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尼克李森与索罗斯-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一章 “更年期”




  “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高……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担心做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修的生活。” 

  第一节 妻离子散 

  到1970年底,索罗斯公司业绩辉煌,乔治似乎也飞黄腾达。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他应该可以轻松下来,过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了。可是他不能。他的父母溺爱他和他的哥哥,但是,他却不能这样对待妻子儿女。全身心地沉浸于工作,他几乎没有留一点时间给妻子,更不用说孩子了。 

  1977年,他的婚姻破裂。正如他所说:“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形不离……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担心做错,并尽量邂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 

  一年以后,也就是1978年,他和妻子离婚。 

  就在他离婚的那天,他投入了一个22岁名叫苏奶·韦怕的女人的怀抱,这个女人是一段时间以前在一次舞会上认识的。她的父亲在纽约制作手提包、鞋和鞋子附件。苏栅曾在巴纳德大学学习艺术史,后来,协助制作马克·罗森科和威廉·德·科林等”20世纪画家的作品。“我今天刚和我妻子离婚,你愿和我共进午餐么?”索罗斯说道。5年以后,他和苏栅·韦伯,在长岛的南安普顿举行了非宗教仪式的婚礼。 

  1979年,索罗斯只有49岁。他拥有足够他一辈子花销的钱财,但是他第一次感到了紧张的工作带来的痛苦。公司发展了,需要更多的雇员。职员便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2个。他不再是一个只需同一个或二个人交谈的小公司的经营者。现在他不得不为一些新的事情操心:给别人分配任务。按照他的一些助手的说法。他有一点这方面的能力。 

  财源滚滚而来,要求作出越来越多的投资决定。而作出正确的有发展前途的股票的排列,确非易事。 

  而已,罗杰斯让他大伤脑筋。他们之间一般是可以消除分歧的。但是,现在,出现了紧张局面。罗杰斯并不想建立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当索罗斯试图接纳另一伙伴,想对他经过训练使之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时,他和罗杰斯陷入了尴尬之中,罗杰斯不同意这样做。“他不赞成我考虑过的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容忍周围的其他人。”索罗斯说,“他使得其他人活得太艰难。” 

  他们伙伴关系的解除是很滑稽的,因为1980 年是索罗斯和罗杰斯最成功的一年。但在这年5月,罗杰斯离开了公司,带走了他20%的资金利润,价值1400万美元,剩下索罗斯80%的利润,价值5600万美元。 

  罗杰斯说明他离开公司的原因时,认为:公司规模太大,职员太多,他不得不花很大精力去安排他们的假期和工资提升。索罗斯和罗杰斯在公开场合都没有着力去说明他们分裂的原因。在和我一次简短的谈话中,罗杰斯对口忆过去毫无兴趣。从他说话的语调,明显可以看见,他对那些事情记忆犹新,并十分痛苦。 

  第二节 丢脸的大失败 

  继续去音心经营,是否有意义。对此索罗斯也持怀疑态度。 

  他已经赚到足够花销的钱。日常工作折磨着他,他感到想赚别人的钱、雇用职员等等的压力。而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报酬在什么地方呢?乐趣又在哪里呢?索罗斯承认“事实上,多少有些衰退了。”经过令人难以置信的12年,经过艰苦奋斗走向成功,他意识到:仅仅作为一个投资商而生活,是难以让自己满足的。 

  、1980年,当我不再怀疑我的成功的时候,我想到了个性转变。如果我不能享受成功的,欢乐,那我遭受的所有痛苦和紧张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自己问自己。我应该开始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即使这意味着杀鸡取卵。” 

  个性转变影响了索罗斯的生意。如果一项投资被证实是失误了,他会很快调整自己的心境。他对工作克尽职守时间太长,与高水准人接触使他长时间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现在,他似乎是在与一些不可信赖的人打交道,至少批评他的人这样认为。事实上,他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同政府官员交往,特别是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尔·伍尔克。“如果你想以政府官员那里得到投资建议,这会把你推向贫民窟。”从事货币管理的盖利·麦罗浴维斯说,他后来加入了索罗斯公司。 

  1981年夏,没有谁想到索罗斯公司正向贫民窟迈进。有些人是真正的关心,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怀有好意。紧接着出现了美国公债市场大为丢脸的失败。 

  索罗斯与美国公债市场出现问题是在1978年底,当时鲍尔·伍尔克决定消除通货膨胀。贷款利润率从9% 上升为21% ,索罗 

  斯确信就在这个夏天,国家经济上会因此蒙受损失。当公债在初夏重震旗鼓之时,索罗斯开始购买。到2011年到期的国库券在6月上涨到10美元。然而,到了夏未,价格却降至93美元。 

  索罗斯所借的银行短期贷款的利润率已经上升到超过了长期公债的利润库。这种情况将破坏国家经济,迫使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银行利润率,提高公债的地位。然而,经济却仍然保持强劲势头,利润率也越来越高。 

  如果索罗斯在公债市场上能坚持“积极生息运作”求得平衡,那么他就会相安无事。如果公债利息比从经纪人那里借钱的利息高,那么生息运作就是积极的因而也是有利可图的。显然,当利润率为12%时,索罗斯的观点是对的。因为,公债的利息上升到14%,又很快到15%,但是贷款利息却爬到了20%,产生了“负性生息运作”,没有任何赢利。这一年,索罗斯每股公债损失了3一5个百分点。据估计,他损失了合伙人的8000万美元。 

  因此,这些合伙人碰到他都畏畏缩缩地,几个重要的欧洲合伙人决定抽走资金。索罗斯的一个助手回忆说:“他感到了失败。他觉得被迫在一个不适当的地方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时常讲:你不应该进入证券市场,除非你愿意忍受痛苦。他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愿意忍受痛苦,但是,他的投资者们不愿意。他意识到他的唯一致命弱点是这一群不可靠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受到打击使他非常烦恼,亏损了资金使他恼火,但还不致于毁灭。他感觉到人们正在抛弃他。面对市场,他不知何去何从。” 

  富有讽刺性的是,索罗斯预料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已得到证实。但时间相差6一9个月。他预言较高的贷款利息会暴跌,也是正确的,但是直到1982年,是在索罗斯在公债方面受到重创之后。 

  在1981年那个可怕的夏天,一份商业界的主要杂志,在封面上刊登他的事迹,用了一个鲜艳夺目的术语来描述他——在夏天逆转的前夕。这种讽刺,使索罗斯倍加痛苦,尴尬难堪。 

  第三节 不合时宜的吹捧 

  1981年6月,索罗斯出现在《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的封面上。杂志封面他的笑脸下写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经营者”。 

  副标题是:“乔治·索罗斯从没有哪一年亏损,他每年的赢利令人膛目结合。让我们看看过去10年他是怎样在证券经营中冲刺。并在此过程中为自己赢得1亿美元资产的。 

  这篇文章意在使人们把索罗斯看作是商业活动中的超级明星,“正如博格在网球场上,杰克尼克劳斯在高尔夫球场上和弗德·麦斯忒在舞场上,乔治·索罗斯在证券经营上同样辉煌。 

  这篇文章说明了索罗斯怎样积累资产。从1974年仅15oo万美元的资产,到1980年底,索罗斯公司已发展到3。8亿美元。“在过去12年中,索罗斯为在巴黎安斯特顿和班克·罗斯查德地区的顾客海尔德林和皮尔森等人经营证券。他没有哪一年亏损:1980年公司赢利数目令人吃惊竟高达102%。索罗斯把他的报酬转换成个人资产,价值1亿美元。” 

  那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肯定会认为:索罗斯是一个谜,一个魔术师,他不透露自己的秘密,狡猾而机智,但不会是不诚实、不聪明或不杰出的人。作者写道:“在这里补充一点有关索罗斯的神秘活动。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他会在哪一个地方投资,在一项投资活动中他会呆多长时间。作为一个海外投资的经营管理者,他不要求到证券与汇兑委员会登记注册。他避免接触华尔街地区的行家。在生意场真正认识他的那些人,都承认他们没有跟他太过于密切。至于名誉,人们普遍认为他丝毫不在乎,而且过得十分快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索罗斯都拒绝《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进行采访,他提出:“如果你和市场打交道,你就应该默默无闻。 

  第四节 渴望理解 

  那个夏天,索罗斯是多么想能够默默无闻。然而,他出名伊始。这使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证券经营者在经营中遇到极大的麻烦。 

  那个夏天的损失,极大地伤害了索罗斯。因为,正如《福布斯》杂志1981年10月12日在编者按中所写:“如果世人不了解他的辉煌成就,也就不会在意他的逆转。”但是,由于《公共机构投资者》的封面报道,世人已经知道乔治·索罗斯所有的业绩,因而,那个夏天,世人也在关注着他。 

  大批投资者反叛的危险似乎还在增长。虽然索罗斯到欧洲跑了许多次,请求一位瑞士客户不要离去,但这位投资者已对公司失去信心。其他客户争相效仿。一位助手谈到那时说:“这是索罗斯首次感受到哪些是忠诚的投资者,在那时一些伙伴丢开他走了。在过去的10年或15年中他给他们赚了大量的钱,索罗斯非常痛苦。他们抽回资金,使他受到了极大伤害。这之后的很长很长时间,索罗斯都不很主动地去赚钱。” 

  1981年是公司最糟糕的一年,量子公司的利润下降了22。9%,这是以前这么多年来第一,年也是唯一的一年,公司没有赢利。索罗斯的许多投资者就像一位观察家所说的“好作奇想的欧罗巴好大喜功者。”他们认为索罗斯深陷困,不能自投,所以超过1/3的人撤回了资金。索罗斯后来说他不能责备他们。他们的离去带走厂公司近一半的资产——达1.933亿美元。 

  乔治·索罗斯谈到要退出中场,这似乎很自然,去做什么呢?他考虑了很长时间,也很认真。他想赶走所有的投资者。这样做的话,他将来至少可以不面对告别仪式。 

  写一部书的时机似乎成熟,他很早就想动笔。他甚至想好了一个暂时性的书名。他打算把它叫做《帝国的循环》。 

第十二章 帝国的循环




  “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昔。” 

  第一节 寻找接班人 

  1981年1月,罗纳德·里根接任总统。索罗斯惊奇地看到这位新的具有保守倾向的总统,正在实施加强美国国防的战略,但没有增加税收——作为对苏强硬努力的一部分。里根这位新总统的政策会怎样影响美国经济呢?是否又是一个繁荣——萧条序列的开始呢? 

  不错,索罗斯确信,肯定如此。 

  电视台时事评论员亚当·史密斯要求索罗斯解释,这种繁荣——萧条序列什么时候开始。“你读早报的时候,铃还响么?”史密斯问这位投资家,“它是怎样开始的?”。 

  索罗斯说,首先,这种序列不是每天都出现的。他把里根的新政策称之为“里根帝国的循环”。在新政策里,里根许诺建立一个活动序列。索罗斯写道,帝国的循环是“以美元的强硬,美国经济的强大,财政预算赤字的扩大,贸易赤字的增长和较高的不动产利润率为基础的。其中心是良性循环,但在世界范围体系的边缘是恶性循环。你要有一个自我强化程序……这可能是无法忍受的,但最后会完全改变。因此,这是一种繁荣——萧条序列。” 

  对于某些事情,索罗斯可能是极富热情的,但是,对于公司的管理,他并不那么投入。他知道,在他的形象降低以前,他应该让一些有能力的人接管公司。 

  1982年他花了大量精力去寻找合适人选,最终他在遥远的明尼苏达州找到了。那时,吉米·马龟兹是一个33岁的专家,经管一家在明尼阿波利斯基地的规模很大的合股投资公司,叫做IDS进取公司。马龟兹不是个不中用的人。那年,公司发展到1、5亿美元,上涨69%,成为1982年合股投资公司的冠军。索罗斯和马龟兹首次相识是在那年年初,此后,他们又相继在1982年接触过15次。 

  每次接触,因为索罗斯都让这次公司经理做一些“精神体操”,所以,马龟兹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索罗斯是想给他提供一份工作。但是,马龟兹必须首先通过乔治·索罗斯设立的一系列研究科目,因为这位投资专家还在刺探和挑剔他。索罗斯时常问自己,这位来自中西部的神童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乔治非常善于思考”,1994年春天,马龟兹在曼哈顿的公园街道的办公室,当时他在这里经管自己的投资公司。他说,“许多次,他都想了解你是否知道他准备去哪里,去做什么。然后,他想了解你的思维进程和你怎样跳出这些圈子。他会谈一些经济状况,目前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加以说明。然后,他会问‘给定这些条件和信息,对此你有何反应,你会做些什么?” 

  即使找到了代理人,索罗斯仍然十分苦恼,他不知道是否该兼职做些事。对于马龟兹来说,毫无疑问索罗斯想给他减轻点负担。“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索罗斯多次告诫他。马龟兹感觉到索罗斯不再想置身于市场。他需要一个代理人。“我猜想我是他的第一个代理人。”马龟兹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索罗斯似乎正在摆脱困境,1982年他的公司经营良好。正如索罗斯所预料的,里根的政策使美国经济走向繁盛。那年夏天,当贷款利润率降低,股票上涨时,证券市场行情已渐趋看涨。繁荣——萧条序列中的繁荣期已见端倪。到那年年底,量子公司上涨了56。9%,纯资产价值从1。933亿美元爬到了3.028亿美元。索罗斯几乎又回到了1980年的水平(3.812亿美元)。然而,他却退出市场——哪怕是暂时地。 

  第二节 盛气凌人人难耐 

  1983年元旦,马龟兹报到上班。索罗斯把公司合股资金的一半移交给他,其余的一半分给了外部的十个经理。马龟兹除了要管理国内的所有业务外,他还协助索罗斯进行国际投资。因而,索罗斯处于一个不很重要的位置,马龟兹满腔热情,业务室还有三个人在操作。 

  虽然索罗斯的形象降低了,但他还是将大量时间泡在办公室里。除此之外春未他在伦敦呆了六个星期,秋季他在远东或欧洲呆了一个月,夏季他则留在长岛的南安普顿。 

  索罗斯和马龟兹彼此之间似乎非常协调。索罗斯着重宏观分析,总体描画,如国际政策,全球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化,银行利率和通货等等。马龟兹的任务,就是能最充分利用这一系列分析,调整优势产业和公司。 

  “在同一企业中选择股取投资时,要选二十公司,但不是任意的二个,而是选择最好的一个和最差的一个” 

  例如.如果期望的东西是银行利率的上升,索罗斯就会让马龟兹等找出那些可能遭受损失的企业,以便在这些企业中进行卖空。索罗斯在同一产业中选择两个公司进行投资,但不是任意两个。这是他的技巧。 

  其中一个必须是这个产业中最好的公司。作为企业中最杰出的选手,这个公司的股票可能被公众首选并最为经常地去购买,从而把价格推上去。另一个公司必须是这一产业中最差的,它影响最大,是平衡能力最差的一层。在这个公司投资容易产生很大变化,一旦它的股票最终被投资者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利润。 

  1983年的头四个月,对马龟兹来说,是一种“文化投资”。在这一时间里,他慢慢地意识到了“这个威严的家伙真正地给了我所有的自治权和权威——以及金钱——也给了我绞死自己的绳索。” 

  每天早晨为了准备上班,马龟兹都经过严密的思考,有时候在雨中,有时候在骑车上班的路途中。他设想出当天在金融市场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他把这些东西叫做“设想的框架”,并且从这些框架中作出决定:去购买什么。 

  在纽约,白天的商业恬动结束后,索罗斯和马龟兹又进行认真的复盘,时常持续到傍晚。马龟兹说“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也非常紧张。索罗斯的长处之一是:当你对某件事作解释说明时,他对你很关注,并且能分辨出你是否理智。” 

  索罗斯从没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