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6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良玉所部被剿灭,也大大震慑了其它那些地方武将们,原本一些地方武将还打算跟着起兵作乱,也指望着回头能逼得朝廷对他们做出让步,重新招安他们,使得他们保留下他们的武力。

    但是当听说左良玉从起兵到被剿灭,总共不到两个月时间,左良玉包括手下军将一个个全家老少都被满门抄斩,遭受了灭顶之灾以后,这些武将们之中原本一些不安分的家伙,顿时打消了起兵作乱的念头。

    现在朝廷当权的可不是以前的崇祯皇帝了,现在可是于孝天这个大煞神当政,这家伙手黑不说,心更比崇祯黑几百倍,更何况他手上现在拥有近二十万精锐无匹的于家军,虽然在各地驻军都不算太多,兵力上似乎并不占优,但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这些于家军,他们装备实在是太好,手中的火…枪实在是太犀利了,往往都善于以少胜多,极难对付。

    左良玉号称十万大军谋叛,但是于孝天只派出了一万多点于家军给孙传庭,就把左良玉轻松给灭掉了,他们这些人手头上拥有千八百兵将,就想和于家军抗衡,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他们死了不要紧,搞不好老祖坟都可能被刨了,所以这些地方武将,最终也只得接受了裁撤命令。

    于孝天也没有太为难这些武将,原来他们的家产都给他们保留下来,另外每个人给了一笔不菲的遣散费,让他们可以置办田产,起码当个小财主没有一点问题,一些地方的大将,还特许他们原有的田地免赋三年,算是特别优待。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地方武将,也很是不情不愿,因为于孝天在裁撤地方军队的时候,收回了原来那些军方的屯田,将其分给了那些遣散的兵卒们耕种。

    而原来这些卫所的屯田,基本上都被这些武将世代掌控着,那些兵户们基本上算是他们的农奴,只能给他们做事。

    现在这些当兵的都分掉了他们控制的屯田,一下子就让他们失去了赖以中饱私囊的土壤,他们如何能不肉疼。

    可是在于家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不答应也不行,起兵谋叛更是直接让他们举家老少去送死,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裁撤掉这些地方的官军之后,于家军便成了大明真正的武力依仗,成为了唯一的军事主体,于孝天一改大明以前的兵户制度,将军队全部改为募兵制,大幅度提高兵将的收入和地位,使得兵将们可以活的更体面,虽然继续要求军队不干涉地方政务,但是同时也不让地方官员去管束这些军队。

    这些新的官军,是国家的军队,只听从兵部的调遣,不再听令于地方官员的节制,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兵部可以把部分地方驻军,交给地方官员临时节制使用,整体上让军人的社会地位拔高了一大截。

    这一点虽然文官们有点不爽,觉得以后这些丘八们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实在是有辱斯文,但是于孝天现在乃是大明监国,本身就是武将出身,他们也不敢指望以后还骑在于家军的脑袋上为所欲为了。

    而且于孝天在朝中说过一些话:“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连最起码的地位都没有,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无法获得,那么谁还能指望这些军人为国家效命,谁还能指望国家在受到威胁的时候,能让当兵的奋勇当先?

    所以军人乃是国家的利剑同时也是坚盾,他们必须要有尊严,那么国家才能有尊严!……”

    于家军的兵将上下人等闻之之后,各个都十分感动,就连一些以前大明官军的兵将听到之后,都觉得这话听着实在是顺耳,特别是那些普通的士卒们,心中暗想,要是早一点遇上于监国的话,那么他们的日子哪儿还会像以前那样过的如同牛马一般!

    在于孝天这番话传遍大江南北之后,于家军再募兵的时候,不少农村的青壮,都开始踊跃报名。

    现在当兵比起以前可算是好太多了,先是他们不用担心入了军籍之后,就世代成为军户,其实也跟贱民差不了多少了。

    而且现在当兵也的待遇也相当不错,一个月可以拿到足足的二两银子,而且无人敢于克扣他们的军饷,同时当兵一天可以吃三顿饭,每年还发给两套军服,可以说是吃得饱穿得暖,还能养活家人。

    最重要的是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处处受人鄙视,当面称他们军爷,背后就戳着他们的脊梁骨骂娘,起码现在他们穿着全新配发给他们的军服,敢抬起头当人了,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于家军现在虽然名义上已经算是大明正牌官军,但是私下里当兵的却还是都认同自己乃是于家军的一员,这一切都是于孝天赐给他们的,所以他们生是于家军的人,死也是于家军的鬼,对于于孝天差不多都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可言。

    虽然现如今大明整个官军数量比之以往降低了很多,但是战斗力却比之以前强悍了不止数倍八倍。

    至于他们的装备就更不是问题了,随着于孝天的掌权,原来海狼的军工厂也随即开始获得大量的订单,开始在福建、广东、北直隶、山东等地纷纷设立新厂,为新军全力以赴的生产各种新式武器。

    各种陆军用的火炮以及步枪,现如今早已拥有了成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另外也培养出了不少技术工人,加之淡水和泉州的机械厂,现如今已经可以生产出精密程度相当不错的水力机械。

    这些新式水力机械不断的被投入使用,也不断的扩建原来的老厂,使得现在淡水和泉州两地,都形成了两座大型的机械厂,所生产的各种专用机械,被源源不断的运往各地的新军工厂之中,安装使用。

    这些兵工厂很快便开始源源不断的为新军制造出了大量的新式武器,然后装备到了新军之中。

    这些新式武器被严格监控起来,每一件武器都打上了编号,出厂之后交由新组建的兵部之下的后勤部进行分配。

    这些新式火器全部只装备给于孝天直辖之下的新军使用,像以前大明的旧式军队,是根本不可能获取到这样的武器的。

    而且武器下发到部队之后,也实行了极其严格的监管制度,所有武器严格的进行了登记造册,随时可以查到任何一支编号的步枪甚至于刺刀的去处,然后军中的纠察官分别前往各地对各处的部队定期进行武器清点,任何一支枪都必须要落实到位,战损的武器必须在战后战后说清楚战损原因,如果是损坏的话要有东西在,才可以换取新的武器。

    如果是战场上丢失或者被敌军缴获,那么就必须要说得明白,有足够的人证明才行,这也就杜绝了以前明军之中,那些军将们偷偷摸摸的把库房之中好的武器卖掉,然后换上一堆破烂滥竽充数的情况。

    而现在由于海狼集团生产的步枪已经全部采用了新式的火帽击发,弹药生产方面,也非常严格,特别是生产火帽的工厂,实行了最严格的管控,包括后勤部门配发弹药的时候,火帽都属于监管最严格的火工产品,绝不容轻易流失。

    这么一来,就算是军中的一些火…枪在战场上被敌人缴获或者是遗失被普通人拿到,这些步枪也因为没有火帽,而无法进行发射,离开火帽的话,就是一根烧火筒,一点用处都没有。

    所以几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下来,虽然这些新式步枪也在战场上有所遗失,但是却极少能被敌人重新利用,就算是丢一些火帽,只要敌人用完了这些火帽之后,这些步枪也就同时失去了作用,成为一根废铁。

第一百一十章 开诚布公

    就算是有人拥有超强的手工技术,可以仿制出狼牙步枪,但是只要火帽生产技术不被泄露出去,那么就算是能仿制出狼牙步枪也没有用处。

    而狼牙二式步枪的大面积装备使用,也使得于家军拥有了更强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受到天气影响也就越来越低,不管是大风天,还是雨天,狼牙二式步枪,都可以比较有效的击发,这也是于家军屡战屡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装备这么多新式武器的于家军面前,大明的那些旧式军队或者是一些乱民组成的乌合之众的军队,完全无法与之对抗。

    于家军往往可以以少于敌人很多倍的兵力,最终取得作战的胜利,这也是于孝天能在短短两三年之内,以少量军队屡屡平定国内无数次反叛行动。

    到了崇祯十五年初的时候,整个大明已经差不多基本上全面安定了下来,再难听到某些地方出现新的动乱。

    虽然北方很多地方依旧受到气候影响,出现各种天灾,但是在各地官府较为高效的赈济之下,基本上没有再闹出什么人相食之类的惨剧,灾民也基本上可以获得最低限度的保障,没有再酿出太多的祸乱。

    在崇祯十五年上元节过后,于孝天也终于腾出了一些时间,刚好宫中传出消息,说崇祯想要见他一面,说是不知有什么事情,要和他面议。

    于是于孝天考虑了一下之后,又一次入宫面圣,在文华殿之中见到了已经被软禁在皇宫之中三年时间的崇祯皇帝。

    三年不理政事的崇祯,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基本上放下了,见到于孝天之后,显得很平静,甚至于还和于孝天天南地北的闲聊了一通。

    而且崇祯因为不必再劳心劳肺,天天日理万机,在宫中的日子过的相当清闲,人也变得胖了一些,精神看上去也相当不错。

    于孝天去年发明了一种扑克牌游戏,被人带入了宫中,偶尔崇祯接触到了这种新游戏,很是感兴趣,于是经常和宫里面的嫔妃以及太监们打牌,日子倒是也过的相当清闲有趣。

    当于孝天入宫,崇祯和他闲聊了一通之后,忽然间对于孝天问道:“于孝天,朕现在还当真有些佩服于你了!

    虽然当初你入京夺权,朕对你恨之入骨,但是这么长时间来,朕思前想后,朕也不得不承认,朕不如你!

    大明在朕登基掌权之后十余年之中,确实不得不承认,虽然朕日夜殚精竭虑,但是却并未力挽狂澜,却使得国事日渐混乱,外不能御建奴于关外,内不能平各地乱民。

    但是你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便做到了朕所不能之事,所以朕现在即便是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你确实强于朕很多!”

    这次于孝天入宫,崇祯也没再端着架子,坐在龙案之后和他说话,而是让人摆了两张椅子,一个不大的小桌子,又在桌上摆了一些茶点,两个人相视对坐,看不出什么君臣之分。

    所以于孝天也很享受这样的待遇,听了崇祯的话之后,点头笑道:“圣上也莫要妄自菲薄,微臣能做到现在这等地步,也并非是微臣就真的强过圣上什么!

    只是微臣生于这世上的底层,比圣上更知道民间的饥苦,更明白官场的弊端罢了,另外微臣侥幸获得了一些旁人所不知的事情,使得微臣有机会得以练就出了一支雄兵,这才会做到了这些事情!

    对于圣上登基之后勤于政事,微臣一直都很钦佩,虽然现在微臣执掌大权,但是微臣为人却比较懒惰,远赶不上圣上那么勤勉。

    有时候其实当权者,并不见得要事必躬亲,只要抓住要害,让有能力之人,放在该放的位置上去,偶尔鞭策一下,让专业人士去做专业之事,比起万事事必躬亲,有时候还要好上百倍!

    最关键的就是监督,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面,一旦要是失去监督的话,那么这些官吏们绝不会像现在如此勤勉!

    其实现在微臣并不算太忙,很多事情其实微臣并不亲自过问,下面的官员们便可以做的很好了,微臣只需要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让他们自行去办就是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比起微臣亲自去督促要省力得多!”

    崇祯喝了一口茶,品了品于孝天的话,点点头叹息一声道:“说的有道理!朕当初最大的失误之处,就是并不能做到知人善用!另外也受到了那些大臣们的蒙蔽,以至于他们在下面一手遮天,各自自行其是,但是朕却始终被蒙在鼓中!

    而朕生于皇家,虽然也听闻不少民间饥苦之事,但是却远没有你对于民间的事情了解更多,对于官场之中的那些贪鄙手段,更是无法了解清楚,所以虽然朕很勤勉,但是却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做!

    倒是你起于民间,对于这些事情知之甚清,当你上位之后,正可对症下药,一击而中其要害!才得以做起事情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朕不如你!”

    于孝天很好奇崇祯为何今日会变得如此谦虚,按照他对崇祯的了解,崇祯的性格一直比较刚愎自用,从来都很少认错,但是今天不知为何,却连连对他进行了肯定和称赞,这让他还真是有点不太习惯。

    于是于孝天开口对崇祯问道:“圣上谬赞了!不知圣上此次招微臣入宫,有何事吩咐?”

    这句话算是正式把话题扯到了正题上面。

    崇祯看着于孝天稍稍沉默了一阵,开口说道:“现如今你已经把大明天下置于你的羽翼之下,朕也猜得出,你想要什么,但是朕想要问一下你,你以后打算如何处置于朕?”

    于孝天也微微的沉默了一下,喝了一口茶,看着崇祯,而崇祯的脸色变得紧张了起来,死死的盯着于孝天的眼睛,试图从于孝天眼中看出一些东西。

    于孝天思量了一下之后,笑答道:“圣上不必为此担忧,不瞒圣上,于某却有夺天下而居之之心,但是却并未想过要加害圣上,虽然圣上的存在确实对于我是一种威胁,但是于某认为,只要我能将天下治理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那么谁又愿意回到以前呢?

    就算是有些居心叵测之人,想要利用圣上兴兵作乱,但是于某也有信心将其轻易扑灭,所以圣上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反倒是一种鞭策,所以微臣不会加害圣上!”

    听了于孝天的话之后,崇祯脸上现出了一丝怒色,但是还是强行忍住了想要发火的**,闭上眼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再次睁开眼望着于孝天道:“事已至此,你谋朝篡位也已经水到渠成,朕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无可奈何!

    朕并不怕死,你如何处置与朕,朕都无话可说,但是朕膝下几个皇子,却并无错可言,他们只是生于皇家罢了!朕只是希望你能留下他们的性命,哪怕是今后让他们隐姓埋名,做个普通人也好!不知你可否答应朕?”

    于孝天摇头道:“圣上言重了,于某虽然双手沾了很多血不假,但是却并非是嗜杀之人,请圣上放心,于某可以保证,只要圣上和几位皇子没有重复大明之心,那么我可以保证,绝不加害你等!哪怕是一根毫毛都不会动你们!这一点于某自认为还有这点信誉,绝不出尔反尔食言自肥!

    当然前提是圣上和诸位皇子,也要答应我,不可做出过格之事,那么微臣绝对可以保证诸位的安全!”

    崇祯深吸一口气,强自忍住心中的愤怒,于孝天今天的话已经说的非常明白,这皇位他是已经决定谋篡定了,而且当着他的面毫无掩饰的说出了他的野心,对于他这个当今的记名皇帝来说,任谁恐怕都不会欣然受之。

    但是这三年来,崇祯在宫中软禁的生活,天天陪伴嫔妃皇子以及公主,使得他的心变得软了许多,如果是三年前于孝天入京的时候,说要谋朝篡位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自杀殉国,并且会毫不犹豫的带着这些妃嫔、皇子公主一同陪葬,但是现在他发现他已经舍不得了。

    以前他身为父亲,因为日理万机,绝少有时间陪伴一下皇子和公主们,所以即便是疼爱他们,感情上也不是非常深,可是经过这三年时间之后,他已经和皇子公主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想想有朝一日于孝天要图穷匕见,将屠刀加在他们的项上,崇祯就觉得不寒而栗。

    这也是他这次招于孝天来见他的原因,他不求于孝天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能放过他一条生路,但是却希望于孝天能放过这些皇子公主,不要加害他们。

    今天于孝天也终于说出了他的野心,摆明车马要夺取他的大明天下然后自己居之,崇祯作为皇帝,岂能不生气,但是现在他也很清楚,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他只有听之任之的份,却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誓师出关

    于是崇祯努力按耐住了想要掐死于孝天的想法,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朕自会告诉皇子们,令他们以后安分守己,不做非分之想!但是也希望你能恪守承诺,莫要食言!”

    于孝天点头答应了下来,对于今天他把话说透,他自己也觉得轻松了一些,这几年来,他麾下原来最早跟着他起事的那些手下们,已经多次劝进,劝于孝天废了崇祯登基称帝,但是都被于孝天给拒绝了。

    但是他也很清楚,这些手下们心中想的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