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相-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座中还有张旭,许审之及一些苏州名士,众人虽然都是义愤填膺,但此时皆都来劝,只说越是危局越不能乱了阵脚,否则倒真遂了那李贼之愿。

    被众人劝住不能走,袁三山只能作罢,激愤声道:“李贼以国之公器荼毒清音文社及弘文印社,已然图穷匕见,不如此又当如何?”

    “袁少兄且静下心来……”这段时间,许审之以地利之便实是承担起了清音文社社首之职,是以他第一个开口说话,“我等当联络江南士林以声讨李明玉并上书淮南道观察使衙门为哲翁等人辩冤……”

    张旭闻言后愤愤声道:“我等由扬州动身时,哲翁就已去了观察使衙门,而今却被李明玉拘拿足见那淮南道实与扬刚刚衙是一丘之貉……”

    “淮南道不成,那就上书朝廷,上书政事堂,上书天子咱们江南士林且与他李明玉打这一场御前官司……”许审之越说声音越大,说到告御状时,领下一部长须都微微抖颤起来。

    “好”张旭昂然站起,“若要往京中时且算我一个……”

    袁三山亦不后人,高声要去。

    眼见众人群情激愤的都在说着告御状之事,唐松起身轻咳一声,“诸位先生,在下以为上书朝廷之前先需将哲翁与叶先生等人被拘一事晓谕江南为好……”

    “甚是”许窜之抚了抚半百的胡须“噩耗太急老夫倒有些乱方寸了……”

    此公也是个果断性子,当即便命笔墨,胸口起伏不定显然是在酝酿如火一般的言语。

    “许公在下尚有一建言……”

    在这一段时间里原本松散的江南士林之所以能被联结的如此紧密,弘文印社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苏州的这些名士们也正是借助于遍布各州的弘文印社而将声名大振于江南,可以说弘文印社就是江南士林力量的增大器,加之此次扬州弘文损失惨重,益发加重了唐松说话的份量,他这一开口不仅是许审之满座中人俱都看了过来。

    “近日以来某常思量李明玉之用心,论说起来,清音文社的创立并未有违于朝廷律令,既然如此,那李明玉何以对文社如此辣手到视之寇仇的地步?他阜竟是朝廷命官,一州之首,若不能揭破他的深藏心思则实难凝集江南士林对其同仇敌忾之……”

    许审之等人多是较为诚扑的读书人并不擅长以最坏的恶意来猜度人心,加之长居苏州对李明玉也不太了解,是以唐松乍一提出此言他们虽觉得大有道理,却一时也摸不著头尾,就在苏州众名士猜测纷纷要揪出李明玉的险恶用心却又不得根底时,张旭嘿然声道:

    “这有什么难猜,那李明玉就是出身于北地旧族的崔卢李郑四家,我清音文社要反宫体,为江南士林另立新风,他岂能愿意?”

    一言揭破李明玉的出身后,唐松提出的问题顿时不答自解,座中一姓王的苏州士子拍着身边的小几道:“是了诸位可还记得去年那件在神都士林闹出轩然大波的纷争……”

    “仲荪兄说的是诗词之争?”

    “名为诗词之争,其实就是四世家与唐松之争今日李明玉种种作为不过是故伎重演罢了……”

    “此言甚是啊,四世家……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众名士恍然之余,由李明玉到北地旧族,再到四世家在北地士林的领袖及中坚地位,进而联想到南北文运之不平,心中的激愤随之暴增无数倍,自然生发的同仇敌忾之心让屋内的气氛简直到了点火就能燃的地步。;

    唐松看了张旭一眼后从人群里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此再多不说什么。

    前几日他曾在闲谈中无意点了一下李明玉的出身,今天果然用上了。

    屋内群情激愤,皆言这一次的声讨文章就该从李明玉的出身上着手,揭破他以及其背后的四世家压制江南文运的险恶用心,号召江南士林同仇敌忾,并进一步阐明清音文社创立的必要性及合法性。

    主题既定,且还是如此义正言辞,占据着大义名分的主题,实是读书人写文章的最爱,在一片议论声中,许审之微闭双目,任胸膛起伏不定,恰在他胸中气势蕴育到最**时,赫然睁眼,援笔引墨,洋洋洒洒千余言的文章顿时文不加点的一气呵成。

    待其方一搁笔,顿时便有人高声念出,唐松在人群后静坐听完,由不得要感叹许审之不愧是苏州翘楚名士,这一篇文章写的真是慷慨悲壮,气势纵横,生生把一个消息通报写成了讨伐檄文。

    念罢,彩声四起,直到这时,许审之脸上因心情太过激动而起的晕红才慢慢平集下来。

    此文一出,唐松亲自操办遍传各州,数日之后,许审之的这一篇宏文大作就被版印而出,公之干众。

    风暴陡然而起。

    如果说前次清音文社扬州总司被封禁之事引起的只是士林大哗,那这一次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狂风雷暴,陈一哲、叶梦甫等人被抓,扬州弘文印社被封禁,李明玉的身世被揭破的三重用力下,江南士林以前所未见的同仇敌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雷云风暴,江南文运事涉每一个江南士子,至此,每一个读书人都感觉自己成了受害者,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时,其迸发出的力量简直到了让官府瞪目结舌的地步。

    在这样的雷云风暴面前,江南各州府衙门明智的将扬州发来的公文搁置到了一边,没有一个官员想要卷入这场风暴,进而成为江南士林公敌,除扬州外,七家刚被地方州衙封禁不过数日的弘文印社顿时解除封禁。

    神都洛阳,去年接替郑子仪成为秘书监的李明宇急急忙忙到了卢府。

    去岁国子学生围攻清心庄时,卢明伦正当其时的“病”了,事情发生之后,卢明伦也以此为自己辩罪,圣神皇帝随即以他重病在身需要安心静养为由免除了他的国子祭酒之职。

    自失位以来,卢府就清静了许多,尤其是近两三个月里眼见其毫无要起复的意思,昔日热闹的国子祭酒府门前就愈发的门庭冷落了。

    因是如此,李明宇很快就见到了卢明伦。

    看到出来见客的卢明伦额头上依旧敷着手巾把子,李明宇心底忍不住暗笑了一声,他知道卢明伦没病,但他处境尴尬,没病也得装病,否则脸面上还真是挂不住,而这位前国子祭酒大人又是个最重脸面的人。

    只不过李明宇也是心中有事,是以心底的暗笑转眼即罢,两人见礼完也没有太多的寒暄,就直接说明了来意。

    说话间,李明宇一并将李明玉给他的书信递到了卢明伦手中。

    待卢明伦看完,李明宇也没有问他的意见,笑言道:“弟也知明伦兄身体抱恙,然舍弟事急,是以也只能强请吾兄同往崔相府一行崔相面前亦请吾兄代为美言……”

    崔元综本就是个石头性子,极不好打交道的,随着这一年多相位日固,愈发的难以说话了,不说别人,就连四世家内部之人见他也是发憷。只是他对卢明伦的态度一向不错,加之李明宇事情又急,所以才会绕着弯子来请卢明伦同去以做说客。

    闲的久了未免无聊,加之李明玉之事确实也事涉整个四世家,卢明伦也就没有推辞,跟着李明宇出府上车。

    今天是休沐日,李明宇早打问清楚崔元综就在府中,一路行来通报进去,两人没等多一会儿就进了那间与宰相身份极不相衬的寒陋花厅。;

    崔元综穿着一身简素的常服,依旧是石头般冷硬性子,只是身上的威煞更重了几分。

    跟他寒暄客套是没什么用的,李明宇早知道他的规矩,也就没来这些官场常例,有事说事的直接将一切尽数道出。

    信早已递过,事情说完,李明宇目注崔元综道:“且看那晓谕告示,清音文社实在是留不得,舍弟此举是为家族而不惜身,这原也是应尽之义。然则那淮南道观察使衙门对舍弟的处断颇有微词,舍弟难免为其掣肘,俯请崔相在武观察使面前代舍弟美言几句。再则,舍弟已就此事上书政事堂,这一两日间也就该到了届时亦请相公多多照拂……”

    崔元综将信看完,看了看信上的时间又算了算现在的时间,“十四天了!”

    说完,他径直取来笔墨递予李明宇,“即刻回书李明玉,着他解除对清音文社的封禁,不得轻动清音文社任何一人。另,盯死弘攵印社,封禁也好抄没也罢不得有半点迟疑……”

    啊”李明宇还要说什么时,崔元综已沉冷声道:“写”

    李明宇不敢再问,看了卢明伦一眼后提笔疾书。

    卢明伦要说什么时,崔元综先一步道:“事情紧急且等料理之后再言不迟……”

    见状,卢明伦也不好再说什么。不一会儿的功夫,李明宇已经写完,崔元综取来看过之后又亲手封了,唤进一个在门口伺候的下人,“速将此信送往兵部驾部司,着以六百里加急发往扬州,若有迟误本相容不得他钱僧亮……”

    那仆人领命后迅速去了。崔元综留下一句“两位且先回府”,随即命车要入皇城。

    送走崔元综,李明宇与卢明伦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崔元综的车驾刚入皇城就被一个黄门内宦给拦住了,那宦官喘着粗气道:“陛下有旨召见崔相来的正好……”

    推开车门,崔元综脸上带着笑容,“罗公公可知陛下急召所为何事?”就在他说话的同时,车旁随行的下人已将一张飞票塞进了那内宦的袖中。

    罗公公左右瞅瞅,低声道:“所为何事我亦不知只知陛下传召之前有巡查御使自江南发回六百要加急……”

    崔元综脸色不变,心底却在暗恨,晚了!

    (未完待续)【清风提供,招新】

一百五十九章 争

    春深时节,武则天早依照往年的惯例搬到了四面环水的瑶光殿。崔元综到时,娄师德与李昭德已经在座,正各自拿着一份本章阅看着。

    崔元综是个冷性子人,不擅长也不喜欢诗酒往还、筳宴歌舞这些交游手段,是以与政事堂诸相都是公事之交。见他进来,娄师德与李昭德只是点点头以为招呼,他也只是一拱手而已。

    淡然见礼完毕,崔元综就在锦凳上坐了,不说话,也不问娄李两人在看什么,冷肃的像个石头。

    李昭德与娄师德见他如此,目光略一交视后也就一言不发的继续看起来。小半盏茶功夫后,李昭德看完,将手中的本章递给了崔元综。

    崔元综接过后没急着看里面的内容,先寻着本章的主人,这是一份御史台察院派往江南的巡查御使递回的奏章,经御史大夫审看签题后呈往御前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再看内容,正是李明宇所言之江南成立清音文社以及李明玉下令封禁文社总司之事,崔元综将这些看完后,对这本奏章后面的内容却看得异常认真仔细起来。

    这后面一部分重点说的就是弘文印社之事,此监察御史对于弘文印社出书之精致等情况都是一笔带过,重点就着落在它那遍及江南,凡州府所在必见弘文印社的庞大规模上,行笔之间既有对此大手笔的赞叹,又隐隐透出些担忧。

    “印社者,勾连士林,士林者,天下民心所导引者也,是故,印社非可以等闲商贾之业视之……”看到这几句时,崔元综心底少不得又要将李明玉多骂几句蠢材,这道理连巡查御使都能看得出来,他这个大州执政居然如此懵懂不悟,岂非蠢材是什么?

    一念至此,想到刚才李明宇及卢明伦的样子,崔元综心中愤怒之余又多了几分说不出的滋味。崔卢李郑四家这些年真是越发的人才寥落了,郑知礼全然成了个铜臭之人,一门心思只在钱上;卢明伦虽不至于如此,但才具实在有限;李明宇,也如他那个蠢材弟弟李明玉一样,依仗着一副好皮囊在女人堆中打滚儿。

    至于朝中其他的世家子弟,也实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多是打着光鲜的世家招牌流连于诗酒章台,自诩名士气度,全没想着他们所依仗的家族早已不是旧时模样。

    这些在朝为官的中坚子弟已是如此,那些年轻一代们就更为不堪。别的不说,且看那曾被寄予厚望的崔家四玉树,在家族中诚然光鲜亮丽,但一入神都略经风雨后,老大老二顿时一死一废,老三则被吓破了胆,崔师怀不惜舍弃中书侍郎之职保下这么几个废物,真是不值啊。

    崔卢李郑四世家之所以传承六百年不绝,核心处所依靠的岂不就是代代不绝的人才,但现在……

    想到这里,即便心志坚毅如崔元综也忍不住在心底叹息了一声,但也正是这一声叹息警醒了他,使其从这些无用的遐思中回过神来。

    这一回神细看,随即就注意到本章中那句引起他遐思的文句旁边有一个掐指印迹,入政事堂已有一年多了,他自知这是李昭德特有的一个习惯。

    崔元综没有抬头去看李昭德,只是静静的将奏章看完。恰在这时,娄师德将另一本奏章递了过来。

    这本奏章依旧是出自同一个巡查御使之手,与前一本不同的是,御史大夫在这本奏章的签题上写了个醒目的急字。

    奏章内容正好接着上一本,说的就是李明玉带衙役拘拿扬州耆宿、清音文社社首陈一哲,封禁扬州弘文印社并拘拿印社中三十七人之事。

    崔元综看到这里,连骂李明玉的心思都没有了,素来不动声色的脸上也猛然蹙起了眉头。看完奏章的李昭德与娄师德俱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脸上自有一缕淡至无形的浅笑划过。

    自狄仁杰等人黯然出京之后,李昭德就成为李党在朝中的领袖,而娄师德则是不折不扣的武则天心腹,两人政治立场不同,也谈不上有多少的交情,但这并不妨碍两人都对崔元综没什么好感。;

    娄师德深知武则天对世家的心结与态度,至于李昭德,则是暗恨这些所谓的世家一边高举着孔孟大旗,却又不肯支持李唐正朔,一切私心自用只是为了家族利益。更隐隐有与武党眉来眼去之嫌,前次八老进京时武承嗣的那些做派真让人瞧着恶心!

    目光偶一交视之间,李昭德注意到了娄师德脸上的笑容,娄师德也同样如此,这份小小的尴尬使得两人眼中的笑意更浓了。

    崔元综却无心理会两人的小心思,一口气将奏章看完后便自低着头沉思起来。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他还是没料到清音文社被封禁一事居然闹起了如此大的风波,如今说一句江南士林群情激愤毫不为过,声讨李明玉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每天在扬州州衙外等着往牢狱中探看陈一哲的人越来越多,且还不断有人从各州络绎而来。江南各州为陈一哲,为弘文印社辨冤的状文雪片般发往淮南道观察使衙门……

    更要命的是,这漫天的风浪还由李明玉直指到了四世家。

    声名是四世家最重要的根基之一,但这一回,四世家在江南的名声可算是彻底毁了,那可是半个天下士林哪,若要重建谈何容易!

    正在这时就听外面一阵脚步声响,政事堂首辅相公、魏王武承嗣与次相陆元方前后脚的走进来。

    崔元综跟着李昭德与娄师德一同站起身来相迎,武承嗣寒暄之间却像没看见他一样,直接到了娄师德面前亲热说话,李昭德也迎到了陆元方面前,就剩着他一人孤零零站着。

    好在这时间不长,武承嗣与陆元方就坐下来看奏章,等他两人看完时,外面一片环佩声响,武则天在上官婉儿并几个宫女的环拥下走进来。

    便礼罢,坐在锦榻上的武则天摆了摆手,“奏章都看过了?那就议议吧”

    武则天理政向来是由臣子们各抒己见之后她才会开口,一开口就是定断。五相都知道她这习惯,是以也就没等她再说什么,只是众人之中谁先开口,又是一阵沉默。

    沉默了一会儿后,李昭德看看众人率先开言,“士林乃民心之所向,士林不稳便是地方不稳,江南乃国之重镇,因一文社激起如此动荡,罪在扬州刺史李明玉,臣以为当重处之,以释江南士林之怨而安其心。另,淮南道观察使武嘉顺身为上官,并坐衙扬州,事态恶化至此他也难辞其咎,臣以为亦当重处”

    闻听此言,武承嗣眉头一蹙,淮南道观察使武嘉顺可实实在在是他的人。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反倒不便在这个当口接话了,只是冷冷的瞅了李昭德一眼。

    这时,陆元方点了点头,“此言甚是,治官如治军,功必赏过必罚,李明玉自不待言,武嘉顺身为一道观察使却坐观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而无所作为,诚然难辞其咎”

    娄师德很隐蔽的看了武则天一眼,“臣附议”

    要不要保武嘉顺?如何保?若是不保又当如何?这其间武承嗣正在心底做着紧急的盘算,时间虽短,但当娄师德说完之后,他也已拿定了主意。

    看了崔元综一眼见他没有要说话的意思,遂轻咳了一声后道:“陆相三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