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车-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人的肉弹出动!各车注意放慢速度,机枪交叉掩护,步兵跟上!”的呼声。原来,
在中国坦克部队前进方向的正前方,出现了一些手里握着一根顶端捆着大炸药包的
竹竿的日本土兵,这些用“武士道精神”养育起来的日本兵组成“敢死队”,充当
“肉弹”,想与中国坦克同归于尽。尽管中国步枪的冲锋枪不停地向这些日本“肉
弹”扫射,打断了不少“肉弹”的双腿,他们虽然在地上痛苦地扭曲着,但仍然在
中国坦克开到面前时拉响了炸药包的引信。而另一些没有被冲锋枪击中的日本敢死
队员见到中国坦克就疯狂地扑上来。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终于再一次发挥了作用,尽管日本“肉弹”对戏称为“大
老爷”的“谢尔曼”坦克不起作用,只是炸得装甲壳体丁当作响,但对被称为“小
乖乖”的“霞飞”轻型坦克却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一些躲避不及的“小乖乖”被日
本敢死队员的炸药包炸瘫了。
    不过,中国坦克兵们很快便调整布局,将“大老爷”安排到最前排,“小乖乖”
们则跟着“大老爷”的后面,这样,日本“武士道精神”终于无能为力,“肉弹”
再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中国军队在损失了30多辆坦克后,终于将战线向前整整推
进了10多英里,冲进达罗镇。日本第18师团则灰溜溜地扔下一批尸体逃离了达罗。
这次战役后来被军史学家们称为“密支那大捷”,它充分证明了先进坦克的威力。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德军在莫斯科战败后,被迫放弃最初制定的全面进攻方案,转而在苏德战场南
线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而后从南线迂回莫斯科。
    而此时的苏联军队已摆脱了当初被动挨打的局面,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调整,并
研制了一批新式坦克和作战飞机,充实一线作战部队。
    到1942年5 月,德军投入苏德战场总兵力门个师又 8个旅,加之仆从军 39 个
师又 12 个旅,共 620万人。3229辆坦克和强击火炮、57000 门火炮和迫击炮及3395
架作战飞机。与此同时,经过战略调整及重新布置,苏军共拥有19个军189 个坦克
旅,坦克数量达4065辆,1942年6 月又增建4 个坦克军,使苏军装甲兵总兵力达23
个坦克军。
    莫斯科之战之后整整一个冬季,苏德两军一直处于对峙之中,谁也没有轻举妄
动,都在积极寻找置对方于死地的时机、方式。1942年4 月5 日,希特勒召集手下
军政首脑们研究,认为不能再这样没完没了地等待。5 月8 日,德国将军曼施泰因
指挥一个装甲师和8 个步兵师向克里木发起进攻。
    为了抗击德国人的行径,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兼西南方面总司令铁木辛哥元
帅指挥部队开始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以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指挥的西南方面军
(共有2 个坦克军、23个步兵军和2 个骑兵军)实施主要进攻,围歼德第6 集团军。
苏军第6 、第57、第9 集团军从巴尔温科沃突出部出发,从哈尔科夫东南向西进攻,
南方方面军负责翼侧掩护;第21、第28集团军从哈尔科夫东北向西推进,两突击集
团在哈尔科夫以西会合,从而对德第6 集团军形成合围。在这次包围战中,铁木辛
哥元帅把3 个坦克军都拆成了旅,分别随同步兵师行动。到5 月15日,苏军南北两
路进攻发展顺利,向西推进15千米至50千米。
    5 月17日,由德军第1 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组成的克莱斯特集群开始实施
计划中的“弗里德里库斯一世行动”,与德第6 集团军共63。6万人、1000辆坦克和
1000多架飞机准备布下“口袋”,围歼苏军。至19日晚,正在合围中的苏军发现进
入了德军的“口袋”,遂拼合回头反击,但此时的退路已被德军切断。苏联第38集
团军急速增援,企图解救被德军围困的部队,但未能成功。激战一直持续到29日,
以苏西南方面军副司令科斯坚科、第9 和第57集团军司令战死,第6 、第57集团军、
博布金战役集群和第9 集团军主力被歼,24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9辆落下战幕。
这次战斗中,德国仅伤亡官兵2 万人。
    一时间,苏军又处于被动局面。为扭转这一战局,苏联于 1942 年7 月再增建 
3 个坦克军。7 月6 日,在沃罗涅日防御战中,苏联首次使用坦克集团军(第5 坦
克集团军,约600 辆坦克)实施反突击作战。根据1942年的夏季进攻计划,德军在
苏德战场南线集中了150 万兵力。1200多辆坦克和1600架飞机,企图实施重点进攻。
    面对德军150 万军队,斯大林于7 月12日在原西方面军的基础上组建斯大林格
勒方面军,这个方面军辖从战略预备队调来的3 个集团军、原西方面军的4 个集团
军和空军第8 集团军以及伏尔加河区舰队,铁木辛哥元帅任方面军司令,他带领16
万人、400 辆坦克、700 架作战飞机在520 千米长的地段上阻击德军的进攻。
    1942年7 月17日,进攻和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在德、苏军队间打响了。战役
第1 天,德军连续3 次进攻,都被苏军击退。第2 天一早,德军出动了超出苏军一
倍的兵力和大量坦克,先后2 次发起攻击,仍未能突破苏军防线,反而遭受很大损
失。第3 天,德军调集2 个坦克师和3 个步兵师,对付苏军3 个不满员的师,摆开
决一死战的架式,尽管有飞机和炮兵的支援,德军坦克和步兵仍然再度受挫,战到
天黑,德军坦克才停止了冲锋。第4 天,德军再度出动大批坦克,苏军终于无法抵
挡德军数天的连续攻击。当天下午,德军突破苏军第192 师和184 师防线,偷袭了
第192 师指挥所,师长扎哈尔琴科上校及部分官兵被俘。第二天拂晓,毫无人性的
德国法西斯军队将扎哈尔琴科上校和近百名苏军官兵押到河滩,浇上汽油,活活烧
死。
    为了抵御德军的强大攻击,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从全国各地调来了多支精锐部
队,到7 月下旬,新增兵力1 个坦克军、2 个步兵师、4 个独立坦克旅、9 个坦克
营、数个炮兵团、2 个歼击航空兵旅,并从远东调来6 个步兵师。
    7 月23日,苏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北两路德军突破苏军防御后,企
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苏军实施两翼包围,并推进到卡拉奇地区,从正面攻击斯大林
格勒。苏军第64、62集团军顽强抵抗,第1 、第4 坦克集团军多次实施反突击。
    面对苏军不断增强的抵抗力量,德军不断增大进攻力度,以使苏军后撤,缩小
战役空间。面对如此状况,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于 7月 28 日发布第 227号命令,
号召苏军指战员不怕牺牲,保卫苏联每一寸土地,挫败德军的阴谋。29日,德军在
苏军的顽强抵抗中强渡顿河获得成功。
    为了扫清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障碍,德国从高加索方向将德第4 装甲集团军调到
斯大林格勒西南方向,凭借坦克的优势继续发动进攻。8 月8 日,德军第14和第24
装甲军终于按计划完成了对苏军的包围,战至11日,俘虏苏军3 .5 万人、270 辆
坦克,苏军第1 坦克集团军和第4 坦克集团军因反突击失利被撤销番号,德军占领
了整个顿河西岸地区,苏军被迫撤至顿河东岸。
    斯大林格勒已经全面凸现在德国人面前,除了在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的苏军外,
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国已无任何障碍了。
    德国人知道,斯大林不会让德国人轻易占领斯大林格勒,所以,德军最高统帅
希特勒将专门为对付苏联而研制的虎二坦克调到了苏德前线。
    虎1 坦克是一种典型的旋转炮塔式坦克,炮塔扁平,装甲较厚,有较强的防护
能力,车长8 .45米,车宽3 .73米,车高2 .88米,战斗全重57吨,装备1 门88
毫米火炮,炮管长4 .96米,可发射榴弹、穿甲弹和破甲弹,另有2 挺7 .92毫米
机枪,并装有3 具烟幕弹发射器。这种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连美国M4“谢尔曼”
坦克也害怕遇上它。
    不过,虎口坦克也有其致命的弱点,炮塔旋转速度较慢,机动性差,发动机夜
间难以起动。后来,苏军就利用其冬季夜间难以起动、易丧失机动能力的弱点,选
择夜间或拂晓向德军发动进攻。
    1942年8 月19日,德军首次对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23日,4000架德军飞机对
斯大林格勒的重要目标进行了密集轰炸,德军坦克突破苏军防线,进抵斯大林格勒
北部。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朱可夫临危受命,被委以重任。26日,朱可夫受
命从莫斯科飞抵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所,指挥与协调斯大林格勒地区的防御作战。
8 月27日晚,斯大林宣布:国防委员会正式任命朱可夫为副最高统帅。
    朱可夫知道,德国人还将运用一贯的战法:闪击战。即把坦克集中起来用于第
一梯队,突破敌方防御后,高速向纵深发展进攻,达成合围。这种战法初始采用,
确实起到了不少积极作用,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旦遭对方大纵深防御体系的连
续抗击,将顿挫锐势,以致丧失进攻能力。
    基于此,为对付德军大规模坦克兵团,苏军决定继续发展和改编大规模装甲部
队,1942年 9月,苏军决定恢复机械化军和机械化旅编制。每个机械化军编3 个机
械化旅、正个至2 个坦克旅或坦克团,装备175 辆至200 辆坦克。到年底,苏军共
组建8 个机械化军,除第2 机械化军外,其它均为坦克军改编而成。
    德军果然如朱可夫预料的那样以“闪击战”拉开了攻占斯大林格勒战的帷幕,
但是,德第4 、第6 两个集团军一杀到斯大林格勒城下,就被苏军援兵堵在了城防
外围,双方旗鼓相当。9 月1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死守斯大林格勒。同一天,
希特勒也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占斯大林格勒的命令。
    面对一场恶战,双方全力调集一切可用的部队。到9 月12日,进攻斯大林格勒
的德军兵力已达13个师,约17万人,各种火炮1700门,坦克500 辆;而守卫斯大林
格勒的苏军共16个步兵师,8 个步兵旅,2 个坦克军,约9 万人,各种火炮1000门,
坦克120 辆。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德国和苏联都对争夺斯大林格勒不惜一切代价呢?原来,
斯大林格勒坐落在苏联第一大河流伏尔加河畔,交通极为便利,且有重大的军事价
值。更为特别的是,斯大林格勒有闻名的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红十月钢铁厂、街
垒工厂和斯大林格勒造船厂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是苏联坦克制造业的骨干工厂,
让德国人又怕又恨的T —34中型坦克就是拖拉机厂的产品。
    德军每次的进攻都大同小异,在空中飞机的大力支援下,步兵跟随坦克向前猛
攻。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过后,仍然无法占领城池。德军之所以猛攻斯大林格
勒而不克,不仅是苏联红军英勇顽强所致,还因德国陆军的力量源泉——装甲部队
在高楼林立、道路复杂。视野狭窄的城市中无法发挥其火力、防护和机动的优势。
装甲兵适于野战而不适于城市巷战和逐屋战,而斯大林格勒市区内的战斗是逐街逐
楼逐屋的拼死战,是用手榴弹、冲锋枪的近战,或者是用刺刀和牙齿、拳脚的肉搏
战。坦克在此种进攻战中难以发挥自身的火力突击作用,就连自身的装甲防护的效
能也大大降低,在处处林立的建筑物面前,坦克只能炮击楼房的底层,炮弹落在建
筑物上只能炸开一个很小的窟窿,而对楼房高层的火力点无能为力。相反,行驶在
高楼大厦之间狭窄街道上的坦克,还常常遭受来自侧方和上方反坦克手的打击。
    苏军对坦克的运用与德军相反,尽管苏军坦克数量少,但他们仍没有集中在一
起迎战德军,而是灵活分散地在市内游来游去,出其不意地向敌发起攻击,把战斗
力发挥得十分充分。苏军一般是2 辆~5 辆或5 辆~7 辆坦克为一个行动小组,在
重要地点和广场上以抵近射击抗击德军的突击或者配合步兵实施突然的反击,待完
成任务后,迅速撤至隐蔽地区,寻找机会再战。被损坏的坦克,则配置在隐蔽的掩
体内,作为固定的射击点,配合步兵战斗,掩体内的坦克,常常突然开火,打得德
军晕头转向。还有一些坦克,充分借助坦克手熟悉地形之便,迅速迂回和前突至重
要目标面前,打完一阵炮,又幽灵般地消失在硝烟之中。
    9 月底,希特勒压下最后赌注,要不惜一切代价,攻击斯大林格勒。德军坦克
和步兵在每昼夜出动约1000架次飞机的支援下,突入街垒和红十月工厂外的小镇地
域。
    9 月底至10月初,苏军调整部署,实施坚守作战。苏军继而组建隶属于最高统
帅部的独立重型坦克团,装备21辆KB重型坦克,辖4 个坦克连,主要用于突破作战。
10月3 日,在顿河一线的一次激战中,德军第24装甲军军长埃伦坎普上将被击毙、
16日,斯大林签发《第325 号命令》,专门总结了战争中运用坦克的经验,规定了
坦克兵的新编制和运用原则。
    至1942年11月18日,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先后投入了50个师,进攻4 个半月,
但未能攻占斯大林格勒整个城市。德军共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000余辆、飞机1400余架。希特勒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和整个
1942年夏季进攻计划全部流产。
    1942年11月19日和20日,经过周密准备后,苏军发起了代号为“天王星”的大
反攻行动。苏军计划以坦克集团军为突击力量,突然出击,突破敌军防御,迅猛南
下,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全部围歼于斯大林格勒城下,彻底改变南线的战略形
势。
    此刻,苏军的基本实力与德军相当,苏拥有兵力100 .05万人、坦克894 辆、
火炮13500 余门,飞机1115架,德军拥有兵力101 余万人、坦克675 辆、火炮10290
门、飞机1216架。不过,此时的苏军作战能力已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坦克部队,经
过多次调整和改善装备,苏军坦克部队已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朱可夫指挥的苏军精锐部队是T —34型坦克和KB型坦克武装起来的坦克军和坦
克集团军。苏军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铺天盖地的坦克洪流碾碎曾横扫
欧洲无敌手的德国陆军。
    作为朱可夫手中的两张王牌,T —34型坦克和KB型坦克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大反
攻过程中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T —34坦克战后被人们称为最著名的坦克,战斗全
重32吨,乘员4 人,装一门76.2 毫米加农炮及2 挺7 .62毫米机枪,发动机功率
为367 .7 千瓦,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长身管的加农炮使它的火炮威力大增,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坦克。KB型坦克重45吨,装甲厚106 毫米,最大行驶
速度 35 .2 千米/小时,行程224 千米,主要用于突破筑垒地域,作战能力较强。
    在主要地段上,苏军使用坦克密度每千米正面达12辆~18辆。西南方面军以第
5 坦克集团军和第五、第4 。第26坦克军编成快速集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快速集
群以第13坦克军和第4 机械化军编成,分别于进攻的当日进入交战,向德军后方实
施深远突击。
    1943年2 月2 日莫斯科时间16时,苏军顿河方面军向斯大林报告:经过200 多
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苏联军民已全歼入侵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德军三名元帅、
24名将军和9 .1 万名士兵被俘。在这次标志苏德战争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重大转折的坦克大会战中,德军遭受重大打击,共损失150 万人,占德军投入苏
德战场总兵力的1/4 。
              库尔斯克大会战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德军元气大伤,德国B 集团军主力覆没,整个南线崩溃,
乌克兰东部的门户大开,在高加索的德国A 集团军亦陷入险境。当时,若苏军全力
攻击进入高加索的咽喉罗斯托夫,A 集团军也将成为瓮中之鳖。然而,苏军最高统
帅部忽视了罗斯托夫的重要性,从而使德国A 集团军奇迹般地死里逃生,撤出了高
加索。当时,苏军忽视了德军的恢复能力,对高速度、大纵深的坦克战的奥秘还未
全部掌握,只顾拼命西进,一口气占领了哈尔科夫,解放了顿巴斯工业区。被胜利
激励着的苏军官兵忘了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已经太长,侧翼越来越薄弱。
    苏军的行为被德军顿河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看得一清二楚,他一面慢慢后撤,
缩短自己的补给线,一面收拢从高加索撤出的A 集团军的部队,将他们重新组合,
形成有作战能力的战斗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