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崇祯没有丝毫责备儿子的意思,而是慈爱地道:“儿做得很对,朕就是由于太过倔强乃至于被区区闯贼逼得走投无路,要是真的跟建奴媾和全力对付闯贼何至于斯?要是果断逃离京师去陪都南京也不会束手无策。”

    喜极而泣的张焉皇后泪眼未干,她道:“不会的,陛下宁折不弯,如果那样做了您就不是大明崇祯皇帝了。”

    崇祯笑道:“还是嫂皇后知我心,如果重来一次,朕还会选择不逃亡,铁骨铮铮的大明乃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朕只能要求自己这样做,也只能自己以死殉国,断然不能让儿几个也枉送性命啊!”

    朱慈跪下哭道:“父皇,当时儿臣以为您已经宾天,儿臣确实没有扭转乾坤的才能,因此儿臣才决定请南王登基称帝,儿臣认为当今天下也只有南王能够打败闯贼为父皇报仇。”

    “儿起来说话,你没有做错,你的才能和实力确实无法跟南王相比,投靠南王是个明智的选择,朕不会怪你。”

    一个童音响起,那是小昭仁天真地插话道:“姐夫对咱们好着呢,他还给我讲故事,他是个好人。”

    坤兴笑道:“南王当然是好人,他亲口说情义无价,希望咱们一家子都能够快快乐乐生活。”

    “情义无价!”崇祯重复了这个词,若有所悟,许多无法解释的部署此时好像有了理由,难道南王就是为了表达跟自己君臣一场有始有终有情有义?

    懿安张皇后身份超然,她这些天已经把京师的情况打听了不少,知道周皇后的父母都已经命丧贼手,也不知道有没有兄弟能够幸免,闯贼的凶恶让她后怕不已。

    她问道:“不知陛下今后有什么打算?哀家和皇后这一次带出来的宫人就有几大千,用度都是出自‘南明’,现在已经回到大明,如何养着他们是个难题啊!”

    朱明皇家从今往后如何过日子呢?这个问题很现实,作为当家人当然无法回避。

    周皇后愁容满面道:“是啊,此时裁撤他们很明显不合时宜,大家都是有家难回之人,今后的生计何处着落?”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女人就是女人,没想着国破家亡如何收拾旧山河,而是想着一大家子和成千上万的宫人该怎么过日子。

    是啊!皇室成员也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衣服和住处,总是暂居南王府邸恐怕不可以成为长久之计。

    当家人崇祯头又开始大了,不用为钱粮发愁的舒坦日子才过了没几天就到此为止,麻烦事接踵而至。

    崇祯没想好接下来该如何,既然有很多大明文武归来,总要看看这些人的态度,崇祯心里还是有些期望,把祖宗基业拱手让人乃是下下策。

    小坤兴眨巴着眼在一旁瞧着父皇和兄长说话大多数时间不吭声,只是逗弄才六岁的小昭仁。

    此时她发现自己貌似无法发表看法,她这才认识到自己是南王妃,在“南明”即将取代大明的微妙时刻,在父皇面前说什么都不合时宜。

    拥护父皇是对南王不忠,拥戴南王是对父皇不孝,坤兴尴尬了。

    何止坤兴在尴尬,此时几千大明文武也是尴尬之至,当朱慈由“南明”特种兵保护着去南王府邸之时,崇祯皇帝没死而是被南王麾下大将刘国正、黎喜汉带领精锐救出京师的消息就在疯传。

    很快崇祯和王承恩早在大明文武来到黄家湾岛之前就在王府落脚之事被人证实,崇祯和王承恩经常在酒楼茶肆看风景之事也被无限放大。

    传言越传越离奇,连黄家湾岛到处是地道都被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崇祯和王承恩就是通过地道忽然出现在某处,任何大家的谈话都被皇上听得清清楚楚。

    许多大明文官武将感到头皮发麻,太多人如坐针毡,背主作窃被逮了个现行,任凭那些大臣老脸皮厚也觉得无地自容。

    吴襄、张之极连忙找到送大明皇后上岛的老熟人黎喜汉询问传言的真实性,终于得知皇上确实一直在岛上闲住,也经常在岛上四处逛逛,皇上确实易容后多次去过望海楼大酒店,当然看到了文武百官的表演。

    接下来曹化淳还见到了活蹦乱跳的王承恩,得知陛下没有宾天如今身子骨硬朗精神头不错。

    曹化淳在潜诋时就伺候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跟崇祯的感情比较深,一时间真的乐极生悲,哭得老泪纵横。

    大明皇帝健在的消息得到“南明”官方证实,一时间确实有许多劝进的大明文武动摇了,但是吴襄、梁廷栋、张凤翼等等重臣更加坚定了拥戴南王登基的决心。

    将心比心,不看朋友待自己,只看朋友待他人,崇祯皇帝是南王成为天之骄子的最大障碍,南王非但不杀他,还费心劳力救下他,如此人情味十足的皇帝,新大明值得拥有。

    望海楼大酒店宴会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找不着椅子干脆站着说话,来者无白身都是大明的衣冠禽兽,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口才一绝的吴襄娓娓道来那段感人的救驾故事,阐明了大家即将拥戴的皇帝是一位英主又是一位仁君还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天之骄子。

    许多大明文武丝毫不动摇劝进决心,纷纷开口赞美南王的心胸开阔,认为南王美德足以拥有四海。

    曹化淳是王承恩的恩主,两人见面后,王承恩把皇上如何被救下何时到达黄家湾岛,又在何时乔装见到太子等等一一说了。

    曹化淳当场就石化了,知道王承恩是隐晦的告诉自己,前几日联络大臣拥戴南王登基皇上都看在眼里了。

    王承恩智商值不低,他是旁观者清,认为“南明”、大明的实力对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有必要断了陛下跟南王争天下的念头,果断泄密。

    曹化淳真的是认为陛下已经龙驭宾天才放弃辅佐太子选择力劝南王登基,目的就是打败闯贼替主伸冤,可是弄巧成拙,自己公然劝说群臣的嘴脸被死而复生皇上看到了。

    伴君如伴虎,崇祯的性格曹化淳最清楚,自己的行为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即便大明能够东山再起,他曹化淳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于是乎,曹化淳当着文武百官讲述了崇祯皇帝已经多次化妆成一位“南明”武官在这个宴会厅微服私访,连当时崇祯坐的位置都指给大家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武百官都知道皇上秉性,这些年被杀头抄家的封疆大吏何其多也?自己参与劝进的讨论是否落入皇上眼睛,谁都不能确定。

    现在怎么办?很快绝大多数大臣有了决断,别妄想着左右逢源做骑墙派了,一条道走到黑吧!不把南王送上皇位决不罢休。

    不久王承恩公然出现了,他传达皇上口谕,明天在南王府邸前厅召见在黄家湾岛的大明正四品以上文官武将。

    王承恩刚刚离开,宴会厅就嘈杂起来,都在猜测天子召见意欲何为?

    吴襄不失时机站起来大声道:“诸公莫要迟疑,明天是个好机会,本爵决定当面跪求陛下禅让皇位于南王,有愿意一同死谏的莫失良机!”

    梁廷栋马上附和道:“为大明江山社稷,老夫万死不辞!”

    张凤翼大声道:“南王坐拥天下方能海清河晏,老夫义不容辞!”

    王朴、唐通、徐文爵、邱名仰等等文武和勋贵都纷纷表态一同跪谏,人数超过总数的八成。

    张之极没有表态,他一直在往人后躲,很明显群臣这架势跟逼宫差不多,他应该支持还是反对?

    张之极真的很为难,英国公家享受国恩二百余年,一直对朱明皇室忠心耿耿,他也被崇祯皇帝信任和重用。

    要是其他人胆敢谋夺大明江山,张之极一定跟他不死不休,可是自己的妹夫要成为大明皇帝他就没了决断。

    张之极内心里也欣赏妹夫的治国理念,觉得“南明”的老百姓确实比大明子民富裕太多,可是传统思想作祟,张之极没法成为公开逼宫之臣。

    思前想后,张之极决定做缩头鸟,明天就躲进前几年在黄家湾岛购买的别院不露面,相当于投弃权票。

    想法类似于张之极的大有人在,不参与的文武都是拉不下脸逼宫之人,他们都称病不出。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第二天来觐见崇祯的大明文武泾渭分明,除了以倪元璐为首的几十位保皇党,就是以吴襄为首的几大百逼宫派,骑墙派都躲了。

    黄家湾岛的王府议事厅面积虽然不小也容不下一千多文官武将,许多品级低的文武进不去只能在门外站立。

    时隔一个多月,崇祯的心态大不相同,他已经通过旁观得知大明文武基本上都决定投奔南王,他们美其名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善莫大焉。

    如同紫禁城朝会般,群臣施礼后分文武站立,吴襄率先发难,公然提出请崇祯禅让皇位给南王,他唾沫横飞把当今形势和利害得失分析得头头是道。

    然后就是煽情表演,吴襄流着泪第一个跪下,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绝,还有为了天下苍生不计较个人名节的高大上。

    紧接着梁廷栋、张凤翼、王仆、唐通……,最后黑压压厅里、厅外跪了一地,依旧站着的文武只有四十几人,可能不到总人数的百分之五。

    人心向背昭然若揭,这一刻崇祯的心在颤抖,知道大明文武会改弦易辙,只是没想到人数占比如此之高。

    怨这些文武见异思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细想自己执政十七年也确实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恩德于官宦、军民,现在落魄得寄人篱下当然会被抛弃,爱面子的崇祯觉得无地自容。

    倪元璐、范景文等等大臣怒不可遏,他们当场大骂逼宫诸臣,一个个趾高气昂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大有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不骂死奸臣誓不休的豪迈。

    吴襄、王朴、梁廷栋等等都忍这些喜欢高谈阔论事到临头束手无策的大臣许久了,被骂得老羞成怒,再也忍不住心底的火气动起手来。

    临时朝堂顿时变成了演武场,一时间鞋子乱飞、帽子乱舞乱糟糟不成体统。

    吴襄、王朴等等都是武将出身,一直被这些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欺负,今天有机会大打出手果然让以倪元璐、范景文为首的保皇派吃了亏。

    大明官员在朝堂打架是有传统的,可是从来不会有武将参与,今天的一场混战开了先河,下场挥老拳文官武将的不下一百人。

    崇祯喊得嗓子哑了都无法让扭打成一团的文武停手,还好这个时候,成大事和刘国正带领几十个特种兵及时来劝架。

    几十个打得起劲的大臣在特种兵手上如同顽童,很快被控制住了双手。

    但是他们依旧斗志昂扬,发动了远程攻击,一口口吐沫飞向对手的面门……

    如此混乱的场面如何商议国事?黎喜汉护着崇祯回内院,此次逼宫自然是无果而终。

    许多大臣还挂了彩,有的大臣衣服破了、有的帽子不见了、还有的鞋子掉了……

    唉!有辱斯文啊!许多参与打架的文官纷纷掩面离开了满地狼籍的议事厅。

    回到内院的崇祯意志消沉,贤德的周后已经得知了前因后果,她幽幽道:“陛下,妾身在‘南明’盘桓半年时间深有感触,南王实力足以取代大明,恐怕即便没有闯贼肆掠大明也抵挡不住。”

    崇祯眼中含泪,沙哑着声音道:“祖宗基业难道就要断送在朕的手中?”

    “唉!事已至此陛下还要想得开啊!您是否传儿来谈谈,有什么要求也可以让儿给南王递个话。”

    “南王对儿好吗?”

    “好得很,如掌上明珠般宠着呢!”

    “儿这孩子真的有福分,如果不是因为她嫁给南王,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啊!”

    周后见皇上语气松动了,道:“陛下,妾身这就安排人传儿前来。”

    坤兴何尝不知文武百官逼宫之事,她已经来到了内院就等着跟父皇见面给予安慰,不一刻就出现在倍感凄凉的崇祯面前。

    见到公然逼自己禅位的文官武将如此之多,见到还拥护自己的仅仅是一群没有实权只会嘴上做文章的清流,崇祯彻底灰心了,他跟坤兴连续谈了几天……

    每一次谈话过后,坤兴都有密折交给黎喜汉,随后就有快艇送这些密折到达旅顺口。

    旅顺口经营了小一年,由于“南明”资本投入及时,渴望温饱的辽民摆脱了做奴才的命运爆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这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海港城市日新月异。

    “南明”客商纷至沓来,街上许多商铺在出售南货,收购鹿茸、人参、貂皮等等辽东特产的商家也不少。

    旅顺口至金州、复州、盖州一直通达沈阳卫的混凝土马路已经修通了一小半,预计今年霜冻前可以全线贯通。

    得知南王又来到了旅顺口,已经获得自由能够温饱走在奔小康大路上的辽民奔走相告,南王登岸的那一刻,港口万民高呼万岁!万万岁!

    原大明官吏和起义的原东江镇将士全部跪下三叩九拜,“南明”文武不行跪礼已经习惯了,此时此景还站着抱拳有些不合时宜,他们也只得跟着跪倒山呼万岁。

    黄胜步履从容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码头,大声道:“众卿平身!军民们快快请起!”

    以胡建峰、黄东海、汪如海等等为首的“南明”文武都喜滋滋站起来,南王的态度大家都看出来了,以后“南明”王国应该会升级为大明帝国。

    以尚可义为首的东江降将都是一脸诚惶诚恐,这一年他们亲眼见识了“南明”的强大,心里佩服的同时又有些自惭形秽。

    他们多次请求执行军事任务都被拒绝,理由是军队改造得不彻底,战斗力和思想觉悟达不到执行任务的标准。

    黄胜扫视群臣,面带微笑告诫道:“不管国土面积多大,治下子民有多少,汉民族都不可以腿软,记住了,以后非大礼仪场合不许任何人行跪礼!特别是军人,骨头跪软了哪里还会有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壮志?”

    跪下磕头被南王视为软骨头,原“南明”文武都觉得心里委屈,暗骂都是被那些软骨头降官害的。

    码头上的所有汉民听见黄胜的话语人人昂首挺胸,汉民族的荣誉感让他们觉得热血上涌,恨不能即刻奔向为国拓土的战场。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难得有机会见到南王,尚可义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他越众而出抱拳行礼道:“陛下,罪臣尚可义请求戴罪立功,东江兵也希望为国征战赎罪,请陛下成全。”

    黄胜看了看这位在历史上不肯投降建奴于崇祯六年战死旅顺口的尚可义点了点头,道:“尚将军稍安勿躁,三日内会下达战斗任务给你,你马上可以进行出海准备工作。”

    尚可义大喜抱拳大声道:“谢陛下恩典,罪臣一定死战报国。”

    黄胜再次来到旅顺口就是要在不影响辽东、朝鲜布防的情况下抽调人马加入东征联军,争取尽快拿下倭国本岛结束东征拓土之战。

    前东江兵可以组建三个营伍,投诚的建奴汉军可以组建三营,再组建三营高丽兵,多了三万六千使用“南明”造燧发枪的陆军步兵配合鞑子、建奴骑兵攻打德川幕府的大本营所在地江户城,石换金、阎应元的兵力会充裕许多。

    黄胜从来不轻视敌国,哪怕明知是雄狮搏兔也不嫌麻烦,最好能够做到大军登陆倭国本岛后进行平推碾压,根本不期望出现某个营伍遭遇惨烈的血战成就某个英雄。

    这就是黄胜最爱的打法,在局部战争中争取预设战场,再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领先的装备、压倒性的火力、最少的伤亡率赢得无惊无险的一场场战役。

    是时候结束统一东亚的战争了,以后会全力夺取美洲,跟欧洲诸国的较量不可避免。

    消灭倭国不仅仅为汉民族永绝后患,还会多出数百万劳力参与大生产,移民百十万倭人去美洲,让他们在修建港口、城市、道路之时不断汉化,把倭族从世界民族之林里抹掉刻不容缓。

    黄胜统一大明、东南亚建立新的大明帝国后,历史上最严厉的民族大融合马上开始。

    销毁所有的异民族文献,把异族服装定性为奇装异服予以取缔,大明帝国所有的子民都强制六年义务教育,人人写汉字说汉语、穿汉服读唐诗宋词。

    相信不出二十年时间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汉民族人口数量突破三亿不是梦想。

    有了勤劳智慧的汉民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再有鼓励汉民拥有武器的政策,尚武之风的汉民族对付些许异族反抗,单靠乡勇武装都能够保持完胜。

    黄胜已经统治东南亚土著十几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经过实践证明,强行汉化的方法有效,现在东南亚的年轻人都说汉语写汉字,已经不容易区分是移民来的汉人还是被汉人的土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