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佳肴记-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儿痛快的应了一声,连忙下去安排去了。

    周佳瑶松了一口气,接着便微微沉思起来。

    这场大雪,比周佳瑶想得还要大得多,想必灾情也一定会很严重。

    朝廷肯定会派人赈灾,只是不知道她能做些什么。

    眼下国公府里并同有女主人,这事儿要找谁商量去?

    难道去找那个冯氏?

    周佳瑶失笑摇了摇头。

    随即又想,这个时候肯定有人带头捐钱捐物,她只要响应就可以了,既不能太出风头,也不能屈居人后。

    正想着,就听有人道:“世子爷回来了”。

    紧接着就见帘子一挑,云霆霄阔步走了进来。

    他将手里的大氅扔给小丫头,站在暖炉那里烤火。

    周佳瑶连忙起身问道:“世子爷,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况?”

    “京城里一片混乱!粮价,盐价都涨了很多。大雪压塌了不少房屋,还死了人!有冻死的,也有被压死的。”

    他停顿了一下,才又道:“死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贫民。”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大雪封路,这边出不去,那边进不来。

    能不乱吗?能不涨价吗?

    汴京城虽然繁华,但是大多数人过得都是普通百姓的生活,贫民家中房屋质量有好有坏的,真要是房子塌了,连个栖身的地方都没有,那人还不被活活冻死?

    小丫头轻手轻脚的送上了热茶来。

    云霆霄搓了搓手,觉得身上的凉气散得差不多了,才坐到软塌这边来,喝了两口热茶。

    周佳瑶忧心忡忡的道:“这可怎么好?朝廷可派了人来主持大局?”

    云霆霄点了点头,脸上闪过一抹微微复杂的神情,才道:“派了中书令的王大人来处理些事。确切的说,是王伯青大人领头。”

    “王大人?”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中书令王大人是当今皇后的二哥,堂堂的国舅爷啊!

    云霆霄点了点头,“嗯!”这件事,有点记人看不清楚皇上的意思了。皇上对王家到底是委以重任,还是试探,都有待观察。

    “咱们能做什么?可能出力?”周佳瑶只道:“听闻每逢遇到这种事,都会有人出面领头赈灾,带领大家捐钱捐物的。”

    云霆霄只道:“这种事情,往往由汴京城各大商会拿大头,朝廷拨的赈灾银粮是一部分,剩下的往往都是从那些富商的口袋里往外掏。”

    周佳瑶点头。

    不管前世今生,这种事情都不算是什么稀罕事。后世有一年地震,各大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救灾,说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那些捐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大佬们,其实未必心甘情愿的掏这笔钱!可是上头的人都在那儿盯着呢!他们又如何能够不捐?就算是割肉,也得掏这笔钱,而且是掏得心甘情愿。

    不管时空如何转换,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商客们,永远都不是政&客们的对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女眷们的赈灾筹款,一般都是由宫里的娘娘们牵头的!”这是惯例!

    能做这种事情的妃子,一般来说品阶都不会太低。除却六宫之主,也就只有皇上的宠妃,能牵这个头。

    周佳瑶点了点头,刚要再说些什么,忽地听云霆霄又道:“今年这事儿,怕是轮不到皇后了。”

    后宫也好,后宅也罢,女人们的动向,其实往往都是带表着男人们的一些决定。

    皇上前脚派了王家人去赈灾,皇后怎么好意思再跟着掺和这些事儿?王家都是聪明人,断然不可能做这种树大招风的事情。

    周佳瑶想透了其中的关窍,暗暗庆幸自己在宋氏跟前时,没有偷懒。帮她料理家事,处理琐事的时候,可是学了不少东西,也把汴京城中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熟记在心,如今不是就派上用场了?

    “那你说,今年会是谁带这个头?”

    云霆霄目光微闪:“这个,可不好说。”到底是怕她担心,只道:“你放心就是了,祖母可是诰命夫人,娘娘若是下帖子给你,也必然会给祖母下帖子的。到时候你跟在祖母身边,万事妥当。”

    话虽然这样说,可是上次的事情,到底让云霆霄心有余悸,所以他已经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让红衣寸步不离的跟在她的身边。

    周佳瑶点了点头,又道:“城中可有流民?”

    “现在还没有!毕竟雪刚停,四周受灾的灾民想到汴京城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城中的灾民,情绪还算稳定,只盼着王大人能快点拿出个章程来,免得夜长梦多。”

    正是这个话,灾民们已经没有了活路,如果真要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那么这局势可就危险了。

    百姓们若是怨声载道,朝廷的局势又如何能够稳固?

    事实上,灾情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不仅汴京城附近的各州各县受灾严重,就连辽东府也没能逃出雪灾的魔掌。

    周佳瑶是知道的,若论起天气寒冷,雪下得大来,辽东府绝对是当仁不让,首屈一指的。

    而且听说南方的情况并不比他们这边好多少,除了下雪,影响了小麦的收成,听说还发生了地龙翻身等灾情,死伤无数。

    民间流言四起,大灾之年,人命贱如野草,总觉得这一切都是上天的示警。

    这下子,连一向坐得十分稳健的天子,也有些坐不住了。

    天子连续颁布了好几道任命,同时命各州各府都要积极对抗灾情,安治灾民,若有中饱私囊,敢动赈灾银子的人,杀无赦。

    与此同时,宫中娘娘主持赈灾募捐的人选,却迟迟没有着落。

    这简直有违常理。

    空气中,都流动着不寻常的味道。

    整个大宋朝,顿时人心惶惶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六百零一章

    一场大雪,把整个汴京城搅得人心惶惶。

    不管是朝堂之上,还是后宫,亦或是深宅大院的那些女人们的生活,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那些庆生的,过寿的,没事就喜欢下帖子给别人,请人听戏,吃饭的,这回也都消停了。

    街上的生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赌坊,青楼,戏园子这种纯娱乐性质的场所内,生意冷清,连个鬼影子也看不到一个。平时拿这里当家的公子哥,烂赌鬼们,像是人间蒸发了似的,一个个不见了踪影。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

    大灾面前,天子因为民生问题,都愁白了头发。他们若是在这个时候吃吃喝喝,顶风作案,那后果可想而知。

    大雪停住了,久违的太阳也从云层里钻了出来。

    可是天气依然干冷,风一吹,冻得人上下牙齿都打颤。

    那些灾民食不果腹,肚子里没食,衣裳又破,根本抵挡不住这样的严寒。虽然朝廷已经在派发粮食了,但是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

    不光汴京城遭了灾,周边县府的灾情更为严重。

    已经冻死不少人了,这种事情想瞒是瞒不住的,只不过呈报上去的数字或多或少,都是可以改动的。

    天子目光如炬,也不可能亲自去察看死人之事吧?

    南方的局势也很紧张,先是地龙翻身,房屋倒塌,许多百姓还在睡梦中,就被活埋了。紧接着又隔三差五的下几场雪,雪势虽然没有北边大,天气也没有汴京这边冷,但是架不住许多人已经无家可归了啊!

    没有家,没有粮食,生存也就成了问题。

    集中安置就成了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救援的事,那么百姓们的情绪可就不好控制了,流民一旦闹起来,事态会很严重。

    汴京离南方有些远,虽然派了钦差过去,可是灾民那么多,如果能够一一安抚?如何能够将赈灾款一文不差的用到百姓身上?

    这都是学问。

    还有,最重要的是灾后重建问题。

    让那些失去家园的人重新振作起来,找到自谋出路的本事。

    只有百姓们吃饱了肚子,安稳下来,朝廷的压力才会消弭。

    不然等待天子的,恐怕就不只是“当今君主不作为”的这种流言而已了。

    云霆霄变得忙碌起来,每日早出晚归。

    周佳瑶担心他,也惦记周翼虎。

    听说城里每天都有人闹事,每天都死人。

    京机营和御营军的人,每天不是抓人,就是镇压。街上乱糟糟的,牢里都快塞满了,谁也不敢轻易出门,好像都怕被流民惊扰到似的。

    好在现在是冬天,避免了疫情的发生。

    云霆霄千叮万嘱,让周佳瑶千万别出门。

    好在她那两间铺子,早早就关门歇业了,大雪过后因为局势的关系,也一直停业。

    张宾夫妻就在铺子里住着,两家铺子离得那样近,他们也能就近照看,倒是不用担心太多。

    云霆霄就怕周佳瑶会惦记周府里的事,忍不住跑出去。

    现在局势还没有完全控制住,这样做太危险了。

    周佳瑶不是那不知轻重的,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他添乱,所以一口答应下来。

    足不出户的日子,实在是有些无聊。

    也不知道辽东府那边怎么样了。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暖锅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今年各州各府都受了灾,生意自然也是一落千丈。

    周佳瑶不求别的,只希望铺子能没事。

    只是现在交通不便,消息递不进来也传不出去,确实急人。

    更急人的是,那些联系不上亲眷的。

    自己的家人身在灾区,隔着千山万水,不知道亲人是否躲过了这场灾难,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世,这才是最急人的。

    总之大灾过后,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十分的沉重。

    这一天,云霆霄再次晚归。

    他一身寒气,脸上的表情十分肃穆,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出什么事了?”

    周佳瑶能够感受到他的愤怒。

    他出去了一整天,这个时候才回来,又是这副表情……

    肯定是出什么大事了。

    云霆霄脱了外头的大氅,急步走进厅里,他站在暖炉边上,一言不发。

    周佳瑶的心跳得更快了。

    他一定带回了一个十分糟糕的消息。

    “到底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云霆霄默默的将心中的杀气散掉,这才转过头来看周佳瑶。

    他怕吓着她,所以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这会儿情绪消化得差不多了,才勉强开口道:“赈灾粮船被劫了!”

    “什么?”

    周佳瑶吓了一跳,这……

    简直丧心病狂!

    这是救命的粮食,多少无家可归的人等着它救命呢!

    是什么人,竟如此胆大包天?

    “那……”

    “不但如此,押送粮食的差官也被杀了。”

    这下周佳瑶是真的呆住了。

    抢粮,杀人。

    偏偏赶在大灾之后,这里头只怕是另有蹊跷。

    “是何人所为?只杀了领头的,还是所有人都……”

    云霆霄叹了一口气,十分疲惫的道:“正在调查。死了不少人,活下来的,都是普通的船夫,衙役,两位督运使和其随从,无一生还。”

    周佳瑶听了,只觉得头皮发麻,手脚都冰冷了起来。

    天灾已数不幸,若是再加上**,百姓们可怎么活。

    云霆霄怕吓到她,便不在说此事,拉着她去了起居室歇息,还让丫头们给她倒热茶。

    周佳瑶轻轻的叹了两声,依偎在他身边道:“我没有那么胆小,又没亲眼见到那样的场面,哪里就会被吓着了。我只是怕此事一出,举国上下,怕是再没有一个能睡安稳觉的了。”

    “这事儿还在查,影响已经造成,瞒是瞒不住的了。”最主要的是,这其中的实情,根本就不简单,真是流民造反这么简单吗?又或是有人借机暗中操作?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除了云霆霄夫妻二人,还有不少人也都在议论此事。

    突逢灾年,又遭此变故,民间便渐渐有流言蜚语传了出来。

    说是圣上做了什么失德的事,老天爷在施罚呢!

    这话,当然只是偷偷的传,没有谁嫌自己的命长,敢把这事儿明目张胆的讲出来。

第六百零二章 定远将军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民间的风言风语,即便没有刻意的渲染,也发展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

    那些有责任上达圣听的人,此时也成了哑巴,没有人敢把这种子虚乌有之事说给皇帝听。

    那些御史,他们敢指摘别人,敢搞舆论,批判别人,却不敢把这样的手段用到圣上身上。

    古往今来,有几个魏征?又有几个唐太宗?

    尽管大臣们对此事议论纷纷,但那都是私下里的举动,并没有人敢把这件事摆到明面上来,更没有人跟圣上提及此事。

    但是他们不说,皇上就不知道吗?

    寒夜,一间富丽堂皇的殿宇中,灯火通明。

    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的四旬男子,正站在窗前思索着什么。

    他身后站着一位面白无须,穿着青色内侍袍子,手拿拂尘的男子,站在他身后的位置,紧张的等待着什么。

    “你说,朕,是不是老了?”他的声音,带着一点沧桑,还有孤寂。在这空旷又有些冰冷的大殿中,更显寂寥。

    那内侍顿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连忙道:“皇上何出此言啊!万岁正值春秋鼎盛之期,哪里就老了!要说老了,倒是老奴,最近头晕耳鸣,有些不中用了。”

    那人转过身来,可不正是当今天天子?

    成帝打趣他道:“你个老东西,就会插科打诨。”他背着手,慢慢的走到书案后头,坐到盘龙纹的龙椅,铺开宣纸,准备写字。

    内侍赶紧过来磨墨。

    成帝挥笔写了一个新字!

    内侍看了一眼,夸赞道:“皇上这字,真是越来越好了!”

    成帝将这张宣纸拿起来,盯了两眼,才转头看那内侍,“哦,你如今倒是越发出息了,连字的好坏都看得出来了?”

    “老奴跟着皇上一辈子了,怎么着,也得有点长进不是。”

    “那好!”成帝将宣纸放下,道:“朕倒是要考考你,你且说说,这新字,有什么说法?”

    “有什么说法?”内侍认真的想了想,哈着腰道:“老奴就知道这但凡是新的东西,都是好的!戏闻里唱的是‘只闻新人笑’,还有这个‘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再有嘛万象更新,推陈出新。这不都是现成的吗?”

    成帝微微一笑,道:“最后这两个好啊!万象更新,推陈出新!”

    内侍眼中闪过一抹思虑。

    “老东西,你想什么呢?”

    内侍神色微闪,只道:“老奴能想什么?老奴这一辈子都是跟着皇上的,自然万事都是为皇上考虑。老奴笨,不会想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事儿,老奴就知道,谁对皇上好,对皇上忠心,那谁便是好的。”

    成帝笑,“你这想法倒是单纯!”

    单纯,那是什么东西?

    只要生在帝王家,便不可能有什么单纯!

    朝堂上的事,哪一件不是我套着你,你连着我的?有哪件事,是没有目的,没有心机的?

    人啊……

    成帝便道:“这个新字,极好!”

    说罢,从书案后头的龙椅上站起身来,大步朝前头走去。

    内侍连忙跟上,道:“皇上,今晚上歇在何处?”最近皇上为了赈灾的事,皇上忙得焦头烂额,最近几天一直歇在书房里,连后宫都没去。

    今天晚上皇上的心情似乎很好,也不知道他想歇在何处。

    “歇在回芳院。”

    内侍瞬间瞪大了眼睛。

    回芳院,那是冯美人住的地方……

    第二天早朝,关于朝廷的赈灾粮被劫一事,大臣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声论贼子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大臣们倒是都同意出兵镇压反贼,流民。

    但是对于出兵的人选,却有了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让经验丰富的将军带队出征,应该速战速决,早点把粮食追回来,将暴民正法,以安人心。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流民也好,暴民也罢,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杀鸡焉用牛刀?他们又不是训练有素的军将,让几位将军去,实在是太过于大材小用了,而且如果异邦人趁此作乱,他们拿什么回击?

    那些担着武职的将军们,年轻的小将们,应该在这个时候这皇上分忧。

    你们平时一个个的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寸功未建,如何服众?

    连几百号散兵游勇,虾兵蟹将你都对付不了,那朝廷养着你干什么?

    两旁人各说各的道理,争论不休,好好的奉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