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第3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局势的好坏。

张大记者也知道这种局面要判断起来很难,就算询问古大力他们也未必能问出个所以然。不过张大记者还有一个本事,他是察言观色的高手,他经常通过旁观者的言谈举止来得出自己的判断。

“小强今天的布局好像不太成功啊。”

这是在中午封盘期间,张大记者自己得出的判断。

张大记者的判断当然不可能是无的放矢,他也有自己理由的。他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张大记者发现:

在上午古大力他们的研究中,,赵治勋好像才是这盘棋的主角,几乎所有的探讨都是从赵治勋某步棋开始,并且给出的好评居多。与之相比,李小强几乎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不错不错,白棋这步棋应该是步好手,这步棋咋看上起不起眼,仔细品味却是一步攻守兼备的好棋,也难为老赵能够想到这里啊。。。”

“。。。咦?白棋这步棋是什么意思?。。。哦我知道了,原来白棋是瞄准这个手段,好棋呀!我认为这步棋好像是要比那步眼见的好点更合适。。。”

“。。。黑!白棋这步棋够黑!早就听说赵治勋下棋很黑,以前还没有什么感觉,看到这步棋之后才知道他的棋原来黑成这样啊。这真是一步凶狠又高效率的好棋。。。”

总之在上午2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张大记者听到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声音,古大力他们对赵治勋很多招法赞不绝口。

时间到了下午2点左右,古大力他们依然在探讨棋局,张大记者依然在旁听。而古大力他们对赵治勋的表扬依然在继续,一会说白棋这步棋如何如何有想法,一会又说白棋那步棋是如何如何积极。

这个时候张大记者终于忍不住了:

“大力,那大家认为现在的形势如何呢?”

“形势啊?那好我们现在来判断一下。。。”

下午2点钟,比赛总共进行3个小时,全局60多手不到70手的样子,这个时候虽然不能做到很精确的判断,但粗略形势判断还是不难的,古大力他们的判断很快出来:

“全局黑棋实空稍稍占优,棋的厚薄。。。黑棋全局并不薄,至少不会比白棋薄。实空占优,厚薄均势,那么现在应该是黑棋优势的局面。。。”

古大力给出自己的判断后,他转向旁边的孔二杰:“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

张大记者显然对古大力的判断感到意外,他心说你们这些家伙不是一直在说赵治勋这好那好吗?怎么搞了半天,你却得出一个李小强优势的结论,这是怎么个情况?张大记者同样把目光转向空二杰,他想听听国少队“双子星”的另外一位又是什么判断。

如果说古大力的判断只是让张大记者稍感意外的话,那么孔二杰的判断更是让张大记者吃惊不小。

“大力你这个判断偏保守了吧?这个棋怎么能认为厚薄均势?怎么看黑棋也要比白棋厚不少。”

“。。。”

张大记者再次无语,“空多棋又厚!”如果按照孔二杰的判断,那么现在应该就是李小强明显优势的局面了。

张大记者埋头看棋盘准备自己判断一下,他当然没有去点空,在围棋的形势判断中,两个基本要素就是点空和判断厚薄,在这其中点空相对要容易一些,比如今天古孔二人对实空对比的看法都是一致的,他们的分歧主要出现在厚薄判断上面。因此张大记者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去点目,只要看看棋的厚薄就行。

虽然棋的厚薄判断起来相对较难,但也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比块数”。在不存在死活问题的情况下,谁的块数越多,就可以认为谁的棋更薄。

张大记者现在就采用这种方法在判断厚薄。他注意到虽然目前的局势比较混乱,双方各有2块没有完全活透的棋,但在棋盘上白棋已经被分割成6块棋,而李小强的黑棋只有4快!

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这当然就意味着孔二杰的判断可能更接近真相:

当棋局进行到现在,李小强已经取得了“空多棋又厚”的简明优势。

“你们。。。”

张大记者当然不会质疑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他只是觉得古大力他们前面实在是太不靠谱:“。。。你们难道一直就没有看出你们老大的高招吗?”

李小强的高招?

在这个时候,古大力他们还真的开始寻找李小强的“高招”了。因为目前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既然赵治勋一直下得不错,那么李小强的优胜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重新检讨前面的进程后,这回轮到孔二杰先开口说话了,只见他苦笑一声:

“这盘棋我还真没看出老大那步棋是高招,他每步棋都是那么平淡无奇,既看不到高深的算路,也看不到出众的想法,只是感觉。。。”

“感觉什么?”

“感觉他每步棋都是在见招拆招,招法平淡如水,但却显得那么的自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像是不带一丝人间烟火啊。”

听了孔二杰的话以后张大记者沉默,孔二杰自己沉默,国少队其他成员沉默。沉默过后,最后还是古大力来了一句玩笑: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境界胜”吧。。。”

比赛还在继续。到下午3点钟,中午到外面溜达一圈的聂旋风重新来到研究室,张大记者请他分析分析目前的形势。

看过最新的进程后,聂旋风并没有过多点评棋局,他只是发了一句感慨:

“现在看来,小强的水平又有突破啊,。以前的小强棱角分明,但是在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强。他今天的棋我看得很舒服,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这其中竟然没有一点生涩的感觉,这在他以往的棋局中可不常见啊。”

“大力把这个称作为境界胜,老聂你同意吗?”

聂旋风哈哈大笑:“大力说得没错,小强今天的棋。。。确实可以看做一种境界上的提升。”

“那你认为这盘棋的胜负将会如何呢?”

聂旋风依然没有点评具体的棋局,听了张大记者的问题以后,他把手一挥,有点答非所问的说道:

“如果小强总能发挥今天这个水准的话,那么我认为目前没人会是他的对手。。。赵治勋。。。他自然也不是。。。”

比赛依然在继续。

到了下午4点钟,李小强一步棋引来大家议论。聂旋风指着李小强刚下的一步棋笑着问道:

“这步棋我怎么总感觉有点眼熟啊,大家说说看,小强这步棋像是谁的招?”

听了聂旋风的话以后研究室很多人都笑了,尤其是年长一些的人。

最后还是张大记者给出了答案:

“小强这步棋分明是“地铁流”,这是老赵死对头小林光二的招。”

“地铁流”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呢?那当然就是“安全运转”,在曾经的世界棋坛,小林先生“安全运转”功夫天下一品。

就在今天,在第2届“三星杯”五番棋决赛第4局比赛进行到下午4点钟左右,李小强祭出了“地铁流”。

他现在开始安全运转!

下午4点半钟,很多来现场采访的记者已经准备就绪,大家准备见证世界棋坛首位“八冠王”的诞生。

下午5点差一点,对局室内,赛前承受巨大压力的李小强终于露出轻松的笑容。他向赵治勋先生缓缓伸出了自己的手:

“承蒙指教。。。”

1998年年底,李小强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夺取个人第8个世界冠军。

681。第680章 君临天下

98年度最后一项世界大赛结束,李小强夺得个人的第8个世界冠军。

对于本次“三星杯”的结果,赛后各大媒体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第2届“三星杯”尘埃落定,李小强君临天下!”(日本“棋道”杂志)

“从1988年首个围棋世界大赛诞生,到如今正好走过10个年头。10年混战,10年竞争,到如今,世界棋坛终于迎来新的王者!他就是中国的李小强。”(中国“围棋天地”杂志)

“在今年4项世界大赛中李小强4夺其3,李小强展现出惊人的统治力。在所有职业棋手的竞争中,李小强已经一骑绝尘。虽然很不愿意说出口,但是现在必须承认:李小强时代也许已经正式来临。”(韩国电视台专业围棋频道)

更罕见的是,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报道围棋新闻的朝廷台“新闻联播”,这次也播报了李小强夺得“三星杯”的消息,而且占用的时间好像还不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大家都看重李小强这次夺冠的意义:

仅此一役后,整个世界棋坛终于开始承认李小强的地位了!

在这其中,既有李小强自身的原因,也有他对手赵治勋先生的原因。正是因为赵治勋先生的出色表现,为本次决赛增色不少,也让李小强夺冠的含金量十足。

在本次五番棋决赛中,赵治勋以他不屈的斗志,精湛的棋艺,以及在本比赛中展现出来的棋道精神折服了很多人,同时他也以他精彩的表现赋予本次决赛非凡的意义。

“我被“赵名人”的表现折服,我认为换了任何人上出,这次都不可能比赵治勋做得更好,但即便如此,最后的冠军依然归属于李小强。大家可以想象现在的他到底有多么恐怖。当然这还不是最让我感到惊讶的,赵治勋输给李小强并不出人意料。真正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在本次三星杯决赛中,我分明又看到了另外一个李小强!已经达到如此高超水准的他,他的技艺好像还在继续进步!这真是让人震惊的事情啊。我现在只能说,和李小强同处于一个时代,这既是我们全体职业棋手的不幸,同时也是我们的幸运,我现在真想知道,李小强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一时间,曹燕子就对本次决赛发表自己的评论。必须承认,老曹的话,其实也代表了很多职业棋手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过去几年,世界棋坛也并非没有诞生过王者的。比如95年的马小飞,96年的李石佛,但无论是谁,他们都不能像李小强那样让大家如此信服。

马小飞只坐一年很快就被人家赶下来,而李石佛呢,就算他在最辉煌的96年,也有很多职业棋手对他不服。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石佛那种坚忍的棋风有很多人看不上,例如赵治勋,例如依田纪基等人,你要他们对李石佛服气?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的李小强就不同了,无论是他取得的成绩还是他目前展现出来的技艺水准,现在的李小强都能让人心悦诚服。

在去年李小强首次夺得“亚洲杯”的时候,大家还在谈论李小强“个人20冠”的问题。现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李小强内外开花,他获得的冠军总数现在就已经快要突破30个了。

成绩上让人无话可说,他现在展现出来的技艺水准同样让人无话可说。

“现在还有谁能告诉我,李小强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吗。。。”

“看李小强现在下的棋,他仿佛领先我们一个时代啊。。。”

在“三星杯”决赛期间,特别是第4局比赛以后,类似于这样的评论不绝于耳,充塞整个世界棋坛。

因此本届“三星杯”的意义就在于:李小强在世界棋坛的地位得到确认,他现在是公认的世界棋坛第一人。

“三星杯”硝烟散尽,但关于李小强的话题却没有那么容易消散。和赵治勋的比赛刚刚结束不久,很快又有另外2个话题出现:第1是“李小强时代“到底能够持续多久?第2是李小强现在的确是世界棋坛第一人了,但是以他现在展现出来的技艺水准来看,他和其他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应该说第1个问题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因为这个问题并不值得讨论。

想知道“李小强时代”能够持续多长?是5年?是10年?还是像马小飞以及李石佛那样只有区区1年?大家只要看李小强后面的表现就是,事关未来的东西,这是能讨论出来的吗?

第1个话题没什么好说,但是对于第2个话题,大家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了。

这其实也是所有竞技项目的共性,贝利和马拉多纳是足球界的球王,乔丹是篮球界的“篮球之神”,那么大家总喜欢拿后世那些球星和他们进行各种比较。虽然无论怎么比较,其实都比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人们总是乐此不疲。足篮球这还是集体项目,在集体项目中大家都喜欢对个人进行比较,那么对于围棋这种个人项目来说,类似的比较自然同样也是在所难免。

当然,大家比较是比较,但是真正那李小强来和前辈棋手类比的例子并不多。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时至今日,有资格和李小强进行类比的前辈棋手并不多了!“六超”已经不行,哪怕李小强今天就退役,他取得的成就也应该在“六超”之上,因为李小强一个人获得世界冠军的数量,就已经超过“六超”加起来的总和。

李小强这些冠军,可都是和“六超”他们直接竞争而得来的。作为一个整体都比不过李小强,那么把“六超”单独任何一位拎出来,大家当然不好意思进行这样的比较。

“六超”不行,往前一点的“剃刀坂田”和“华丽秀行”好像也不行。

虽然由于时代不同,很多东西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比如说坂田先生,他到目前共获得60多个冠军,李小强才30冠,以冠军数量来说坂田更强,这当然没有任何意义,也没人进行这样的比较。但是反过来呢?你现在就敢说李小强一定比坂田强吗?这好像同样有点不合适,举个极端的例子,万一李小强他明年就开始堕落,就像石田芳夫一样,后面一个冠军都拿不到呢?

在这种情况下比什么?那当然要比其他东西。比如大家之所以认为“剃刀坂田”以及“华丽秀行”在未来世界棋坛的地位应该比不上李小强,是因为这两位前辈棋手都有各自的缺陷。

秀行老神棍就不用说了,坂田先生为什么不如李小强?因为他的职业生涯中存在“苦手”。有“苦手”,就说明他在围棋技术上还存在缺陷,在技艺上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

反观李小强就没有这种情况,虽然不敢说他现在已经就尽善尽美,但至少以目前世界棋坛的整体水准,没人能发现李小强的弱点。

这次赵治勋已经是做得最好的一次,但他依然没能够击败李小强。

因此大家比来比去,除了“远古时代”那些“棋圣”级别的人物,也就是拿吴清源先生和李小强类比最多了。

大家比来比去,发现李小强和吴清源先生还真有点相似,两人都是少年成名,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围棋天赋,以“神童”的称谓闻名遐迩。同时他们的棋风,他们对棋的专注,对棋的痴迷和热爱,甚至他们在棋盘上的创造力,对围棋技术的贡献都很有几分相似。

大家通过比较甚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至少在吴先生23岁的时候,他应该没有达到李小强目前的水准。”

有好事者甚至把这个比较转给吴清源先生听,吴先生竟然也乐呵呵的承认这个结论:

“我相信小强将来一定会比我强,因为我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肯定是没有他这么高水平的。希望他继续对围棋保持专注和热爱吧,他只要做到这点,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

对于这样的比较,李小强自己当然是诚惶诚恐。吴清源先生为什么在世界棋坛那么高地位?他取得的成绩其实还是次要的,最关键是他的创新,他对围棋技术的贡献。李小强是什么人?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创造力”是怎么回事。如果说现在的自己在其他地方还可以和吴先生比一比的话。那么就在这一方面,自己和吴先生还相差甚远。

因此李小强赶紧发表声明:

“很荣幸大家拿我和吴先生相比,但是正如李石佛所说,哪怕是在背地里,我也没敢拿自己和吴先生相比,因为在围棋的创新方面,在围棋的思想和境界方面,我距离吴先生还相差甚远。。。”

必须指出的是,这其实是李小强的真心话。但因为李小强这番话,一个不骄不躁,知情达理,谦虚谨慎的新一代棋王正面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和前辈棋手比较完,大家的议论就剩下最后一部分了:

“其他人和李小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应该说这才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

因为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只有在世界棋坛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绝对王者的情况下,这样的话题才有意义。

比如刚刚结束的“六超时代”,这样的话题是没人谈论的。因为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个个都半斤八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谈论什么差距不差距的问题。

只有在有绝对王者存在的情况下,这样的话题才有意义。

在几百年前的中国棋坛,当黄龙士一枝独秀的时候,除了他一个人之外,其他人都可以认为是第2档次。但是通过“血泪篇”大家才知道,原来第一档次和第二档次的差距竟然有那么大。

在吴清源先生的全胜时代,从表面上看上去,他和其他顶尖棋手好像也差不多,但是通过残酷的“十番棋”升降,大家很清楚的看到其他人和他的差距。

就算不说这些“远古时代”的往事,10多年前的日本棋坛,出车祸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