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AAA第一年,我获得的评价并非最高,对审计方面很多东西的领悟也远远没有其他同事来得快来得透彻,但是第一年过后我的工资却是同时期进所的同事中第二高的,仅次于一个第一年就拿下CPA全科合格的超级考试牛人。也许大家会问,工资不是保密的吗?是,所里是这么规定的,但那会大家私下里还是沟通了,呵呵,主要是怕资本家们剥削我们,哈哈。
我的工资高,自己后来分析可能有二个因素。
第一个是我第一年糊里糊涂地就把CPA考试的四门考过了三门(后来才变成的五门),这么看我起码不是那么笨的人哈。我5月份进所,然后就出差,出差回来就报名,一下把四门全报了。报完就接着出差,根本没时间复习。9月中考试,具体时间早忘了,我大概是9月初手里才没了项目,所里给了假,回家复习。期间还回外交部那个餐馆帮着追了几笔帐。所以实际复习的时间前后就10天,不过好在那会大学毕业才2年,很多东西还不陌生,看看就都想起来了。考试成绩出来,所里一次考过的就2人,一个是老员工了,比我们早好几届,级别也比我们高;另外一个就是我说的那个考试牛人。我一次过了3门,所里还有另外一个也是过了3门。所以我成绩算不错。
第二个因素就是我在所里不属于那种乖乖听话的,但也绝对不是特刺头不好管的,而且我不结盟。在所里真正能算是朋友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和我同一天到AAA上班,直到现在我们都是朋友。但是我们只是朋友,并没在所里成为一个小团体,因为这个哥们也是个不喜欢乱折腾的人。但其他的人我觉得就不是,很多人因为做某一个项目而成了死党,老喜欢在办公室里坐在一起,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什么,挺不利于团结的。我觉得所里还是觉得我这样的人比较“正”吧。所以尽管好像没什么人尤其是带项目的人不管是香港的还是大陆的,都没给过我太多好的评价,但我和所里领导们的关系我觉得至少没什么特别的对立。
而第二年后,我在所里开始受到重视。原因是做了一个大项目审计,而这个大项目的带队是个香港人。我觉得他也是我在AAA做的所有项目里,带队的水平最高的。我则是因为和他初次合作的时候,表现出一些聪明和灵活,得到他的关注。后来项目往深进行的时候,他给我了个很好的机会,就是做“存货”这个部分的审计。在审计中,存货是最难的一个部分,而像我做的这个项目的规模来说,能做存货的应该是工作了2年以上的,而我那时刚做了一年多。当然我独立做起来是很困难的,是这个人给了我很多的指导。2个月的项目下来,终于是磕磕碰碰的完成了。项目结束的时候,他跟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功力大涨啊”。确实,我觉得我后来在AAA的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就是吃这个项目的老本了。
所以有时候,你进了一个公司,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人,也许有个好的主管,是你成功的一个捷径。因为这个人不光会在技术上帮助你提高,也会帮助你在公司里寻找机会。而我说的这个香港人在项目结束后,给我的评价应该是相当的好,并且和AAA当时在北京负责审计的经理沟通了这件事。从此以后,这个经理给了我不少机会,对我也比较关照,直到他离开AAA回到香港。但他走之前,也向接任的人推荐了我。
此后,因为培训机会的问题,导致一些同事离开了AAA,这其中包括一些也是被看好的人。而我又顺利拿下CPA的最后一门考试,在我离开AAA的时候,也是所里少数(大概3、4)自己培养的CPA了。其他的几个CPA都是财政部为了办合作所从部里派来的,其实严格说不属于AAA的管辖的。
正因为事业似乎有点一帆风顺了,我开始不安分了。
日期:2008…10…19 11:22:00
上次说到我在AAA发展得还算不错,但也开始有些不安分了,原因大概是两个方面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培训的问题。当时六大都在国内发展不久,培训的机会不像现在那么多。但至少有其中的两、三家做的还可以,那时候已经安排相当数量的员工去海外培训,很多都是去香港(那时香港还没回归,也算海外吧),也有去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少数有去欧美国家的包括英国啊美国什么的。
而AAA在这方面动作比较迟缓。在我进入AAA第二年后半段,终于海外培训有了着落,也不过是去香港培训半年而已,而名额居然只有2个。所里选了2个女孩去,一个是那个考试牛人,另一个其实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是她,可能她看起来比较乖巧?没有被选上的都有点失望,不过所里说了,后续会有很多机会,而且说香港的培训应该半年内再次有机会。
不过性急的人也确实有,没到半年,有几个同期来的同事就走了。这里面不乏所里评价不高能力不强的,但也有2个人也是属于做的相当不错被看好的。这些人几乎是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走掉的,对留下来的人的心理产生很大冲击。尤其那会六大的人在会计这个圈子还算是“熊猫”――比较稀缺的资源,走掉的人,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差的,在外面找的工作都不错,薪水普遍翻了一番,职位通常也都是会计主管,其中一个直接在美资的一个制造企业当上了财务总监,那可是个挺有名的公司,而这个同事在当时我们那批人里,就是个中游水平啊。
于是留下的人虽然有各自的想法,但对外面的世界普遍抱了跃跃欲试的心态。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尤其是走了若干人后就更显突出。我是所里自己培养的CPA,是我们那批进所也是所里前几年快速发展时期挺重要的一批人里面,唯一留下的男性了。我人也比较温和(就是圆滑吧),和上上下下的关系都不错(除了一个人,待会就说)。在干完3年,要从初级往高级升的时候,我是两个没有悬念可以升职的人之一。所以,我对那个半年后去香港培训的机会还是很有把握的,可是,这个培训居然迟迟没有来。私底下的传言好像是香港那边不在负担这种培训了,一个时期内可能没有这种海外培训了。我倒霉就倒霉在这些传言上,甚至自己都没好好思考过,那么大的一个所,想在中国好好发展,他一定会考虑员工的发展问题的,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当时脑子里那根神经短路了!
这个一直没来的培训,让我觉得所里不是耍我们呢吗,心中不爽。
另一个方面,按说不是大问题,但当我有个想走的心,这些方面就成了我说服自己的理由了。
这个方面就是我和审计部经理C的关系不好。我前面说了,我和上上下下的关系都不错,除了一个人,就是这个人。我说过,因为做一个大项目表现不错,常驻北京的审计经理对我很关照。后来他走了,就把我介绍给了接替他的人C。多年后我想,其实C对我不感冒,是很正常的事情。哪个人新一上任,都想提拔自己的人,对前任留下来的,即使是不错的员工,他往往也不会重用,这是人之常情吧。当然即使C不是很喜欢我,他也拿我没什么特别的办法。我做的好的时候,他也没话说,该表扬还得表扬。当然稍微有点错的时候,批评的也比较狠一些吧,伤害咱幼小的心灵的自尊心的话他也说过。我到现在也不认为和他的关系是让我离开AAA的重要因素,只不过也是我说服自己的一个理由,那会毕竟年轻,比较容易冲动吧,说到底,还是情商不是那么高。
有了想走的心,我就想先看看外面的机会,不看则已,看了就更浮躁了。因为真是没想到的是,六大的人那会在外面还真是挺吃香的。这就是市场吧,包括人才市场,都是物以稀为贵的。90年代中期那会,外资进来的越来越多了,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财务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在国外,六大发展了那么多年,估计为企业培养了不少人才。可在那时的中国,六大刚发展没几年,出来的人相对外企的需求,是很少的。所以出去找工作,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我只是发了3、4份简历出去,面试了少数几次,就搞定了几份工作。
一个是另一家六大的工作,这家当时的风头很猛,据说培训的机会也不错,唯一的负面评价就是非常累,加班太多。后来这家倒了,因为那个著名的“安然”事件,所以我不说名字,大家也应该知道它是哪家了。当时它只是挂了个招聘会计的广告,并非是招审计。我想不如试试,在哪儿干会计不是干啊。没想到的是,人家见我是AAA的,倒很热情,面试了2次后就问我还想不想干审计,我一听就犹豫了。我当时在考虑还要不要继续在六大这个圈子里混,即使在六大里,是不是还要干审计。人家说,如果是审计的,马上就可以给我offer了,怎么着我也是个执业注册会计师啊,人家估计也是求贤若渴,呵呵,臭美一下。但如果是我还想干会计,那就得转到其他的人去面试。我想了想,和人家说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吧。
回到家还没考虑,就有别的家找到我。一家是个电信设备制造商,他们要找个内审,我当时和他们见了一次,对我印象不错。他们希望我去,跟我说他们的公司很有发展,将来还会给我期权。当我后来接受了另一个公司的offer后,面试我的那位还给我打电话劝我,让我好好想一下,那将是个大事业。我觉得他的语气就好像说“让我们一起去开创大场面”吧,哈哈,想起了NBA了。可当时的我就觉得他是忽悠我呢,他们的办公地点很破,他们的CEO是个大胡子,还给我面试了(说明这个职位还是很重要的),他的办公室大概比我们家卫生间大不了多少。那年月网络还不发达,但我在各种媒体上,也找不到太多这家公司的报道。我短视了,我拒绝了他们。若干年后我后悔了,他们是UT-斯达康!
日期:2008…10…21 12:33:00
之所以当时安达信和UT的offer我都没接,是因为另一家公司更吸引我。这是一家FMCG跨国公司,如果从大家感兴趣的财富500强排名看,按销售额那年月在全球前150吧,按利润额可就更靠前了,能是前50了。什么是FMCG,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不知道的朋友上网搜一下,马上就知道了,我之所以不说,是怕我这么告诉你了,你印象不深,呵呵,开个玩笑。
FMCG行业在国内的外企,十多年前比较有名的大概有宝洁、联合利华、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菲利普莫里斯、英美烟草、麦当劳、肯德基、玛氏、卡夫、强生、百威等等。这些公司不光在市场上表现不错,在人才市场上也吸引了不少精英,尤其在大学毕业生中,这些公司口碑都不错。一来这类公司很早就开始在校园中推广自己,并利用校园招聘这种模式招收了大量大学毕业生;二来毕业生一旦进入这些公司,这些公司也确实像他们招聘的时候承诺的那样,给予比较完善的培训和大量的晋升机会。
我当时选择了BBB(就这么称呼它吧),就是看重它是个跨国公司,就是咱们现在通常说的MNC。我当时是觉得,在AAA这几年,虽然不能说学了多少东西,但对一般的会计技术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但对于一个MNC是怎么运作的,是完全没有概念。不光是财务管理方面,包括业务、人事等等各方面,我当时的感觉在一个MNC里面工作几年,应该是可学的东西很多的。这个感觉现在看来,对错各占了一半。
对于一个做财务的人来说,如果要往高级职位发展,其实是管理的责任越来越大,而一个MNC很多都有几十年甚至是百年的历史,管理的水平通常都比较高,否则他们不可能同时在很多个不同国家做生意还井井有条。大家不要小看这些管理的经验,当一个企业真正发展起来,在异地尤其是异国有了分支机构并迅速发展的时候,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企业、随便的什么人都能管理得好的。但是,MNC因为它的规模大、基数大,它的发展通常不会像小公司那么令人激动。比如UT…斯达康,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发展到后来那个规模,那样一个和它一起成长的经历,在一个MNC是不可能体会得到的。所以,当一个人有了选择的机会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自己3到5年里的个人目标,把选择和目标能结合起来,不能光看公司的规模、看工资水平,当然更不要考虑什么公司的排名之类其实比较虚的东西。
而对于我来说,我个人其实是没什么远大的目标的。对我来说,多赚些钱,维持一个还可以的但不奢侈的生活水准就够了。所以现在看来,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我选择BBB对我是合适的;但从我个人角度看,其实应该选择UT,这样能拿到期权的可能性比较大,UT上市我就能赚一笔,也许能达到我个人设定的退休目标。呵呵,不好意思,我个人的目标比较低,让大家见笑。
但真从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我离开AAA其实才是个错误的选择
日期:2008…10…23 13:25:00
会计是个万金油的职业,谁都可以做。比如你没有会计基础,都觉得可以向会计方面发展。你为什么没有想往做一个医生那方面发展呢?因为会计这个东西门槛是很低的,没有会计基础的人,关起门来看几天书,都能把会计证考下来。你试试往医学那方面发展,估计你连开始的信心都没有!因为那个门槛就高多了。
正因为会计的门槛低,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就多。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放哪里都是一样的。能做会计的人多了,会计的地位和工资水平自然就不会太高了。这个我说的是一般公司的比较初级的会计。如果你现在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我敢说至少开始5年,估计你的薪水高不了。
虽然很多人都能做会计,但在有些中小公司,老板还是会选择自己信任的人做这个职位,通常是自己的亲戚啊、朋友啊之类的。为什么呢,因为会计管着钱啊,老板当然得找自己最信任的人了。也因为此,在这样的公司,有时候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往上发展。
当然也有些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坐上了比较高的位子,但是风险又很高,因为老板是要你做假账的。做假账通常为什么,90%以上是为了逃税。逃税是什么概念,逃税就是你从国家的口袋里偷钱,你觉得你罪行严不严重啊。所以,这样的公司,你有机会往上,估计你也不敢。
那这样,只能去些大公司了、正规点的公司了。可我前面说了,能做会计的人太多了,你去了这样的公司,如果级别低,其实地位也就很低,工资也不会很高。你只能努力往上做,但会计这东西,你越往上做会计以外的东西就越多。比如,会计得受税务管着啊,你要是个财务经理,少不了去税务局当孙子,请人家吃饭。这活计也不是那么好干。
你肯定不想只做个财务经理吧,还想做总监啊,CFO啊。做这些高职位,有时候你能力不错,可你没有名牌大学的背景还真不一定玩得转。因为你要帮助公司上市啊,那些投行啊咨询公司啊,如果看你是个什么美国名校的MBA,你说的话他们就比较相信。你要是一个咱国内二、三流的土鸡大学呢,英语再说的不是那么灵光,你连跟人家过招的机会估计都没有。
有些老会计呢(不是不尊重老会计们啊),觉得自己懂的多,自己做点花帐人家看不出来。所以老有个传说呢,说会计越老越吃香,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了。现在你随便找个四大好好干过2、3年的小审计师,严格遵循着四大的流程去做,估计国内没几个老会计做的假账人家查不出来的。你说会计这个技术含量是不是太低了。
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衍生品,那才叫复杂,其实估计四大的人都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你看倒闭的那些大投行他们去年底的年报,都是四大做的吧,估计没人报告里提及这些投行有很大风险。这么一比,老会计做的那点花帐,根本算不了什么。
我没怎么梳理我的思路,就这么随便给你回复了,见谅。总之呢,你现在要是已经在会计这个行业里呢,我当然要鼓励你了。不过如果你还没进入这个行业,英语也满不错,为什么不去试试其他的职业呢。有些职业可能确实门槛高些,可你一旦跨进去了,前途应该会很不错的。
日期:2008…10…23 13:38:00
再补充一点吧。
如果你真想进入这个行业,不要太迷信那些什么CPA,ACCA的资格,别的公司我不知道,至少我呆过的几家外企,没有拿这些证书当回事的。我在我的好几个回帖里,都强调了教育背景的重要,确实是这样的。你想想啊,你读一个正经的MBA,也得2年啊。你拿一个像样的硕士学位,也得3年啊。可你拿个证书,不过就是下了班和周六周日回家复习的时间而已,哪个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