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杀日王牌-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叶苏拿出了一打的设计图纸,全部是大型舰艇的设计图纸,自然是来自德国人的。起初,德国人还担心叶苏一开口便会向他们要大型战列舰,如同俾斯麦号的设计图纸,却是没想到,叶苏根本提都没提。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叶苏不想一开口就显得太唐突;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做为一个现代人,知道战列舰是一种时代必将淘汰的产物,他宁愿多花一些精力去建造航母,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建造战列舰。

    魏老接过叶苏手中的设计图纸后,立即如饥似渴的查看了起来,都是一些重型战舰的设计图纸,不乏万吨以上的,这正是别动军海军目前极缺的内容。压下现在就仔细研究的心思,魏老问出了最担心的问题,“可是将军,建造这些大型战舰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我们有人力和一定的物力,却没有财力的话,也是……”

    看到魏老苦涩一笑,叶苏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知道魏老现在的心情,于是立即道:“我准备先期投入十亿美金,魏老看够不够?”

    “什么?十亿,美金?”魏老猛然一惊,怀疑是不是人老耳朵不好使了,所以又迅速的追问了一句。

    叶苏认真的点点头,“是的,是十亿美金,不是法币,魏老没有听错。”

    魏老一听,本来准备问,怎么突然一下子这么有钱了。但随即一想,我一个建造舰艇的糟老头子,问这些不搭边的问题干嘛,有钱,接着就是了,把东西整出来,才是头等大事。

    把海军这边的事情安排好了,叶苏又回到了沈阳,这里有别动军目前最大的飞机生产基地。现在以别动军的技术,生产飞机自然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又有一个新问题摆在别动军面前,那就是舰载机。舰载机和地面飞机不同,它们是搭载在航母上的。本来,这个问题也不是多大问题,因为德国人早就有舰载机的技术,连航母都交与中国建造,舰载机技术自然不会不舍得给出来。

    可是,叶苏却不大能看上他们的技术,为什么?因为,他嫌德国人的舰载机技术落后了。这倒不是说德国人在这方面的技术真的不行,而是他叶苏的眼光太高了,因为,别动军建造的飞机,几乎都是喷气式的,眼下别说各国的舰载机,就算是陆基飞机,也没有谁完全掌握这种技术。而中国,在这方面有了独有的技术,自然也想把舰载机的发动机,也用喷气式的了,可这样,德国人的技术就不够用了。另外,叶苏也知道,喷气式舰载机搭载航母的技术,在他那个时代,都算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全世界上,也没有多少个国家有这种技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一零章 青龙级潜艇

    其实,叶苏也不是没想过直接用活塞式飞机代替完事,可是,经过仔细设想,他觉得,中国发展航母的速度,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比得上美国等世界强国的。搞不好中国建造出来一艘航母,人家都建造出来上十艘了。既然数量上跟不上人家,叶苏就希望从质量上入手,如果中国的舰载机比人家的高级,完全能够拉近双方的差距。所以,喷气式舰载机的技术,不管花费多大代价,叶苏都是必须要尝试的。今天来到沈阳飞机厂,他便是专程为这个目的而来的。

    “喷气式舰载机,速度过快,着舰难度系数非常大,我们现在不但没有航母,也没有舰载机着舰的相关技术。我们想用喷气式舰载机搭载未来航母,必须得先解决相关的着舰技术问题,再根据需求发展喷气式舰载机……”身为别动军航空发展的总工程师,钱老提出了自己的谨慎意见。这倒不是钱老对自己没信心,而是这项技术太过超前,世界上根本没有人涉入过,至于以前的喷气式飞机,起码英国人和德国人在之前就尝试过可能性,而喷气式舰载机的着舰技术,对于全世界来说,完全是一张白纸。

    当然,这些技术对于现今世界是一张白纸,但对叶苏这个现代人,却并非这样,他那个时代的着舰技术还是很发达的,他今天来这里,自然是要把一些现代化的技术灌输给这些中国的精英。叶苏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张航母的草图。然后开始讲解起来……

    “首先,我们会意识到,舰载机着舰比陆地飞机着陆更具危险性和复杂性,何况还是速度更快的喷气式舰载机。所以,从最开始的理念上,我们便不能以活塞式飞机的设计和要求来设计我们的舰载机,在某些领域要进行最根本的改变。比如起落架以及机体的结构设计、阻力伞、刹车制动等等……”叶苏说得很仔细。从进舰过程,讲到助降系统、对中、逃逸复飞等等专业术语。以钱老为首的一些专家,却没有拖大。不但认真的听着,甚至还会拿出笔记记下,不清楚的。立即问了出来,可见他们对先进知识的渴求。

    讲解完了之后,叶苏再拿出一些图纸,都是他那个时代舰载机着舰的方式介绍,当然少不了一些现代化的舰载机设计图纸。当钱老他们看到这些东西时,自然是如获至宝,而当叶苏再承诺六亿美金的经费时,更是兴奋得不行,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再要是交不出东西。他们这些对自身要求很严的人,自己都会自责得不行了。

    对于钱老他们的敬业精神,叶苏自然不会怀疑什么,根本不需要去督促,他反而还担心他们太过用心而影响身体健康。最后还不得不担心他们,尽量要注意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这两件最在意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叶苏便不再去操心了。现在,叶苏便开始着手培养这两方面的人员,比如潜艇的艇员和舰载机飞行员。叶苏一向是个未雨绸缪的人,很多事情不会等到发生的时候才去准备。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中国的航母编队是指日可待,至于潜艇部队,叶苏已经有了十八艘青龙级潜艇,加上美军送来的两艘先进潜艇,便是二十艘,半年之后,还会有近五十艘青龙级潜艇入账,这个数目和德国人发起二战前拥有的潜艇数量差不多。但是,那时邓尼茨手中的u型潜艇的性能是参差不齐,有的还是老旧的潜艇,其中大部分是短航程型,拥有远程作战能力的只有二十多艘。可如今,叶苏手中的二十艘潜艇,都有远程作战能力,半年后入账的青龙级潜艇,都是这种型号的。…;

    青龙级潜艇数据资料,如下:

    排水量:1050吨(水上)/1125吨(水下)

    长度:74。2米

    宽度:6。5米

    高度:8。2米

    吃水深度:5。2米

    最大速度:水面15。4节/水下17。5节

    续航力:水上11125海里(12节)/水下258海里(6节)

    最大下潜深度:240米

    下潜到潜望镜深度(16米)时间:25秒

    武器:艇首六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4枚鱼雷;另可携带20枚水雷

    艇员:57人(十名军官)

    从这里可以看出,青龙级潜艇的综合战力,已经超越了当今世界上任何一艘潜艇,甚至连前世二战末期德军的最先进的潜艇都比之不上,这与叶苏的高要求有关,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可不希望自己刚造出的东西,过不久便要被他人超越而淘汰,他叶某人宁愿发展慢一些,也要以高质量和高技术保持一定的优势,这样才可以压倒敌人的数量优势。不过,细心的人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青龙级潜艇的水下速度,居然比水上速度快,这是当前世界上任何一艘潜艇都不具备的。为何?因为,叶苏那个时代的潜艇几乎都是水下速度大于水上速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现代潜艇的设计理念,自然会追求水下高航的速度,所以,对于舰艇外型的设计就极为讲究,水滴型的潜艇迅速的被各国采用,因为这种形状在同介质(流体)中的阻力最小,速度自然会快很多;

    二:潜艇航行时,随着速度的增大,自然会遇到各种不断增强的阻力。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有摩擦阻力、漩涡阻力、兴波阻力、突出体阻力和空气阻力。而水下航行时,空气阻力便没有了,而且,由波浪造成的兴波阻力,也会随着潜艇的下潜深度越深而不断减小,水上逆波而行时,而水下可能是一片宁静。这样,影响潜艇水下航速的阻力便只剩下摩擦阻力、旋涡阻力和突出体阻力;

    三:当潜艇在水面行使时,处于两种介质中(水和空气),阻力反而会高于水下航行,速度便会慢一些。

    说起潜艇,在与水面舰艇战斗时,自然是偷袭效果最好,因为它的灵活性和整体火力肯定要比一些大型战舰差上不少,而水下航速加大了,自然会增加它们的逃生能力。想一想,如今大多数潜艇的水下航速只有几节,而青龙级的水下航速有15节以上,甚至比得上一些战舰的巡航速度了,这样,青龙级潜艇完全可以在一块海域去伏击敌人,攻击完成后,迅速的撤离,便会大大的增强它们的生存能力。还有一点可以保证青龙级潜艇战力的,便是它那强大的火力,二十多枚鱼雷的携带量,是眼下各国的主力潜艇所不能达到的,这便完全可以保证青龙级的作战效率和时间,它不需要频繁的回到基地补充弹药。

    说完了这几点,再说一下潜艇的主要装备:鱼雷。现如今的鱼雷技术,自然要数日本人和德国人的最先进,鱼雷技术最难的不是它的威力,而是它的引导方式,你威力再大,炸不中目标,或者炸中目标不爆炸,也是白搭。由于德日两国对这一点研究得比较早,也更加重视,所以才会领先他国不少,比如德国的空气鱼雷、音响制导鱼雷,日本的氧气鱼雷等等。对于这些先进的鱼雷技术,叶苏则是直接无视,选择了后来被广泛应用的线导技术。其实,这种技术也说不上多先进,因为前世的德国在二战末期便率先整出来了,后来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如今叶苏提前几年弄出来,也不稀奇。…;

    现在,有了综合能力较强的潜艇,配合这种打击精度更高的鱼雷,青龙级潜艇的作战能力,完全可以预想。如今,叶苏把邓尼茨的狼群战术直接引用过来,并给各潜艇配上更加先进的通讯系统和雷达系统,相信这种战术在未来别动军潜艇部队的作战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战效果。

    别动军拥有潜艇部队已经不是秘密,拥有了潜艇,也不是多大的秘密,但别动军潜艇的数量和潜艇的性能,却是不被外人知道的。对于别动军能够制造出潜艇,没有谁会感觉稀奇,因为制造潜艇的技术并不是多难,别动军只要有足够的经费,完全能够摸出来,他们只在乎别动军潜艇的作战性能,因为如果仅仅是一艘水下潜艇器,谁也不会放在眼里,但如果是一条蛟龙放在水里,大家就不会心安了,这自然要算日本人的求知心最重。可是,偏偏叶苏的保密性做得非常好,不管是特高课、克格勃、m16、中情局还是和别动军关系比较好的盖世太保,都没能搞出个所以然。

    “中国的潜艇技术才刚刚发展,应该不会有多强的战斗力,光是鱼雷问题,都不是他们能够解决的……”日本人自我安慰的。

    “可是,别动军的飞机,也是从无到有,生产出来的战机,威力巨大,那潜艇……”一想到这一点,日本人的心里又很是不安了。(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一一章 德日夹攻印度

    “可是,中日两国的关系由于连续几次事件的冲击,已经处于很微妙的境地,不能再刺激叶苏了,此时万万不能对别动军进行打压,以免影响接下来大日本帝国的军事行动……”对于中国如今的快速发展,日本人思来想去,只有无奈的归结于太逆天了,哪个国家发展一项新技术有这么快的。

    不过,日本人现在与同盟国联军在澳大利亚周边岛屿打得火热,接下来还要会同德国人进攻印度,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针对中国,其实别说针对了,现在他们讨好都来不及,要是叶苏一个不爽的在背后插一刀,不让他们日本人难产才怪。

    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一些稍显温和的军官,主动提出要尽一切办法化解中日之间的积怨,甚至不惜给予中国巨额赔偿。但是,这个建议被更多的主战派否定,倒不是他们不在乎现在的中日关系,而是他们觉得,即使日本向中国隆重道歉并给予巨额赔偿,这个仇恨也不一定就化解了,叶苏该翻脸的时候还是会翻脸,说不定,叶苏迅速的拿着这笔巨额赔款大肆发展,发展起来之后,第一个向大日本帝国开刀,就像中日甲午海战一样,清政府还不是赔了大量的款,可日本国呢,吃完了之后又在看着锅里了。总之一句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们酣睡。”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仇恨更大的来自于地缘关系,如果中国离日本万里之遥。恐怕也不会发生那么多事了。同样的有一天,如果大日本帝国衰落,中国强势,肯定会想着消灭日本国。

    对于这一点,好战派的东条英机也是非常赞同,他认为,对于中国的关系。不去刻意的针对打压,但也不要去刻意的讨好,以“平常心”对待之。该来的迟早要来。别动军已成气候,针对打压只会加快激化矛盾,刻意讨好只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日本帝国唯一要做的,就是最快打败美国人和英国人,然后更加强大自身。其实,还有人向东条英机提出过,是不是也可以像当初一样和美英议和,再转头来全力对付中国。这一被山本五十六用过的臭招,当场被东条英机否决了,所以,这件事便不了了之,日本人继续与美国人和英国人打得不死不休。

    对于中事实力的探测。只是各国一小部分势力在为之,毕竟他们都有较大的战争任务,与其去关注中国的军力怎样,还不如去关注敌人的各种讯息。正因为这样,别动军的一些秘密。应该会保持得更多一些了。

    在处理好这几件重要的事情之后,叶苏又闲了不少,开始密切关注接下来的军情演变。

    如今的战争形势很明朗,德国人已经主导欧洲大陆,现在除了在北非与美英联军展开争夺之外,最大的战争任务便是控制哈萨克斯坦和准备进攻印度。哈萨克斯坦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是连接在中国西部,处在苏联南部的一个比较大的共和国,按理说,这里的战略位置并不是多重要。可是,在苏联迁都叶卡捷琳堡到叶苏答应修通中德之间的交通线之后,哈萨克斯坦的战略位置,便迅速的上升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境地,德国是必须要拿下这里的,而苏联人,则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从斯大林不顾苏联目前的形势,强势派出百万大军压迫过来,便知道他的决心。…;

    当然,希特勒的决心同样不小,一下子投入了七十多万的军队,越过乌拉尔河以后,便一路从阿克托别,打到了阿尔卡雷克。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和信心,希特勒早已下令迅速的修通从德国到哈萨克斯坦的交通线,以他的意思,德军打到哪里,交通线就要修到哪里,直到与中国新疆接壤。

    在伊朗,德军的庞大集团军群也有条不紊的集结着,由于伊朗早就站到了德国这边,所以,德军在伊朗的各种活动很是顺利,借道伊朗过去,便是印度。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进攻印度,是德军的战前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各种物资也需要运输。同样的,美、英、印等国的联军,也知道,德国人和日本人将会联合夹攻印度,并准备在印度会师。可是,这可不是盟军想看到的,从美英不惜投入大量精力修通中印交通线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所以,盟军对印度的支援没有丝毫的减弱,甚至将一些准备用于北非作战的物资和兵力往印度调派,因为如今印度比北非更加重要,形势也更加危机,印度,不能丢。

    “我们不能各自为战,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个广大的计划……”为了应对这场同盟阵营的危机,三大巨头又聚集在了一起,罗斯福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斯大林和丘吉尔一副洗耳恭听的神态,罗斯福也不做作,直接道:“印度,哈萨克斯坦,都不能丢,而如今能够对这两块地方形成最大威胁的,自然是德国人。印度和哈萨克斯坦虽然没有接壤,但完全可以形成犄角态势,我们自然会在印度投入最大的力量,以确保印度不失,同时,我们也希望苏联能够尽力不能让哈萨克斯坦丢掉。所以,我们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放弃任何一地……”

    斯大林和丘吉尔都明白罗斯福的意思,就是力量整合,形成攻防一体,免得一方失利而直接影响全局,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和印度都不能丢,哈萨克斯坦一丢,表明中德之间的联系就要接通,德国人将会得到中国源源不断的各种物资,在亚洲的战争实力将会提升不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