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跟坤兴聊得高兴,黄胜干脆让小萝莉再高兴点,以肯定的语气告诉坤兴,她的父皇没死现在应该在“南明”亲兵营将士保护下在某地躲藏。

    坤兴闻听此言一时间激动不已,在黄胜怀里颤抖起来。

    坤兴知道夫君从来不会失算,也不屑于说谎。

    嫁来“南明”近半年,知道亲兵营是“南明”最庞大的营伍,战士都是精选的有军功的老兵。

    而且亲兵营战士的选拔一年比一年严苛,能够选上的标准必须高小学历以上,在战场上有面对面杀死一名以上敌人的经历。

    亲兵营最高指挥官就是刘国正,总镇抚官是黎喜汉,这两位已经封爵的大将亲自带领两三千亲兵营精锐去大明京师救驾,失手的可能性全无。

    喜讯接踵而至,坤兴太过于激动,嘴唇哆哆嗦嗦道:“夫君,妾身知道大恩不言谢,妾身也不知道如何报答夫君的恩情了。”

    黄胜意味深长道:“大明跟‘南明’都是汉人为主体民族的大国,不能长期分裂成为两个国家,否则,我会愧对汉民族。

    南明大军会在进入大明剿灭闯贼和其他流寇之时推行‘南明’法度委派地方官吏,也就意味着把两个国家合并,也就意味着只能有一位皇帝,统一的大明唯一皇帝是你的夫君又或者是你那死里逃生的父皇。”

    这一次坤兴没有立刻回答黄胜的提问,她反问道:“夫君,大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您的预料之中吗?”

    黄胜道:“你父皇其实有太多机会中兴大明,但是恕我直言,他实在没有帝王心术,也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加没有明确的执政理念,大明沦落如此他其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我成为新大明的皇帝会推行‘南明’已经成熟的经验治理国家,不出三年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不出五年吞并的大明领地就能走向繁荣,届时你会看见一个国土面积超越蒙元国富民强的超级大国。”

    坤兴泪光盈盈道:“妾身明白了,谢谢夫君直言不讳,妾身是您的妻子,妾身这辈子都会支持您的决定。

    妾身当然希望夫君成为天之骄子,希望大明子民也能过得如‘南明’老百姓那样富足,只是妾身祈求您善待父皇和几位兄弟。”

    发现怀中美人在战栗,黄胜把小萝莉搂得更紧了。

    安慰她道:“你放心,如果我不是尽心尽力救你父皇,大可不必如此费周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能容天下人怎么可能容不下自己的岳父和大、小舅子?”

    “噗嗤!”坤兴毕竟年幼好哄,忍俊不禁笑出了声,顿时心情大好。

    她认为父亲不当皇帝再好不过,只要一家人快快乐乐活着比什么都有意义。

    第二天坤兴就急不可耐去母后乘坐的豪华游轮上请安。

    在海上没有太多讲究,况且坤兴已经是“南明”王妃,用不着每天去母亲那里问安,大明的女官见公主来了高高兴兴去通报皇后。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心情沉重的周后没有兴趣梳妆打扮,此刻依旧歪靠在被子上出神。

    用“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来描绘她此时状态最是恰当。

    遭逢变故难免思虑甚多,周后认为嫁女给南王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要是她和皇子、公主没有离开京师将要面临何等劫难?

    女官的通报打断了周皇后的胡思乱想,女儿又不是外人,她直接传见。

    坤兴喜滋滋来到母亲身边施礼后道:“母后,大喜啊,我家王爷得到报告,确认英国公护着哥哥突破贼兵围困撤退到了有‘南明’重兵布防的天津卫城,哥哥的安全有保障。现在有可能已经去了黄家湾岛等候咱们。”

    这真的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周皇后一骨碌坐起来两手合十念叨道:“谢谢菩萨保佑,谢谢满天神佛,谢谢列祖列宗,南无阿弥陀佛……”

    周后这些天一直揪着心,她其实更加牵挂自己的儿子,母爱总是无私的伟大的,得知儿子没有被闯贼祸害了,周后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坤兴挨着母亲坐下拉着她的手试探着问道:“母后,兄长乃是大明太子,您准备如何打算?

    “唉!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有什么打算,太子能否有作为不在于他,而在于南王的态度,如今大明已经国破家亡,能够扭转乾坤的只有南王。”

    坤兴点头道:“母亲言之有理,大明山河破碎,南王接下来会挥师歼灭闯贼夺回京师入主中原,那时母后是不是期望兄长继皇帝位。”

    周后摇头道:“国破家亡,儿能够死里逃生已经万幸,娘不要他做皇帝,只想他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好。能否如此还得看南王的态度。”

    母亲的态度在坤兴意料之中,她干脆挑明话题道:“母亲,‘南明’文官武将何其多也,他们不甘心王爷处处维护大明。

    现在已经集体上书奏请王爷登基成就帝业。王爷登基不仅仅是做‘南明’的皇帝,同样也是大明的皇帝,母后认为女儿该如何做才好?”

    手心手背都是肉,周后最担心的就是同室操戈,况且太子根本没有成为合二为一的新大明帝国皇帝的基础,此时当然要顺其自然让女婿成为皇帝。

    她道:“儿,你已经是‘南明’王妃,自然遵从南王的意志做个好妻子。大明已经积重难返,南王从闯贼手里夺回大明纳入‘南明’版图无可厚非。

    儿能够逃脱闯贼魔爪已经是万幸,我只想他能够平平安安过一生,真的没有一丝让儿跟南王争皇位的意图。”

    周皇后贤德,但并不表示她没有主见见事不明,恰恰相反她很善于保护自己和儿子,她知道今天女儿问这番话的意图,明白自己跟女儿的表态会传入南王之耳。

    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崇祯皇帝殚精竭虑都无法保住大明江山,儿子只不过是个懵懂少年,没有财权、兵权更加没有文官武将的拥戴,如果不识相岂不是取死之道?

    周后毫不犹豫果断表态支持南王称帝,也支持“南明”、大明合并,就是阐明了大明皇后全力支持南王决定的态度。

    坤兴得到母亲答复顿时觉得一身轻松,她依偎在母亲怀里道:“母亲,我夫君不是一个六亲不认之人,他早就派出精兵强将去京师保护父皇。

    夫君断定现在父皇应该活得好好地,只不过夫君也不知道为何迟迟不见执行任务的精兵猛将回来交差。”

    周后不淡定了,紧握坤兴的手急切问道:“儿,南王真的派遣人马去大明京师救驾?他真的希望你父皇活着?这是为何?按理说大明没有了你父皇,南王入主中原更加顺理成章啊!”

    周后果然有见地,一针见血指明问题要害,按理说南王不下手袭杀崇祯已经是仁至义尽,出手救他岂不是自找麻烦。

    坤兴骄傲道:“我夫君乃是顶天立地的好汉,他不屑与落井下石,他更加愿意救人于危难。

    他一直坚持以实力说话,他认为自己会给大明老百姓带来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想让父皇亲眼看见大明在他治理下海清河晏国富民强。”

    周后将信将疑,此时倒是不便反驳,她附和道:“南王治理国家的本事大家有目共睹,大明子民能够遇此明君有福了。”

    坤兴调皮地眨眨眼,问道:“母后,知道了父皇活着,您刚才支持我家王爷登基的话还算数吗?”

    “这……”周皇后沉吟片刻,坚定道:“我依旧支持南王做新大明的皇帝,如果能够见到你父皇,我还要力劝陛下放弃皇位,禅让给南王。只是有一件事我放心不下。”

    “母后,女儿知道您何事不放心,昨天夫君亲口许诺会善待父皇和几位兄弟,夫君的人品我信得过。”

    “唉!在皇位面前人品能值几何?历史上没有哪一位被逼禅让的皇帝能够善终啊!”

    “人在做天在看,夫君费心劳力把父皇救出京师就应该想好了此事的利弊,如果父皇真的禅让皇位,我相信他不会对父皇如何。”

    “现如今你父皇和太子都在南王庇护下,我们也是如此,实在没有任何资本谈条件,只要能确保一家子平安,我会竭尽所能劝你父皇,你也要劝南王切切不能卸磨杀驴啊!”

    周后此时显得特别无助,女儿今天让她表态,虽然算不上逼宫也差不离了,事到如今皇位已经不重要,问题是有哪一位丢了皇位的帝王活得逍遥自在。

    “母后,您放心,历史上宋太祖黄袍加身后就善待周世宗柴荣的子孙,新大明国土面积比宋国大五倍有余,南王胸襟哪里是赵匡胤、赵匡义能比。”

    “是啊!南王素有仁爱美名,他应该能够容得下一个没有威胁的大明废帝。”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周后的话音里还是流露出落寞。坤兴看在眼里也不知如何安慰,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陪着她流眼泪。

    世间事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旗舰议事舱内,正在听荷香禀告今天日程安排的阴谋家黄胜被亲兵的报告声打断。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启禀殿下,大明平西伯吴镶大人求见。”

    这位老兄许久没有来找自己,在这个微妙时刻出现,应该是有备而来,黄胜道:“有请吴大人。”

    亲兵高声喊出:“有请吴大人!”随即如同传声筒般,整个旗舰上都是这个声音。

    相貌堂堂的吴镶有些受宠若惊,他一路小跑来到议事舱见到黄胜立刻跪下磕头。

    这是什么情况?除非大礼仪场合大明官员都不怎么下跪,“南明”更加杜绝行跪礼,今天吴镶搞什么鬼?

    “吴将军,你这是何故?快快起来,你难道不知本王不喜欢腿软之人。”

    吴襄郑重其事行三叩九拜大礼,口呼:“臣吴镶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吴镶乃是有备而来,目的就是抢从龙之臣的第一把交椅,他和许多大明文武勋贵已经得知京师于三月十七日被贼兵攻破,大明天子和厂督王承恩在万寿山上吊殉国。

    大明国破家亡,神州已经没有了名正言顺的皇帝,转眼间十几艘邮轮上多达一两千的大明文武就变成了前朝遗臣,他们接下来何去何从?

    归顺闯贼的“大顺”新朝?我呸!我堂堂两榜进士出身的士大夫怎么可以为一驿卒所用。我堂堂享受国恩二百余载的王公贵族怎么可以向一群暴民低头。

    大明王朝毕竟有二百大几十年的统治,贵族阶层还是骄傲的存在,他们从心底里鄙夷那帮暴民,不是生死存亡的选择,根本不会有人自甘下贱去投奔李自成的“大顺”伪朝。

    邮轮上,有家难回的大明文武议论纷纷,许多人扼腕叹息追思崇祯皇帝,有些大臣哭得呼天抢地,也不知是表演成分居多还是真的伤心如此。

    周延儒、梁廷栋、张凤翼等等都是大明阁臣,闯贼攻破京师皇帝殉国的消息虽然让他们觉得意外,但是也没有让他们觉得天塌了。

    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了不一样的一片天,“南明”政通人和拥有强军百万,南王文兼武备还善待士大夫,这样英明神武的王为何不可以取大明而代之?

    相信南王登高一呼,大明文武军民会积极响应,区区闯贼不足为虑,咱们当务之急是早日让南王面南称帝,然后率领王师席卷中原。

    半朝大明文武都在十几艘邮轮上,阁老、尚书等等高官也不少见,这个时候没有哪个官老爷会置身事外,人人都在互相串联,目的不言而喻。

    眼看着黄家湾岛就在眼前,吴镶没有理会众人,他找船长协商,表明自己有重要军**去旗舰求见南王。

    吴襄是“南明”军官耳熟能详的大明高官,他跟南王的关系有目共睹,提出这个请求当然不会被拒绝。

    就这样吴镶乘坐小艇换乘哨船靠上了旗舰,终于见到了黄胜。

    吴襄就是要出类拔萃,要成为最早的从龙之臣,他第一时间见黄胜的目的就是表明心迹,他极力支持黄胜取代大明面南称帝。

    吴襄是老朋友,又是个聪明绝顶之人,在他面前黄胜用不着玩虚伪,他坦然接受吴镶跪拜道:“吴爱卿平身。赐坐。”

    吴襄跪拜口称万岁,在场的近卫营兵将和秘书都听得真真切切,看见南王坦然受之,人人喜笑颜开。

    跟黄胜一路同行,一直主动来充当贴身秘书的柳如是居然亲自去搬来了一个锦凳放在吴镶身边。

    吴襄拘谨地挨在凳子边坐了小半个屁股。

    黄胜瞧着吴镶诚惶诚恐的样子有些好笑,心道:这小子是不是在装孙子吧!

    吴镶道:“陛下,臣以为大明天子殉国,陛下应该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然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即刻登基继皇帝位乃是当务之急。”

    “吴爱卿,这是你一家之见尔,大明遗臣还有成千上万,还有大明太子在天津卫,大明宗室藩王也有几十,本王强行登基恐怕会适得其反啊!”

    见南王对于称帝之请已经不再推三阻四,而是顾虑反对的大明文武和宗室太多,吴襄发现自己来得太对了,南王实力如此,自己联络大明文武、宗室好心规劝,有不识时务者大可以让他们永远闭嘴。

    吴襄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

    “不然、不然,大明子民视陛下如救世主,大明文武早就归心陛下,太子羸弱难堪重负,宗室诸王也没有力挽狂澜的实力,登基做天下之主唯有陛下才是人心所向实至名归。”

    “这……,本王坐拥‘南明’万里江山,有数千万子民近百万雄兵,登基称帝也是早晚,是否入主中原其实并不重要。

    况且中原大地战火燎原,民生艰难,如果整合这些满目疮痍之地,‘南明’将要付出太多啊!”

    聪明的吴镶听出南王深意,知道人家是又要做婊子又要竖牌坊,吴镶很理解,政治家就是这个德行。

    他当然极力配合给予南王想要的,他道:“臣深知陛下无意取代大明,奈何大明山河破碎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明遗臣都知道能够力挽狂澜救千万百姓于危难唯有旷世英主南王殿下,大明遗臣为了恳请南王继皇帝位,会多次集体跪求……”

    太肉麻了,即便黄胜脸皮厚听着也有些尴尬,既然吴襄聪明绝顶知道自己要得到什么就无需多言,心照不宣尔。

    黄胜转换话题问吴镶道:“吴爱卿是否愿意去何可钢将军那里担任副总镇抚官?何将军会指挥一路大军参加夺回京师的战斗。”

    自己打仗是个废材,南王又不是不知道,为何要自己去何可钢那里做什么镇抚官啊!

    “这……”吴镶有些懵逼,迟疑了一下。

    黄胜笑到:“非军功不得封爵是‘南明’制度,以后当然是国家法度,吴将军要封公封侯不上战场恐怕不行。”

    吴镶大喜,原来是南王投桃报李有意要赐爵,为了名正言顺要他去军中担任闲职混军功。

    他连忙跪下谢恩道:“陛下,臣跟何将军是多年好友,此去他军中担任镇抚官一定会尽心尽责,臣不会给陛下丢脸,不立战功誓不休。”

    明白了黄胜的心思,吴镶觉得不虚此行,乐滋滋告辞回自己乘坐的邮轮。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吴襄心里已经盘算好了,接下来的步骤是牵头营造出南王无意大明天下的气氛。

    是大明遗臣苦苦哀求南王入主中原,最后南王为了能够解民之倒悬,不得已接管了大明这个烂摊子,当上了皇帝。

    故事很无耻,但是历史上的帝王又有几个不是不遗余力粉饰自己,连满清皇帝都大言不惭“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可见一斑。

    吴襄的能力无需怀疑,他再次回到邮轮立刻被一群勋贵包围了,梁廷栋、张凤翼几个想问问情况都挤不进来,只能跟高智谋、周延儒搭讪,想套出一些话。

    大明兵部侍郎高智谋早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多次在“战神”系文武聚会时表态如果大明还有希望,希望就在南王是否接管大明。

    他还居安思危,早早的就在海南岛置业,如今告老还乡的老父亲高第已经在崖州的高家海滨别院颐养天年,高家的子女、族人大都在“南明”从商、从政。

    高智谋虽然是大明正三品高官,但是他明白这一切都是跟着黄胜混军功得来的,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支持南王接管大明称帝。

    这几年南直隶的读书人纷纷去“南明”谋职,许多人已经走上仕途,复社、应社等等文人组织已经淡出视野,东林党的影响力也失去了根基。

    这不奇怪,文人结社最主要原因就是闲得蛋疼,读书人太多,能够得到官职的太少,大家聚在一起发牢骚发泄不满,商议如何向朝廷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团体。

    当读书人很忙,都在读新学参加“南明”公务员考试,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