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生活没有信心;害怕做错事而受到批评;缺乏安全感;怕被人注意;因而只想尽快躲进人群里。
在生活中;这两种人代表了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因此都是跑龙套的角色;而只有第三位;才是一个能够不急不徐;把握得住生命和事业的人物。
我们要通过形象管理,树立自己的人物形象;第一个步骤首先是改善自己的出场亮相的方式。这种时候也是能够将自己与不谙世事的“新兵”截然分开的重要时刻。
在这方面;一个心存济物的人物与一个新兵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对节奏的把握。紧张和害羞的人总是急急忙忙;没有任何节奏;而人物则会刻意把握节奏。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参加一个研讨会;当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你之后。你就应稳步走上讲台;站到讲桌旁边,不要象其他人一样匆忙掏出讲稿读起来;而要故意暂停了一会:先环顾了一下全场;从包里拿出讲稿;在讲桌上整理好;再抬头看了看观众;这时看着讲稿开始说话,足以对全场的观众形成一种巨大的影响。
这就是社交中有节奏的暂停;它并不是迟疑不决的拖拉;而是一种有目的的策略:用行动和语言上的节奏来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这种暂停并不需要太久;太久会造成冷场;而只是稍微的停顿;以造成节奏分明的印象;保证自己不会被别人忽略。
有人说当他们走进一间聚满人群的房子时就宛如闯进狮笼般紧张;这大可不必。进入一个满是人物的大房间;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不过;别让这种紧张表现在肢体语言中;显得既焦躁又惊慌;而且带着一些粗鲁冒失的举止,这将使人们浑身不自在;而从心底把我们的分数打得很低,甚至不及格。如果我们天生如此;那么我们的确需要练习自制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得体的亮相方式:如果我们边进门边东拉西扯;一边整顿服装一边进入;不只我们自己;连室内的人都会随着分神;形象会显得十分不稳重;有人为了增加自己的气势;喜欢怒气冲冲地大步闯进室内;实际上这种态度只能坏事;没有人喜欢火爆浪子的;不管这人职位有多高;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动画片看多;喜欢用一种玩具兵式的步伐走进办公室室;这样的举止动作应当收敛;但机械呆板的步伐加上面无表情;似乎比较适合上了发条的玩具兵。我们将给人冷峻无情的感觉;甚至更糟的是看起来滑稽可笑。
当我们走进会议室的时候;眼光应该随意自在;不要紧张兮兮地只顾瞧自己的脚;或者莫名其妙地仰视天花板;直接瞧着房子里的人;并向他们示以微笑;这表明我们轻松自若;易于被人接受。
即使已经迟到或者早退;也不要偷偷摸摸地溜进去或离开;或者象旋风一样冲进去;而要在进门后稍微暂停一下;让别人知道我们的目的。为了不打扰别人;我们不要立刻解释;只需要向主持者点一下头就可以了。
在我们摇身一变而成为人物之前;我们先要进行排练和预演;看着自己准备用什么样的形象出场亮相;如何周旋于众人之间;如何握手;如何绽放出排山倒海的笑容;如何象尖端放电一样发射出热情的眼神;如何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十分自在地交谈。
无论是进入哪一个重要的场合;无论房间里有多少人;对我们对自身充满信心;步履坚定。笑容亲切地抬头挺胸;别让身体前倾或弯腰驼背;用左手提着公文包;右手留着握手用;绝不可让公文包遮住我们的前面;这会让我们显得怯弱可欺。
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尴尬的时刻;走进会议室时突然仆倒在地;或跌跌撞撞地踉跄几步;最佳的补救方法是尽可能迅速起身;神态自若地稳住自己;自我幽默一番也能让我们自己和观众重获从容和轻松。
预演完这些;我们还要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受到大家瞩目时的喜悦;感受所有人都被我们深深吸引的感觉;想象自己成为超级人物。
接下来;让我们保持这样的情绪;走上交际舞台;所有的预演都会自动完成。
第一部分 形象管理 出类拔萃第1章 出类拔萃的形象 (4)独一无二的人物
我们人人都想要做一个人物,而人物之所以为人物,其本义就应是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形象管理是一种科学,同时又是一种非规范。非格式的社交艺术。因此,我们要成为一个人物,必须认真去揣摩和体会各种经验;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太尉郗鉴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打听到当时的王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就想从中挑选一位女婿;于是便派一位办事很老到的得意门生到王家找王导商议;王导让门生到东厢房王家子弟中任意挑选。
这个门生观察了众多王家子弟后,回府禀报郗鉴说;王家的众多子弟都不错;但听说来挑选女婿;既兴奋又紧张;一个个穿得整整齐齐;表现得文质彬彬规规矩矩;只有一个年轻人躺在床上;袒露着肚子;不慌不忙地吃东西;好象没有听说此事一样。
郗鉴一听大喜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他亲自前往观察之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东床坦腹”的人;就是后来成为书圣的青年王羲之;东床快婿也因此成为一句习用语。
郗鉴择婿的眼光虽然让人忍俊不禁;却挑中了一个最具有魏晋风度的名士;同时也是一位永彪史册的杰出书法家。还不仅如此;这一挑又为另一位大书法家的出世铺平了道路;就是王羲之夫妇的儿子王献之。
用东床坦腹的方式来得到泰山大人的赏识;这种故事也许只会发生在崇尚任性自然的东晋时代。王羲之的作法固然出奇;但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交际中;我们必须主次分明,突出自己的独特形象;把自己与交际背景区分开来;象萤火虫一样突出自己的人物身份;才能在普通人群中脱颖而出;吸引别人的眼球。
有些人不需要为这些问题操心,比如潘安。潘安是魏晋时人;他每次乘车出门;路上的女孩子们见了;都要向他投果子表示爱慕;所以;他每次都是空车出去;满载着果子而归。
如果我们天生貌如潘安;那么问题也许会很简单;只要把自己的本来面目露出来;摆一个POSE出来,马上就可以获得所有人特别是女孩子的仰慕。
但是这种魅力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如果不具备这样的魅力;那就要以自身条件为基础;从平时的修养入手进行管理;塑造和推销一个受人欢迎的形象。
我们先从自身的条件谈起。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造物弄人,上天给予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面容和身材,似乎在我们一出生,就有了美丑之分,而这也被所有爱美的人们视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把自己的不完美归罪于上天的不公平。
上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人的每一个缺陷的同时,一定给予另一个优点。也许我们没有闭月羞花的容貌,但有玉树临风的身材,但有细若凝脂的肌肤等等。所以,美是天生的,更是后天发现培养和塑造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发现它并且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香港著名艺人林亿莲,在大眼美女如云的香港演艺圈,居然被誉为“最有魅力的女演员、女歌手”。她们不仅没有象很多女孩子那样,通过整容改变自己的眼睛,反而每次在妆面中更加突出自己的眼部,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只有小眼睛才独有的含蓄和朦胧感。
由此可见,人本无美丑之分,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点和气质,问题是能不能充分将它挖掘并展现出来,而这,就需要有科学的形象设计与管理。
另一方面,人们在社交中能够做到自然。洒脱。不拘不束;也能够为自己的形象增色不少。只有对自己这种形象进行科学管理的人;才能在社交中表现得自然大方;挥洒自如;该行则行;该止则止;该坐而坐;该说而说;做事稳重而有份量;待人热情而又有分寸;礼貌而又不拘小节。
我们观察生活中那些政商界领袖在电视上;特别是在专访节目中的表现;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生活中真正的人物;是十分善于使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对别人形成影响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全场的气氛。
他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手势;都可以成为一个表达信息的工具;不论是外表。情绪。言辞;还是语调、;眼神和姿态;都能抓住对方的注意;对整个场面进行着影响;甚至控制。
这个秘密启示我们;如果要树立人物而不是人渣的形象;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这些都是我们可利用的资本;形成在别人眼中的第一印象。
不少社交类的书刊总是教导我们:在任何场合都应该昂首阔步;先声夺人地炫示自己的光彩;用“虎钳般有力的握手”来给人一个下马威;用逼人的目光盯着对方……
这教育是一种难度很大而且效果甚微的训练;不要说我们无法全面实行;即使能做到;也会让交际对象觉得我们有病;我们必须记住:我们要推销的是活脱的自我;而不是社交学的样本。
形象管理的真正秘诀是:始终如一地显示我们最好的一面;那些成功者从不因场合变幻而改变他们的个性;不论是私人交谈;还是向公众发表演说;抑或参加求职面试;他们总是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处处显露出他们真实的自我;用全部身心与人交流;他们的音调与姿态也总能与口中的表白和谐一致;一切都显得那么浑然天成。
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不蠢;他们对于亲眼所见的东西;会有一个清醒的判断;他们会想;这个人怎么回事;一点儿也不诚实;却象一个机器人。
因此;形象管理要求树立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把自己从交际背景中突出出来;立足自身来打造品牌。
为此;我们与其他人的动作必须有所区别;甚至可以特意设计一些与普通的参与者截然不同的动作;来形成与众不同的印象。多数人因为担心引起别人注意;一般不会做与众不同的动作;正因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打破常规;形成独特的风格;就一定能够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
如果别人急匆匆地冲进会场;我们就在门口暂停片刻;
如果别人尽量远离会议的主持人;我们就坐到离他最近的地方;
如果别人弓肩低背伏在桌子上听讲;我们就可以背靠椅子;张开双臂坐着;
如果别人坐着低声问询;我们可以站起来大声回答。
第一部分 形象管理 出类拔萃第1章 出类拔萃的形象 (5)热情开朗的人物
在交际中;热情开朗的人总是到处受人欢迎;而死气沉沉的人则难以找到任何朋友;甚至成为大家避而远之的对象。因此;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是人物形象的首要因素。
要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必须充满热情;令自己在举手投足中富有魅力;令人倾倒和愉悦;便会比穿金戴银更能突出自己;产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效果。
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对方的交往热情;活跃交往气氛。如若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敷衍冷漠;使对方感到兴味索然乃至不快。
一个精神饱满,神情自然的人往往也会给人留下自信,乐观。迸取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印象;而如果神情倦怠。精神涣散;象一个几天没有要到饭吃的流浪者;或者表现出紧张局限。手足无措;必然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不专注。不值得尊重的印象。
实践表明;开朗和阴沉并非来自其人的个性;而是受自我表现的方法所影响。换句话说;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表情。姿势和说话的方式;就马上可以由阴沉一变而成为受欢迎的人。
要在生活中表现热情开朗;让自己在大家面前绽放出来;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假设想象法。
当我们在交际场合中第一次见到对方的时候;假设想象他是我们的老朋友和老客户;或者是旧情人;或者曾经和我们有过美好地回忆;不过无情的命运将我们分开;但是今天在这个地方;我们和他们又重逢了。这种愉快的感染力的;使我们从头到脚;甚至每个眼神和手势;都会不自觉地变得亲切和柔和。
学会放松,是塑造热情开朗的VIP形象的关键所在。
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在与交际场合过于看重自己;要么闷闷不乐;要么过分地显露自我;这都是因为他们不够放松;可要知道;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放松不下来;也热情不起来的。
让我们仔细检点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话时是否经常用“我”开头?是否总在谈自己的问题?是否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当别人正在阐述一个新观点时;是否试图打断插话?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有一个是肯定的话;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放松了,否则在家人,朋友和同事面前;我们就可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只有放松,才能化解压力,让自己保持开朗的心情。
很多人在正常的社交环境中可能发挥自如,可是一旦面临压力,所有的精心准备会在突然间土崩瓦解。当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快要落下时,精神上的紧张会让开朗与热情会在瞬间无影无踪。
我们在阳光明媚的郊外野餐,狂风暴雨突然袭来,我们还能保持与同事之间的快乐吗?
假如仅仅一位同事因为没头脑的话,失去了一位能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大客户,我们还会只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吗?
因此,创造和保持开朗热情的社交形象,自我控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修养。深呼吸能够把紧张排出体外。当我们遇到可能会让自己失去理智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停下来,做几次深呼吸,让呼吸帮我们自我控制,逐渐恢复到轻松和理智的状态。
第一部分 形象管理 出类拔萃第1章 出类拔萃的形象 (6)成熟老练的人物
二战期间,雅尔塔会议进行到后期;老谋深算的丘吉尔看到胜利在望;兴致勃勃地和斯大林单独寒暄起来。
为了表示亲热;他搬出在访前突击学习的俄语。说了一大阵;双方的翻译都听不明白。斯大林看了一眼苏方的翻译;翻译马上明白了领袖的意思;用流利的英语问丘吉尔:“首相阁下;您说的英语;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呢?”
在整个过程中;斯大林只是揶揄地地微笑着;看着丘吉尔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了能够操控全局;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态度。行动和道具;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把自己置于一种支配全局的地位上;创造利于达成目的的气氛。
在生活中;我们要通过管理形成一个成熟老练的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慢半拍的微笑
说话之前;先真诚自然地微笑一下;既可以缓冲自身的情绪;又可以给对方一种从容不迫的印象;使对方随之心平气和;感觉我们说话成熟;胸有成竹。
微笑是很美的;但那种如同粘贴到脸上的假笑却和不看着人说话一样令人不悦。凡是深谙交际方法的人物;都懂得让自己的微笑更加丰富;更加富有影响力;让整个世界和他们一起微笑。但是笑也是有技巧的。为了表现得更成熟;我们不能笑得太快;而应慢一点微笑;先轻轻地带出一点笑意;然后让笑意扩散到脸上。
慢一点绽开笑容来表现自己的成熟老练;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可却是交际成功的诀窍之一。在和人打招呼时立刻微笑;会让人觉得每个进入你视线的人都是你微笑的对象。为了让我们的微笑更有影响的;我们必须学会笑得迟一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微笑更加丰富也更有深度;更加真诚。
我们应该先注视对方一秒钟;停一下;把他的脸输入脑子里;然后以一个又大又温暖的微笑;让笑扩散到整个脸庞;连眼睛里也充满笑意。这种笑容会将对方仿佛吸入温暖暖的水流中。这种微笑好象强劲而缓慢的水流一样有力;虽然延迟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秒钟;对方接收到这种笑容时;会感受到独一无二的特殊待遇。
第二; 当我们把头平直地抬起来的时候;就会显得更有信心和自制力;象个精力充沛的成功者一样;也会让对方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关注。
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偶尔缓慢地有意识地点头;而不要象啄木鸟一样乱点头。乱点头是一种失去控制力的点头方式;代表一种急于讨好对方的渴望;显得没有尊严。
另外;在与人说话的时候;要能够控制自己的视线;不回避别人直视的目光。而不成熟的交际者则会降低视线;避免视线的接触;视线的接触有助表现我们无所畏惧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更能让人看到自信。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