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胜本来想只以壮劳力给银子,想想不妥,太多大明官军跟土匪差不离,说不定他们只要壮劳力,而放弃他们的妻儿老小,失去了男丁的难民更加死路一条,如何使得?

    因此宁可出双倍价也要救出难民完整的家庭。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十有**成为李、张二贼的炮灰。

    马世虎有些动容,起身跪下道:“下官一介武夫不太明白道理,今日也知道您的目的,没啥说的,您哪怕不给一两银子,这样的好事下官也愿意去做。”

    黄胜知道马世虎是个良心未泯之人,扶起他道:“为将者没有钱粮如何领兵?即便你高义不计较得失,可是麾下几人能够理解?这也难怪,他们也要养家糊口啊!所以只要你把人成功送到,银子只有多给断无不给之理。”

    “如此谢谢都督大人了,下官不仅自己感谢也代那些陕西流民谢谢大人。”

    黄胜看了看一直默默喝酒不插话的马世龙道:“马经略,黄家一直大量购买辽东的石炭、木材、皮毛、焦炭、陶土,生铁多多益善,你在增加产量上要动动脑筋。”

    马世龙见黄大人也给自己指明财路,赶紧道谢。

    黄胜隐晦的告诫他不要动忠明堡、觉华岛的防务,因为那里自己已经经营多年如今已经有了产出。

    马世龙心领神会,知道忠明堡有一两百万亩黄家屯垦的麦田,尽在不言中。

    他知道黄胜已经权倾朝野,跟孙督师、宁前道茅元仪大人、登莱巡抚孙大人私交甚好,辽东诸将对他又敬若神明,他在辽东的实际利益当然没有人敢伸手。

    两位马将军都认为不虚此行,告辞回去,黄胜让梅香取了三万两银票交给马世虎带上,算作转运三万陕西壮劳力到海州的定金。

    马世虎见活儿还没干,黄大人就先给银子无比感激,他和黄胜相熟能够领会黄胜的意思,拍胸脯保证尽可能多救人于水火。

    第二天,黄胜就带着一大家子走了,留下如梦的剧组班底在北直隶巡回演出,因为即将同路,所以带上彩儿、徐佛家的两套班底回黄家湾岛小住,不日去南直隶巡演。

    崇祯皇帝见黄胜做事如此有效率一天都没有耽搁马上离京赴任感到宽慰,在朝堂上号召所有官员都要如此任事,杜绝办事拖拖拉拉。

    家主回到黄家湾岛,立刻进行扩军编组,三个百总编为一个把总,兵力六百人,正兵占七成不足。

    火枪兵扩编为七个把总,弓骑兵、斧骑兵混编为六个骑兵把总,步兵也是六个把总,不仅仅是重步兵,其中还有三个把总腰里别着双管短铳的刀盾手、枪盾兵。

    参将程全功是重步兵指挥官副官韩广,两人各直领一个把总重步兵,把总副官为冒盛时、樊涛,第三把总指挥官曹虎成也可以称作曹虎成把总,第四把总全勇、第五把总胡建峰、第六把总吴强。

    炮兵编组为两个把总,掷弹兵两个把总,工程兵五个把总,缁重兵十个把总、亲兵一个把总。

    陆军全军合计三十九个把总,共计两万三千五百人略微不足,其中正兵战士四成达到**千。

第四百六十九章:勿忘先烈

    海军的船长、管带也提拔了许多,大多数是知识少年火枪手出身。船长未必是管带,管带肯定是船长,他们有可能指挥几艘甚至十几艘战船。

    如今海军有大小战船四百多艘,水手、炮手多达两万余,战船上服务的辅兵也有近两万。

    海军辅兵基本具备水手技术,平时以服务为主,如烧火做饭、搬运弹药、进行人力驱动等等,正兵水手出现伤亡即刻补上。

    黄家人口暴增,带来的好处是劳动力比比皆是,五六年的教育,黄家大工匠人人都能写会算,因此他们大部分都成为了大师傅,每人都在认真带徒弟多多益善。

    黄家厚待技术人才,满师徒弟的多少、技术如何,直接关系到师傅的收入,为了黄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没有任何人敝扫自珍。

    在黄胜来到这个时代以前,汉人的科学和工艺都是经验主义,以师父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如果时运不济,具备经验技术的大师傅没有寻觅到接班人或者没有儿子传授又或者意外死亡,往往会失传许多绝学。

    历史上华佗的医学研究就是这个结果,到现在人们都搞不懂他所谓的麻沸汤究竟有没有,又是何物?

    而黄胜在拥有工匠的第一天就开始以文字记载所有的经验之谈,详细记录得到的每一项技术,不仅如此黄家工匠还在探究原理得到理论支持。

    黄家大发展了六年,一项项标准和操作规范应运而生,成为培训产业工人的工具书。即便如此还不固步自封,能够提出改良、改进工艺流程的所有人都会获得嘉奖,哪怕异想天开都会得到赏赐。

    今年由于黄家工厂大扩张,进行了广泛招工,太多走出校门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成为了学技术的徒工,太多来自后金、北直隶的壮劳力成为了工厂的基本劳工。

    蝎子岛兵工厂扩容满负荷生产,“华夏岛”兵工厂新厂区更大,由于积累了经验布局更加先进合理。

    单以生产燧发膛线枪为例,已经基本做到了流水线生产,再也不是一个大师傅负责整枪,这样的大师傅往往成为了车间主任以上级领导。

    社会分工细化是最高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方式之一,兵工厂同样如此,有了相对精细的度量衡,有了统一标准,燧发枪零部件已经属于畜力、水力机械化大生产的标准产品绝对能够通用。

    制枪厂进行了细分工,每个车间的工人都只要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够上岗,很快就会成为熟练工。

    因为再也不是一个工人必须掌握全套生产流程,培训起来省时省力。

    钻枪管、生产刺刀、枪栓、燧石、扳机、枪托、引药锅等等都是专业的熟练工操作,说不定他们只会熟练制造自己负责的一道工序而已。

    枪支的组装、质检相当严格,超过规定的正副公差一概追责,每一支枪都有枪号,对照记录可以追查到底,连提供原材料的钢铁出自哪一炉都会一目了然。

    质检员都是经验丰富的大师傅级工匠,他们如果放质量不合格的枪支出厂,轻者判劳教重者有可能被杀头,因此在黄家兵工厂,人人对质量要求都无法通融死板得很。

    质检大师傅的口头禅:“老老实实加班重做,请客送礼没有用,没有人会拎着脑袋包庇尔等。”

    现在燧发枪的产量倍增,每个月还在增加之中。由于跟日本贸易,生产火药的原材料硫磺、硝石包括柳碳都大量进口。

    日本的硫磺、硝石质量好价格便宜也不知是不是征夷大将军已经占领了硫磺岛,那里覆盖着一层由于火山喷发造成的硫磺,可以直接露天开采。

    忙过夺取交趾的大计划,夺取琉球群岛势在必行,硝石、硫磺这样的战略物资需要进口让黄胜感到很不踏实,还是自己拥有比较好。

    硫磺岛虽然只有二十几平方公里,但是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又是战略要地,收入囊中势在必行。

    由于原材料质量好价格低廉,黄家现在火药产量很高,不仅军用,用来开山炸石也舍得,黄家甚至在长江疏浚航道时不计成本进行浅水水下爆破。

    这并不太难,轮番下水在影响航行的巨石上用钢钎打出洞,用油布封死火药,导火索在掏空的竹管里燃烧引爆水下火药,炸开巨石后达到可以起出水域即可。

    介于没有潜水设备,只能选择在枯水期浅水作业,但是这已经足够了,长江里在枯水期能够保持船舶吃水五六尺不触礁足以。

    崇祯三年六月四日,三年前的今天黄家私兵第一批出现伤亡喋血锦州城南,这一天永远被黄家体系所有人民铭记在心,成为祭奠英烈的节假日。

    黄家湾岛大规模公祭阵亡将士,双顶山上的英烈祠香烟缭绕,在黄家私兵的六百余先烈灵位前,在场的所有战士庄严宣誓: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家主抛头颅洒热血甘洒热血写春秋。

    祭奠结束就是论功行赏,所有的人头赏,军功赏全部兑现。

    这一次的打赏数额达到二百余万枚银币,“华夏大钱庄”的存款暴增数倍,“华夏岛”的商品房连二期都销售殆尽,三期工程刚刚规划就被订了超过三成。

    黄家体系的岛屿已经完全通邮,并且辐射到每一个有‘华夏大钱庄’的城池,汇通天下、邮通天下是黄胜的最终目标。

    黄家湾岛和“华夏岛”之间的邮路最快捷,三、四天就能够把战士们写给家人的书信送到。

    这是因为黄家新式哨马船来往不断,他们承担了通邮的任务。邮资相当便宜,一份家书只要五文钱,挂号信三倍邮资。

    第一张五文邮票的图案就是黄家起家的岛屿黄家山岛,十文的图案是黄家湾岛双顶山,邮编100101地区就是黄家山岛,觉华岛100102忠明堡100103……。

    虽然战士们购买普通商品房,华夏投资商号无利可图,但是连片开发的住宅区整体效果好了许多,中档商品房,高档别墅楼也赚得不亦悦乎。

    所有的立功将士都得到了赏银,同时提拔一大批基层军官,他们分别出任船长、百总、把总等等官职。

    八个专用装填手已经成为弟子跟着家主学习了两年有余,这一次全部委任为百总充实到队伍里。

    刘国正已经把亲兵队扩充成了一个把总足六百人,其中自武术家出身的一半,明军骑兵出身的有二百还有一百是火枪手一级、特级射手。

    亲兵队把总因为享受中军机关大后勤,有专门为中军服务的辅兵,中军连扎营都是由工程兵完成。

第四百七十章: 北直隶粮仓

    因此亲兵把总没有辅兵也不需要特意配给辅兵,六百人全部是精锐正兵战士,编了四个百总,分别由黎喜汉、边绩成、甄思明、牛奔出任百总军官。

    刘国正放着好好的朝廷身弥岛参将不好好干,依旧不肯放手亲兵队长的黄家私兵官职,由于身弥岛离黄家湾岛很近,他几乎天天擅离职守在黄家湾岛厮混,大明也没人管他。

    新一批装填手八人是经过激烈选拔脱颖而出的,石换金果然拔了头筹得偿所愿,只不过他以后既是家主的学生,又是家主大弟子赵时敏的学生,这个辈分如何处之?

    还有一个装填手值得一提,他叫魏强汉,是赵蕊精挑细选继承烈士魏民香火的养子,名字也是赵蕊取的,是觉华岛孤儿之一。

    今年十四岁,一直在赵蕊身边接受调教,在学校的成绩也名列前茅,这一次其实综合排名达不到前八名,但是烈士孤儿的加分使他得偿所愿。

    荷香即将临盆肚子太大每日坐卧不安,黄胜只要有时间就去陪她聊一聊,何桂兰知道荷香待产,特地让菊香来黄家湾岛帮着照应。

    永平府得到的三百余万亩田地已经全部完成耕种,属于耕种黄家土地的北直隶人口有四十几万,在黄家钱粮、技术的支持下几十万老百姓抓紧不寒冷的每一天兴修水利不已。

    这里就是后世北戴河地区,大秦铁路的入海口,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明朝之所以老百姓生活水平低下是因为投入不足而已。

    在封建王朝,兴修水利可不是一家一户或者宗族势力可以搞定,必须官府组织才能够成行,而大明财政朝不保夕,地方官员人浮于事,在盛世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满目疮痍。

    本来小冰河的威力是可以靠人力遏制,可惜没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最终结果就会步入恶性循环。

    悲催的大明末世景象尽显,灾荒导致减产,减产导致自耕农破产导致大量土地抛荒大量农民逃亡。

    而官府的赋税需要确保,因此本来摊薄到五万户的税赋变成了四万户公担,这又加剧了逃亡和抛荒。

    导致更多以前还过得去的自耕农破产,周而复始汇集起来的无产阶级和被无产阶级亡了大明朝,白白让通古斯野人得了便宜。

    有了黄家不遗余力的投资,这块地方成为北直隶粮仓指日可待,今年的重点是兴修水利,冬天无法施工老百姓无所事事也不能让他们闲着,一人发一杆长枪苦练乡勇。

    由于成大事出任永平府台,他带走了家将巡检司巡检杜有田和家丁去府城上任。

    成大事保举姚三当上了永平府团练,还和姚三商量着给他起了一个大号,姚善守,寓意深远,既可以理解为善于守家业也可以理解为善于守城。

    成大事由一个吏员硬生生被黄胜扶植成了准府台大人,他是个聪明人,黄胜最喜欢和懂得权衡利弊的聪明人打交道,跟道德君子反而敬而远之。

    永平府地界有成大事这个约等于黄家官员的府台老爷,这里的税赋当然不会拖欠,其实大明的正税简直不值一提,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的是苛捐杂税各种摊派而已。

    成大事如今也有自己的煤矿,由于靠海便于运输,黄家包买所有的产量,给的价钱足以让他淌金流银,因此他无需刮地皮也可以得到太多利益。

    以前大明的煤老板其实获利有限,毕竟煤炭的需求有限价格不高,黄家在岛屿上大练钢铁、生产水泥、烧制陶瓷,需求量简直达到了大明的总和。

    因此开矿赚钱比侵占田亩土里刨食需要看老天爷是否风调雨顺稳妥多了。成大事成为黄家利益共同体之一,当然会用心做事,为己为民都能够交代。

    叶成经来当抚宁县太爷可轻松了,他把一切布防事务完全交给已经因功成为守备武官的周放,把所有的民事交给何桂兰等等黄家工作人员处理,自己成天游山玩水或者做生意。

    他的要求不高,去年建奴来袭前抚宁每年上交朝廷多少钱粮赋税,今年按照六成缴纳即可。

    叶成经有人脉,朝廷免了许多安置难民的田赋,今年抚宁有六成赋税缴纳已经特立独行也!考评全优完全不成问题,三年考级全优升官一级板上钉钉。

    何桂兰不肯住在伤心地永平府城,来到抚宁主持北直隶屯田工作,想不到来上任的县太爷居然是黄家自己人,她现在约等于成为了县太爷。

    何桂兰聪明,号召每家每户发展养殖业,给予启动资金,敲定合同收购鸡、鸭、鹅和禽蛋,有了许多家禽去田间地头吃虫子,总会吃一个少一个,对于遏制蝗灾效果应该不错。

    黄家的岛屿生活水平高,家禽、蛋类有多少要多少,单供应军前就是一个巨大的数量,老百姓不会因为产量高就卖不上价导致亏本失去了搞副业的热情。

    相反,黄胜给的定价是经过科学测算而得出,比如每斤鸡肉、猪肉跟麦子价格的比值达到多少才能够让老百姓有一成以上的利润,老百姓如果散养放到田间地头吃虫子等等活食应该能够谋利两成以上。

    黄胜不是如大明傻兮兮的读书人,说什么君子不谈利,他专门核查计算利润,不管是自己还是给黄家体系配套的工人、农民。因为唯有获利才能够持续发展。

    有了大量黄家伤残转业军人来到北直隶工作,他们这些跟建奴打过恶仗曾经的黄家战士在永平府受到追捧,太多县太爷保举他们出任巡检、典史、团练等等,根本不介意有的人少支胳臂或者有点跛。

    这些转业军人不仅吃大明的公家饭,还是情报处的工作人员,拿双饷一个个工作热情空前。

    在他们的带动下,黄家安置的灾民有了盼头有了主心骨,还出现了几次黄家乡勇和几个县的衙役持杖以待,监督过境前往山海关换防明军的事情。

    往往大兵过境,即便军纪好,多少都会造成地方上的损失,军纪涣散跟土匪过境差不多,这是大明司空见惯的丑恶现象。

    但是在黄家控制区绝不允许,连践踏麦苗的兵丁都会被拖出来打板子。

    客兵的主将刚开始怒不可遏,后来就怂了,他们发现维持大兵过境秩序的人他们惹不起,也未必打得过,那是战神黄大人的家丁,经过几次耀武扬威,所有的过境客兵都不敢在永平府地界发胡作非为也。

    由此可见武力足以压倒一切,没有管不好的军队,只有无能的将军。

第四百七十一章: 国事家事

    其实在大陆除了忠明堡的乡勇装备略微好一些,其他地方的乡勇几乎没有什么装备,这是因为黄胜暂时不想暴露太多实力。

    在永平府除了民事官、军情处特工和退伍军人可能拥有全套铠甲和热兵器,其他一般乡勇只有木杆长枪,少有刀剑,盾牌十有**是家里的锅盖。

    但是他们的长枪比大明制式长枪穿透力强许多,大明枪头就是铁匠打制的一件铁器而已,容易折损容易锈蚀。

    黄胜发现最方便武装老百姓的办法就是给每人一支长、短枪,因此黄家钢铁厂的高碳钢三棱军刺大量生产,流水线生产如此技术含量底的东西太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