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回巢-第4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朝中重要官职,俱由先帝老臣担任。皇上登基时日尚短,提拔任用的一批年轻官员,暂时还未能担任高位。老臣们以祖父为首,虽未刻意结党,也有意无意地团结在一起。皇上的政令需通过他们来实施。不免有些牵掣之感。”

    “皇上现在还在忍耐。因为老臣们虽有私心,却对大秦颇为忠心,并无什么出格的举动。二来,皇上也是心地仁厚之人,并不刻薄。”

    “所以,皇上和老臣们之间的波涛暗涌,并未露于水面。”

    “这一点,祖父也是心知肚明。却听之任之,甚至暗中推波助澜……”

    说到这儿,傅卓又是一声长叹,神色中满是涩意:“我隐晦地提醒过祖父几回。祖父却未将我的话放在心上,我也是无可奈何。”

    他是天子近臣,不能辜负圣恩,不能随意透露圣意。

    可他也是傅家长孙。眼睁睁地看着傅阁老行事和天子的心意背道而驰,心中焉能不急?

    罗芷萱见傅卓满脸忧色,张口宽慰道:“你也别太过忧心了。祖父身为首辅,行事老持沉重。不会轻易让自己陷于险境。”

    但愿如此!

    但愿他是杞人忧天!

    傅卓暗暗叹口气,心情依旧沉重。

    罗芷萱见傅卓眉头紧皱不曾展颜,心里颇为心疼,有意哄他开怀:“你每日晚归,今日难得回来得早一些,又被祖父叫去说话。我们两个好些日子未曾好好说话。你还对着我愁眉不展的,再这般冷落我,我以后可不理你了。”

    说完,故意侧过身子,做出生气的娇嗔模样来。

    傅卓失笑,像新婚时一般,特意转了个方向,依旧站在她面前,鞠躬作揖赔礼道歉:“是是是,都是我的不是。少奶奶大人大量,就别和我计较了。”

    罗芷萱扑哧一声笑了起来,纤长的手指点了点傅卓的下巴:“罢了,看在你一片诚心的份上,我就原谅你这一回。”

    夫妻调笑一番,很快将沉重的心思抛到一旁。

    ……

    崔府。

    崔尚书满脸凝重,皱眉不语。

    站在崔尚书面前的,正是崔家三兄弟。

    去年考中探花的崔三郎,如今也有了正经的官身,在翰林院里做了编纂。他才华出众,头脑聪颖,颇得圣心。也是崔家三兄弟最出色最有前途的一个。

    此时,崔三郎张口说道:“父亲今晚的举动委实有些冒失。安平王和沈公子闹意气纷争,和我们崔家毫无关系。父亲这一张口,不免令皇上生疑。万一皇上以为父亲在暗中捣鬼怂恿安平王进宫胡闹,可就不妙了。”

    崔尚书还未吭声,崔大郎便瞪了过来:“三弟,你怎么能这样和父亲说话?”

    崔三郎略一挑眉,眉宇间流露出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锐气:“正因为我是父亲的儿子,才会直言不讳。”

    “皇上去年下的恩旨,摆明了是给一众老臣下马威。让老臣们别倚老卖老。这才过了一年,一个个又开始故态复萌。仗着皇上年轻好脾气,处处想压皇上一头。皇上心中本就不痛快。父亲和傅阁老联手试探,皇上岂有不敲打的道理。父亲若再不醒悟,还不知皇上会如何对付父亲……”

    “住嘴!”崔大郎崔二郎一同色变:“不得胡言!”

    一直缄默不语的崔尚书,目中也露出厉色:“混账!这等话岂能随意出口!祸从口出的道理,难道你不懂?”

    崔三郎心不甘情不愿地住了嘴。

    崔尚书的眉头几乎拧成了川字,许久才叹了口气:“三郎的话,也不无道理。今晚之事,确实是我冒失了。”

    崔大郎崔二郎对视一眼,由崔大郎张口宽慰道:“父亲身为吏部尚书,位高权重。皇上处处倚重父亲,绝不会为了这一点小事心生忌惮。”

    崔尚书却叹了口气:“天子之威,不容挑衅。我今日和傅阁老只是稍加试探,皇上毫不留情,当场便发作,令我和傅阁老难堪。这何尝不是在警告我们,要收敛一二。”

    崔尚书说得这般明白,崔大郎倒是不便再吭声了。

    崔二郎低声道:“既已至此,不知父亲有何打算?”

    崔尚书沉吟不语。

    崔三郎忍不住了:“父亲莫非还打算跟着傅阁老的脚步?这天下是皇上的,父亲想在这高位上坐得长久,便该懂得取舍之道。”

    崔大郎崔二郎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

    “我们崔家历来对大秦忠心耿耿,谁坐龙椅,我们便对谁忠心。”崔三郎侃侃而谈:“皇上虽然年轻,却睿智冷静,勤勉朝政,是明君之相。有这样的明君,也是百官之福。”

    “父亲正值盛年,已做了吏部尚书。将来必有入阁之日。何苦和皇上拧着来,闹得皇上心里不痛快?”

    眼看着崔尚书沉默不语,崔三郎说得越发直白直接:“说句不中听的。傅阁老已经五十多岁了,也已位至人臣。他想以首辅身份压皇上一头,可惜皇上绝不是任人揉搓之辈。想将手伸进后宫,更是绝无可能。”

    “依我看,父亲也该好好思虑一番了。”

    崔尚书此次没有斥责崔三郎,而是点了点头:“我确实该好好思忖,做个决定了。”

    崔尚书的反应,令三个儿子都是一惊,异口同声地问道:“父亲要做何决定?”

    崔尚书目光一闪:“既是要向皇上表明诚意,就得有所行动。”

    什么行动?

    崔大郎崔二郎有点懵,崔三郎却迅疾反应过来:“父亲说的可是二妹?”

    崔三郎口中的二妹,正是进宫为妃的崔莹。

    崔尚书却不再多言:“你们都回去歇着吧!此事事关重大,我要好好想上一段时日。”

    ……

第九百二十四章 家事(一)

    椒房殿。

    顾莞宁沐浴过后,只着一身红色中衣,长发乌黑如瀑,皮肤光洁白皙,一双美目黑如点漆。坐在床榻边,抬头微微一笑,风情无限。

    萧诩心头一热,因繁琐政事和众臣斗智斗勇斗力而起的疲惫,也随之消散一空。

    “阿宁,”萧诩笑着上前坐到床榻边,将她搂进怀中。

    顾莞宁顺势依偎进他的怀中,轻声问道:“今日之事可曾解决了?”

    萧诩嗯了一声,将福宁殿里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

    顾莞宁倒是半点没动气,只当听故事一般,待萧诩说至傅阁老和崔尚书的时候,才皱了皱眉头,声音中透出冷意:“他们的心思,倒是越发大了。”

    萧诩略略苦笑一声:“说到底,还是我这个新帝登基时日尚浅,也未立下像样的功绩来。这才令一众老臣们生出了轻视之心。”

    天子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百官看似跪拜诚服,是否真的心服口服甘愿为天子驱使,就不好说了。

    傅阁老崔尚书俱是先帝提拔任用的肱骨重臣,对大秦的忠心不必怀疑。不过,这和诚服于新帝是两回事。

    前世齐王领兵夺宫,坐上龙椅后,傅阁老首当其冲,被齐王关进天牢,最后死在牢中。崔尚书则在齐王登基之日,便在家中自尽。

    这两位重臣,先后殒命。顾莞宁并未和他们打过交道,对他们的性情脾气并不熟悉。

    萧诩略有些低沉的声音传进顾莞宁耳中:“他们两个前世的死,你也一定记得。看在他们对皇祖父这般忠心的份上,我才一再忍了下来。”

    “可惜,我的忍让和宽容,却被他们视做软弱无能。”

    “所以,他们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想以众臣之力压我这个天子一头。”

    说到这儿,萧诩声音冷了下来:“我若继续听之任之,以后就会变成一个穿着龙袍的傀儡,任由他们操控。”

    天子和群臣之间的角力,历来有之。

    元佑帝执政数十年,手段刚硬,性情冷厉,群臣无不拜服。如今换了年轻的新帝,一众老臣的心思也随之活络起来。

    顾莞宁轻抚萧诩的手背,却未出言安慰。

    萧诩既已察觉到这个问题,必已想好了应对之策。这种时候,说宽慰的话,是对萧诩的侮辱。

    萧诩定定心神,冲顾莞宁笑了一笑:“我今日已经敲打过他们两人。他们若识趣,自会退让。若不识趣,也怪不得我心狠无情。”

    顾莞宁目光微闪,淡淡说道:“皇祖父当日留下遗旨,让傅家女崔家女进宫为妃,便是因傅阁老崔尚书之故。想以傅崔家族之力,平衡后宫。若皇祖父地下有知,看到傅阁老崔尚书因此生出更大的野心。不知是否会后悔。”

    顾莞宁极少出言指责元佑帝。

    在萧诩面前明明白白地说出这样的话,还是第一回。

    萧诩无奈苦笑:“想来皇祖父也未料到事情会发展到此地步。”

    ……

    帝后相对沉默片刻,很有默契地将此话题抛诸脑后。

    “萧启伤得重不重?”顾莞宁随口问道。

    萧诩答道:“看着凄惨,其实都是皮外伤。不然他哪有力气进宫闹腾。”

    顾莞宁嗯了一声,忽地又笑了起来:“我真未想到,阿言也有动手揍人的一天。”

    沈谨言样样都好,就是太过脆弱敏感。因为身世之故,一直自卑怯懦。如今竟也敢动手揍人了。

    萧诩也笑道:“阿言一心护着你这个姐姐,不准任何人出言羞辱你一言半语。萧启口出妄言,挨揍也是活该。”

    “我让他在府中禁足一年,正好明年出了孝期,为他配一门亲事。”

    顾莞宁点点头,又提起了萧麒萧麟两兄弟:“三弟四弟也都不小了,总不能一直随母后住在慈宁宫。”

    麒麟两兄弟自出生起便养在闵太后身边,进宫后顺理成章地住进了慈宁宫。眼下两人都已八岁,一直住在后宫确实不大合宜。

    萧诩略一思忖便道:“我明日便下旨,命人为他们和萧启挑址建府。待过个两三年,王府建好,他们正好住进自己的王府里。”

    ……

    隔日,顾莞宁去慈宁宫请安。

    闵太后已经知晓昨晚萧启打闹福宁殿的事,目中闪着怒火:“这个萧启,果然不是个安分的主儿。当日真不该留他性命!”

    顾莞宁张口安抚闵太后数句,然后又提起萧麒萧麟出宫之事。

    闵太后有些不舍:“麒哥儿麟哥儿还小,此时建王府也太早了。让他们在我身边再待几年。待他们长大成人了,再出宫建府也不迟。”

    顾莞宁温和地应道:“儿媳知道母后舍不得三弟四弟。只是,宫中规矩历来如此。年过十岁,便要出宫开府。三弟四弟今年八岁,此时选址建府,少说也要两年以后。到时候,他们也不算小了。”

    闵太后闷了片刻,才叹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一想到他们要离开我身边,我心里便十分不舍。”

    “就如阿娇阿奕,此时都住在椒房殿。待过上三年,他们两个也有十岁。到时候你舍得让他们搬出椒房殿吗?”

    说到最后一句,语气中忍不住透露出一丝埋怨。

    闵太后生性如此,不善作伪。心中若有不快,也是半点藏不住。

    顾莞宁温言安抚:“我当然也是不舍的。只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宫中既有惯例,我们也不便打破先例。”

    再说了,阿娇阿奕的情形和麒麟双生兄弟又自不同!

    阿娇是公主,阿奕是未来的储君,住在宫中理所当然。搬出椒房殿,也依然住在宫中。

    萧麒萧麟和萧启一般,俱是亲王身份。住在宫中名不正言不顺,万一日后生出异心,也是一桩棘手的事。

    闵太后听出顾莞宁的言外之意,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身在天家,家事也是国事,容不得人随心而为。

    萧麒萧麟再亲近,也比不得亲生儿子。自是要以萧诩的心意为重。

    就在此时,萧麒萧麟一起来请安了。

第九百二十五章 家事(二)

    萧麒萧麟今年八岁,个头已经长开,没了孩童的稚气,已有了小小少年的模样。

    这对双生子,俱承袭了生母的好容貌,幼时精致漂亮,如今白皙俊俏。兄弟两个并肩站在一起,一般模样,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不过,一张口说话,兄弟两人之间的差距便出来了。

    萧麟伶牙俐齿,聪慧灵透。

    而萧麒,因幼时头受过重伤的缘故,智力发育比同龄的孩童迟缓得多。小时候还不明显,这两年,却愈发显著。语速略有些慢,反应也有些迟钝。

    萧麟说上十句话,萧麒最多说上两三句。

    也正因为如此,闵太后对萧麒总多几分疼爱。

    萧麟也到了懂事的年纪,并不嫉妒兄长,反而处处以保护者自居。

    前两个月,有宫人在私下窃窃议论,甚至奚落嘲笑萧麒几句。萧麟二话没说,动手将那两个宫人痛揍一顿,然后亲自到椒房殿请罪。

    顾莞宁也很喜欢这一对双生兄弟,见两人有模有样地抱拳行礼,抿唇笑道:“这儿没有外人,不必这般多礼。过来说话。”

    萧麒萧麟一起谢了恩,乖乖站到闵太后身侧。

    闵太后照例要先问一番吃饭穿衣之类的琐事。

    顾莞宁则含笑问道:“你们兄弟二人,同在上书房里读书。进度如何?读到哪一本了?”

    阿娇阿奕分开读书,萧麒萧麟也各有太傅教导。

    萧麟笑着答道:“回皇嫂的话,我今年已开始读史书。”

    皇家儿郎,无需科举考试。不过,四书五经之类的书都是要读的。除此之外,史书兵法之类的书也要通读。

    顾莞宁略一点头,看向萧麒。

    萧麒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比四弟差远了。我还在学千字文。”

    阿娇阿奕四岁时便已学完千字文。萧麟在五岁时学完。萧麒今年已有八岁,还在读书识字,委实让人心怜。

    “学业有先后,学得慢些不要紧,你们日后不用参加科举。读书是为了明理。”顾莞宁神色柔和地哄萧麒:“等你将千字文学完了,皇嫂一定重重赏你。”

    萧麒眼睛一亮,俊俏的小脸透出浓浓的期盼之色:“皇嫂,我能不能求一个赏赐?”

    顾莞宁哑然失笑:“哦?你看中椒房殿里的什么了?”

    闵太后也笑了起来:“是啊,说来听听。只要你喜欢,你皇嫂一定赏了给你。”

    萧麒兴致勃勃地说道:“我想要皇嫂身边的珍珠。她做点心最好吃了。皇嫂将她赏给我,我让她天天做点心给我吃。”

    顾莞宁:“……”

    萧麟唯恐顾莞宁不高兴,忙扯了扯萧麒的衣袖,示意他快些闭嘴,一边歉然讨好地说道:“三哥这是随口胡说,皇嫂别放在心上。”

    闵太后显然也未料到萧麒想要的赏赐是珍珠,笑着为他解围:“珍珠是你皇嫂当年的陪嫁丫鬟,厨艺超卓,伺候你皇嫂多年。你皇嫂一日三餐俱出自珍珠之手,一日离不得。这个赏赐你是别想如愿了。还是换个别的吧!”

    萧麒倒也乖巧,立刻改口:“皇嫂想赏赐什么都行。”

    实在是让人生不出半点不喜来。

    顾莞宁定定神笑道:“你喜欢珍珠做的点心,以后我让她每日做一份送到慈宁宫来。你们兄弟两人一起吃。”

    这个意外之喜,让兄弟两人十分满足,一起朗声谢过皇嫂。

    ……

    说说笑笑,气氛颇为融洽热闹。

    很快,有宫女前来禀报:“启禀太后娘娘,李侧太妃和丹阳公主来给娘娘请安。”

    李侧太妃进宫之后,安分守己,每日都来慈宁宫请安。丹阳公主也每日来露个面。闵太后早已习惯了,点点头道:“让她们进来吧!”

    熟料,往日沉默少言宛如隐形人的丹阳公主,今日在请安之后,竟鼓起勇气张了口:“母后,丹阳有一事相求。”

    闵太后看了过来:“你有何事相求?”

    顾莞宁的目光也扫了过去。

    丹阳公主轻咬嘴唇,不敢抬头,轻声说道:“听闻二哥受了伤,我想回府一趟,探望二哥。”

    按理来说,萧启受伤,闵太后和顾莞宁都不该不闻不问,至少也该打发太医去看诊,赏些补品之类的。偏偏婆媳两人都像忘了此事一般。

    丹阳公主提起要回府探望,闵太后不便拒绝,下意识地看了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目光掠过丹阳公主,并未出声。

    闵太后这才点了点头:“到底是你一母同胞的兄长,你回去看看也好。”

    丹阳公主忙谢了恩典。

    她身在宫中,消息却并不灵便。还是听李侧太妃说起昨晚福宁殿里的事,才知道兄长惹了祸……

    平日再冷淡疏远,到底是嫡亲的兄妹。总得看上一眼才能安心。

    ……

    得了闵太后首肯,丹阳公主当日便回了太子府。

    一见萧启,丹阳公主被吓了一跳,脱口而出道:“二哥,你的脸怎么变成这样了?”

    萧启的脸孔正中被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