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平兵备道张春知道黑虎是新官上任的两广总督的爱将,当然允许他告假。

    黑虎实在不适应离开黄家体系独立工作的环境,多次提出不干什么劳什子参将,哪怕回家跟着家主干马车夫都行。

    几个蒙古籍军官也是如此,见家主论功行赏过后会远赴两广,一个个都如同被抽去了主心骨,感到前途一片茫然。

    刘国正无所谓,他坚决要跟着家主去南方作战。这小子小半年可没有闲着,带着黄家私兵清洗深弥岛,自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有朝廷的大义,是正经八百的身弥岛参将,有黄家足以灭了任何东江镇将领的猛兵,又有好像取之不尽的钱粮,短短四个月,深弥岛已经全部被黄家掌控,那里有四千东江镇明军完全服从黄家调遣。

    深弥岛天高皇帝远,刘国正已经是岛上说一不二的存在,兵丁的家小全部迁徙到“华夏岛”甚至岱山岛安家落户。

    留下一两千人驻守,带上两千五百强悍兵丁跟着,让亲兵队协助往狠里苦练他们。

    身弥岛上战士也完全是按照黄家标准训练,只有一百余户人家几百人在打理为数不多的屯田,大部分种些白菜、番薯等等高产的低档农产品。

    刘国正根本不要朝廷兵部调兵公文,直接带着一部分麾下跟着家主去干私活也无人问津,有敢来唧唧歪歪的官吏,直接逮了送去“华夏岛”劳动改造即可。

    官员失踪了,朝廷也会一头雾水,谁能够判断究竟是遇上了风暴还是时运不济被海盗打劫?黄家有强大的海军,在海岛上都不可以无法无天有什么意思?

    现在这些东江镇兵丁已经享受到黄家辅兵待遇,虽然比正兵少了许多粮饷也让他们感觉如同一步登天。

    东江兵是一贯吃苦耐劳的,以前简直食不果腹,如今吃得肚儿圆还有粮饷足够养活家小,面对强化训练没有一丝怨言。

    他们每天学文习武任劳任怨,因为他们有了追求成为黄大人的私兵战士。

    身弥岛原东江镇旧武官大多数选择改换门庭跟着黄家干,少数具备军阀苗头的将领刘国正根本不为难,准他们带上家丁和财物投奔孔有德、耿仲明等等原东江镇实力派将领。

    在京畿之地当参将的黑虎就不行了,太多双眼睛盯着呢!他实在羡慕刘国正日子过得舒心。

    黑虎闹情绪可不行,他是个老实人别想不开直接辞官不做跑回黄家湾岛就麻烦了,方方面面都不好交代,朝廷如果得知一位参将宁可辞官不做也要追随黄胜,对于黄胜力争低调的初衷相违背。

    黄胜忙中偷闲请一帮老弟兄在望海阁酒楼饮宴,都是一起打生打死的袍泽,欢聚一堂时当然人人兴高采烈,说笑打趣划拳行令,好不惬意。

    几杯酒下肚,心里不痛快的黑虎实在憋不住,再次请求调去两广任职,黑豹几人也是闹着要回来。

    黑虎道:“大人,卑职是您从几个死人里救活的,卑职这辈子只认您一人,当朝廷劳什子参将想着都没劲,您带上卑职去南边好不好?”

    黑豹道:“大人,卑职不是您那年破了望海墩,早就被伤痛折磨死了,卑职就是您的奴仆,主人去哪里,卑职自然要跟着。”

    这真的有难度,崇祯皇帝这个年轻人死心眼,他看得上眼认为忠孝双全的人就会大力扶持,最后扶植出了大汉奸吴三桂。

    如今皇上认可黑虎,留他在京畿附近驻守,是信任黑虎的忠勇。如果黄胜一句话黑虎就跟着去了南方,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这样得不偿失的傻事如何做得?

    黄胜安慰黑虎道:“黑虎啊!都是从二品定国将军了怎么还如同离了娘的孩子般?朝廷肯重用你为将,那是好事啊!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啊!”

    “大人,卑职现在就如同离了娘的孩子,心里空落落的,别人稀罕什么定国将军,卑职不在乎,您想个法子可好?”

    “黑虎,难道建奴已灭?”

    “没有,建奴虽然被咱们算计了一把,可是他们的主力尚未受损,依旧是大明强敌。”

    “黑虎很清醒啊!朝廷太多官宦都不如你啊!”

    “大人的意思黄家早晚还是要来辽东打建奴对不对?”

    “然也,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半载,建奴会缓过劲儿,那个时候又会惊得朝廷那些官僚手足无措。你黑虎用这难得的时间训练出一支不亚于黄家骑兵的数千骑兵,到时候会有什么结果?”

    黑虎不傻,明白了家主的意思,有了想法,只不过朝廷比较操蛋,粮饷克扣严重,训练一支如黄家私兵那样的队伍,黑虎做得到,可是人数能够有朝廷给的兵额两成就不错了。

    他的兵额最多有足五千,集中钱粮训练猛兵也恐怕只能搞出一千骑兵就是极限。

    “大人,朝廷给的粮饷太操蛋,卑职不会喝兵血,全部用来训练战士也恐怕无济于事啊!”

    “你要懂得变通,要保证麾下战士一定拉得出打得响,要能战、敢战,黄家在永平府有大量屯田,你组织两三千人三天一练,朝廷点验兵马时拉上他们凑数,集中财力训练一支三五个把总两三千骑兵应该没有困难,黄家会不时贴补你钱粮。”

    黄明理道:“黑虎,你麾下的基层军官都是黄家骑兵的老兄弟,如何练兵根本无需你多操心,你只要应付好各级官员的迎来送往即可。”

    “唉!卑职就是不爱迎来送往啊!”

    “扯淡,黑虎,平时弟兄们约你喝酒你跑得比兔子还快,那里有一点不喜欢迎来送往的样子?”刘国正见黑虎一脸苦相乐了,反驳道。

    “那怎么能一样,跟兄弟们一起玩乐多开心,跟那些不相熟的文官武将喝酒多憋闷。”

    黄胜笑道:“还是你自己心态有问题,你怎么跟兄弟们喝酒就跟那些文武官员交往即可,即便有什么失礼之处,有黄家的气场罩着谁敢对你如何?”

    黑虎想了想,笑了,道:“也是,我怕什么,大不了不当朝廷的官,哈哈,大人,卑职知道以后怎么混了。”

    黄胜道:“你现在驻扎永平府地界,黄家的屯田你可要照看着,别让那些养兵、养民的田地被哪个不开眼的夺了去。”

    黑虎有了三分酒意,闻言怒喝道:“谁敢,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啊?老子不夺他人的田产是因为家主叮嘱不可以欺负人,可也轮不到咱们被谁欺负啊!”

    军官们哈哈大笑起来,临别在即笑闹一番冲淡了许多哀愁。

第四百七十七章:第一次长征

    黄明理早就得知今年暂时不跟着大部队南下,他知道如今黄家家大业大,黄家湾岛如果没有人坐镇家主会不放心,欣然同意留下。

    忠明堡的地盘是黄家的,那里经过大量建设水利设施,已经拥有二百万亩良田,如今已经开始种植一部分番薯、玉米,当然还是以麦田为主,那里有两万户计七万余老百姓在劳作。

    这些老百姓都是解救的曾经做过阿哈的汉民,还有几千朝鲜人阿哈,现在都成为了屯田农民,他们每家每户人口不多,生活安定下来人口会直线上升。

    忠明堡是个紧靠大海的棱堡,跟广宁前屯卫千户所城构成双子堡防御体系,而且布局科学,驻守军民在战时,军人可以自由出入民居的城池,老百姓得不到许可进不来两个堡垒。

    黄胜认为如此堡垒又跟大海相连,遇到建奴千军万马来袭,躲进忠明堡的军民有七八万,固守这里要比固守锦州容易许多。

    黄胜倒是希望红歹是得了失心疯来忠明堡消耗,建奴打三年都未必拿得下忠明堡,他们还没有围死这里的能力。

    留下一个百总火枪手由被收做学生的专用装填手时运转百总带领留守,同时留下两个百总骑兵作为种子部队发展,训练忠明堡的乡勇要不遗余力,这里毕竟是关外,武力是生存的基础。

    忠明堡跟高台堡相隔不远,有庆格尔泰的几千内喀尔喀蒙古骑兵协防,这里安全无虞。

    留下同样数量的种子部队驻防觉华岛训练乡勇,装填手之一的火枪手云中来百总带着队伍留下,他就是觉华岛孤儿出身,如今成为驻守觉华岛的军官一定不会如父辈那样被建奴单方面屠杀。

    “华夏岛”如今有人口三十余万,大部分这个时代先进的工厂都在这里蓬勃发展,两个大船坞分别在建造战船、商船,这可是黄家命脉所在必须加强防守。

    肖长贵经过几年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已经完全掌握,他现在已经是炮兵百总指挥官。

    黄家炮兵正兵都学习并且参加研究道学,火药的优劣,装填量的多少,炮弹的重量形状、炮口的仰角这些数据给他们,黄家炮兵就能够计算出炮弹的落点,虽然不能精确也相差无几矣!

    华夏港口有棱堡和炮台,足足布置了三十六门火炮,最大口径的有十二门三十二磅跑,其中线膛炮四门,肖长贵带着一个百总炮兵留守华夏岛,他还负责训练三百炮兵学员,手上还有三十门训练用野战炮。

    马五是家主第二批装填手出身,如今已经是火枪手把总,麾下管辖三个百总,如今也是挂从三品卫指挥同知衔武官,没有个大名可不行,他请边之名取了几个来挑选,最后选了马前卒这个很有意义的名字。

    马五现在是文化人,他说自己叫马前卒,永远甘当恩师的马前卒。

    他哥哥马三同样也是从三品武官,弟弟是马前卒,他依葫芦画瓢给自己取了马后炮这个怪名字,他言辞凿凿,他这个马后炮,是炮兵在骑兵群后面发炮射击建奴,可不是事后放空炮。

    马前卒的火枪手把总六百人马留守“华夏岛”可不是混日子,任务重着呢,训练乡勇是当务之急,要争取一年内训练出合格火枪手一万人。

    “华夏岛”留守骑兵是韩宽的把总,他虽然已经是广东潮州参将,但是不去上任,反正家主就是两广总督,其他人谁敢过问?

    “华夏岛”这里很大足够骑兵驰骋,岛上有马场,有上万匹挽马、战马,训练乡勇能够骑马成为机动力不亚于骑兵的骑马步兵是他的任务。

    “华夏岛”的防御力量有正兵、辅兵一千二百,乡勇最少两万,真的有敌人入侵可以扩军到五万以上,应该固若金汤。

    这里毕竟是新领地,朝鲜、日本都近在咫尺,是留守海军的防务重点。定期巡视海疆,抓捕附近的海船每天都在进行中。

    黄胜这一次之所以布置细致的防务,是因为这一次南下作战可能旷日持久,一年内肯定不会回辽东,也不会去“华夏岛”,至于何时能够拿下交趾可说不准究竟是一年半载还是三年五载。

    被大越国郑氏的游击队拖在满是泥泞的安南战场也未可知。

    黄明理知道自己的任务是蛰伏谋发展,低调练兵增强实力是这两年的首要任务,大明辽东官军名册上只有几百黄家留守人马,根本不可能参加辽东经略的军事行动。

    当然庆格尔泰除外,但是要看看孙承宗能不能获得这个蒙古台吉信任,让他愿意跟着明军转战辽东。

    早在六月六日,李大钢、顾山河、黄东海、谷一仓、王志贵已经带着五个把总三千黄家私兵以关前道人马的名义从莱州登陆经陆路向广州肇庆两广总督府进军。

    这是黄家私兵第一次长征,意义不同凡响,承载者太多使命。主官都是得力干将,战士和辅兵都是挑选的精英。

    这是黄胜有意锻炼麾下长途行军的能力,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还要适应气候的变化,学会疫病的防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如此。

    走陆路千里跋涉的有一个野战炮兵把总、三个骑兵把总、一个火枪手把总,一共带上战马四千匹,挽马两千匹。

    除了定编的补给车和装甲战车,还有随军医疗队,还有五百辆钢质独轮车和两个把总辎重兵,一个把总工程兵跟随。

    尚慕明和黎喜明带着宣传队要一路宣传,这漫漫长路经过山东、南直隶、浙江、江西会跟太多老百姓相遇,黄家要给大明子民展示一支新军。

    明末的明军大多数军纪败坏,所以民间有“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之说。

    而黄家展现的明军新面貌会让大家看到一支可以信赖的铁军。

    宣传队还会送一些礼物给主动帮助大军的老百姓,如清凉油、一小袋食盐、小镜子、火柴、指甲钳等等小或新奇的玩意儿。

    黄大人的人马军纪严明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扶危济困救老百姓与水火,如此走一遭,宣传效果肯定很好,政治目的当然不可外传,想想红军的长征大家就明白了。

    由陆路南下军队自带的给养就可以满足三个月需要,因为考虑到一路上要用粮食救民于水火,黄家还会动用沿途的商业网络给自己的队伍补充给养。

    队伍过长江时会得到大量粮食补充,来到饶州府又会有粮船提供补给,根本不需要去沿途城池打秋风,遇到山贼流寇顺手剿灭之。

    四五千里漫漫长路,虽然都有官道相连,带了六千匹马和许多大车参与运输也肯定快不起来。

    以平均一天行军六十里计算也需要接近三个月时间,有了这些时间,不知道可以向多少老百姓展示黄家私兵风采。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帮个人场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如果手头不是很紧请正版订阅几章,谢谢!

第四百七十八章:勇于任事

    这样做也是有苦衷的,战马何其宝贵,要是海运五千里不知道有多少会生病,病死多少也不可控,运到地头短时间也无法形成战斗力。

    许多人误会了,把战马看得如同大姑娘那么娇贵,可笑之至。

    马确实不能长途船运,但是溜溜达达走着前往目的地,北可以去西伯利亚,南可以去印度尼西亚,只不过要时刻注意战马的健康,防控疾病的发生罢了。

    蒙古人骑战得天下时,他们的骑兵大举南下,一直打到东南亚,灭了越南,难道都是走着去的?

    他们越过西伯利亚打得以战斗民族著称的俄罗斯亡国,难道也是跑步去的?他们还没有黄胜体系强大的后勤保障呢!

    在家主的影响下,黄家一直严格按照卫生条例管控军队,随军兽医、医生、医务兵都不少,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跟敌人争夺领土时骑兵奔袭战术会经常发生,少了骑兵,以黄家步兵追那些擅长游击的大越国如同猴子般灵活的战士恐怕很难。

    不是黄家人马体力不行,而是负重不一样,那些猴子兵几乎没有盔甲,脑袋上戴个斗笠拿一根木杆长枪或者拎一口铁刀就算装备了。

    后黎朝猴子兵一个个甚至光着脚丫,地形又无比熟悉,真的跑起来负重超过六十斤的黄家私兵还真的追不上。

    完成围歼堵截可能难以做到,最后的结果也许是击溃他们容易给予大量杀伤不容易。

    如果不能短时间歼灭俘获大越国的大量军队,真的有可能陷入战争泥潭无法脱身,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又回到导致大明放弃安南的原点。

    黄东海他们进行伟大的长征向大明展示一支作风优良铁军的同时,沿途可以收留难民给他们饱食,只要能够跟得上行军速度有多少要多少,单看看一路走下来到达目的地时队伍会变得多庞大!

    两广总督黄胜大人只准备了几天人马就浩浩荡荡派出了,马上有沿途州府上报朝廷。

    崇祯皇帝获悉关前道旧部连随军劳力出动了有五六千人,几千匹战马,对黄胜如此勇于任事深感欣慰,下旨沿途府县给予方便。

    眨眼间回到黄家湾岛已经一个多月,一切准备就绪,单等黄明道再次回来转运人口时全军就会出发开疆拓土去了。

    在这期间,大妇楚儿张罗着办了喜酒,收了赵蕊和铃儿两个妹妹,看着年纪比楚儿大七八岁的赵蕊喜滋滋跪下给楚儿敬茶甜甜的喊还有点像小萝莉的楚儿姐姐,黄胜忍不住把酒笑喷了一桌子。

    黄家湾岛的后勤依旧是大妇楚儿打理,“华夏岛”还是赵蕊负责,留守总指挥黄明理。

    顾铃儿可高兴了,因为老爷准备带她南下赴任。小姑娘如今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华夏大钱庄”经营得有声有色,黄胜准备留她经营海南岛,不仅把钱庄开设到每一个府县,还要协助后勤管理。

    铃儿马上行动起来,挑选了二百多经过培训的识字妇女作为班底跟随,这些女人大多数是从后金沈阳中卫救回的,有许多是大明官家或者大户人家的小姐。

    这不奇怪,明朝识字率不高,女人的识字比例更低,不是有钱人家,女子能够识字简直微乎其微。

    这些女人曾经饱受摧残,来到黄家没有被歧视,重新获得了尊重,再次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