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军不仅仅在收集闯贼大头目的罪恶,也同样在收集证据甄别每一个普通贼兵,结果令人震惊。

    俘虏了近三十万贼兵,如果按照杀人偿命的起码要求来进行判决,恐怕要杀掉十五万以上。

    上天有好生之德,当然不能杀如此之多的汉人,但是除了在战场上杀人不算,只要杀了超过五位妇孺的一概判死刑。

    如何让贼兵的罪行大白于天下?“战神”军人经验丰富,发动贼兵斗贼兵即可,只要勇于检举揭发他人罪恶的人犯罪减一等,哪怕曾经杀了五位妇孺也会改判斩监候。

    有了活命的机会果然人人争取,同类的撕咬开始了,许多恶贼被揪了出来,杀人最多的贼骨头简直是魔鬼,居然达到三位数,这些人当然逃脱不了千刀万剐。

    菜市口天天在杀人,血腥味弥漫着整条大街,每天都有从城外赶来看行刑的老百姓,他们有的咬牙切齿有的拍手称快有的纵酒高歌。

    闯贼祸害京畿,发生了太多家破人亡的惨事,如今到了秋后算账之时,老百姓都在争先恐后寻找自家的仇人。

    主动坦白、揭发他人、努力劳动都可以罪减一等,要是胆敢欺骗组织隐瞒从贼之时犯下的滔天罪恶,一旦被来寻仇的老百姓揪出来,当然罪加三等,十有**死路一条,说不定还不得好死。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果然许许多多受不了心里攻势的贼兵开始坦白,他们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向明军讲述犯下的一桩桩罪恶勾当。

    坦白罪恶的人多了,心存侥幸的贼兵也不敢妄图蒙混过关,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谁能肯定自己不被牵动荷花带出藕?

    在不主动坦白都会被扣上消极抗拒审查的帽子的氛围下,所有的贼兵都在争取做反省积极分子和认罪标兵,没几天甄别工作就完成了一个大概。

    大明不会在等着甄别时白白养着几十万贼兵消耗粮食,趁着即将入秋组织他们做苦力。

    修建沟渠、开山采石等等只需要下死力气的工作,这些贼兵为了得到好评干得热火朝天。

    因为贼兵中的劳动积极分子会得到赦免优待,有血案的也会从轻发落,有了盼头的贼兵在能够两餐饱食的情况下努力用辛勤劳动换取得到宽大处理的机会。

    空军这个新兵种横空出世十余年,在历次战斗中得到了锻炼,这支部队越来越受重视。

    京师攻防战中,搭乘热气球从天而降的特种兵震慑了敌军,振奋了我军,中心开花的战术又使得敌人首尾难顾。

    如今这个已经成熟起来的新兵种又踏上了新的征途,空军健儿们即刻开赴东征战场。

    因为倭国传来的情报表明,德川幕府妄图集中兵力死守首都江户城。

    石换金和阎应元、李国助、郑森等等将领集思广益制定了计划,他们准备让出道路,给不愿意臣服的倭国各地大名带兵进入江户参加保卫首都之战的机会。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一举聚歼德川幕府有生力量,达到经此一战倭国再也不会有大仗可打的战略意图。

    石换金、李国助这两年战功彪炳获得了三等侯爵荣勋,阎应元和郑森也成为了三等伯爵,他们已经完取九州岛、四国岛,如今正在按部就班完成倭国本岛争夺战的战略构想。

    倭国各路大军往江户集结,这些大名都是忠于德川幕府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仅仅带来了最勇敢的武士还运来了粮草武器。

    情报表明集结在江户的军民有几十万,其中披甲武士超过五万人,德川家光妄图集中兵力在江户城下跟入侵的大明军队决战的决心暴露无遗。

    孙九歌、程时举已经获得了一等翱翔伯册封,他们是空军营主将和镇抚官,黄胜在他们出发前耳提面命。

    两位飞行员出身的伯爵严肃表态一定不折不扣完成歼敌任务,他们对兵工厂出品的新式武器充满信心。

    这个新武器不值一提,拿后世的燃烧弹、凝固汽油弹相比乃是小巫见大巫,就是一个以猛火油为主夹杂了油脂、白磷、硫磺制造的十斤出头的燃烧瓶而已。

    即便如此,在演习时,当第一个燃烧瓶从热气球的吊篮里扔到地面炸出的一片火海之时还是让观摩的“战神”将士们兴奋不已。

    石换金联合李国助、阎应元、郑森写了征服倭国的战略部署,详细写明了江户之战的战术构想交给总赞画部定夺。

    由于完成这样的战术杀气太重,有违中兴大帝以德服人的一贯作风,赞画部不敢擅专,转呈这份有可能一举让数十万倭人丧命的作战计划交给天子决断。

    谁知一向以少杀戮为主的中兴大帝居然采纳了这个不人道的战术,还让军需部满足空军需要的燃烧瓶多多益善,并且要求空袭时间尽可能安排在崇祯十七年九月十八日。

    皇上批准的战术当然会得到完善,更加周详的计划出炉了,最后效果如何九月底就会解开谜底。

    现在黄胜把精力用在内政上,拿下大明就必须对数千万老百姓负责,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刻不容缓。

    “南明”本来就兵精粮足,有钱有地盘,一场大规模歼灭战拿下了北方富人相对集中的大明京畿,当然是做了一笔最划算的好买卖。

    这就得感谢这个时代的货币制度,财富都是以贵金属形态存在,这些东西哪怕烧化了价值还在,黄胜单靠缴获的贵金属就足够军费支出,安置老百姓和投降贼兵的费用也都有了着落。

    一切缴获归公已经深入人心,中兴大帝麾下的所有大明军人都知道这是最起码的军纪。

    经过实践证明,新一代知识青年军人的思想觉悟更高,镇抚官发现的私藏财物案例少之甚少。

    这也是因为“战神”军人不仅仅待遇高而且前程远大,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贪墨缴获被开除军籍,不仅仅自己的一生毁了,还会祸及一家老小都抬不起头做人,犯罪的成本太大。

    经过统计,这一次围歼闯贼缴获的贵金属以白银计超过七千万两,缴获的股票也值三四千万块银币。

    既然闯贼已经把整个京城内的财富搜刮一空,黄胜当然不会让它们物归原主,至今为止也没有哪一个被闯贼拷饷的苦主来找军队讨要自己家里被闯贼拷掠去的财帛。

    当然有人去讨要也得不到好结果,他们是被伪“大顺”以政府的名义拷饷,失去的财帛成为了伪“大顺”国帑,新大明帝国没有追究他们的资敌恶行已经是法外开恩。

    况且财帛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变成缴获成为大明国帑,谁敢向国库伸手要属于私人的钱财?

    这样做跟找死有区别吗?因此没有出现一个傻子,这些钱财理所当然成为了军饷、安置银、成为了修建水利设施、道路的工程款。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黄胜做得最好,他没有守财奴的思维,来到大明二十年一直保持投入,不断投入,自然硕果累累。

    向老百姓付出爱心得到的回报是拥护和支持,向土地付诸投入得到的回报是稻谷满仓使得老百姓都能吃饱肚子还有余粮。

    大量钱粮投入到军队建设得到的回报是把西夷、建奴、倭寇、鞑子、流寇打得或亡国灭种或成惊弓之鸟。

    解决了内战,大明帝国国力上升毋庸置疑,国帑多了更会加大投入规模,特别会注重海军的建设,拥有海洋离拥抱全世界就不远了。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游斗闯贼不会仅仅局限在京畿之地,要让更多老百姓看到这些魑魅魍魉的下场。

    现实意义的教育要让升斗小民不仅仅局限于明白恶有恶报,还要认识到法律的尊严。

    宣传队和诉苦团马上会带着被装入狗笼的李自成、宋献策等等贼骨头走遍黄河南北的州府,会重点安排在陕西好好发动群众批斗闯贼。

    李自成在陕西称帝认西夏李继迁为太祖爷,根本不承认自己是汉族,现在如同一条狗般被牵着来到乡梓,让千千万万父老乡亲来唾弃,这样的诛心行动大快人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花几个月把闯贼这一干不认祖国、不认民族的败类好好清算以儆效尤,预计千刀万剐这些贼骨头要等到年底。

    拿下京师十五天后,有一万被判流放的贼兵上船出海,他们会横渡太平洋到达中美洲,在那里一条淌金流银的运河即将开工。

    因为甄别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接下来每半个月都会运去一万被判流放的贼兵,预计将要送去十五万壮劳力去中美洲劳作。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到了崇祯十七年八月十五,这一天不仅仅是中秋节,也是禅让大典举行的日子,由于所有人都有心理准备,因此庄重且隆重的仪式以欢庆的模式进行。

    在欢乐的氛围中,连禅位的崇祯都不悲伤,因为他在新大明不仅仅是自由人,还身居要职。

    上位的中兴大帝自然会封赏文官武将,加官进爵的衣冠禽兽不知凡几,朝堂之上司空见惯的党争暂时告一段落。

    登基大典过后,朱由检得到了领兵平叛的重要任务,他率领九营大明军队向西安进发。

    这一次叛乱不会造成兵祸连年,应该能够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因为这件事很搞笑,叛军首脑是巾帼英雄秦良玉,她不奉旨还怒斥中兴大帝派来的传旨官,打起“秦”字大旗准备往京师开进重迎崇祯帝还朝。

    老英雄真的可歌可泣,她在崇祯十七年春末亲冒矢石带领大军拿下汉中迅速进兵西安,四月初得知崇祯殉国的噩耗悲痛欲绝,号令全军缟素为先帝戴孝。

    秦良玉痛恨闯贼,攻打伪“大顺”朝的都城当然不遗余力,在西安城下出现了女兵对决,秦良玉亲自冲阵众女兵人人奋勇。

    闯贼部也是女兵突击,伪“大顺”皇后高桂英很泼辣,带领一群女将攻击明军之时悍不畏死。

    可惜马香菱的女兵营不是悍妇,她们是知识女青年也是热兵器战士,最后的结局当然是一边倒,高桂英、红娘子等等造反的悍妇将领很不幸被秦良玉阵斩。

    拿下西安没几天,秦良玉接到了儿子的来信,得知崇祯皇帝居然没有宾天,还亲自带兵参加进攻京城的战斗,跟儿子马祥麟同是一路人马的主将。

    秦良玉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最后大发雷霆,因为她发现女婿成为了大明中兴大帝,儿子当上了二等荣国公,自己将要去京城接受已经成为大明皇帝的女婿册封。

    岂有此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哪怕是自己的亲女婿和亲儿子也要大义灭亲,秦良玉誓师东征,跟李独眼东征完全是两码事,她准备拿下京师清君侧,重迎崇祯皇帝还朝。

    秦良玉如此固执,女儿、儿媳根本劝不住,还好麾下将士们根本没有一丝去打仗的意思,他们都知道这是皇帝的家事,不参与最好。

    马香菱和张凤仪赶紧暗地里联络诸多蜀中将领,提醒他们要及时拿出态度,这些年蜀中军民得黄胜恩惠多矣,诸将早就心向往之。

    他们纷纷写奏折上达天听,大家都背着秦良玉表态坚决拥护新大明、忠于中兴大帝。

    黄胜知道丈母娘起兵七万号称二十万打来了,一路上兵不血刃势如破竹,用不着攻城拔寨,因为路上的州城府县都在开门揖盗。

    秦良玉大军所到之处当然也贯彻饿死也不抢劫老百姓的“战神”一贯方针,秦良玉不满意女婿篡位,但是很满意女婿制定的军纪,她当然萧规曹随,殊不知在老百姓眼里,她秦良玉就是“战神”麾下大将。

    这一支军队其实早就在“战神”子弟兵掌握中,十几年的渗透,十几年施恩于石柱子弟兵,后期又不遗余力培训白杆兵的中低级武官,当真这些都工作白做了?

    黄胜知道秦良玉的兵不会扰民,因此下旨沿途州城府县不用阻拦,恰恰相反,还要提供军需粮草,如果有亏空“华夏粮行”会及时给补上。

    秦良玉发现自己大旗指处,所有的文官武将都大开城门相迎,不仅仅不对抗大军,还主动提供粮饷劳军。

    老夫人志得意满还以为她是得道多助,也不为难各地地方官,嘱咐他们身为大明官员一定要为大明尽忠职守。

    马香菱和张凤仪觉得好笑,这时候才觉得中兴大帝不改国号是多么英明,大家都在为大明服务,当的就是大明的地方官。

    连母亲都不知如何对待貌似拿下的一座座依旧是飘扬着大明龙旗的城池,只能选择一切照旧。

    秦良玉带领大军来到宁武关得到探报,中兴大帝的九营大军已经驻扎代州。

    中兴大帝的九营人马中当然有马祥麟的川军营,川娃子们得知在这里遇上了老家来的部队一个个喜笑颜开。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两军相遇的那一刻,大家都对冲过去,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久别重逢的川娃子热情的拥抱在一起,声嘶力竭的欢呼声回荡在群山。

    主将朱由检本来心里还在考虑如何劝说那些还忠于他的部队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同室操戈太伤汉民族元气,不要为自己这个下台皇帝再流血了,现在的朝廷大军是没有任何敌人能够战胜的,大家放弃吧!

    后来崇祯郁闷了,他很聪明,见到了所谓的敌军后就知道女婿是在逗他玩,那里根本就不是什么敌军,如此精神面貌瞧上去就是地地道的“战神”人马。

    还有一个人也很郁闷,此刻正恶狠狠瞪着女儿和媳妇,怪不得要她们领兵清君侧时毫不犹豫,连一句废话都没有,原来她们的目的是跟夫君的人马会师啊!

    她们眼里还有老娘吗?秦良玉觉得被人耍了,眼中快要喷出火来。两军如此,仗是没法打了,她此时特别无助,迟暮英雄遥望北方,不由得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秦良玉这辈子都在努力做个忠臣良将,她的行为也堪称楷模,她真的准备为朱明皇帝鞠躬尽瘁,可惜她有心杀女婿无力回天。

    两军在宁武关前会师后干脆共同扎营,两支中军卫队分别簇拥着主将越行越近。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秦良玉此刻根本不知敌军主将是谁,但是朱由检知道叛军主将是忠肝义胆的女中豪杰秦良玉。

    信王亲自领兵的消息马香菱、张凤仪和蜀中将领们一直瞒着老夫人,只告诉她敌军主将是一等安国公黑虎,总镇抚官是二等卫国公黎喜汉。

    当满脸狐疑的秦良玉看清楚了对面中军大旗上有一个斗大的“朱”字之时就觉得不对劲,再看到了信王旗号更加觉得不可思议,很快他就见到了端坐马上的朱由检。

    秦良玉曾经不止一次见过崇祯皇帝,还得到了皇上赐宴得到了御笔原创赞美她忠勇的几首诗。

    见到了记忆深刻的崇祯,秦良玉立刻滚鞍下马准备跪下行君臣相见的三叩九拜大礼,马香菱和张凤仪眼明手快,急急忙忙跳下战马扶住母亲。

    信王当然知道在将士们众目睽睽之下该如何表现,他断然不可能给秦良玉叩拜的机会,立刻翻身下马主动上前抱拳行礼道:“老夫人别来无恙,信王有礼了!”

    秦良玉泪眼模糊,颤声道:“陛下,臣救驾来迟!”

    “老夫人千万不能这么说,如今本王乃是大明信王出入自由,何来救驾一说?老夫人切切不可沿用旧称,现在咱们都是一殿称臣的同僚而已!”

    “臣……您……陛下,您这是何故啊?”

    崇祯也不失时机表明心迹,他大声道:“大明中兴需要雄才大略的中兴大帝来完成这样的宏图伟业,本王心甘情愿禅让皇位,本王也期望老夫人接受中兴大帝册封为大明守土复开疆。”

    马祥麟适时出现了,他拉着妻子在母亲面前跪下,与此同时秦拱明、秦拥明等等川军将领也跪下了。

    马香菱身份不同,她已经是大明皇贵妃,不能跪任何臣子,母亲秦良玉的第一身份应该是大明臣子,按照皇家礼仪已经是皇贵妃的女儿也不可以下跪。

    大明帝国皇后理所当然是结发妻子张楚儿,黄胜登基称帝之时册封了三位皇贵妃、三位皇妃。

    第一皇贵妃是朱,这是充分考虑了她朱明长公主的尊贵身份,也是肯定了她在黄胜登基前坚定的立场。这个册封文武百官和信王一大家子都很满意。

    排名第二的皇贵妃是没有子嗣的蓝彩儿,为此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可是黄胜根本不予理睬,他亲口一件件一桩桩如数家珍般讲述蓝妃的功绩和付出,并且宣布以后的大明后宫不以子为贵。

    为此蓝彩儿激动不已,她没有皇子根本不敢成为后宫第三尊贵的女人,多次上奏折请辞无果,只能半推半就接受了殊荣。

    马香菱成为皇贵妃顺理成章,她有家世、有子嗣、有夺取伪“大顺”朝国都的赫赫军功当仁不让,文武百官都举双手赞同。

    三位皇妃当然是荷香、赵蕊、顾铃儿,以下就是嫔这个等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