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俊U饩褪抢钚∏空馀唐宓挠逅悸贰:芟匀唬庵炙悸贩浅1J兀亲愎话踩踩酱笾裼⑿巯壬换嵊刑嗷帷

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聂旋风才会说李小强“心狠”。

棋局在一步一步继续。这盘棋能如李小强所愿吗?

事实证明,李小强这盘棋的行棋思路显然是对头的,聂旋风的分析也完全正确。

下午2点钟的时候,聂旋风的判断是全局两分,但也有不少棋手认为是黑棋稍好。

到了下午3点,虽然也有棋手认为这个时候局面微细,胜负难分,但认为黑棋好的声音再也听不见。

下午3点半,大家眼见大竹英雄先生枪法渐乱,李小强的白棋逐渐占了上风。

下午4点,这个时候形势已经非常明朗,比赛的主办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闭幕式。

下午4点半多一点,对局室内,大竹英雄先生揉揉眼睛,5个多小时的激战,他现在已经面露疲惫。他轻轻的对李小强说了一句话:

“不行了。”

然后把两枚黑子放到棋盘上,示意中盘认输。

随着大竹英雄先生的动作,意味着本届擂台赛正式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依靠中日围棋擂台赛成名的李小强,他终于亲手终结了一届擂台赛。

获得胜利的李小强,他罕见的没有露出平时胜利后的那种愉悦笑容。而是正襟危坐,他甚至微微对大竹英雄先生鞠躬致意:

“辛苦您了,先生,多谢指导!”

是的,李小强就是这样做的。李小强已经记不清楚2年前输给大竹英雄的时候,自己赛后说过这句话没有。李小强自己估计是没有,因为自己那时输棋后心情肯定不佳。但是李小强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对大竹英雄先生说上这一句话。因为那盘输棋,对自己来说确实就像一盏明灯,它让自己看到了自己最大的不足。

自己能取得现在这个成绩,那盘棋确实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因此李小强的这声“多谢指导”,也算是叫的真心实意。

李小强和日本“六超”,和自己上辈子学棋时候的偶像。通过今天这盘棋,好像终于来了个了断。

李小强心里清楚,自己在今后,也许还能在国际赛场中遇到“六超”,但每下一盘,以后碰面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自己以后面临的,将会是一批全新的对手。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544。第544章 下出让我感动的棋

“兵不血刃!李小强终结本届中日围棋擂台赛。。。”

“李小强诠释什么叫后半盘决胜时代,他用年轻人的方式击败大竹英雄。。。”

“刚刚结束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李小强再次向大家展示了他的全面,现在的他看上去无懈可击。。。”

尽管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大不如以前,但这毕竟是一项传统赛事。李小强和大竹英雄的比赛结束后,各路媒体还是对本场比赛进行了多方报道。当然,也许是大家对李小强获胜早有预期,李小强赢棋现在根本不算什么新闻。大多数报道都非常简短,有的媒体甚至只用简讯的方式一笔带过。

直到到张大记者发表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抛出一个话题,这才算是在小范围内激起了一点波澜。

张大记者报道李小强,那大多数情况肯定是极尽肉麻之吹捧。这篇文章也差不多一个套路。虽然在张大记者的文章中,他首先对李小强用那种下法对付大竹英雄这样一位老棋手表示鄙视。紧接着他做了一个假设,假设如果还处在巅峰期的大竹英雄,他能不能对付李小强这种下法?

“唉,我说你这纯属没事找事。你这样写,我知道你的本意是帮我竖旗,我也感谢你张大记者的好意。话说你这样写真的好吗,你这样写可是很容易伤和气。。。”

和大竹的比赛结束两天后,李小强手里拿着张大记者写的报道,对张大记者小声埋怨。张大记者的文章,表面上看只是提了一个假设,但是像这样的东西,很容易就会让人浮想联翩。

李小强和大竹英雄算是隔了好几代的棋手。李小强击败现在的大竹英雄,这当然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可是他提什么人家大竹先生的巅峰期,稍微延伸一下,好像就是在问李小强现在的绝对水平,到底有没有超过“六超”的绝对水平。继续延伸一下,又好像在问最近几十年来围棋的整体技术水平到底没有用进步?当下世界棋坛的最高水平,有没有超过“六超”时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这就有点意思了,这就有点像围棋中的“古今之争”,按说这种类似于“关公战秦琼”的比较,本来就很容易引起很大争议。可偏偏就是这种不可能争论出结果的东西,反而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趣。因此张大记者的问题抛出后,倒是引来的不少回应。

假如时间往后推几年,当网络时代来临以后,张大记者的问题不算稀奇。可是搁在现在,这样的问题还真算新鲜。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中古棋日古棋姑且不算。现代围棋可以从吴清源先生算起。

吴清源先生算是现代围棋的第1代霸主,接下来是坂田荣男,接下来是“竹林时代”,接下来是“六超”。。。这也是有几十年的跨度了。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几十年间,很少有人提什么“技术进步”的问题。

例如第2代霸主坂田荣男,从来不会有人认为他比第1代霸主吴清源先生更强。坂田先生虽然被林海峰先生从霸主地位上拉了下来。但大家最多说林海峰先生是坂田先生的“苦手”,而从来没有人说“竹林”的技术水平要高过坂田荣男的技术水平。

就算在“六超”内部,虽然大家公认六超中小林光二和赵治勋实力最强,但是他们强在什么地方呢?只是强在他们的年龄,在六超中,只是他们两位的年龄最轻,所以显得最强。可是就从来就没有人说过,他们俩的技术水平,就一定比其他4位更高。

可是到了现在,“六超”已经渐行渐远,未来的世界棋坛眼见就是年轻人的天下。那么以李小强,李石佛为代表的这一批年轻棋手,他们的技术水平,超越了这些前辈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耐人寻味。这样的问题本来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不过在这次,当张大记者把问题抛出后,引起的争论并不是很大,最多也只能算是激起小小的波澜。因为有一个人,他好像很快就把这个争议掐断。这个人,就是大竹英雄先生本人:

“虽然不是很甘心,但是我还是必须诚实的说,即使是处在最巅峰的我,如果下成擂台赛中和李小强那盘棋的格局,我赢棋的希望也是微乎其微。李小强的棋就像另外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如此的精巧严密,又是如此的复杂多变。他是如此的独特,又是如此的合理。不怕大家笑话,和李小强的比赛结束后,我们两虽然没有进行深入复盘,但他随手摆的几个变化图,他随口说他在比赛中的所思所想。我剩下的只有震惊,因为他在对局中思考的一些东西,我根本想都没有想过。唉,我从来就没有意识到,围棋竟然还可以这样下。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还是秀行先生高明啊,他早就看出在李小强的围棋思想中,蕴藏这不同凡响的东西。他真的是绝代的胜负师。。。”

既然连大竹先生自己都承认不如李小强,那别人自然也不好说什么。因此这个争议并没有挑起了。当然,在这期间并非没有杂音。有趣的是,这次发出最大杂音的,竟然是藤泽秀行先生。他本来也算是排名前几位的“小强粉”,这次却罕见的对李小强提出了批评:

“看过李桑和大竹这盘棋,我心里不知道什么感受。李桑一直都是第一流的胜负师,这从他很小的时候我就这样认为,到现在更是这样认为。但是呢,我认为围棋从来就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胜负,除了胜负,应该还要有更高的追求才对。简单说吧,现在很多人都说李桑的棋已经变得成熟。但是看他现在的棋,我除了看到胜负,我感受不到其他。反而看他以前的棋,我可以看得很感动,我可以看得心潮澎湃。因此我现在只想跟李桑说,你现在下棋的时候,还是不用那么执着于胜负吧。如果你只执着于胜负,那么胜负就会桎梏你的思想,就会阻碍你的发展,你的成就,可能也就仅限于此。因此我希望,你还能下出那种让我感动的棋。。。”

必须承认,老神棍的话里面,有一股浓浓的装逼味道。李小强对藤泽秀行先生的这番话,现在还真没什么感觉。

张大记者笑着问李小强:“小强,老先生的这番话你怎么看?”

李小强伸个懒腰,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唉,老先生的这番话,无非就是说既要赢棋,棋又要下的漂亮呗。可是他老人家也不想想,当巫师好是好,可是当巫师很累的。比如我这个月,一个月下10多盘棋,如果盘盘棋都当巫师,那我早就累死了。一个死巫师,那还怎么让他感动?”

“哈哈哈哈,你这家伙。。。”

张大记者哈哈大笑,李小强也跟着笑了一会。两人笑完,李小强继续说道:

“老先生既然想感动,那就看下盘棋吧,不知道他看过下一盘棋,他能不能有所感动。”

“哦。。。”听到这话张大记者两眼放光:“你现在已经准备好下一盘棋怎么下了?”

“不是我准备好,是对手的棋风问题,根据王立诚先生的棋风,下一盘棋应该会更好看吧。。。”

李小强说的下一盘棋,当然是指“富士通杯”8强赛。李小强自定义“********”的第2战。下完擂台赛和大竹英雄的比赛后,现在已经是5月底,“富士通杯”8强战很快就接踵而至。还好按照“富士通杯”8强战的安排,这场比赛也是在中国棋院进行。因此李小强不用车马劳顿,他只需在京城静候对手的到来。

8强战的对手王立诚先生,李小强以前还没有在正式比赛中下过。在本届“富士通杯”8强中,王立诚先生也许算是名气最小的一个。因此当初抽签结果出来后,很多人都认为李小强算是抽了一个好签。

但李小强自己倒是认为,和其他签位相比,自己的签位并没有好到哪去。没错,从过去的成绩来看,王立诚先生并不如其他么那么声名显赫,战绩彪炳。但是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现在王立诚先生在日本的势头很猛,他目前和小林觉,依田纪基他们一起,正对“六超”的王者地位形成猛烈的冲击。

而且李小强知道,假如历史没有改变的话,王立诚先生也将加冕日本“棋圣”。他将是“六超”到“平成四天王”这个过渡时期中成绩最好的一个。换句话说,王立诚先生绝对称得上是日本棋坛过渡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同时李小强还知道,王立诚先生还有一个特点,他在国际赛场中的成绩,要好过绝大部分日本棋手。在真实历史中,王立诚先生获得过2次世界冠军,甚至早在前年,他就获得过世界亚军。因此在日本围棋界,除了赵治勋一人外,没人能和他的世界大赛成绩比肩。可能连武宫正树先生都不能,武宫正树先生虽然也是2次冠军。但是他获得亚军,4强的次数要远远少于王立诚。

李小强下一轮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位对手。王立诚先生的棋风,除了具备日本棋手普遍“正”的特点外,基本也算是力战型。而且他的力量相当大,在最近几年,即便是中国的刘大锤,韩国的曹燕子和他斗力,同样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所以李小强刚才会说,因为对手的棋风问题,下盘棋应该会比较好看。

“好了不聊了,现在就来看看,下盘棋会下成什么样吧。”

李小强再次伸个懒腰。

545。第545章 六合之棋

1995年6月初,第8届“富士通杯”8强赛在中国棋院打响。参赛的各国高手汇聚京城。

“早就想向小强学习一盘了,这次终于有了机会。”

“不敢当,不敢当,您千万别这么说。。。”

赛前的招待会,李小强的手和王立诚先生握在一起。面对王立诚先生如此说辞,李小强连忙谦虚。

这次的8强对阵情况有点意思。两盘中日对抗,仔细一看,却是4名华人棋手。在看那边,两盘日韩对抗,却有3位韩国人。真正正宗日本血统的棋手只有小林光二一位。外籍棋手在日本围棋界的强势,这种情况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并将继续延续下去。

李小强和王立诚先生虽然从来没有在正式比赛中碰过面,但彼此之间并不陌生。严格说起来,李小强从小到日本参赛的时候,就受到林海峰先生,王立诚先生等华裔棋手的多方照顾。因此虽然比赛在即,赛前却看不到一点剑拔弩张的气氛。

王立诚先生也是这样,他现在看上去同样也是一脸轻松。和李小强简单攀谈几句后,他甚至兴致勃勃的说起了其他的事:

“小强,你前两期和吴先生探讨的那个棋形很有意思啊。哈哈,不满你说,上星期我刚用吴先生那个构思,在“十段战”中切了赵治勋一盘。”

“哦,还有这样的事?那赶紧把那盘棋摆来看看。。。”

王立诚先生说的,其实就是吴清源先生的“二十一世纪围棋下法”。

说实话,吴先生的“六合之棋”,“二十一世纪围棋”名气虽然足够响亮,但影响力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原因很简单,职业围棋是很残酷的,也是很现实的。就像真实历史中的那样,当李石佛下出他那著名的“李石佛的单跳”,“李石佛的拆二”,大家虽然对他那种棋评价不怎么样,普遍认为那种下法“稍缓”。但是并不妨碍大家跟风。这里面的理由,自然是因为李石佛用这种下法赢过很多棋,这种下法是经过实战检阅过的。

而吴清源先生提出的新下法,叫好的人虽然多,但真正效仿,真正愿意在实战中运用那种下法的棋手却并不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那种下法并没有经过多少实战检阅,因此即便是吴清源先生提出来的下法,也没有多少职业棋手愿意冒风险。

当然,并非所有职业棋手都是这样。在真实历史中,至少有2位棋手受“二十一世纪围棋下法”影响颇深,并且取得很好效果。这两位棋手,一位是芮廼伟,而另外一位,则是王立诚先生。

“廼兄”自不用去说她了,她现在是吴清源先生正式登堂入室的关门弟子,待在日本虽然没有正式比赛下,但是她作为吴清源先生的助手,目前正在帮助吴先生整理他的著作。“廼兄”能在过几年的时候成为韩国的“芮国手”,她能在番棋赛中多次让曹李师徒吃瘪。她这两年在吴清源先生身边的学习自然是功不可没。

同样的道理,王立诚先生后面能成为日本的“棋圣”,能成为所有日本棋手中对外战绩最好的棋手,“六合之棋”对他的帮助同样很大。

这些东西可不是别人猜测的,而是王立诚先生自己亲口承认的。因此在这个时候,见王立诚先生一见面就和自己谈论起“六合之棋”,李小强一点也不觉奇怪。

吴清源先生提出的“六合之棋”有很多人都听过,但绝大部分人的理解都相当肤浅。李小强曾经听过不少普通围棋爱好者这样说:

“吴先生的“二十一世纪围棋下法”啊,我知道,不就是那步“尖冲无忧角”吗。。。”

说实话,别说是普通棋迷,就算是相当多的职业棋手,对“六合之棋”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真要细究起来,像“尖冲无忧角”那种棋从手法上看来平淡无奇,并没有什么值得了不起的地方。这步棋真正体现的,还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判断。如果你认为“无忧角”是好形,那么这步“尖冲无忧角”你就下不出手,因为你会认为这步棋是“损招”。如果你认为“无忧角”是“凝形”呢?认为“无忧角”的效率并不算高呢?这样的棋就不妨多下下。

没错,围棋中的判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有不少职业棋手都认为,围棋中其实就是判断最难。但这是因为难,这种东西反而没人说得清楚。例如吴清源先生提倡下这步“尖冲无忧角”,这就是因为他判断“无忧角”其实算是“凝形”,尤其是在大贴目时代,“无忧角”的效率实在不算高。但是吴先生的这种判断就一定对吗?其实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因此可以这样说,类似于这样的判断问题虽然很重要,但职业棋手学习这样的东西,用处不大。

事实上吴先生的“六合之棋”绝不仅仅这么简单。学习吴先生的“六合之棋”,学习什么呢?学习他的思路,学习他对棋局流向的把握,学习判断和棋局流向的结合。对于职业棋手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盘棋到底该怎么下?正如“孙子兵法”说的那样“夫战,以正合,以奇迎”。围棋这种游戏和兵法相通,到了职业棋手这个层次,最重要的是做好“正奇结合”。

在世人眼中,吴清源先生的围棋是“奇”的,他的很多思路和想法,每每出人意料,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就像世人评价黄龙士:“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这句话套用在吴清源先生身上,其实也非常合适。

学习吴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