,揩牙,盐汤漱之。(《圣济录》)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甘松香
内容:(宋《开宝》) 
【释名】苦弥哆(音扯)。 
时珍曰∶产于川西松州,其味甘,故名。《金光明经》谓之苦弥哆。 
【集解】志曰∶《广志》云∶甘松出姑臧、凉州诸山,细叶,引蔓丛生,可合诸香及 
衣。 
颂曰∶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丛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