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杰瑞。他总是在关注别人的需要,并且乐于向别人伸出援手。这样做,让杰瑞拥有了很大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宁静。我们大多数人都只顾自己,却永远不满足,而杰瑞一直在关心和温暖着别人,却让自己过上了一种简单而富足的生活。
正文 以包容之心,回馈这个世界(1)
2010…2…5 10:19:17 本章字数:988
一年夏天,我在自家院子里修剪着草坪。那天很热,我从草坪最外围开始一圈一圈推着剪草机,剪完一圈我就会把剪草机往里移动,再开始剪下一圈。这样过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自己修剪草坪的速度太快了,我上一圈修剪的面积居然有我预期的两倍大。我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也就没太在意,接着修剪下一圈。可是剪完一看,真奇怪,我只推了一圈,却修剪了两圈那么大的面积,而且每次都是这样。
马上要完工的时候,我眼角的余光发现好像有个人在我后面,回头一看,原来是杰瑞!他正坐在自己的剪草机上,跟在我后面帮我修剪草坪呢!杰瑞和他的女婿乔尔共用一台乘骑式剪草机,那天他正打算把剪草机给乔尔送回去,正巧路过我门前时发现我也在剪草坪,这对于热心的杰瑞来说,真是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于是他悄悄跟在我后面,帮我把剩下的草坪修剪好了。因为剪草机噪音很大,我根本就没发现他在我后面。那些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们肯定以为我俩是被人雇来的庭院工人呢。我们轮换着剪完了最后一块长方形草皮,杰瑞还是微笑着拍了拍自己的帽子,什么也没说,把剪草机骑回路上,朝着乔尔家的方向驶去。
不论什么事情,杰瑞总是先想着别人。他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充满感激,不去想自己还需要什么,相反却一直在关注着别人,看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杰瑞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快乐的人。他如此欢悦,如此从容,是因为他一直在关注着周遭的人,将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搁置一旁。
2004年2月21日星期六,一大早,杰瑞就到霍顿城外他家的树林里伐木。他选中了一棵很高的树,把它从靠近树根的地方锯断,这样只要轻轻一推,这棵树就会倒下来。可就在杰瑞站在旁边看着它倒下时,这棵树被旁边一棵树的枝干卡住了。杰瑞打算把这棵树也锯掉,好让第一棵树倒下来。就在他启动链锯,切割第二棵树时,第一棵树被振动了,一下子轰然倒下,砸在了杰瑞身上。
杰瑞被压在树下动弹不得,他知道自己肯定伤得很重。血不断从他受伤的鼻子里涌出来,他的眼睛也被血蒙住了。他大声呼救,可是这片树林离家太远了,没人能听见他的喊声。因为出血和疼痛,他几次昏迷过去,完全搞不清自己被压了多长时间。几小时之后,他费力地伸出手,把一段树枝插进土里,靠观察树枝在地上的影子判断时间。他看着自己做的这个“计时器”,等待树影在地面上慢慢移动,直到太阳落山,地上光影全无。
正文 以包容之心,回馈这个世界(2)
2010…2…5 10:19:19 本章字数:844
太阳落下去,气温开始下降,杰瑞躺在大树下面,只有疼痛和他的思维陪伴着他。几年前霍顿也有一个人像他一般被大树砸伤,至今还瘫痪在床。“我就这样玩完了吗?”杰瑞问自己。
而这时,他的妻子派蒂正等待着他回来吃晚饭。七点钟的时候,派蒂发现杰瑞的卡车还在家里,可他却不知所踪。这可不像杰瑞,他一般是不会耽误晚餐大家的时间的。他家一共有90多英亩地,也许他到哪块地里干活去了吧。“可为什么天黑了还没回来呢?”她这样想着。这时,女婿乔尔从他们门前路过,派蒂问他有没有看到杰瑞。
“没有。”乔尔看派蒂神色一变,就安慰道,“别着急,我现在就去找他。”他抓起一支手电筒,急匆匆地走进一片冰冷的黑暗里去。
“杰瑞!”乔尔一边喊一边借着手电筒的光四下寻找,“嗨……杰瑞。”
这时派蒂正坐在餐桌旁,双手抱在胸前,想着:“现在这个男人在哪儿呢?”乔尔为了寻找杰瑞都还没吃晚饭,真是很不好意思。杰瑞或许是忘记了时间吧,“可这不像他呀。”她焦急得百爪挠心。
而与此同时,乔尔还在四下搜寻,“杰瑞!”他大声喊道。
一片沉寂。
他加快脚步,为了多搜索一些地方,也为了驱走寒气。乔尔想起会不会是杰瑞遇见了什么朋友,他们一起去Harmony House(一个小餐馆)里抽烟、聊天去了吧?“可这不像是杰瑞的风格啊。”杰瑞是很喜欢跑到小餐馆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吸几口烟,和城里的男人们分享一些奇闻轶事,可是他不会不告诉派蒂要去哪儿啊。
这时,乔尔真的有点担心了,他喊着杰瑞的名字,可那声音更像是在祈祷。这时他听到一阵低沉的喘息声。“是一头牛吗?”乔尔震惊地站在那里,用尽力气大声喊道:“杰瑞!”他又听到了那种声音,那不是牛,是人的声音。
“我在这里。”杰瑞虚弱地说。
乔尔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跑了过去,可是循着手电筒的光亮望去,他只看到一堆乱七八糟的树枝。“杰瑞?”
正文 以包容之心,回馈这个世界(3)
2010…2…5 10:19:21 本章字数:753
“我在这。”借着微弱的光亮,乔尔总算看见了他。这时杰瑞已经在树干下躺了7个多小时。
乔尔跑回家,去找人来救杰瑞。听说了这一切,派蒂赶紧抓起一支手电筒,飞奔到黑夜当中,她要去找自己的丈夫,要和他在一起。
杰瑞的一条腿被压变了形,两个肩膀也都受了伤,一侧的锁骨被砸断了,三截脊椎骨错了位,还断了五根肋骨,他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已经筋疲力尽。
他有足够的理由去大叫、去咒骂、去抱怨,可是当他见到派蒂时,跟她说的第一句话不是“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他没说“谢天谢地,你总算来了!”没有说“快来救我!我快不行了!”更没有说“该死!你怎么现在才来!”
杰瑞对派蒂说的第一句话非常简单,没有一点讽刺的意思,那就是——“亲爱的,你今天还好吧?”杰瑞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他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妻子派蒂的幸福,他真心想知道这一天她过得怎么样。
康复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杰瑞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最开始,他只能靠助步器慢慢行走,后来拄了两根拐杖,再后来是一根拐杖。当他自己能开车的时候,就马上开始到我们家来“监督”我们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从来没听他抱怨过一句。在一个下午,我禁不住问了他这个问题。他告诉我:“哦!说实话,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日,我都沉浸在悲伤和懊恼当中,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些于事无补,所以我也就将这一切放下了。”
他拄着拐杖,稳了稳自己的身体,微笑着对我说:“威尔,没有我的牢骚,这世上的抱怨也已经够多的了。这世界给了我那么多礼物,而在它运转的过程中,不再给它增添牢骚和抱怨,就是我能回馈它的最大的礼物了。”
杰瑞,你说得对。我耳边回荡着他的话,面对这朴素的智慧,感动莫名。
正文 以包容之心,回馈这个世界(4)
2010…2…5 10:19:23 本章字数:824
■抱怨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法自拔。
■在各种关系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最常做的就是抱怨自己的“遭遇”,而不是清晰地表达意愿——抱怨是腐蚀关系基础的罪魁祸首。
■“您可能不知道⋯;⋯;”是个很神奇的句子。在你向他人表达你的需要,陈述不满时,它能让你的评价听起来不针对任何人。
■直接而且只和能解决问题的人谈话,可以为你提供一条不用抱怨就能实现目的的捷径。
■如果你正试图消除与他人之间的隔阂,那么一定要十分注重言语的作用和影响。你的言语要像鸽子落到树枝上一般轻柔,而不能像砖头砸碎玻璃般粗暴。
■只有乐于听取他人的意愿,你的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
■在下一个24小时里,记录你有多少次用抱怨,而不是询问的方式来向别人展示你的需求。
■把你的需求和意愿写下来。然后思考一下该用怎样的方式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注意,你要把焦点集中在理想的结果上,而不是眼前的情况上。比如,你希望别人帮你打扫房间,你不能说:“你从来都不干活,要是没有我,这屋子早就成猪窝了。”你或许可以这样讲:“嘿,老兄,我需要点帮助,你能不能负责每周洗三次衣服并且打扫一次屋子?”
■当有些事情打扰你时,你可以说:“您或许还不知道……”用一种中立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
■说出你的要求,不要害怕被拒绝。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你礼貌地询问时,人们还是很乐意配合的。试一下这样说“我需要……”和“能请你……吗?”
■下个星期每天都要想想前文中的杰瑞。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不要再坚持让别人看你最喜欢的电视剧或电影,而是去看对方喜欢的。不要把这当作一种负担,也不要期望有什么回报。用日记把你的感觉以及这种行为带来的积极转变记录下来。
正文 抱怨的动机
2010…2…5 10:19:24 本章字数:1087
你应当拥有一种健康、开放而且让彼此都满意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为你的梦想提供支持,为你选择的道路高声喝彩;那是一种坦诚、全无繁杂牵连的关系;是可以为你的精神增加营养、为灵魂补充肥料的关系。
可是在这种理想的关系当中,抱怨是不能存在的。
正如我们在之前章节中所讨论的一样,抱怨会延续消极行为,会带来分歧和不满。《男性健康》杂志(Men’s Health magazine)2009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方经常处于抱怨或被抱怨的地位,那么他就更容易有出轨行为。
科罗拉多大学的伊丽莎白•;艾伦(Elizabeth Allen)博士,曾经就那些有结婚打算的情侣之间的沟通行为做过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衡量这些情侣未来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目前他们关系中积极和消极互动的比率,即积极互动越多,未来忠诚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抱怨会腐蚀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抱怨一直都交织在他们的各种联系当中。人们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去抱怨别人。这种抱怨不但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会伤害关系中的人们。密苏里州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经常抱怨父母、老师及兄弟姐妹的青少年女孩,患抑郁症的几率更高。
罗宾•;柯瓦斯基博士曾在1996年的《心理学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很多抱怨反映的都不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或人的真实态度。人们只不过是想藉由这种抱怨引导出一定的人际反应。而这些“人际反应”可以简单地按照首字母缩写方式记忆为G。R。I。P。E,即: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责任
Inspire envy:引人艳羡
Power:操纵力
Excuse poor performanc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而这五个首字母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新单词GRIPE——抱怨。
当你听到自己或别人在抱怨时,试着去找出这种行为的潜在动机。问问自己:“他们需要什么,又想要得到什么呢?”你会发现,通常人们抱怨,是在试图让自己的社会或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只不过这种尝试被错误地以抱怨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再问问自己:“那么这种抱怨又能归结到这五个范畴中哪一个里呢?”
我们都是复杂的心理生物,因此,你会发现,一个抱怨可以同时适用于若干个范畴。
正文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1)
2010…2…5 10:19:26 本章字数:908
“嘿!快来注意我呀!”——我们的脑门都应该纹上这几个字。得到别人的关注是每个人都有的愿望。每个人都需要同他人联系,并且通过别人的关注来确认这种联系。正如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玫琳凯•;艾施(Mary Kay Ash)女士所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
有一次,我给一些来自加拿大政府的代表们作演讲,之后又被安排出席一场图书签售活动。因为参加活动的人数太多,我之前的赞助商就没有承办这次签售会。而是介绍了一家加拿大书店来主办这次活动。这家店隶属于加拿大一家知名的图书连锁公司。活动还没有开始,我就和这家书店的经理皮埃尔(Pierre)聊了一会儿。
“你们店经营得怎么样?”我问。
“很好!”皮埃尔说,“我们店的业绩一直都比公司旗下其他的店好很多。如果按单位面积的销量来计算,每平方英尺要比其他店多卖1~3本书。”
“你们店的位置肯定很好。”我说。
“不,位置一点也不好,很偏僻。”
“那你们店在高档社区吧?”我问。
“不是,我们店周边的经济环境很一般。”
我有点迷茫了。“那你们是怎么做到比公司其他分店多卖出那么多书的呢?”
“这是因为我们对待顾客的方式不一样。”皮埃尔说,“如果一位顾客和我们员工的距离在3米之内,那么员工就要和这位顾客打招呼。不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就是‘嗨’‘你好’之类的话。”
“就是因为这样?”我问。
“是的。有的顾客来我们店里,被我们的员工问候了16次,这都是很平常的事。”
“16次?”这真让人难以置信。“你们这么热情,会不会让顾客觉得你们要向他们推销什么东西呢?”
皮埃尔笑了,很友好,也很真诚——虽然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觉得我很天真。“鲍温先生,”他说,“我们就是在向他们推销东西,我们是一家书店,顾客到我们店里来也肯定是想买些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给了顾客一些每个人都很渴望的东西,把这个过程变成一种愉快的经历罢了。”
正文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2)
2010…2…5 10:19:28 本章字数:944
“给了他们什么?”我问。
“关注!”埃尔说道:“人们都希望得到认可。那些顾客在别的店里可能没有受到过这种招待,而在我们店,店员会问候他们,跟他们说声‘你好’。我们不是要把书硬塞给他们,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跟顾客打招呼,是想让对方知道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这样,顾客会觉得自己很受重视,所以他们就会从我们这儿多买些书。”
“人多势重、人多保险。”你早就听说过这句话了。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需要有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属于他们的团体,为他们所认可。这就是为什么有时人们很难终结一段不健康关系的原因。和某个人在一起,可能会很痛苦,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有一种归属感,有个“落脚”的地方。而且我们会觉得,总比自己孤单一人好。
DNA里的一些东西在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才会觉得安全,内心才会感到安稳。那么我们怎样才知道别人已经接受我们了呢?这时,就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关注。
我们曾说过,同他人的关系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种必需。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陌生人一起乘电梯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和他如此接近,可是彼此间却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还没有承认他,而他也没有承认我们。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建立一种联系,而大多数人都会动用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去搭建一座桥梁。
通常,他们会用抱怨,会就天气发表一段负面的评论(“嘿,伙计,这雨还能停吗?”)或者就当地的一些职业球队发两句牢骚(“老兄,巨人队昨晚都把咱们这搞臭了吧?”)试图承认对方并引导出一种回应。对话不需要太深入,也几乎不会太深入。这
时,紧张的气氛就被打破了,彼此间的联系也建立了起来,双方都得到了承认。
很多想挑战自己、让自己变得“不抱怨”的人都曾发现,他们和家人、朋友的相处变得有些困难了。因为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用消极的陈述展开一段对话,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会抱怨工作、抱怨孩子的行为、抱怨他们的健康状况、天气、政治⋯;⋯;总之,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抱怨。这简直成了吸引别人关注的默认模式,不管他们在说什么,想要传递的真正信息都是:
“嘿!快来注意我呀!”
正文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3)
2010…2…5 10:19:30 本章字数:1143
著名作家乔•;维塔尔(Joe Vitale)告诉我,在知道了人们喜欢用抱怨开始一段联系的倾向之后,他设计出了一种“破冰”的全新战略。“我会去赞美他们,”他说,“不一定非要去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