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他明军几乎每战必败,太多兵丁上了战场一窝蜂扔下主将掉头就跑,这是什么缘故呢?

    现在在场的人终于明白了,原来大才子他会看人啊!

    黄胜还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对王承恩道:“本官就能够判断,王公公如果发现信王有危险,肯定敢推着冒火星的炸药车,去撞敌人的骑兵阵。”

    王承恩头点得像小鸡啄米,道:“肯定敢,如果奴婢跟着黄大人打仗也敢推着火药车去撞建奴。”

    大家的思维被黄胜绑架了,这个时候又有谁会说,不行,我害怕,还有几个太监恨不能拉着黄大人,求他也问问自己敢不敢呢!

    可惜黄大人不说话了,因为下一幕戏又开始了。台上是自己的女人在演出,黄胜当然带头尊重她们的劳动,哪能你演你的我聊我的那么没有素质。

    又演了几幕,终于看到一幕喜剧了,还有了精彩的武打把式,大剧院都是欢声笑语。

    这就是最出彩的一幕,也是所有观众喜闻乐见的一幕,建奴牛录额真图布库什眼看会被明军擒获吓得自杀的好戏。

    朱由检也哈哈大笑,连声叫好。

    后面的情节催人泪下,复州被明军攻破,几千沦落为奴的汉人被解救,女主角芸娘惊喜的发现了已经成为明军总旗官的夫君岳相公。

    夫妻团聚了,互诉衷肠,芸娘告诉身边的一个五岁的男孩子,这才是你的父亲,那个丑恶的建奴巴牙喇是杀害岳家十七口的仇人。

    芸娘忍辱偷生就是为了肚子里岳家的骨血,如今见到了自己的夫君,她心愿已了……。

    芸娘的眼神流露出对人世间的无比眷恋,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自杀全节,帷幕在凄缓的音乐伴随着芸娘那天真烂漫的孩子呼喊娘亲的童声里缓缓拉上了……。

    观众们都石化了,呆坐在大剧院久久都回不到现实,散场的时候大家都是眼睛红红的,许多女人的眼睛都肿了。

    这是一部悲剧,黄胜在大明不可能搞喜剧,因为末代大明是亿万有良知的汉人心里永远的痛。

    这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不应该有喜剧存在!而随着汉人最后一个朝代陨落,曾经让四夷高山仰止的汉文明文毁灭了,几百年以后都没有能够浴火重生。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那血淋淋的痛一直到千禧年之后在真正有良知的汉人心里都没有愈合。

    大戏落幕,大剧院都是啜泣之声,这一刻人人都感到大明其实已经风雨飘摇,他们还不知道其实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矣!

    朱由检是被王承恩扶着回去的,他毕竟太年轻,又是个老实人,实在经不起这部戏剧的煽情,他知道自己今天失态了,样子一定很难看,跟谁也没有说话,直接坐上黄胜送的轿车打道回府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传递正能量

    第二天正好是大朝会,许多上朝的文武百官都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们发现很多大人一夜之间眼睛都好像出毛病了,连忙上前嘘寒问暖。

    阁老高第大人叹了一口气道:“都是那个大才子的那部戏害的,老夫许久都没有如此悲伤矣!”

    大才子的戏剧如此厉害?这些大人不是有了眼疾,而是哭成这样的?太不可思议矣!

    所有的大人都有黄家送的戏票呢,只不过看戏时间不一罢了。大人们都理解,朝廷官员多不胜数,王恭厂大剧院哪里能够容纳得下,自然要分先后彼此。

    人人都有好奇心,文武百官也不例外,他们三五一群在朝堂上不是议论国事,而是了开始谈论‘血火辽东’大戏。

    许多昨天已经看了戏剧的大人问今天被邀请的好友手上有几张戏票,要不要自己陪着一同前往?

    这很明显啊!已经看过戏剧的大人还想看一遍,究竟是什么好戏如此吸引人啊?许多有今晚戏票的大人上朝都没心情了,他们在盼着天黑!

    天启皇帝拖着病体来上朝,难得发现今天大明好像海清河晏什么坏事都没有,大臣们没有吵成一团,几件急待处理的事情马上就通过了。

    黄胜请人参加首演式可花了脑筋,一连三天都是首演式,第一天是请信王和诸位勋贵以及自己的朋友和无党派官宦。

    第二天是以魏忠贤为主的阉党、宦官和英国公麾下的武官,第三天是东林党,浙党、楚党和京师神机营的武官。

    九千岁在朝堂得知了黄家演出的戏剧旷古绝今,他陪着天启皇帝回宫时就把这一件事回禀了皇上。

    朱由校也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下子就勾起了好奇心,听说魏忠贤得到了大才子送的戏票,今天晚上就去看戏,皇帝让老太监看仔细了,究竟怎么个好法,回头说给他听。

    这样一来,魏忠贤就是奉旨看戏了。他早早的就来到了大剧院,老太监对黄胜大人的印象深刻,年底也得到了张之极代送的孝敬,对这位大才子很客气。

    黄胜自然也是礼数周到,只是没有亲自陪他看戏,因为跟着他的马屁精不少,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等,黄胜哪里会跟这些小丑同流合污。

    况且这些人包括魏忠贤也不过只有半年不到的快活日子,最后是树倒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看过了大戏,魏忠贤虽然也是哭得悲悲切切,但是兴致很高,他的政治觉悟很高,认为这部戏代表着正能量,应该大力宣传,最好让全大明子民都看到才好呢。

    老太监主动当着那些前呼后拥的马屁精对‘血火辽东’下了评语,‘区区一部戏,能低十万兵’。

    他对黄胜大人及其礼遇,主动邀请大才子来叙话,特别提到了去年黄胜在王恭厂的善举,还叫过侄子宁国公魏良卿来见礼,让他以后一定要跟黄大人多多亲近。

    魏忠贤礼贤下士,当众赞誉黄胜大人,让许多认了九千岁做干爹、干爷爷的小人无比嫉妒。

    黄胜心里后悔死了,这个老太监干嘛要对自己这么客气啊!还拉着自己的手嘘寒问暖,大有让自己成为干儿子的打算,他如此这般岂不是让天下人误以为自己也是阉党?

    没办法只好虚与委蛇,给他来一个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会头就要想办法挽回影响,干脆过几天不痛不痒的弹劾他,以此和他划清界限,反正自己也是御史可以闻风奏事不怕打击报复。

    第三天的演出更加热闹,那些东林党人的政治觉悟更高,一个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一篇篇‘血火辽东’观后感天花乱坠。

    每一位东林党人都来找黄胜大人,一开口就是游说大才子加入他们的阵营,把黄胜搞得不胜其烦还不能得罪他们,因为黄胜知道这些人办事不行,给人泼脏水一个个都是行家。

    没办法装傻充愣打哈哈请他们喝酒,带着许多京师顶级交际花往死里灌那些眼高手低的喷子,以此搪塞他们。

    虽然浪费了许多瓶‘西风烈’白酒,但是效果很好,酒多了,刚才还信誓旦旦为国为民的东林党就不谈国事专谈风月了,一个个吟诗作对酸味四起。

    完全免费的三天演出过去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来不温不火的门票销售,一下子变成一票难求。

    由于黄家采取限购模式,刚开始是为了噱头而已,现在是动真格了,因为真的有大户人家的家丁起大早带着小凳子来排队买票,还有许多已经被邀请过的大人也开始派人来买票,准备再看一场。

    为了尽量杜绝黄牛,也不知道大明有没有,反正一个排队的人至多只能买三张,而且只预售七天,先来先买,不管什么身份,过时不候。

    以后每天的演出,不用花银子被请来看戏的官宦大部分是低品级的,而且只有四百张门票,一家总要给三张,四百张只不过请一百多位官宦而已。

    随着一天天过去,需要白送的官宦越来越少,而愿意掏银子买票的人越来越多,马上就可以调整比例了,不一定非得送四百张啊!二百张不可以吗?

    但是免费入场的四百位挑选出的京师老百姓一个也不能少。这些人都是口碑很好的良善之人,让他们传递正能量是最好的选择。

    请四百老百姓就是四百家,因为需要扩大宣传面,一家只有一人来看戏,不但请大家看戏还送炊饼两只,有识字的送连环画一本。

    对得到连环画的京师好人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方便的情况下邀请邻居讲连环画里的故事。

    其实黄家不这样要求,他们也会这样做,傍晚,在老槐树下跟街坊邻居一起看小人书讲故事多有意思啊?

    得到小人书的老百姓都如获至宝,他们都舍不得借给别人看,而是自己一页页翻着讲着让街坊四邻围观。

    他们知道这本连环画值五百文钱呢,在各大书店都有得卖,而且供不应求,刚刚上架三天就断货了,至于什么时间有货,没有人知道。

第二百七十七章:皇帝要来

    黄胜失算了,这个时代印刷成本太高,一本连环画的成本价就是四百文,黄家就是按照成本价给京师书商供货,限死了卖价五百文。

    因为不知道能够卖多少,没有多印,只有三万本,留了一万本免费送出,两万本在京师各大书店卖了三天就告罄。

    虽然不挣钱,但是再版也不会亏本了,还能赚一点点劳务费,关键这是精神食粮,是对抗建奴的武器,亏本也要做啊!所以黄胜还是通知黄家湾岛开足马力印刷。

    黄胜不怕盗版,因为这里没有利润,自己的团队精打细算还是量产,维持保本微利都勉强。

    做盗版?难道他们就不要刻板?他们又没有黄家的活字铅印技术,成本更高,他们还没有黄家的全木浆纸,质量也不能保证。

    大明紫禁城,信王朱由检进宫看望皇兄,朱由校今天感觉身体还撑得住,主动问起‘血火辽东’大戏的剧情。

    信王当然喜欢讲故事给皇兄听,这个故事听着都吸引人,皇帝忍不住了,最后两兄弟决定一起去王恭厂大剧院看戏。

    一直在皇帝面前侍奉的九千岁魏忠贤也支持,反正在内城,无伤大雅,估计言官御史也会闭嘴,因为这一部戏可是激励大明千千万万人对抗建奴的正面作品,可不是玩物丧志。

    就在这时高第大人亲自送来了奏折,居然有许多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上了奏疏,众口一词建议圣天子去看‘血火辽东’大戏。

    阁老高第见是有利于自己人黄胜大人的奏本,当然一刻也不肯耽误,第一时间让它出现在龙书案。

    原来这些御史和给事中的品级太低,昨天才刚刚轮到他们白看戏。他们的职责就是言谏之官、纠察之官,这样的好戏胜过百官签名洋洋洒洒的万言谏书也!

    圣天子看了戏,受到了教育,说不定洗心革面励精图治也未可知矣!

    天启皇帝难得觉得幸福了,他从来没有过想做一件事能够得到文武百官的广泛支持这样的经历,今天想看戏,大臣们居然先来了奏折建议他去,太有意思。

    信王马上就亲自跑腿找大才子安排接驾事宜,本来他还以为黄大人会受宠若惊,驱散闲杂人等专门接待皇兄呢。

    谁知道这位大才子很热情的表示了欢迎,提出请皇帝陛下与民同乐,最好轻车简从,大剧院最好的包厢三个都留给皇室,至于怎么安排请皇帝看着办。

    跟着的王承恩汗都下来了,他心里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对他礼敬有加的黄大人,见他如此对待皇帝的恩宠害怕他有失君心。

    黄胜看出来朱由检不高兴了,依旧笑嘻嘻道:“信王有所不知,看戏讲究气氛,气氛会互相感染,既然圣上选择来大剧院看戏,作为臣子就应该给圣上最好的演绎,营造出最好的氛围。”

    朱由检未置可否在思考。黄胜又道:“信王无需为难,您可以回去请命由圣上做决定,黄家可以安排在下午单独给圣上演出,圣上也可以晚上来与民同乐一起观看。”

    好谋无断的朱由检果然被绕晕了,他决定回去告知皇兄听他安排。

    天启皇帝听了与民同乐马上就表示可以不需要专门为自己演出,他想亲眼看看看戏的观众都痛哭失声是不是真的。

    黄胜大人可没有什么君君臣臣的意识,晚上的门票以经销售一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皇帝包场,他凭什么啊?

    老子又不欠他朱家的!他又没有花银子买戏票。自己怎么可以失信于人,那每一位花银子买了戏票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他们是顾客是金主,怎么可以随随便便让他们败兴而归。

    所以黄胜只肯答应信王晚上给三个包厢,要包场也可以,下午专门开一场让皇帝包。

    如果天启皇帝选择晚上来包厢看戏,黄胜应对起来比较简单,因为三个包厢里已经安排的都是请客的官员,是谁都有记录。

    只要提前去打个招呼,告知他们今天大剧院不方便接待,黄家要用这三个包厢接待信王,换个日子请他们。

    估计没有谁不理解而且敢和信王去争,况且黄家又没有义务请他们,如今又不是不请他们看戏,只不过是换一天重新请客而已,应该没有人会给脸不要脸。

    信王又回来了,他告诉黄胜,皇兄决定与民同乐轻车简从晚上来包厢看戏,已经通知了英国公安排警戒。

    魏公公也通知东厂和锦衣卫开始明查暗访来往于王恭厂新区的闲杂人等。

    黄胜根本不怕皇帝在自己的地盘出事,那三个包厢就是为了接待贵客而设计,只要守住了二楼那个专用入口,没有人能够冲进来。

    见信王很认真,黄胜只好亲自带着他好好看了看地形,又解释了这里的结构,告诉信王只要安排卫士守哪几个位置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布置了天罗地网。

    朱由校很满意,回宫复命去了,晚上他亲自陪着皇兄前来,留下了王承恩和贴身侍卫参加保卫工作。

    黄胜见天色还早着呢,才下午而已,离开演还有两个多时辰,请王承恩和所有侍卫喝酒,当然是限量供应酒水,晚上有保卫皇上的任务不许任何人喝高了。

    黄胜还火速叫过来张之极,高智谋和孙元化一起陪小太监王承恩喝酒,所有的侍卫自然有刘国正带着亲兵们招呼。

    没有外人,都是好朋友,酒宴上黄胜放得很开,天南地北胡吹乱侃,不把王承恩当外人,对小太监客气得很,很平等的跟他说说笑笑。

    张之极,孙元化看着他们很亲密的样子有些不可思议,貌似黄胜真的很喜欢这个小太监,他莫非有龙阳之好?

    高智谋在京师兵部当京官,知道如今的太监不能得罪,他随意开玩笑道:“黄大人如此喜欢王小公公莫如认做弟弟如何?”

    这很明显触动了大才子的心弦,黄胜喝了一大口酒忽然悲从中来。

    仰天长叹道:“唉!想我黄家几十口都死在建奴铁蹄之下,小妹妹病死在逃亡的路上,她如果活着也应该有十岁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结交内相

    王承恩这个时候可不知道几年以后他会成为大明内相,执掌施礼监,权倾一时都说得不贴切,应该是权倾整个崇祯朝。

    他见几位文官大人对他这个区区王府的小太监如此高看,一时间对自己有了信心。

    自己知道忠义,也曾读书破万卷,经史子集也熟读于心,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阉人,考士子得功名应该轻轻松松。

    黄大人说他会看相,说不准是真的,我王承恩以后必定会成大器呢!我还小呢,有的是时间,说不定王爷就藩后会派自己回紫禁城当差也未可知。

    这时候谁也想不到二十几岁的少年天子朱由校会一病不起就此散手人寰,太监要有出头之日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成为当朝皇帝身边的太监,要不就是东宫太子身边的太监。

    藩王身边的太监就是个奴婢,要熬到一朝权在手是不可能做到的!

    王承恩此时想到的是有机会攀附上大才子这样的大明牛人,日后会得到他的帮助,见黄大人有认小弟的意思,扑通一声跪下磕头道:“黄大人,您如果不嫌弃咱家是残疾之身,咱家高攀认您做兄长。”

    黄胜大喜连忙去扶起王承恩道:“本官太高兴有你这样忠义双全的弟弟了,你我都有这个心思就成,万万不能搞得尽人皆知,贤弟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咱们要低调不能授人以柄。”

    张之极高高兴兴道:“我们都是心里有数,不外传,王公公以后万一出头了就是内臣,当然不能和咱们这些外臣过于亲密。”

    孙元化是个老实人他虽然不觉得这个小太监会有什么出息,好友看上去很高兴就从善如流也来敬酒道贺,高智谋是倡议者,对王承恩更加亲热。

    都是自家人就不说外话,酒宴上黄胜大讲如何做人做事,叮嘱王承恩不要做任何油滑之事,只要按照自己的本性踏踏实实做事,一定会前途无量。

    王承恩听得眼睛发亮,黄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