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办法都没有,你肯定把这句佛号要牢牢的记住,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心念到底,里面不生烦恼,外面没有魔障。
  话说起来容易,事做起来不容易。为什么?这找原因,我们对於大乘佛教、对於净宗认识不透彻,原因在这里。真正认识透彻,你什么都放下;认识不透彻,没有办法,所以还有妄念。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多听经、多研究教。然后我们就想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治我们这个病,这个病要长时期的疗养,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世尊当年这些学生,跟著他就薰修四十九年,这不是个短时间,所以他才能彻底明白、搞清楚、相信了,决定不怀疑。没有这样一个底子,你要说是完全把疑虑断掉,不可能。如果有可能,释迦牟尼佛就不必讲经四十九年,我们从这里去观察,细心去体会就明白了。
  所以到了极处,果海绝言。绝言是什么?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但没有言语,没有念头,没有起心动念。那是什么?那是法性本来的样子,是法性的真面目,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给诸位说,是菩萨,就不叫佛,就落了一级,落下来一级。再有分别,起心动念又有分别,又落了一级,阿罗汉;从分别里面起执著,那就到六道凡夫,往下掉下来了。我们要提升上去,佛再告诉我们,先把执著放下,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不执著,不执著就升级,升到阿罗汉;升到阿罗汉再放下分别,不分别就升到菩萨;再学不起心、不动念就回归到自性,那就成佛。
  我们「凡圣示意图」那个光碟可以常常看,至少一个星期看一遍,对你会有启示,常常看你会有悟处。不必说话你就看这个动作,慢慢晓得我自己毛病在哪里,我要放下。放下,诸位要记住,大乘教里面是从心上放下,不是从事上放下。从事上放下,没有讲心上放下,是小乘教,所以小乘很难修,很不容易。大乘法当然比小乘更难,大乘是论心不论事,事上照常,心里头没有,心里头干净,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同时又能够应酬芸芸众生,非常高明。为什么能?不二,理事不二,性相一如。
  所以这个理论、事实真相要真正清楚,功夫在哪里练?修行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离开日常生活,你到什么地方去修!而且生活当中修行最得力的是人事,退,退得很厉害,进也进得很快速,在人事上是大进、大退。会用功的人,大幅度的往上提升;不会用功的,大幅度的堕落。大进就是什么?与性德相应;大落,与性德相违背。与性德相应就是纯净纯善,跟人往来没有一个恶念,没有一个不善的行为;大落就相违背,与人往来有恶念,行为不善,这大落。修行不是在寺庙,是在你自己日常生活,你人在哪里,道场就在哪里。你所接触的人、接触的事、接触的环境全是道场,不思议刹。怎么庄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是庄严。
  佛家这个善,它的标准就是十善,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没有害他之心,这叫不杀生。有一念伤害别人的念头,那就是犯了杀戒;有一念占人便宜的念头,盗心,那就是偷盗,没有!我只有个念头,你有盗心,所以你要从心上把它灭掉,没有盗心,没有杀心。无论是待人接物,有过分,过分就是淫心,很细微。底下口业不妄语,这个不妄语很难,有时候是有妄语,但是妄语也是不妄语,为什么?妄语跟不妄语不二,你要入这个境界就好办。否则的话,修不妄语你还是分别执著,你的境界并不高。尤其觉得我的戒律修得不错,你看他们都犯戒,他们都不如我,那就更糟糕。为什么?虽然修了不妄语,你有贡高我慢,另外一个烦恼起来,都是错误,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妄语是什么?对众生有利益的妄语,可以用。这佛经里头有例子。有个出家人在路上走路,遇到个打猎的,那打猎的追著一个猎物,跑掉了。在三叉路口碰到这个出家人,就问他,我刚才追的那个东西,你看到它从哪里走了?出家人是看到,为了要救这个动物,所以就打妄语,它从那边走,明明从这边走,说从那边走,猎人那边去找,这救两个人。一方面让猎人不杀生,虽然他有杀的心,他没有杀的行为,这是救了这个猎人,又救了这个小动物,这一个妄语两个都救。这个时候不能说我持戒不妄语,那不妄语这两个都害了,这个造了杀业,那个被杀。要有智慧,善巧方便!
  我们在佛经里面还看到一个故事,一个皇后,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受八关斋戒。受八关斋戒这天皇上吃饭,这个菜不中意,发了一顿脾气,要把厨师杀掉。皇后怎么办?这天完全破戒了,八关斋戒全破光了,救了这个厨师。破光什么?逗皇帝欢心,让他把这事情淡化,到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想起来,昨天我不该发这个脾气,你看我那么好的一个厨师杀掉了。皇后说没有,我把他藏起来了。所以这在应用是善巧方便。善巧,巧是巧妙的方法,决定是善,决定没有恶。所以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就看你怎么用法,你都要会用。
  像在中国,在广东这一带,古来这些真正开悟的人,他做出的跟戒律完全相反,但是他有他的用意,他能叫那个人开悟。南泉斩猫,把猫杀了,那不是杀生吗?他这一杀生,旁边有个和尚看到,开悟了。丹霞山丹霞祖师烧佛像,冬天很冷,把佛像拿来烧火烤火。老和尚说这还得了,你怎么把佛像烧了?他说我烧舍利子。木头佛像哪有舍利子?没有舍利子,好!再拿几尊来烧。这老和尚一听开悟了。用这种手段,他那个到了开悟的边缘,就差那一点点,他没有办法,关透不过去,用这种手段一下就开悟了。也要丹霞才行,他没有破戒,别人要烧的时候可堕阿鼻地狱,可不能学他;真正有智慧,真正是利益众生,真正入不二法门。我们还落在二、三,你怎么能学他?这不可以。所以我们要守我们的标准,他那真是高人,那是入不二法门的境界,这个你要懂,懂什么?你才不会见怪,你才不会疑惑、不会有毁谤。
  意,心里面不贪、不瞋、不痴,对佛法、对世间法都没有贪瞋痴。顺著十善,我们就是顺著法性,顺法性你就会感到三宝加持。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纵然是大灾难,你会感觉到很平安,三宝加持,龙天善神保佑,真的一点不错。如果违背了性德也有加持,什么人加持你?妖魔鬼怪,会叫你身心痛苦。这些全是自然的,就像水实验一样,加持是自然的反应,我们讲性德的自然流露。反过来你就晓得,妖魔鬼怪的加持也是自然的流露,是我们的心念、心行不善把它招来。《太上感应篇》所讲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真的是我们自己招惹来的,你不要怪它。你有恶念它才会来,你没有恶念它不来,你有善念的时候佛菩萨加持。所以决定不能怪外头境界,一定要记住祖宗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解决任何问题,我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公司的问题,道场的问题,乃至於世界的问题,从哪里解决?从自心解决,反求诸己,肯定能圆满解决。你要从外面那可麻烦大了。今天世界上许多冲突,多少人天天在用心如何来化解,没法子化解。为什么?都是在外面,都是看到外面,不知道从内心;如果从内心,这个世界冲突确实可以化解,一点都不难。从自己怎么化解?真诚。真诚能感通,诚则灵,不诚就不灵。一方面有诚意就能感化那两方,一定要以真诚心,有真诚的行动才能收到效果。所以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达到最高,自性圆满的显露。感应也是不可思议,就像水实验一样不可思议,从这里能够领悟到诸法实相。
  后面大师有几句话说,「则四法界,十种玄门,皆约因分。然此十观,略收万类,不异玄中,故指在余」。这个余就是十玄门里面所说的,这个十观跟十玄门(贤首大师的十玄)意思都相同,所以他把它对起来、合起来,让我们从这里体会。十玄,我们在前面没有细说,为什么?很难懂。到什么时候说?我们把《华严经》讲圆满,经文讲圆满再来谈玄说妙,就有味道了,为什么?我们有底子、有基础说起来就有味道;如果没有读过《华严经》,开始讲玄义,真的没人懂。
  在古时候道场就是学校,学校里头有老同学、有新生,我们听到华严这个道场,真是华严大学,很羡慕。唐朝清凉大师在世的时候,他一生讲《华严》讲五十遍。五十遍怎么讲法?你看我们现在讲到这个地方,大概差不多是八分之一,已经讲了三千个小时;肯定清凉大师不是像我们这个讲法,像我们这个讲法,他五十年讲不了五十遍,讲五遍就不得了,一遍要十年。他讲得简单,简单行不行?行。为什么?听众程度高,点到为止,大家就明白。老同学喜欢听玄义,为什么?经文他都懂,他不要听经文;初学的人要听经文,他听不懂玄义。玄义是什么?把经文撇开,把里面的大意,完全讲大意,那个要懂的人才有味道。所以会的人听门道,不会的人看热闹,道理在此地。我们这次讲的是把玄义放在后面,开头我们就讲经文,经文讲完之后我们来讲玄义,那就非常有味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六卷)  200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看「华严三昧」,清凉大师《疏钞》最后一段。大师引用「还源观」一小段的文字,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文念一段。「还源观释云,广修万行称实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如华有结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今则托事表彰,所以举华为喻」,我们就看到这一段。本经的经题简称为「华严经」,清凉在解释经题的时候跟我们说,照梵文原文翻译,这个经题应当要翻作「佛说杂华庄严」,它前面有「大方广」,全题是「大方广佛杂华庄严经」。中国人喜欢简单,把「杂」字不要了,庄严的「庄」字省掉,就用「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是比喻,大方广是讲这部经的内容。这部经讲的什么?讲的法界,法界的体没有法子形容,用一个「大」来形容它。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如果是大小的大,是相对的。大是称赞,称赞到了极处,找不到称赞的言辞了,如同中国古人所讲的「大也哉」,有这个意思在。我们现在人讲太伟大了,这不是大小的大,太伟大了,是这种赞叹。法性,法性之体。「方广」是法性的相跟作用。方是方方面面,无量无边,这是讲现相。现相虽然不是永恒的,不是真的,体是真的。我们在前面学得很多,体是真的。就像贤首国师用金跟器的比喻,这比喻得好,我们容易体会,金跟器的比喻。金比喻体,永远不变,现相可以说金做成器皿,那是无量无边的,千千万万种,可是体都是金。佛告诉我们,要在相中认识性,问题就解决了,在器里面认识金。为什么?平等心现前,再没有高下心,没有一法不平等。广是讲作用,作用也是无量无边,用个广,大用无方,用这个字来形容它。
  所以这个地方解释,菩萨广修万行,这个「行」字念去声,作为动词用,它不是名词,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行为;行为太多了,用个「万」来形容它,就像杂花一样。我们起心动念是行为,前念跟后念不一样,一天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不知道起多少念头。没有念头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说大同小异,没有绝对相同。言语、动作是造作,一天我们都无法记它的数字,一年、一辈子,又何况还有生生世世!六道轮回不是假的,是真的。可是我们的行为确实因为迷失了自性,所有的行为都跟性德相背,尤其是现代社会。古时候好些,因为有很多圣贤教化众生,众生也都很老实,乐意接受圣贤的教诲,能够随顺性德。随顺性德就是底下一句「称实成德」,实是真实,只有性是真实的,称实就是随顺法性,随顺法性就叫德。法性是道,随顺就称德,这是我们讲道德,那就没有错。
  如果跟法性相违背,德就没有了,德变成什么?德变成业,叫造业。你看觉悟的人,给诸位说,阿罗汉以上是觉悟的人,他们真的是广修万行,称实成德。我们凡夫怎样?凡夫是广造罪业,不是成德,是召来的果报,这个完全不一样,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你看凡夫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贪瞋痴慢。纵然是善业,因为他分别执著没放下,善业也只能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善业、恶业都叫做染业,不清净。什么叫清净?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了,你造的一切善恶业都称实成德,这怪了,非常奇怪,那就是广修万行。由此可知,不能不放下。
  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一切都不执著了,你作善、作恶,没有六道的果报,你超越六道了。作恶、作善为什么都称实成德?他称实、他称性。性善、性恶是天台家所讲的,性恶不是真的恶,是表演;纵然是真的恶,那个恶里面也会给很多人带来启示,往往从启示当中人领悟到,觉悟了,那就是好事。所以善恶没有定论,完全看众生的反应。有善根的人遇到了,恶事也是好事,看到这个恶报他心里有警惕,不能造恶,造恶要受这个果报。
  今天早晨,美国有个同学打电话给我,我们十年没见面,他一直住在美国,对於布希父子两个严厉的批评。从这里我们能看到美国人民的反战,对伊拉克用武铸成了大错。两次战争耗费的军费三千亿美金,美国人常想,如果拿五千万美金去买伊拉克的石油,人家一定是捧我,愿意来做这笔生意。打仗为什么?还不是为石油。让美国牺牲这么多人命,损失这么多的金钱,还惹来全世界的反感。我跟他说,布希总统做的也有好处。他说什么好处?让全世界的人看到这个情形之后不敢再打仗。军事强国有,打仗容易,怎么收尾?打的时候轻而易举,打完之后收不了。这让很多军事大国会有高度的警觉心,这就是好处。
  所以你想想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希望大家受过这次苦难,世界上再也不会有战争。我们要继续努力,要继续把因果报应的道理讲解清楚。国家的国运跟一个人的运没有两样,一定要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得的。你要财富,财富从哪里来?布施,愈施愈多。不知道布施,如果去掠夺,掠夺是把你自己原有的财富,命里有的财富都亏折了。这个道理古时候的东方人都懂,所以东方人安分守己,东方的历史是和平的历史。外国人看到历史对东方很羡慕,东方为什么能够长治久安?懂得因果的道理,明了道德。西方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走上高科技,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宗教,不再听圣贤的教诲,以为科技是万能的,欲望在膨胀。所以,有这个教训,不但对美国人是好处,对全世界具有野心侵略的这些人都有好处。
  所以在佛法里面讲,善恶不二。会学的人,佛家讲善学,善学的人没有不得利益,不会学的人,善恶两边他都学不到东西,会学的两边都学到。几千年老祖宗都教给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人是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行。其实包括一切大众在内,有善的、有恶的。善的,跟他学,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没有,跟他学;看到恶的,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有,要改,不能有他那样不善的果报。所以见到人家过失要反省,我要有他的过失,赶快改过来;没有,勉励自己不要犯这个过失。善人、恶人都是老师,才成就我们真正的道德、智慧,关键就在好学、善学。
  花,品类太多了,有开得很美、很香,也有开得很美但它的性很毒,你看跟古大德说的三人行没有两样。很香的、很毒的统统都能治病,看你得的是什么病。有些病须以毒攻毒,如果用错了就害人,用对了统统能救人。你就想这个道理,你要想通了,面对境界你会心平气和,你不会浮躁,不会冲动,这就是称实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普周法界是讲的时间跟空间,菩提是大觉、是大智,普周法界也就是佛法里面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要拓开才能成就智慧,心量小没有智慧,心量要大。
  下面就比喻花,花,植物是先开花后结果,所以「华有结实之用」,就是结果的用处。行,花比喻行,「行有感果之能」。懂这个意思你就晓得,我们供佛为什么要供花,供花不是给佛看的,佛不要看,是给我们人看的。我们人看到佛前面供的花,你就想到花好果一定好,花代表行,如果我们的行善,我们的果一定好,它表这个意思。供果也是这个意思,你要看到好的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