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一至四册)-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辖蹋虼酥浪幸煨摹L铺谖世罹浮@罹杆担铱矗罹胍旆础O衷诠谝丫蕉ǎ医趟谋ǎ愎恢品囊幔罹惨胰拷谈幌朐旆聪胧裁矗『罹鹜鹿然搿⒏卟焦巧朴谟帽模罄垂荒狈础@罹刚舛位耙埠幸恍┑览恚蛭泄诘笔钡氖澜缟鲜俏幕罘⒋锏墓遥ㄊ侵腔鄣淖罡弑硐郑ǖ比唬皇亲罡弑硐值囊恢郑谀谡街腥〉玫木椋愿毒惩饴浜蠊肥谴掠杏嘣#魄捌诖笸亟睿馐且桓鲋匾脑颉5牵回嗜绻骋唬环至盐⑽髁焦平蘖γ鹜回剩晃魍回嗜绻骋唬环至盐⑽髁讲浚埔步蘖γ鹞魍回省N魍回首约褐圃炷诼遥撇庞谢沙耍擞谜秸椋热√焐侥下罚缓蟪鲋髁崛√焐奖甭罚痪倮┚车嚼锖!L莆涔Ρ任骱海ê何涞凼保└ⅲ蚴俏骱旱牡泄峭骋坏男倥频牡泄词欠至训亩回屎臀魍回省
(2)灭西突厥后唐与西北方诸国的关系
  唐灭西突厥,政治势力越过葱岭,同许多国家发生关系,成为诸国的保护者。早在六三一年,康国遣使来求内附。唐太宗不肯接受,说,康国内附,如果遇急难,中国有责任去救援,行军万里,岂不疲劳。当时西突厥还很强盛,唐不可能接受康国的请求,是可以理解的。在势力进入西域以后,情形就有变化,葱岭以西诸小国,先后都成了唐的附属国。这些附属国不少是文化较高的农业国,被游牧的西突厥威胁和征服,当然不如依附唐朝,对本身有利,因之,唐朝势力的向西延展,在经济文化交流上,唐与诸附属国都得到益处。
  内附诸国按地区可分为三大地区。
  帕米尔高原地区:
  识匿国——在唐葱岭守捉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西五百里。六四六年,识匿国与似没等国各遣使者来朝。唐玄宗时,授国王以大将军官号。
  俱蜜国——六四二年来朝。唐高宗置至拔州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
  护蜜国——唐高宗置鸟飞州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唐肃宗赐国王姓李。
  以上诸国都在帕米尔高原内,地当葱岭内外的交通要道,吐蕃、大食都想夺取,但诸国倾向唐朝,愿受唐保护。
  锡尔河以南至阿母河地区:
  康国——两汉时康国称康居国。国王的祖先是月氏人。月氏原住在祁连山北昭武城(甘肃高台县境),被匈奴压迫,向西迁徒。西汉时康居与大月氏本是两个游牧国,后来月氏人统治康居,成为隋、唐时的康国。唐太宗时,曾遣使来求内附。六五八年,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任康国王为都督。康国的附属国即所谓昭武诸国都随同内附。昭武诸国名如下列:
  安国——贞观初年,安国遣使来朝。唐高宗置安息州,任安国王为刺史,又在东安国置木鹿州,任东安王为刺史。
  曹同——曹国在康国东,分东曹、西曹、中曹三国,都附属于唐。
  石国——唐初,石国,遣使来“朝贡”,唐高宗置大宛都督府,任石国王为都督。
  米国——米国在康国东南。唐高宗置南谧州,任米国君为刺史。
  何国——何国在康国西。唐高宗置贵霜州,任何国君为刺史。
  火寻国——火寻国(《元史》作花刺子模)在阿母河下游,与唐通“朝贡”,史书不载置州事。
  伐地国——伐地国是否内附,史书未载。
  史国——史国在康国西南。唐高宗置佉沙州,任史国君为刺史。
  以上是昭武九姓国,其中康国、石国最大,康国又是诸国的宗主。康国最先要求内附,是想得到唐朝的援助,抵抗大食的侵入。内附后,其他诸国也有相同的要求。唐和这些国家结合,同抗大食,应该说,在葱岭外是可以立足的。
  拔汗那国——拔汗那国即西汉时的大宛国。唐高宗时遣使来“朝贡”。六五八年,置休循州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七三九年,国王助战有功,唐玄宗封他为奉化王。七四一年,改国号为宁远。七四四年,国王娶唐和义公主为妻。七五四年,遣王子入朝,留长安学习华礼。宁远国地当葱岭北道的要冲,唐朝特加优礼,因之,两国间有更友好的关系。
  阿母河以南地区。
  吐火罗国——吐火罗国即西汉时的大夏国。都城在阿缓城。六六一年,唐置月氏都督府,任国王为都督。分全国为二十五州,隶都督府。
  波斯国——波斯(伊朗)是西方大国,西汉时称为安息。六三三年,大食侵波斯,波斯战败,国王伊嗣候逃亡。六四七年,伊嗣候遣使来朝,请求援助。因道路遥远,唐太宗不允出兵。伊嗣候死,子卑路斯逃亡到吐火罗,又遣使来求救,唐高宗仍因路远不允出兵。大食兵退,吐火罗护送卑路斯返国。六六一年,卑路斯奏称屡被大食侵扰,请唐援救,唐高宗置波斯都督府,任卑路斯为都督,算是表示了援救。事实上波斯土地已被大食占领,都督府只是个空名。咸亨年间,卑路斯入朝,死在长安。六七九年,唐高宗使裴行俭护送王子泥涅师回去,泥涅师不得入国,客死在吐火罗。大抵波斯还有些残余部众,对唐朝有好感,到唐代宗时还用波斯名义来“朝贡”,不少波斯人(主要是商人)居住在中国。
  罽宾国(罽计jì)——罽国唐初来“朝贡”。唐高宗置修鲜都督府,任国王为修鲜都督。
  阿母河以南区,共有十六国归入唐版图。六六一年,唐高宗以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唐在十六国都城置都督府,各国属部置州县,凡有州八十八,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唐朝经营西域,先在天山南路置安西大都护府,武则天时,在天山北路置北庭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统率昆陵、濛池两都护府。下面列举两大都护府所属都督府。
  安西大都护府所属都督府:
  焉耆、龟兹、疏勒、毗沙四个都督府。以上葱岭以东。
  月氏、大汗、条支、天马、高附、修鲜、写凤、悦般州、奇沙州、姑墨州、旅獒州、昆墟州、至拔州、鸟飞州、王庭州、波斯共十六个都督府。以上葱岭以西,阿母河以南地区。
  北庭大都护府所属昆陵、濛池两都护府及都督府:
  昆陵都护府所属都督府:
  匐延、盐泊、双河、鹰娑、嗢州、洁山六个都督府。以上是西突厥五咄陆部,又称左厢五箭。
  阴山、大漠州、玄池州、金附州、轮台州、金满州、凭洛州、沙陀州、咽面州、盐禄州、哥系州、孤舒州、西盐州、东盐州、叱勒州、迦瑟州、答烂州共十七个都督府,合五咄陆部共二十三个都督府。二十三个都督府都在天山北路西至楚河的地区。
  濛池都护府所属五部:
  阿悉结阙部、哥舒阙部、拔塞干墩沙钵部、阿悉结泥孰部、哥舒处半部。以上是西突厥五弩失毕部,又称右厢五箭。五弩失毕部都在楚河西至里海北的地区。
  唐朝的政治势力到达了里海的东岸和北岸,它的声望却传播得更远些。下面略述唐朝对亚美尼亚和东罗马的一些影响。
  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在南高加索)史家摩西著《史记》(书成于四四○年以后),其中有涉及中国的事情,说中国是世界最东的国家,人民富裕,文化灿烂,民性温和,不但可称为“平和之友”,而实也可称为“生命之友”。此国产丝甚多,自上至下,都有丝衣。在亚美尼亚,不是王侯巨富是不能有丝衣的。摩西又记亚美尼亚国王梯格伦斯六世(一四二年——一七八年,当东汉顺帝汉安元年至灵帝光和元年)在位时,有外国移民数队来奔,内有中国人甚多,国王使移民居住在边疆上。又记亚美尼亚世家大族中有些来自中国,如奥配良族,自称祖先系出中国皇族,马密哥尼族,自称祖先名马姆康,三世纪初半(当东汉未三国初)从中国避难到波斯,又转到亚美尼亚。中国人因避难出国,史书上多有记载,马姆康等人来自中国,当是事实。玄奘《大唐西域记》说石国怛逻斯城南十余里,有小孤城三百余户,原是中国人。从前被突厥掠获,迁到西域,后来集合同国人共保此城,在城中居住。服装礼节,已同突厥;语言风俗,还保存中国人本色。以此为例,中国有人迁居到亚美尼亚或更远的地方,并不是异事。唐时,亚美尼亚人称西突厥诸属部中最西的可萨部人(哈萨克)及其他部落人为中国人。可萨部于六二六年(唐高祖武德九年)进入欧洲东部,占有里海与黑海的北岸,它与唐朝的关系,中国史书无记载,亚美尼亚史书称为中国人,当是指西突厥土地并入唐朝,因而泛称西突厥人为中国人。这种称呼虽然缺乏依据,但中国为西方较多的人所称述,对中西相闻相知,总是有益的。
  东罗马(拂菻、大秦国)——七世纪初期,东罗马史家席摩喀塔著《莫利斯皇帝(五八二年——六○二年,当隋文帝开皇二年至仁寿二年)大事记》一书,其中记载中国隋朝事,当是从西突厥方面得来的传闻。大意是说,陶格司(中国)国君号为上天的儿子。国内安宁无乱事,因为威权都归国君一家世袭,无人争夺的缘故。陶格司崇拜偶像,法律严明,公正不在。人性温和,技巧异常,物产丰富,善于经商,多有金银财帛。黑衣国渡河灭红衣国(指隋灭陈)后,国家统一,户口众多,天之下,地之上,没有一国能和它为敌。国中有蚕,丝就是蚕吐出的。隋文帝时,中国统一富强,比起当时突厥、拂菻两个大国来,《大事记》所说大体上合乎实际。隋朝也留意拂菻,除了文字记载,还有西域僧迎佛陀画的《拂菻国人物图样》二卷。东罗马因受大食的威胁,对无敌的中国,自然抱有相助的希望。六四三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来聘,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唐太宗发玺书答礼,并回赠丝织品。六六七年、七○一年,拂菻国使者先后来朝。七一九年,两次来朝,一次是委托吐火罗大首领来献狮子、羚羊,一次是派遣大德僧(总主教)来“朝贡”。《册府元龟》又记有七○八年,“拂菻国献方物”,七四二年,“拂菻国王遣大德僧来朝”两条。在唐前期,东罗马来聘凡七次。据《新唐书》、《旧唐书》所记拂菻国事,可信中国也有人到过东罗马。东、西两文明古国的接触,比东汉时期两国相知仅凭一些传闻,显然是前进了一步。
(3)唐失西域
  唐朝政治势力虽然到达了里海东岸,但对西突厥余部并不能适宜地调和相互间的关系,吐蕃、大食两国又都想夺取西域,因之战争经常发生。唐前期自唐太宗死后,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势力逐渐在增长,国家的武力逐渐在削弱,在西域的斗争场面里,唐朝原有的优势逐步衰退,最后西域全失。这种形势的造成,强敌进攻自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唐朝本身逐渐增长的腐朽性。
  唐与突厥余部的斗争:
  六五七年,唐灭阿史那贺鲁的西突厥,立兴昔亡、继往绝两个可汗,分西突厥为东、西两国。六六二年,两可汗率兵随海道(音曰yuē)总管苏海政攻龟兹。继往绝进谗言,苏海政信以为真,杀兴昔亡。诸部落不服,各有离心。不久,继往绝病死。十姓(十箭)没有首领了,昆陵、菻池也没有都护了,任意杀死一个可汗的苏海政却没有受到唐朝廷的惩罚。这一类的昏暗措施,就是唐在西域逐渐失去优势的原因。七○二年,武则天任阿史那献为兴昔亡可汗、北庭大都护。七○四年,又任阿史那怀道为十姓可汗、菻池都护。当时突骑施部(属五咄陆部)兴起,招抚诸部,建立起以碎叶川为中心的大国。七○六年,唐中宗时,封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为怀德郡王。乌质勒死,子娑葛继位,唐封为金河郡王。娑葛与部将阿史那忠节不和,互相攻击。金山道行军总管郭元振奏准令忠节入朝,部众迁居瓜、沙等州。唐经略使周以悌教忠节停留在半路上,使人送贿赂给宰相宗楚客等,请发安西兵,并引吐蕃攻娑葛。宗楚客等受贿赂,竟按照忠节的要求部署军事。娑葛发觉唐阴谋,七○八年,自立为可汗,发兵攻破安西(龟兹城),唐将或被擒,或被杀,娑葛上表要宗楚客的头,朝廷只好宣告娑葛无罪,封为十四姓可汗。七○九年,又封娑葛为归化可汗。娑葛退兵,安西四镇算是又得到安宁。娑葛与弟遮弩不和,遮弩逃归东突厥默啜可汗,请作向导攻娑葛。默啜发兵擒娑葛,对遮弩说,你们兄弟还不能相容,能忠心为我办事么!把二人都杀死。娑葛死后,突骑施属部车鼻施部继起。七一九年,唐玄宗封酋长苏禄为突骑施忠顺可汗,又封阿史那怀道的女儿为交河公主,嫁给苏禄。苏禄娶唐、吐蕃、东突厥三国女为可敦(皇后),是想在三国间取利。七二六年,交河公主派人驱马一千匹到安西城互市,使者宣读公主教书,安西部护杜暹发怒道,阿史那女,那配来宣教!杖责使者,放马在雪地,使全部饿死。这是多么骄横无礼的行为。苏禄不由得大怒,发兵攻四镇,这时候杜暹已入朝作宰相,苏禄捉不到杜暹,大掠四镇人畜储积才退去。此后,苏禄被部属杀死,突骑施分黄姓(娑葛部属)黑姓(苏禄部属)两部,各立可汗,互相攻击。唐朝发生内乱,也就不再过问突骑施的事情。
  西突厥余部对唐朝,一般是愿意内附,取得唐的保护;唐朝对西突厥余部,一般是贪虐骄横,以征服者自居。这样,双方都不免有时要使用武力,虽然唐总是占些优势,地位却愈趋于孤立。吐蕃、大食来侵夺,孤立的唐不可能作强有力的抵抗,只好退出西域。
  唐与吐蕃的斗争:
  下面略述吐蕃与唐争夺西域天山南路的经过。
  吐蕃是唐太宗时新兴的强国。六七○年,吐蕃攻取西域十八州,唐无力相争,只好退出西域四镇,让吐蕃占领。六七二年,灭吐谷浑(青海)国,威胁着唐通西域的道路。唐出兵攻吐谷浑故地,不能取胜,优势转到吐蕃方面。六九二年,武则天使唐休璟王孝杰、阿史那忠节等率兵大破吐蕃兵,收夏四镇,在龟兹再置安西大都护府,屯兵镇守。六九六年,王孝杰在素罗汗山被吐蕃战败,吐蕃向唐朝廷提出讲和条件:(一)唐兵退出四镇,(二)唐割西突厥五弩失毕部给吐蕃。武则天使郭元振到吐蕃商议,要求吐蕃退出吐谷浑故地。郭元振回朝,对武则天说,吐蕃民众,久已厌战,早愿和亲,只因论钦陵专权,想立军功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拒绝讲和。为朝廷计,不如每年派出和亲使去讲和,让论钦陵每年拒绝,这样,吐蕃人对论钦陵愈益不满,对朝廷愈益亲近,吐蕃内部将发生变乱。果然,不出郭元振的预料,六九九年,吐蕃赞普杀论钦陵的徒党二千余人,论钦陵自杀,他的兄弟论赞婆,原来镇守吐谷浑,专扰唐边境,现在率所部来投降,唐西边暂时得到安静。
  唐中宗时,吐蕃又在青海和西域对唐作战。七一○年,唐睿宗置河西节度使,七一五年,唐玄宗置陇右节度使,都是防御吐蕃从青海方面来进攻。七四七年,安西行营节度使高仙芝击败吐蕃兵,收复小勃律(在克什米尔北)国等二十余国。七五五年,安禄山反叛,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和西域四镇。
  唐与大食的斗争:
  大食国在西汉对称为条支国。大食、条支都是波斯语Tajik的译音。五七○年(南朝陈宣帝太建二年)摩诃末(也译作谟罕默德)生于阿拉伯都城麦加。后来创伊斯兰教,信徒渐多。六二九年,摩诃末率兵攻取麦加。六三一年,统一阿拉伯半岛。摩诃末在《古兰经》里告诉门徒们说,应该去中国学习知识。当时中国文化独步在世界上,为摩诃末所推荐,阿拉伯与中国在精神上的友好关系,从摩诃末时就开始了。被推为摩诃末教主地位的继承人号称哈里发。六五一年(唐高宗永徽二年),第三代哈里发遣使来朝聘,中国与大食开始有正式往来。哈里发历代相传到六六○年,摩维亚即位,改行子孙世袭制,是为乌梅雅朝,衣尚白,中国称为白衣大食。七四九年(天宝八载),阿拉伯人别立摩诃末族裔阿拔斯为哈里发,是为阿拔斯朝,衣尚黑,中国称为黑衣大食。乌梅雅朝哈里发逃到埃及,不久败死。阿拔斯朝建都于底格里斯河旁的报达城(巴格达)。
  唐高宗时,大食灭波斯国,占有伊朗高原,波斯王卑路斯入朝,其他小国急于内附,都是想得到唐朝的保护。可是,唐无力出大兵到葱岭以西,西域四镇又被吐蕃侵扰,尽管设置羁縻府州,并不能抵挡大食的北进。唐玄宗以前,大食势力向北发展,阿母、锡尔两河流域的诸国,先后被大食征服。诸国原奉佛教、祆教或其他宗教,大食迫使改奉伊斯兰教,再加上不可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