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电影早期蓬勃发展,在拍摄手法和技术革新上有较大贡献。

    但自1909年起,美、法两国影片占领英国市场,导致英国电影产量锐减。

    1916年,英国加征娱乐税,对影院营业造成严重打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影片源源而来,使英国影片只占在本国上映影片的百分之五,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数。

    英国的电影产业可以说异常萧条,不少电影公司都关门大吉。

    这和中国的电影行业类似,在美国和法国电影的冲击下,国产电影的生存并不容易。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即将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

    1925年,国产长片有六十部左右,1924年只有二十五部,虽然电影质量良莠不齐,但在数量上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

    林子轩为了卖掉自己的电影拷贝,找到了伦敦的电影经销商,这些人其实就是二道贩子。

    没办法,他在英国电影圈没有熟人,只能找中间商做生意。

    电影经销商购买拷贝转手卖给电影院,或者自身就控制着数家电影院,由他们决定什么电影在影院放映。

    林子轩拿出了《杀手李昂》在美国放映时的票房成绩和媒体评价。

    虽然票房数据不是太漂亮,但作为一部东方电影算是很不错了,影片有了在美国放映的经历。电影经销商伍尔夫很爽快的购买了拷贝。

    票房才最有说服力,他知道这部电影能够帮他赚钱。

    在即将告辞离开的时候。林子轩看到一位英国青年走了过来。

    这位青年请求电影经销商伍尔夫给他拍摄的电影安排影院放映,但伍尔夫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还把青年批评了一番。

    似乎是拍摄电影的时候出了问题,花费严重超支,而且拍摄出来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青年颇为沮丧的离开了,林子轩没有太在意。

    他并不知道这个人叫做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后来拍摄了多部惊悚悬疑电影,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悬疑片大师。

    1925年,未来的电影大师第一次执导电影,电影叫做《欢乐花园》,根据小说改编。

    影片部分外景在意大利拍摄。入境意大利时,胶片被海关收缴,虽然后来收缴的胶片被同意归还,但剧组付出了大笔罚金。

    影片在德国慕尼黑拍摄完毕,希区柯克和当时还是他未婚妻的艾尔玛身无分文,他们连回伦敦的车票都买不起。

    影片拍好后一直被公司封存,直到1926年3月,才给英国媒体做了首映。

    如果此时的希区柯克和后世一样是个大胖子的话,林子轩一定能认得出来。或许会忽悠他到中国拍摄电影。

    但年轻时期的希区柯克只是有点微胖,甚至略显小帅,和后世的形象并不相同。

    林子轩和这位电影大师就这样错过了。

    不过他并非没有收获,在和电影圈的人接触的时候。他偶然得到了一个让他惊讶的消息。

    英国人已经制造出了黑白电视机,并在公共场合成功的播放了一段画面。

    这件事在英国媒体上有过报道。

    制造出电视机的人叫做贝尔德,他在1924年发明了简单的机械扫描的电视机。这台电视机能忽隐忽视的传送几英尺以外的图像。

    1925年1月,贝尔德在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首次向公众展示。

    随后。他给英国皇家学会约四十名会员再次表演了这种装置。

    一家英国杂志这样描述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这台电视机基本上是用废料制成的。光学器材是一些自行车灯的透镜。框架是用日搪瓷盆做成的,而电线则是临时拼凑的乱糟糟的蜘蛛网般的东西。最大的奇迹是这些质量很差的材料。一经他的安排,就能产生图像。”

    林子轩没想到电视机出现的这么早,他感觉电视机要到50年代才会被制造出来。

    他记得后世中国在80年代黑白电视机还是新鲜事物,到了90年代才开始普及。

    这可是一种比电影还能改变世界的发明,有了电视,坐在家里就能知道天下大事,还有各种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可供消遣。

    他带着兴奋的心情拜访了这位贝尔德先生,想要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电视机。

    如果能够投资这项发明的话,可是一本万利的商机啊。

    然而,林子轩失望了。

    这台电视机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就好像台式电脑和超薄笔记本之间的差距一样。

    画面感很差,摇晃的厉害,还无法传送声音。

    他和贝尔德聊了聊,想要做到远距离的传送节目,声音和画面同步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贝尔德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正在寻找资助者。

    林子轩考虑之后,放弃了这个项目,理由是需要的时间太长,花费的资金太多。

    他觉得与其冒着风险投资电视机,不如到时候拍电视剧更为稳妥。

    在见识了这个奇妙的发明后,他准备离开英国,前往法国,然后从法国返回中国,结束这一次的国外之行。

    1925年10月18日,林子轩来到了法国。

    英国和法国同属欧洲,他在英国的演讲很快传到了法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的到来受到了中国在法留学生的热情欢迎。

    中国在法留学生人数众多,这是因为在中国到法国勤工俭学成为了一种社会思潮。

    这就是工读主义思潮,它把劳力与劳心的分离看作是社会不良的根源,主张工读结合。

    1912年李石增等人在北平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俭学会在北平成立留法预备学校,送80多人赴法俭学。

    1917年国内成立了华法教育会,专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

    1919年到1920年间,先后共20批约1600多名中国留学生到达法国。

    这些留学生在法国一边读书,一边到工厂工作,生活较为艰苦,形成了各种团体,这也是国内留法派的根基所在。

    在欢迎的人群中,林子轩看到一位个子不高的青年用力挤过来热情的用四川话和他打招呼,口音有点重,他没有听清楚。

    他握着那位青年的手用力的摇了摇,说了一句安慰的话。

    “你们在法国受苦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兰西岁月

    在五四新文化的影响下,大批中国青年为了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真理登上了前往法国的邮轮,从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和其他留学方式不同,去法国勤工俭学的门槛较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国内劳动力严重缺乏,法国政府认为大批的华工不仅能帮助打仗,日后也可以帮助建设,只是要对华工进行一定的教育。

    他们的意思是对华工搞一个职业技能培训,让这些华工以后在工厂充当廉价的劳动力。

    中国国内的蔡元赔等人认为可以用勤工俭学的方式来使华工掌握法国先进的技术,这对回国发展大有好处。

    中法双方一拍即和,1916年,成立华法教育会,专门负责此事。

    选择法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法国的生活费用低廉。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上对学生有“一等西洋,二等东洋,三等本土”的说法。

    官费留学,份额极少,机会又非常有限。

    于是,如何争取少花钱还能出国留学就成了问题的焦点,到英美等国留学,一年的费用要二千元左右,在法国,只需要七百元。

    而在法国的外省,每年每人学食宿费不过二三百元。

    这给了普通人家出身的青年一个到国外学习的希望。

    这些中国青年说是留学生,其实相当于出国务工人员,只是法国政府会提供教育的机会。

    但就算是这样,前往法国的留学生也分为官费和自费两种。

    官费生费用全免。自费生由工商界捐款资助每人100元,自筹200元。共300元。

    他们在邮轮上住在四等舱,每顿饭每人给一块面包、一瓢汤。有时给一点剩菜。

    1920年10月20日的《小马赛人报》这样报道。

    “100多名中国人,他们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身穿西式服装,头戴宽边帽、足蹬尖皮鞋,显得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静静地站在‘安德烈?勒蓬’号的甲板上。”

    留法学生刚开始会进入中学学习法语,随后就是四处到工厂打工,找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求学的条件非常艰苦,境遇十分悲惨。他们有的住进了巴黎的贫民窟或者就露宿街头。

    “我们什么工作都做,架子放下了,面子撕破了,轻活、重活、临时杂工,碰上就干,为的就是挣一点吃的。”

    这是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真实遭遇。

    林子轩在国内看到过这类报道,这才说出那句慰问的话来。

    他来到巴黎普安特大街39号的华侨协社。

    华侨协社是旅法华人的公共机关,成立于1919年8月31日,其性质就如中国的会馆和商会。各种机关都汇集在这里。

    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初到法国时,多集中在这里等待着工作或者上学的机会,和国内的通信也在这里转交。

    在华侨协社,林子轩看到的情况更为糟糕。

    华侨协社是一栋别墅式建筑。但却挤满了没工作也无法上学的留学生。

    他们住在地窖里,地窖住不下,就在花园草地上搭帆布篷居住。

    华侨协社的大院中搭起了一个长四丈宽五尺的布棚。里面挤进了40多人,有些人甚至有病在身。得不到医治。

    林子轩当即决定拿出在英国卖出电影拷贝的两千英镑给这些人改善生活。

    相当于国内的一万五千银元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虽然不能彻底改善他们的生活,也能暂时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这个举动获得了在法留学生的热烈欢迎。

    林子轩只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他也无力改变这些人在法国的境遇。

    和以往他看到的留学生不同,那些人要么是官费留学,要么家境殷实,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他在美国留学两年花了上万银元。

    这批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大多是普通家庭出身,没有大学接收,也得不到家里的救济,只能依靠自己打工生活。

    但正因为有了这段艰苦的法兰西岁月,造就了一批坚定的革命者。

    法国一向有革命的传统,包括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

    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前来巴黎求学的中国学生。

    他们在法国的工厂打工,忍受着资产阶级的剥削,极为痛恨资产阶级制度,于是就容易接受革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

    这或许是法国政府和蔡元赔等人没想到的事情,他们无意间造就了一批革命斗士。

    在华侨协社院子里的草坪上,林子轩看到人群中不少似曾相识的面孔,这些人回国之后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想想都让人感慨万千。

    “林先生,说些什么吧。”那位四川口音的青年提议道。

    这时候,林子轩已经猜到这位青年的身份。

    此人是留法学生中一个团体的骨干成员,在五卅惨案后,他在巴黎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游行声援活动。

    在后世,更是改变了整个中国的人物。

    林子轩想了想,就把在美国提出的“中国梦”和在英国对五卅惨案的演讲结合起来。

    他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中国民众发出了沉默已久的怒吼,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达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将开始。

    这一切都要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

    他希望在法的留学生能够回到中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大变革之中。

    最后,不知道谁先唱起了那首《我的中国心》,这首爱国歌曲在留学生中广为流传。

    这批留法学生差不多是1920年前后来到法国,五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在法国经受了诸多苦难,更为想念祖国和家人。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当林子轩在法国的时候,国内的思想界展开了一场有关“联俄仇俄”的大讨论。

    这件事的发起人正是回到中国的徐至摩,他那篇讲述苏联境况的《欧游漫录》成为了这次大讨论的引子。

    1925年10月,徐至摩接任了《晨报》副刊的主编工作。

    一场关于“联俄仇俄”的大讨论就在徐至摩与刘勉济的发起和组织下展开了。

    由于这场讨论所探讨的是中国将来的国运问题,所以引来大量思想和文化界名人先后加入其中,表达自己对苏俄问题的认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戏梦巴黎

    中国应不应该和苏联联合这个话题自从苏联建国以来就存在,这是因为中国人在苏联那里看到了另一条可行的道路。

    特别是孙仲山宣布和苏联联合后,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3月份,孙仲山去世,这种争论愈发的激烈,林子轩曾写文章让双方冷静。

    到了10月份,联俄仇俄的话题来了一次大爆发,把中国整个文学界和思想界卷入其中。

    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参与者分为联俄派,仇俄派和务实派。

    第一个争论的焦点是苏联是不是帝国主义?

    中国的知识界反对帝国主义,因为以西方列强和日本为主的帝国主义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利益,干涉中国内政。

    中国想要强大和发展就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孙仲山一向主张反对帝国主义,那么苏联是帝国主义还是国际主义?

    1925年10月6日,晨报《社会周刊》刊登北大教授陈启休的文章《帝国主义有白色和赤色之别吗》,从财政资本的角度来说明苏联不是帝国主义。

    由此拉开了这场大讨论的序幕。

    联俄派认为苏联反对帝国主义,中国也反对帝国主义,两国联合顺理成章。

    梁启朝反对联俄,不认同走俄国人的路。

    他在《晨报》上发文称:“苏俄啊!你要辨明你是不是帝国主义吗?你哪一天把在中国的活动停息,我们就哪一天立刻相信你!”

    地质学家丁闻江也撰文道:“主张联俄的人说苏俄与其它帝国不同,对于我们是完全没有私意的。但是苏俄在北海外蒙的举动。我是知道得清楚的,我最近得到苏俄运到库仓的军火秘密单子。”

    梁启朝和丁闻江所说的是苏联在外蒙的活动。

    苏联出兵支持外**立。致使外蒙这块领土实际上从中国分离出去。

    除此之外,还有中东铁路的归属权之争。

    苏联试图与东北的张座霖达成某种协议。以便能重新控制与苏俄接壤的满州境内的这条十分重要的铁路。

    务实派认为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行经济侵略,这就比英日帝国主义危害小些。

    第二个争论的焦点是外交上是否应该联俄。

    联俄派从国际形势和经济关系等方面论证和苏联建交的好处。

    仇俄派则认为苏俄“避帝国主义之名,而行侵略主义之实,何等可畏!”

    务实派主张对苏俄可与之建交,“但我们要留心,我们不能依赖”。

    第三个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在内政上能不能效仿苏联,摆脱帝国主义控制。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对外应该效仿苏联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在是否学习苏联的经济政策上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总体来说。这是中国思想界对苏联的一次反思,让中国民众更为深刻的认识苏联。

    林子轩身在巴黎,并不知道这次大讨论,他正准备返回中国。

    在巴黎的华侨协社,他得到消息,上海又打仗了,这一次是浙江军阀孙传方和奉系军阀张座霖之间的战争。

    1925年10月15日,浙奉战争爆发,五省联军之浙军第二军从松江进占上海。

    有了前两次战争的经验。林子轩不是太担心,这些军阀攻打租界的可能性不大,只要不出租界,家里人在安全上没有问题。

    至于公司方面。他在美国的时候收到过电报,万象书局解禁了,只是广播电台仍然被封。

    在五卅事件中。法国人参与的不深,他们只想尽快恢复上海租界的秩序。对英国和日本的强硬立场颇为不满。

    查封万象书局大抵是做做样子,等风潮过去。以冯敬尧的关系解封是很容易的事情。

    不过他这次出来已经过去三个多月的时间,也该尽快处理完事情回国了。

    林子轩虽然生活在上海法租界,但对法语只是略有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