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体上这帮船匠们认为,这条船设计的相当的漂亮,拥有很多优点,起码要比他们目前常见的福船、广船、沙船、鸟船这样的船型要好,但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这种船的船舷有点低,遇上敌人大船的时候,不太容易跳帮!

    于孝天这时候早餐也已经吃完了,抹抹嘴将碗筷推到一旁站了起来。

    “看来你们也都是见多识广之人,虽然第一次见到这种船,可是还是看出了它的好处所在!

    你们说的不错,这种船叫单桅纵帆船,最大的优势就是这种船的速度非常快!起码超出我们现在最快的鸟船一倍以上,甚至更多!

    另外这种船非常适合在近海地方使用,速度快,吃水浅,操作简单灵活,狭窄水道之中也能快速机动。

    但是如果用他出洋跑远路的话,也没有问题,它的船体重心低,不易翻沉,桅杆甚至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放倒,即便是在大海上遇上了大风巨浪,也不惧会轻易翻沉!照样可以行驶如飞!

    另外你们还看出来,这家伙很结实,采用了大量密集的船肋,这样的话,船体结构肯定会非常结实,加上底层和中层的甲板和隔板,整体强度远超过一般的船只,如果是跟同等大小的船拼船力的话,它也可以占很大的便宜。

    甚至于用他去直接撞比它大得多的一些船,以它船首的结构,也照样能把对方撞烂,还能确保自己不沉!

    总之,我这段时日想了很久,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才是最适合我们的船?最终我才选定了这种船,作为我们第一批试制的船型。

    至于那些鸟船、海沧、福船,虽然不能说他们不好,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他们已经过时了!别看我们大明还在用,可是如果拿它们去对付那些红毛人或者佛郎机人的快船的话,就实在是太吃亏了!”

    于孝天走到船模旁边,伸手像抚摸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般,轻轻的抚摸着这条出自他之手的船模,对众人说道。

    马枭一听就蹦了起来,惊呼道:“这么快?这船能跑的这么快?真的吗?老天爷,比鸟船还能快一倍!这不就跟飞一般了吗?”

    于孝天点点头道:“如果风力合适的话,完全可以!甚至于还能再快一些!”

    众人听罢之后,两眼都冒星星了起来,因为他们这些人当然知道,船速对于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他们出海行事的话,如果是去追捕其它商船的话,这么快的船速,几乎任何商船都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只能被他们追上拿下。

    但是如果他们碰上了敌人,却又打不过的话,就可以利用这种船的高速性,立即掉头逃走,敌人只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闻屁,甚至连他们的屁都闻不到。

    这种船如果真的如同于孝天说的那样,能跑的这么快的话,那么以后他们海狼就真的是牛叉到了极点了。

    就算是最不济用这种船去运货,人家一条船跑一趟的时间,他们就够跑两趟了,那样的话获得的利润也就可以翻番,而且不用担心路上会被海盗劫获,人家想抢也抢不着,他们速度太快,这样的话用这种船去做生意,想不赚钱都难!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限期建造

    所有人在得到了于孝天确定的答复之后,都忍不住开始兴奋了起来,马枭扑过去趴在船模旁边,哈喇子都流到了船舷上,恨不得伸舌头去、舔一舔这条船模。

    于孝天把马枭拉开,笑道:“轻点轻点!这船不结实!好多地方都是粘上去的!有些地方干脆就是虚放上去的,可以拆开看到里面的结构,你这么趴上去给我压散架的话,我这十几个晚上就白熬了!你赔得起吗?”

    马枭吓得赶紧咧开了老远,搓着手嘿嘿笑道:“大当家就吓唬我吧!我可没这本事!碰坏了的话,我可没法修好,你们都看到了,我可没把它碰坏,它要是坏了的话,可不干我的事!嘿嘿!”

    马枭的表现立即被众人集体鄙视了一下。

    于孝天将船上许多部件一一取下,这些部件都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或者装上,可以让其他人很容易的看到船体内部的结构和一些传动部件的结构。

    看到这里,郭复等人对于孝天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这样的船模,即便是让他们做,他们也不见得就能做出来,而且还做的这么精细,考虑的这么周全。

    于孝天得意洋洋的想着:这一下算是镇住你们这帮家伙了吧,小爷我以前可是此中高手,再加上几个细木匠个我帮忙,做这个其不简单!嘿嘿!

    于孝天拆下一些部件之后,让郭复等人观察了里面的结构,然后恢复起来之后,对郭复他们问道:

    “船模就这样了,该考虑到的我都尽量考虑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你们的事情了,照着这个船模,开始打造新船。

    结构方面我不管,你们用你们的办法,尽可能的给我造的结实一些,用料也不要考虑节省,受力结构全部采用上好的木料!

    有什么问题,你们就找我提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总之以后我就要这种船,你们看看商量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候能造成?”

    郭复等人躬身接令,带着船寮之中的几个高手围着这条船的船模开始商量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之后,他们对于孝天问道:

    “大当家,这条船大当家准备造多大的?我们第一次造,要造多少料的船?”

    对于造多大料的船的问题,于孝天比较头疼,后世船只的大小都是按照排水量的吨位计算的,可是这个时代,中国的造船工匠,却是按照料为单位。

    但是这种料为单位,却很难说清楚一料是多少,于孝天也很难搞清楚料是怎么计算的,还是跟这些船匠们了解了之后,他才大概知道,以料为单位,一料大概是十立方尺左右,总体上来说如果换算成吨位的话,三料的吨位大概也就是一吨,这么一来,于孝天才大概搞明白了料是多大的单位。

    当郭复他们问及第一条船造多少料的时候,于孝天琢磨了一下说道:“既然是第一条船,那么就先造的小一点好了,就按照一百五十料的大小来造,具体你们按照比例放大好了!”

    一百五十料的船的排水量也大概就是五十多吨,即便是放在这个时代,也是一条不算大的船,建造起来比较方便容易一些,以目前南日岛船寮的技术实力,造这样大小的船只,并没有多大压力。

    而且这种一百五十料的船,一旦建成之后,实力并不弱,比起鸟船还要稍稍大一些,火力却要强很多,再加之其船型速度和灵活性的优势,即便是碰上大福船,它不见得能战而胜之,起码也有能力和其周旋,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可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非常适合眼下海狼使用。

    定下了吨位也就等于等下了尺寸,郭复等人便根据吨位开始计算工期,几个船匠商量了一阵之后,郭复告诉于孝天道:“回大当家的话,如果同是一百五十料的鸟船的话,我等两个月之内就能建成一条!

    但是此船肋骨很多,而且我等并不熟悉打造的方法,故此如果建成的话,恐怕最少要四个月!还望大当家见谅!”

    于孝天听罢之后,觉得时间用的有点长,这么小的船,居然也要四个月,要是他想大量建造这种单桅纵帆船的话,再扩大船体,那样岂不要更长时间了吗?

    眼下他很需要这种单桅纵帆船来扩充他的船队实力,不管是做什么用,都很急迫,四个月显然是有点太长了点。

    于是他皱着眉头摇头道:“四个月!不成不成!太长了!我也知道你们没见过这种船型,第一次造肯定会比较慢,但是四个月还是太长了点!

    这样吧,三个月!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建成第一条交付试航,另外第一条船主体造好之后,便立即开建第二条,这么一来到年底的时候,我们估计能建成四五条!

    不是我难为你们,而是时不我待,我们实在是有点等不起!你们要想想办法,能加快速度就加快速度!人手不够我给你们想办法,材料不够就给你们添材料!实在不行的话,就日夜同时开工!尽可能缩短工期!

    如果你们三个月之内能建成试航的话,我定会重重有赏!决不食言!”

    郭复虽然面有难色,但是现在眼看着岛上的张铁匠、雷铁匠还有火药作坊以及琉璃场等地方的工匠们,一个个都领了不少的赏钱,他们船寮的工匠们也觉得有点眼红。

    前段时间他们没什么好做的,要么是给现有的船只修修补补,清理清理船底,要么就处于歇工状态,待遇自然没有其他作坊的工匠们好。

    现如今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要是不能达到于孝天的要求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于是郭复等人咬着牙答应了下来,也不再废话,立即将这条船模小心翼翼的请了出去,送到他们的船寮之中开始测量下料,准备开工建造。

    当然在他们取走船模之前,于孝天还是给他们提了要求,这种船的建造技术和数据,同样也属于海狼的最高技术机密,只允许他们几个有限的船匠观看,而且数据绝对不许外传,否则的话后果很严重。

    对此郭复等人也都赶紧答应了下来,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事其实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这种人都是凭手艺吃饭的,现如今能学得一种新船型的建造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他们保密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传出去,以后砸了自己的饭碗呢?

    (我晕!法号星空兄弟,您这打赏也太多了点吧!这让我如何好意思呀!真真是受之有愧!寒风在这里说声多谢了!不废话了!今日两更!下午再更新一章!算是对兄弟的特别鸣谢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 澎湖时局

    于孝天在忙忙碌碌之中,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眨眼间就过去了,而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他来说,虽然不算长,但是却让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首先这三个月之中,南面终于传来了消息,历时一年多的澎湖之战,在天启四年的秋天,也就是八月的时候,终于落下了帷幕。

    于孝天派人搜集来了详细的消息,自从天启四年春节过后,南居益调集了福建一带的重兵和大批水师战船出兵澎湖,在澎湖一带和荷兰人展开了一场大战。

    虽然官军一方始终都占据着绝对的兵力和船只数量上的优势,但是对澎湖的进攻,却始终都不顺利,战事始终处于胶着状态。

    一直到了七月间,南居益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胶着的战事状态,从福建再次调集了三千多兵将,集结了大量的火炮和火铳,支援澎湖作战。

    明军终于获得了一点点的优势,一直打到了荷兰人在澎湖建起的红毛城下,但是明军的胜利也仅仅是到此为止,面对着并不算太坚固的红毛城,明军始终占不了一点便宜。

    荷兰人凭借他们交好的火炮和火枪,据守红毛城不断的进行顽抗,让明军在红毛城下始终寸步难进。

    八月间南居益再一次增兵澎湖,令明军水陆并进,三路同时对荷兰人发动进攻,荷兰人这才确认,这一仗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荷兰人在此之前,始终怀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如果明军打不下澎湖的话,就会退走,默认了他们控制澎湖的这个既成事实。

    但是仗打到了八月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以前想错了,大明的官员和朝廷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决心,摆出了一副誓不罢休的架势,多次增兵猛攻澎湖,荷兰人终于意识到,他们想要窃取澎湖作为他们和大明的通商口岸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其实官府一方也是骑虎难下,过万的官兵久悬于海上,补给对大明来说,并不容易,他们无法筹措到更多的粮饷和弹药来满足官兵的需要,但是对荷兰人的红毛城却又久攻不下,使得他们也颇为无奈,双方名义上是大明一方占据着优势,但是实质上双方却还是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

    只不过是荷兰人一方的状况更差一些罢了,因为荷兰人最近的补给点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巴达维亚,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给澎湖提供的支援更是有限,更因为现如今他们的海上霸权正在受到新崛起的海洋霸主英国人的挑战,他们更无力从本土抽调更多的兵力和船只来东方对大明作战。

    这么一来,也使得澎湖的荷兰人兵力严重缺乏,加之海上大明不断增加水师战船对澎湖进行封锁,试图切断他们的补给。

    虽然荷兰人凭借着有限的船只,还是在顽强的突破大明水师的封锁,给澎湖送来一些给养,但是这些送来的补给,却对消耗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到了八月份的时候,荷兰人的红毛城中,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得不到足够人员的补充,红毛城之中的伤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也无法及时的送回到巴达维亚,使得他们的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仗打到这样的程度的时候,对双方来说都已经变成了一种煎熬,而这个时候双方都又想起了李旦等人。

    李旦等人其实也一直在关注着此战的结果,因为李旦和西班牙人结有宿怨,所以很希望和荷兰人勾搭上,和西班牙人作对,同时获得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

    所以他们在荷兰人刚一窃据澎湖,就主动跑上了门,和荷兰人勾结在了一起,并且给荷兰人出谋划策,同时还帮着荷兰人在台湾海峡之中,拦截前往马尼拉和西班牙人交易的中国海商的船只,逼迫中国商人和荷兰人进行交易。

    但是大明官府和朝廷的态度,也使得他们发现,荷兰人占领澎湖,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熟悉大明官方办事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李旦,就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澎湖自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大陆上的政权纳入到了版图之内,最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在这里有驻军,元朝的时候,更是在这里设立澎湖巡检司,大明同样也将这里视作大明的版图。

    荷兰人窃据这里,对于明朝皇帝和官员们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因为如果他们急需容忍荷兰人留在澎湖的话,就等于默认了澎湖不再是大明版图,这就等于是失地!这个罪责是谁都不敢承担的,一旦传出去的话,天下人的吐沫恐怕都能将他们淹死。

    所以从上至下没有人敢说澎湖不要了,就这样吧,给荷兰人占去拉倒!所以既然没人敢承担,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把它拿回来。

    现如今双方都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境地,荷兰人继续盘踞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故此当看到双方都骑虎难下的时候,都想到了李旦这样的中间人,于是李旦等人便给荷兰人指了一条“明路”

    那就是让荷兰人退一步,到台员的大员去,而彻底放弃澎湖这个地方,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大明官方尚未将台员岛正式纳入到版图之中,台员到目前为止,甚至连正式的名称都没有,即有人称呼它为流求,也有人称其为台湾和台员,更有人称其为鸡笼。

    台湾岛目前根本就是一块飞地,上百年来,这里都没有人真正的进行控制,而是成为了一些海盗们的乐园,也成为一些移民迁居的地方。

    早在几十年前,这里还被著名的海盗林凤占据经营过,但是后来因为林凤力主在马尼拉抵抗西班牙人的入侵,倾巢而出带领所有手下前往了吕宋,最终放弃了台湾岛。

    而且这里距离大明并不算远,起码要比马尼拉距离大明要近,虽然地理位置没有澎湖好,可是贵在这里不会引起大明官府的重视,另外台湾岛面积也很大,自然资源也相对丰富得多。

    于是李旦等人便给荷兰人出主意,让他们移居到台员岛的大员一带,重新在那里建城立足。

    另一方面他们也跟大明官府暗中进行接触,愿意帮南居益他们这些大明官员游说荷兰人放弃澎湖,使得他们不必再骑虎难下,尽快结束澎湖之战。

    于是大明官府和荷兰人双方最终都接受了这个建议,荷兰人在八月底的时候,终于宣布放弃澎湖,撤离这里。

    而换来的条件是大明官军不对其进行拦截,放其顺利离开澎湖,最终这场持续了很久的战事,才算是彻底宣告结束。

    而对于他们双方来说,这件事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南居益等大明官方的官员们,终于可以体面的给朝廷交差了,而且他们可以宣布大捷,说是他们奋战之下,将红毛人逐出了澎湖,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甚至可以从此流芳千古,在历史上成为中国人的民族英雄。

    对于荷兰人来说,也结束了这近半年的噩梦,总算是可以喘息一下,换个地方继续他们的工作了,不用再天天担惊受怕,怕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